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紛擾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4-17 10:19      字數:2219
  淮西五萬屯田劍士是一支不能忽視的力量,但康王此時在金州分身不得,吳芍藥領著這些人屯田、兼顧江西沒什麽問題,讓她們領著劍士迎擊謀衍,康王不放心她啊,淮北地形也不同於淮西。

  門外噔噔的跑來一個侍衛“報——!臨安來信!”

  康王驚訝,不知來的是什麽急信,看到侍衛的身後跟著個風塵仆仆的臨安信差,心說難道邢秉懿累倒了?軍費吃緊了?

  他把信拿過來一看勃然大怒,甩手將信丟掉了,對送信人道,“回去告訴邢秉懿,活不起她就死吧!!”

  送信人惶恐的問,“邢娘子好好的,大王因何這麽說?路這麽遠小的怕把口信傳錯,你不給邢娘子寫封回信嗎?”

  康王道,“不寫!”

  斡勒妹大吃一驚,康王怎麽能這麽對邢娘子說話。

  她連忙將信拾起來,原來邢秉懿說,小潘產後心緒不寧,腹痛以致夜不能寐飯吃不下,整日孩子不撒手,以淚洗麵人日漸消瘦,脈象虛的幾乎摸不著了。

  她叔叔潘太醫都查不出病因來,孟太後為了給潘娘子治病,把上次秦會之送的老參都拿出來了。

  送信的人不走,這種口信沒法傳。

  張穠說,“也許是真病了呢?還是給賢妃寫個信問問,大王不樂意寫我寫。”

  康王道,“人參最忌體弱和陽氣不足,潘太醫能不知道?鄉下婆子都知道給兒媳婦燉老母雞,潘太醫不知道?誰家產婦吃人參?人參他指定沒給小潘用,就是幫著侄女嚇唬我們!小潘她就是舍不得孩子!”

  邢秉懿留在臨安有照顧小潘的責任,小潘一生病連孟太後都舍出了人參,她不往金州傳信說不過去,信就是這麽送來的。

  張穠笑道,“總得寫封信別叫跑腿的為難。”

  康王道,“你替我寫吧,告訴小潘,舍得孩子她就還是賢妃,不然她還去給邢秉懿做通房丫頭!”

  斡勒妹道,“這樣說太嚴厲了對賢妃不合適,我聽說她和孟太後沒少受苦。”

  康王說,“那就讓內廚給她用砂鍋燉個當歸老母雞。”

  斡勒妹說,“其實大王還是很關心賢妃的。”

  康王就是大事積壓起來急躁,不一會兒信寫好了,趕緊把送信的打發走還得考慮大事,康王問他,“你一定從淮西經過了,吳娘子沒叫你捎句話給我?”

  送信者說,“沒有,不過還真有個事兒……嘉國公失蹤了,小的從那裏過的時候吳娘子哪顧的上理我,她正在和李相爺商量到什麽地方尋找嘉國公,秦相爺也在,小的倒是和吳娘子請示過,吳娘子什麽也沒說擺擺手叫我過來了。”

  康王歎道,“你真是隻顧送信的,孤不問你就不說!”

  剛有過張穠的事,再加上突然冒出來嘉國公失蹤,信又是邢秉懿送的,按著吳芍藥的小脾氣,更不會多搭理送信者一句。

  康王想著趙椅會到什麽地方去,匆匆問他,“快說說怎麽回事。”

  送信的說不知道。

  他就是聽了個話音:嘉國公從玉沙縣回來時,還沒進入淮西地麵,便將李綱派的四個護送者甩開,帶著他自己的兩個跟班跑了。

  李相爺接到消息,感覺責任重大,匆匆趕到蘄州向吳娘子匯報了。

  當著送信人,康王不便表示過分的急躁,趙椅今年剛剛十四歲,他和邢秉懿田春羅都很清楚趙椅去玉沙縣幹什麽,一定受刺激了。

  他對送信者說,“你轉告吳娘子,不必大範圍尋找,就去漢陽和複州至郢州地段,在漢江以東沿岸搜索,防止他進入淮北交戰區。”

  除了他,誰都不知道嘉國公去玉沙縣的真實目的,斡勒妹湊著康王的耳朵細聲道,“長江邊也找找,也許他想像兄長們一樣獨立。”

  哥哥們都往淮北送糧做事,斡勒妹擔心他有可能想獨自回建康,別再有不測。

  康王不便明說,趙椅的玉沙之行要是很愉快,他還有可能這樣做,心裏真痛快也不必半路甩開李綱的人。

  如果趙椅想不開要尋死的話,此時去再去找已經晚了,一個真正的少年有煩惱,一般都會尋求自我突破,不大可能走輕生的路。

  他擔心趙椅去淮北,那裏有戰鬥,隻要及時封住漢江東岸這條線,其他地方對趙椅來說危險都不算大。

  將臨安送信人打發走了,康王該思考一下各地的戰事了。

  可是西跨院的一位女侍衛跑來和他回稟說,朱娘子請康王過去。

  今天的瑣事特別多,難道是沒事兒蘸著鹽吃炊餅吃的,場景又回到了他和吳娘子倉皇蹈海的那個風雨飄搖的時候。

  他按捺著焦躁情緒,獨自邁步出門,不知道三嫂有什麽急事。

  斡勒妹與張穠說,“大王和送信人說話時,三嫂院子裏一個女侍衛來過,沒進來就從門邊走了,賢妃的事可別叫三嫂知道了。”

  張穠說,“大王剛才嗓門那麽大,我看懸了!這回可麻煩了!”

  她輕歎了一聲道,“處處的戰事一時時的起變化,一件件家事接踵而至,濟王殉國了,嘉國公失蹤了,吳娘子不回來,可是大王身邊連個商量正經計策的人都沒有,真是難為他。”

  正說著,郾城信到。

  斡勒妹說,“恐怕是急報,要不要給大王送過去?”

  張穠說,“朱三嫂剛叫大王過去說話,我們便追著去送信恐怕不好,也許他一會兒就回來了,不如我們先拆開看看有什麽大事,才好決定。”

  斡勒妹依言,兩人拆了信一看,真又是大事!

  軍報中說:四月下旬,六殿下即織縫使景王趙杞,率船隊由穎水、商河送糧到達郾城下,六帝姬富金和城中官員百姓傾巢出城卸糧,恰有金騎三千人從北方來犯。

  糧食卸至一半,情形危急,郾城守軍不多,眼看糧食要落入敵手。

  在千鈞一發之時,呼延將軍率五百輕騎從襄城方向趕來,在小商河截住金軍,給趙杞及六帝姬、郾城軍民爭取到了最久的功夫,景王船隊卸了糧平安撤走,帝姬和百姓、糧食平安入城。

  但我軍以五百騎兵硬扛著三千敵騎,明知人少也不後退,殺至最後一人,呼延將軍壯烈殉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