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定鼎陝西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8      字數:2258
  河對麵旗子一揮,漫山遍野的宋軍以三個步卒為一組,呐喊著衝了下來,旗子底下的人也一個都不見了。

  張德遠問,“王知府,這兩萬人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王庶說,“大帥我也不知道啊,我們過河去助陣不就知道了。”

  過河的過程中對岸已經交了手,金軍的馬匹跑過去,自覺就往人少的地方鑽,進攻的隊形衝進去不遠便化解分散了,而且消失的很快。

  不管衝到近前的是坐在馬上的還是徒步,持劍者都是三個人打一個,往常一對一須要費一番周折的,在此時大多幹淨利落的結束了。

  這些人的打法令人驚訝,自太宗皇帝親自鑽研陣法,畫定陣圖,步軍以大陣應對胡虜來去無蹤的馬軍已成思維慣勢。

  什麽情形下用什麽陣圖,“叭!”的一下子抽出來有如預案,連武舉人選拔都得考陣圖,就是彌補宋軍馬少、行動不快的弊病。

  像這樣拿著把劍飛奔著上陣,連個盾牌和弓箭都沒有,簡直聞所未聞。

  張德遠先過了河,覺著自己不必伸手了。

  他太累,坐在河邊等戰鬥結束,吩咐趕緊統計南嶽傷亡,隻要領軍者過來參見南嶽大帥,到底是誰也就知道了。

  步軍不擺陣勢直麵馬軍,這還是頭一次見到。而且不是被動防禦,都是主動尋敵,有倒下的很快補上去一個,又成了三人一組。

  這麽稀疏的陣式,金軍的箭射過去收效甚微,馬衝入後步步有阻,眨眼間衝擊力就泄掉了,對方三人一夥兒自然依賴不了別人,金軍好多人都是坐騎的迎麵骨被砍中,馬受傷後才把人扔下來的。

  很快,戰場上安靜下來。

  佩劍役卒們扭著四五個“四太子”來見康王,全都使斧子,康王看了全都不是。他們被擒的經過大同小異,斧杆子被人抱住,或者是馬傷了才摔到地下了,斧杆子先被人撲身壓住。

  張德遠說,“不知是誰這麽練軍有方,本帥等不及要見見他,怎麽還不過來。”

  王俊要派人去催促,贏官人說,“這是從安康來的,可別是康王來了。”

  張德遠連忙起身前趨,連呼康王來了沒有。

  康王殿下從遠處找過來,首先看到張大帥,一見張德遠這副狼狽相,身上掛著傷,康王主動拉住張德遠的手。

  張大帥熱淚盈眶,哽噎著說,“微臣無能,累殿下親至陝西!!”

  康王道,“大帥勞苦功高,說什麽無能,南嶽傷亡幾何?”

  張德遠說,“正在統計,還不知道。”

  康王又問,“另兩位大帥呢?餘麗燕呢?”

  張德遠隻能又說不知,“但餘娘子一定無事,”他向康王陳述陝西大戰的前後,對康王說,“南嶽換印以來,諸部作戰奮勇,更得餘娘子及劉嶽兩位大帥、曲將軍舍命相助,才將敵情肅清,南嶽所有的損失都是微臣一個人的過失!”

  康王說,“無妨,陝西該結束了,因為完顏宗翰已經出兵河淮了。”

  張德遠道,“此時殿下居然還要來陝西,實令微臣汗顏不已,全都是微臣治軍無方,才使河淮麵臨無帥的處境!”

  康王說,“孤自南渡之後剛見你一麵,是聽你自責的?德遠公以文臣掌軍,先抵婁室再抵金國兩太子,陝西這不還在我們手中,孤正想著怎麽給你敘功呢。”

  呂世存、王庶、王俊、吳晉卿等人暗暗舒了一口氣,張大帥竟然把所有的過失都扛了,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聽康王的口氣,張大帥有大功,何況我們!

  兩人在臨安分手時趙構還是官家,此時已成親王,有點物是人非的感覺,張德遠道,“微臣在陝西也有幾次勉強支持著,直到殿下在韓州創建奇功的消息傳來,宿敵婁室也被殿下收拾了,微臣這才堅定了守下去的信心,殿下能讓皇位,微臣擔些責任有何不可。”

  康王說,“德遠公投筆從戎急赴國難,不但在陝西,在舉國也是中流砥柱。”

  損失已經報上來了,南嶽五萬人,大約隻剩下了一萬四五千傷困之眾,金軍兩太子麾下六萬馬軍此時隻有一點殘餘,在渭南縣和驪山以東作最後的困鬥,完顏宗輔陣亡了。

  康王道,“我們進軍驪山,一舉蕩清殘敵!”

  各路人馬浩浩蕩蕩,再一次過河,這幾天盡過河中了,次次心情各異,而這次猶為不同,康王到驪山得知,金軍幾乎全部平定,隻有四太子完顏宗弼還在搜索之中。

  康王趨軍直逼潼關,先見到了餘麗燕。

  潼關城內金軍早就炸了窩,城內宋民頻頻鬧事,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去給康王開門,兩千守軍堅持了兩天後放了把火,不等康王駕到,便開東門走了。

  四太子金兀術還是沒找到,蹤影不見。

  康王身邊人才濟濟,就在潼關議論軍事,張德遠自從經製陝西,頭一次陝西全境回到宋軍手中,雖然南嶽建製不全,依然鬥誌昂揚。

  他主張從潼關出陝西,完顏宗翰既然已到河淮,那麽宋軍正好兜他的後路。

  嶽飛和劉平叔意見有的琢磨,兩人不反對張德遠的主張,也未說支持。

  劉平叔說,“河東未複,陝西新得,一方麵我們要著手穩固這裏,另一方麵要修整隊伍以防河東金軍反撲,龍門山、壺口山、大慶關等河防重地都要加固,增兵防守,我以疲憊之師遠出潼關,總須提防山西金軍,可能首尾難以兩顧。”

  康王道,“嶽大帥有何看法?不妨說說。”

  嶽飛道,“劉大帥說過的,張大帥說過的都有道理,微臣從河淮來,不便說陝西隻說河淮。”

  康王說,“大帥請講。”

  西嶽大帥說,“殿下在河淮布下了兩嶽人馬,河北隻有楊忻忠和三殿下少量人馬,如果我們此時出潼關威脅河北金軍後路,完顏宗翰恐怕又要回頭,不能盡快南下深入河淮腹地,我們不得不在河北作戰,河淮重兵閑置,空耗糧草,河北卻於我們不利,始終要提防山西金軍越過太行山東出。”

  康王說,“吳晉卿以南嶽代理軍帥坐鎮潼關,整頓人馬療傷固本,所有南嶽將領有過者不究,有功議賞,所缺兵員從當地招募,從速練兵待用。”

  張德遠默然不語,南嶽大帥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