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定口風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3-25 00:51      字數:2260
  張德遠帶著二十騎親兵飛馳滁州,半路上道君官家的信追到了:

  因江北南下的災民自發墾荒,與建州之民範汝為自有的地界相摻,最後不辨你的我的,訴至當地縣府後,縣令對範汝為不予支持,言墾荒大政是兵馬大元帥康王殿下定的。

  範汝為聚眾作亂。

  經趙中丞建議,道君已派遣前禦史台檢法官謝向,去招降範汝為,同時任命李回為同知樞密院事。

  趙鼎有些過分,張德遠剛剛離開道君身邊,趙鼎便往同知院塞人!

  自從周望被淵聖趙桓踢走之後,道君一直疏於管理軍事,同知樞密院事之職一直空缺,竟然在這個時候填實了。

  ……

  康王在金州的注意力全在戰事上,張德遠吃的暗虧也不會朝康王報。

  河淮一帶的戰事風起雲湧,但有西嶽同金軍周旋,直到目前為止,金軍卻連一座大縣都未攻克,一直在吃老本,康王有的是閑情專注於他的事情。

  持劍步卒的特形配弓,因為用料極其簡單易尋,遠比鑄劍快,因而配發的也很快,康王親自下場教習,他的箭法在金州稱的上翹楚,連王彥都服氣。

  有時康王在府內看軍報,到不了現場來,貴妃吳娘子和燕妃餘娘子便來代他教箭,箭法居然都是了得,每次示範都會引來持劍士們一陣一陣的喝好。

  康王殿下的要求很寬鬆。

  一要能射的遠,隻要比金卒射的遠,一箭便劃定防禦範圍,這樣他就有忌憚。

  二是再近一點要能射中敵人的馬,射中後也不能一撞就掉。

  三要動作快,摘弓、射箭、背弓、拿劍不能拖泥帶水。

  吳芍藥說,“想當年九哥去完顏宗望的帥帳,一箭就射穿宗望的牛皮帳篷,把二太子嚇的跑出去了,誰也別以為這是吹牛,沒這種力道弓箭就是擺設。”

  不但要練射箭,九哥說過還得練動作快。

  劍士們背弓時有的弦朝前,有的弦朝後,怎麽背的都有。

  吳娘子說這樣子可不行,弓背要統一放在胸前邊,這是有很大學問的,首先弓背很好抓握,如果每次抓著弓弦摘弓,掛弓,匆忙中會割手。

  再者把弓背兒放在背後,萬一格鬥時被對方一把扯住了弓背,弓弦在脖子上“哧——”的割一下可怎麽好呢?弦裏麵可是夾著銅絲的!

  康王聽說了,“娘子真是好仔細!”

  餘麗燕說,“吳貴妃的話很對啊,如果弓弦在前,弓腳就也在前,鑽林子鑽荊棘動不動就被掛住了,伏地時可能也會被石子傷了弦。”

  康王說,“哎呀,真是很有道理!”

  持劍士們立刻記住了這個要領,一下子糾正過來。

  持劍士們三人一組遍地撒開後,五百人能占到上千人的陣勢,進退又迅速又靈活,哪怕三個人中隻有一個人射出箭去,罩住的那片地方也很可觀了。

  騎兵如果隻想在外圍遊動著以弓箭襲擊這些人,恐怕也占不到什麽便宜。

  斡勒妹在臨安嶽大帥府時就織過布,這些日子和兀顏彤又在農戶中學會了紡線,傍晚回府時她和兀顏彤說,“大王可真是奇人。”

  兀顏彤問道,“怎麽忽然這麽說?”

  斡勒妹道,“你看河淮打的像開了鍋一般,大王在府中連提都很少提那裏,你看他多麽安適,除非做大事的人不會這麽穩重。”

  兀顏彤說,“因為有嶽大帥在河淮,上次我陷在上萬敵軍叢中,若不是嶽大帥帶兩千人去救,我就見不到你了。”

  又道,“我聽吳娘子說,臨安銅錢再不送到,可能金州又要打白條兒了,不知我這個金印能不能像你那個一樣好用。”

  斡勒妹說,“你去找大王問問不就知道了。”

  ……

  自從趙五哥同朱勝非拜訪過之後,中嶽大帥張伯英的眼皮子就一直跳。

  朱勝非兩次上書彈劾他的事都是明的,張伯英稍稍的收斂了一下,兩人到訪時張大帥很高興。

  彼此都是當朝的大員,人家朱勝非怎麽說也是為了國事,張伯英心裏真有怨氣也得憋住了別露,絕不能像個小混混兒一樣臉淺的像碟子,睚眥必報。

  再者說朱勝非你這麽蹦噠,把張伯英怎麽了?張伯英的主要任務就是平亂,康王吩咐的大事一點兒都沒耽誤!

  張大帥熱情款待,賓主盡興而散。

  趙五哥和朱相爺什麽正事兒也沒提,朱勝非接連的彈劾,太上都不了了之,張伯英以為他們是來轉麵子的。

  剛剛把心放下,張穠和雁翎來了。

  趙樞和朱勝非沒在場,張伯英惶恐十分,覺著是不是就是從汴梁帶的這兩個小妾壞的事,上次酒釋前嫌的時候她們都出場了。

  往臨安牽線兒的就是朱勝非!!

  他生怕張穠當著這位雁翎妃的麵,再動手和兩位金妾撕撓起來,那可就太丟人了,誰知張穠根本沒有,對她們還很客氣,當聽說她們都有了,就更客氣。

  張穠說,“金州已經知道老爺在平亂間隙裏還在籌集銅錢,以備抗戰之需,康王殿下對老爺大加讚賞,他先委托的邢娘子,邢娘子又委托我和翎妃來,敢問老爺,銅錢夠不夠一船?”

  張穠往麵前一站,雖然沒有一絲笑容,兩名金妾早已黯然失色。

  張伯英心中一顫,張穠還能趕來通風,很不高興是真的,但卻不是因為他私自毀錢,張穠更喜歡錢。

  她不喜歡的是這兩名金妾,說話時一眼不多看她們。

  康王知情的事被張穠當著雁翎妃的麵嚴肅的提出來,那就不是假的。

  張大帥連忙說,“是有此事,你來句話就行了嘛,何苦千裏迢迢的親自跑過來,路上太平麽?萬一你出個事叫本帥怎麽好呢?”

  張穠這才露了一點笑意,說,“子琦、子厚,來見見你們的兩個新姨娘!”

  這就是我來的原因!

  給你留麵子也是因為雁翎和兩個晚輩在場。

  張子琦和張子厚出臨安時母親叮囑過,一舉一動都要聽張姨娘的,連忙上前施禮,張伯英暗暗舒出一口氣,轉而擔心康王那裏。

  不知張穠的那個嚴肅勁兒裏有幾分是因為康王。

  當著人,張伯英不能多問,張穠一開口便直擊銅錢,這一舉動就是給他傳了消息,定了口風:銅錢就是張大帥為抗戰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