第43章 秦淮河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0-03-13 15:22      字數:2301
  宜興富的很哩,糧食能供一萬人馬吃十年!本來嶽飛在宜興,張伯英沒有正當理由不方便去占那塊地方。

  戚方一去,滿盤皆活了。

  張伯英有充足的理由跟著過去,他要保護吳婉儀,保護嶽統製的家人,隻要順理成章在宜興站穩了腳,陛下也就省了不少精力,以後不必再為他籌集軍糧而操心了!

  彼此的職位在那裏擺著,張伯英不信,嶽飛從建康回來敢去告禦狀。

  嶽飛的老上司杜公美,屢受陛下提拔,在大宋生死存亡的時候,此賊坐鎮建康,不思報國,卻以宰相身份投降了金國。

  此舉引發了一連串惡劣的反應,大宋倉促間組織起來的江岸防線一下子土崩瓦解,而高官以變節求活命的示範作用才是最要命的,影響了一大批人。

  皇帝陛下對所有腦袋上頂過“杜”字的人馬,應該都不會有什麽好印象,他們身上貼著幾個大字:不靠譜兒。

  再說嶽飛還能不能從建康回來?

  拿著五千人去攔完顏宗弼,誰都知道夠嗆!

  張伯英一麵飛快整軍出發,一麵在馬上草擬了一份簡單的軍報速送臨安,陳述吳婉儀在宜興可能麵臨的巨大危險,以及他臨時動兵的決定。

  也讓陛下和眾同僚們都看一看,有戚方在宣州,他在安吉按兵不動、不去建康的決定該有多麽正確。

  傻子都知道吳婉儀是哪個,這小妮子若是不幸落入戚方手中,張伯英就算把金兀術那十萬人都殺幹淨了也是白搭。

  大軍開拔,張伯英催促手下朝著宜興方向沒命地跑,按接到軍情的時間推算,戚方的三千人大概已經到了宜興城下了,他可一點都不能耽誤。

  ……

  銀青光祿大夫李綱真是想不到,淮南宣撫司右軍統製嶽飛所率的五千人馬,移動速度會如此之快。

  由宜興飛馳到秦淮河畔,兩百多裏的路,嶽飛的先頭馬隊隻用了一天多一點的時間。

  但嶽飛說跑的還是慢了,典軍校尉夏候淵的行軍速度是三天五百裏。

  李綱算了算,說也差不多,“嶽統製你這都接近三天六百裏了。”

  “李相爺,那可不一樣,你看看我們按時到達的才多少人?八百人。剩下那四千多人還在後邊跑呢,此刻估計著也就跑了半程。”

  剩下那四千人都是步軍。

  李綱道,“這可不怪你,因為關係著國力,你的裝備無法同夏侯淵相比……但嶽統製,難道你這麽個行軍法兒,就不怕手底下軍兵吃不了苦,半路上開了小差?老夫擔心你出發的五千人有幾成能趕到這裏。”

  隻說擔心,不便說懷疑。

  但要都是這麽個跑法兒,也許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淮宣撫使杜公美等不到去守建康,早就跑了。

  嶽飛笑了,二十七歲的英俊小夥子,如果拿上折扇、舉一冊書就是個書生的模樣,雙目炯炯有神。

  ——並不是一個眼大一個眼小,李綱納悶怎麽竟有這樣的謬傳。

  他自信地說道,“怎麽會!我們從河南開始,就是一邊打一邊到處跑過來的,該開小差的早就開小差了!”

  河對岸就是湖熟鎮。

  嶽飛接到張伯英的命令,就是籠統的一個大方向,建康。

  而嶽飛給手下定出來的行軍目標則進一步具體了:就是趕到秦淮河,在與湖熟鎮隔岸的地方集合。

  李綱不解,多次試圖問一問,為什麽要選這個地方。但那時所有人都在不停地策馬玩命跑,連口水都不喝,他就沒問。

  從一接到張伯英的“命令”開始,這支五千人的隊伍像是要趕著去建康吃粘餑餑,從上到下異常的興奮,“總算有仗打了!憋壞了!”

  連嶽飛都是這種神態,李綱從嶽飛的臉上看不出被抓了勞工的委屈,除了沒有手下人那種溢於言表的興奮勁,別的方麵可都一樣。

  馬隊在河南岸的樹林裏休息,等著後邊的步軍,並且派出了兩撥兒硬探往上遊去探看,李綱這才想起來問問。

  嶽飛說,金兀術夜裏偷偷摸摸的探巡水道,必然要考慮不經原來的出口入江,從那裏他根本就出不去,有韓將軍的水師擋著。

  李綱問,“那他要怎麽走?”

  “一定是想繞開韓世忠,他有兩條路,一條是往東去鎮江,另一條是到建康城西來。我賭他不會去鎮江。”

  “為什麽?”

  “鎮江有宋軍守著,萬一他的脫身之計被鎮江守軍發現了行跡,再遇到鎮江守軍的抵擋幹擾,那麽韓世忠的水軍隻要從上遊衝下來,船強過他,又占據著順流之利,他的計劃也就泡湯了。就算他從鎮江方向過了江,江北又是淮河下遊,又比上遊不好渡過,而且廬州方麵的金軍要接應他路又太遠了。但相爺你再看看建康,建康還有他的一小股人馬在呢,必要時有接應,韓世忠即使要趕過來也是逆水。”

  “我們為何要在此處集結呢?”

  “金兀術探察水道,必是丟不下他的那些船隻,過江還要用到那些船呢。那麽他要走建康這條路,入江隻有經過秦淮河。”

  嶽飛指著腳下道,“這裏是秦淮河北支流——句容河的下遊,第一步他必挖到句容鎮去,而句容河的上遊有些河段淺澀,仍不便行船,他還得邊走邊挖,希望我們沒有來晚了。”

  “原來你都算到了!”

  “算到算不到,我都得來這裏,因為要去鎮江的話,在這麽短的功夫之內我根本就趕不過去。”

  他狡詰地笑笑,“金兀術萬一真從鎮江跑路,我雖然無能為力,但還可以收複建康,不致於無功而返。”

  做自己能做到的。

  李綱點點頭,先有點服氣了。

  他偶聽人說起過這個大小眼將軍,看來不是指的眼睛,而是因為一句俗話:一個眼大一個眼小,不占便宜活不了。

  兩個時辰之後,已是半夜時分。

  嶽飛派出去的第一撥硬探趕回來了。

  金軍果然到了句容鎮,大批的人馬正在上岸,入鎮進行短促的休整,還在鎮外設了封鎖,外人根本就接近不了。

  嶽飛道,“他以為大功告成了,這是要等一等後邊的船隊。相爺,看來我們也得行動了。”

  李綱道,“怎麽行動?老夫都聽你的。”

  “我帶八百騎兵立刻去土橋鎮,相爺你在這裏等我後邊的人,等他們到齊了,你帶他們去阻截金兀術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