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簽名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3-25 00:52      字數:2167
  秦會之不再堅持了,轉而在六部各衙推行標準化行文,所有上白的、下轉的公文,必須一律使用秦會之的自創字體,謄寫時要一絲不苟,誰寫的差一點兒不問內容先打回去重抄。

  他是主政之相,有這個權力。

  此舉深得道君的欣賞。

  道君當眾誇獎說,“秦會之的肚子裏還是有些東西,你們看看這字,方方正正,規規矩矩,四廓撐住,橫平豎直有肩有腳,真是字如其人呀,和議快成,我們剛好大開嚴謹之風!”

  得到了道君的首肯,連六部尚書們都在興致勃勃學秦會之的字體。

  康王自己想了兩天,不以為然,回來便對邢秉懿說,“你等著瞧吧,別看秦會之做事這麽一絲不苟,但他的簽名卻允許任何人模仿,不信你就等著瞧。”

  邢秉懿真不信,“九哥,你不可能次次猜準他吧。”

  可是沒過兩天,康王的話便從王氏的話中應驗了。

  秦會之在早朝時怒斥杜公美,還要以死相諫,使他在臣僚間好評如潮,王氏身為宰相夫人,這些天有不少官員妻妾當麵羨慕她。

  雁翎不但退縮了,還退去了淮西,王氏光芒四射的來驛館看望康王妃。

  閑聊中她說,“我家老爺處理公務廢寢忘食,還要檢查呈上來的字體,文案太多了多的看不過來了,一般稿件不太重要的,相爺便放手交給手下按他的筆跡代簽,王妃你還別說,有幾個人學的還真是挺像,幾乎以假亂真了。”

  邢秉懿按捺著強烈的好奇,臉上呈現出崇拜的意思來。

  她深深的崇拜九哥,王氏以為康王妃崇拜相爺了。

  在簽名的事上除了表示讚歎,邢秉懿不能多問王氏,她實在想不透為什麽會這樣,生怕冒然問出來壞事。

  等九哥回來,她迫不及待的問,“為什麽你又猜中了!”

  康王輕哼了一聲,“他在瞞天過海。”

  邢秉懿仍是聽不明白,追著還問。

  康王說,“他在撻懶手下殺死看守‘逃’出來,我猜他有為撻懶親擬的文稿留下了,被左監軍拿著威脅,左監軍被大哥射死了,秦會之隻放了一半心,怕他擬過的舊手稿還在,他要撒的滿天下處處都是。”

  邢秉懿終於想明白了,對九哥佩服的簡直五體投地。

  這段日子,是邢秉懿從韓州回來後最快樂的。

  康王就陪著她一個人,天天親自下廚房,想著法兒的給她調補,心情好休息的也好,邢秉懿的臉色很快紅潤起來。

  兩人時常對酌,沒旁人時就說些悄悄話,康王和張穠在金州的那件事,彼此悄悄的說起來時也沒什麽礙口。

  邢秉懿所受的教育不允許她為了此事爭妒,為了討好九哥,她連規勸的意思也沒有,隻是覺著吳芍藥和那麽多的婉儀王妃都在金州,身邊處處是家裏人,他們是怎麽抓的機會怎麽會出這種事。

  另外她處在九哥的角度,擔心來自張伯英的不利,那也是大帥,手裏有兵。

  從言辭中聽不出康王後悔,但他也不想多說什麽。

  晚上時,兩人嚴格遵守著兩位兄長新喪的禁忌,寢室裏的談話就更隨意。

  對於道君主張的議和,邢秉懿是抑製的,同樣因為規矩她不敢表示不滿。

  但是對於九哥這麽痛快的接旨回來,她還是有些奇怪,以前不是這個性格呀。

  康王和她說,如果自己身為親王拒不接議和之旨,其實連道君在內誰也沒辦法,但是大哥和三哥不在了,他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他說治國理政最重的就是規矩,不能因為手中有力量就率性而為,因為親王的一舉一動對底下都有很強的示範。

  他理解太上急動和議的初衷,曙光乍現,武人的力量在大宋有史以來都算最強了,這對長期受過抑武熏陶的太上來說,是個不小威脅。

  他對邢秉懿說,太上是官家,要對祖宗有交待,不能令局麵在他手中有一絲崩壞的可能,大哥和三哥死了,孤從母後的話裏聽的出,太上也擔心我的安危。

  那麽,康王就要以實際的行動、結果,去回答太上的擔憂,事實說明,康王對武人的掌控絕對沒有問題。

  邢秉懿問,“嶽大帥就沒有一絲異議?奴家知道他是極好戰的。”

  康王說,“沒有,孤看出他有些擔心,也許左右親軍統製就在我身邊,他在晚輩麵前也要擺個正確的態度,另外他是聰明人,孤若真想議和,何必帶五萬劍士去。”

  從在隨州見了康王,一直到康王離開,嶽大帥言聽計從。

  邢秉懿說,“這我就放心了。”

  康王說,遵旨議和是他有史以來做的最漂亮的事,強過了去韓州和讓位。

  他說,曆史有借鑒的用處,有強力者的行為雖然多有人粉飾,但依舊還有個對與不對,小的方麵對了可能大的方麵錯了,但當局者不知。

  每一件錯事都保存在史籍中供人借鑒,社會的底線拉高一點很不容易,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但若突破底線,隻須有力者在錯事上多做一層便是。

  邢秉懿仔細的聽著,感覺九哥真是與以前更不同了,越來越像一位掌國者,她問,“能不能具體來說?”

  康王說,“你有力時篡國,他就不會?你有力時欺負了兄弟,後人便敢欺負老子,再後來人就敢欺負兒子,你有力時三宮六院,她有力時便養麵首,這是恃力蠻為呀。”

  邢秉懿撫著九哥的胸口說,“你剛欺負了張穠,就大言不慚。”

  這是她唯一的一次規勸。

  ……

  張伯英匆匆從江西趕到建康時,康王正陪邢娘子遊曆鍾山,聽說康王還帶了鋤頭,他急急的跑到山上來找。

  本該早到了,這次他專門將江西偷鑄的“沒奈何”全都拉回來,極為沉重才趕慢了,張伯英說要獻給邢娘子做鑄製銀幣之材。

  邢秉懿很是體恤的看著張伯英,對康王道,“九哥,張大帥一心為公你可不能虧待了張大帥!別說還有二魚呀。”

  這是第二次規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