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夜遊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8      字數:2178
  以唐古慧兒看,今天趙桓有了大事,更不可能跑到這裏露個麵兒了,誰知她們正在吃晚飯的時候,趙桓過來了。

  眾人連忙請趙大哥落座,十姐開玩笑說,大哥越臨大事越鎮定。

  趙桓吃的很少,沒喝酒,飯罷當眾問唐古慧兒,“你想不想去看看夜裏的汴梁城?我可以給你作個向導。”

  唐古慧兒立刻表示出興趣來,說當然要去。

  趙桓起身,唐古慧兒看的出來,馮雪梅也想去,但趙桓連看都沒看她,兩人隻帶著六七個男女侍衛,出門解馬。

  宮中有的殿室院落中駐著北嶽官軍,軍士見了麵,遠遠的同趙桓行禮,趙桓對她說你看,有這些人我們心裏就是很踏實的。

  這些人騎馬穿行於殿宇之間,趙桓很有興致,給唐古慧兒講解各處來曆,“汴指開封,梁時為東都,後唐罷而晉時複為東京,本朝循周例,仍以之為都。”

  “建隆三年開辟皇城東北角,按著洛陽宮的圖譜擴建成的。”

  “正南門內的正殿是大慶殿,東西兩門是左右太和門,慧兒你一定不知道,左右太和門開始時稱為日華門、月華門……唉!你看看都被煙火燒過了!”

  “那裏的廢址原來是含光殿,曾經是宴殿,東邊那個灰不拉唧的就是升平樓,也是宮中擺禦宴的地方,它後邊那座是崇政殿。”

  “我忘了是哪年的八月,夜裏禁中大火,一連八座大殿都燒毀了,不得不從京東,京西,河北,淮南,江東,江西各路征召的工役,左藏庫出六十萬緡重修,那座慈德殿是楊太後寢居,當時也燒毀了。”

  “這是明春殿,高一百一十尺,殿後堆築土岡,遍植杏樹,取名為‘杏岡’,岡上覆茅為亭蓋,岡下種植修竹萬竿,從上邊引溪流而下,在岡下匯聚為湖,湖中分作兩洲,有小堤通往鶴莊、鹿寨、孔雀柵,養著珍禽異獸數千隻,有如仙境……”

  “東為蘆渚洲,有浮陽亭,西為梅渚洲,雪浪亭。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雁池。建有二館,東為流碧館,西為環山館。有座閣子叫巢鳳閣,東池後有揮雪亭,臨亭可以俯瞰景龍****在位時,常攜近臣愛女來此遊覽……”

  “江岸有勝筠庵、躡雲台、蕭閑館、飛岑亭,支流別建山莊,名為芙蓉城,雕梁畫棟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的諸館舍,層層疊建,精美過傳說中的神仙府第。”

  趙桓指著遠處道,“慧兒你看,那裏原名‘大池’,因瑤華宮失火才改名為‘曲江’,原有一道蓬壺長廊,長廊西起天波門,往東一直到封丘門,往南的分支拐過去以後,我四妹茂德帝姬的宅子便在那裏呢。”

  一聽四帝姬,唐古慧兒請求道,“可不可以帶我去看看四帝姬的宅子?”

  趙桓喝道,“蔡奸賊的宅子有什麽好看!!”

  唐古慧兒想不到,趙桓對她態度好了一路,此時好像突然要翻臉,便噤聲了。

  趙桓覺著過意不去,與她說,“不是我不帶你去,而是沒什麽好看的了,金軍一來,我下令將各園的山禽水鳥十餘萬隻,全放到汴河中聽其生死了,城中到處拆屋為壘,鑿石作炮,伐倒了竹子建籬障,鹿寨中的數千頭鹿也被我下令宰了,都讓我的衛士們給吃掉了!”

  他自嘲道,“花了多少錢,養了多少年,最後這些鹿總算有了點用處……然而吃它們的人又無半點用處。”

  唐古慧兒忽然有些好笑,衛士沒用還不是你們父子倆培養出來的,卻讓我陪著聽你的牢騷話。

  城中已經點了燈火,趙桓和唐古慧兒遊興不減。

  趙桓說,汴梁城園林四十七處,寺廟道觀一百零六處、酒樓四十處、瓦子勾欄六處,有很多地方以前連他都未去過,今晚也不能一一走到。

  唐古慧兒說,“你以前又是太子又是皇帝,不可能去那些地方,不過不打緊的,以後你再陪我來逛也行。”

  趙桓說,“嗯……但是明日,你與朱鳳英、十姐都回臨安吧。”

  唐古慧兒驚問,“為何急著叫我們走?”

  趙桓道,“金軍不久又來了,我不能叫你們在汴梁等著危險,趁著還未兵臨城下,你們女人都回臨安吧。”

  唐古慧兒道,“你在汴梁,我們回臨投奔誰?”

  趙桓不答,隻是說,“如果三哥在大名府查知了完顏宗翰的動靜,那麽金軍到汴梁已經用不了幾天了,汴梁是大宋舊都,完顏宗翰注定要先取這裏,到時候我可顧不上鳳英和十妹你們了,明日一早就走,坐輕快的車子。”

  唐古慧兒又問,“我們回大宅嗎?可我不想走,你問問另幾位吧。”

  趙桓說,“你如果仍想著吳乞買,這次回去再找他也成,反正我在他身上氣也出了,我……又沒怎麽你是不是。”

  唐古慧兒冷笑道,“你是沒怎麽我!可誰知道?吳乞買能知道?我去見他他要不一腳踢出我來,他就不是吳乞買。”

  趙桓說,“朱鏈知道。”

  唐古慧兒說,“她知道有用嗎?”

  趙桓說,“正因為你們和我在一起,完顏宗翰來了才不會看吳乞買的麵子,他不可能再認的你是什麽金國的皇後,所以你不能留在這裏!”

  古慧兒不應聲也不說回宮,趙桓說不再說此事,又在城中漫無目的轉。

  汴梁城,太平年景有各類節日近七十個,正月十五是個大節,開封府自冬至便開始忙碌,雇人沿禦街搭建山棚,一直搭到宣德樓對麵,遊人會集在禦街兩廊下,歌舞,百戲,異術鱗鱗相接,樂聲嘈雜十餘裏。

  趙桓說,宣德樓門前的禦街,在節日裏是城內居民歡聚的大廣場,街邊的露台下萬姓聚首,觀看擊丸,蹴鞠,踏索,上竿……

  太平年久,人繁物阜,垂髫小童,白發紅顏遊樂於柳陌花衢,花光滿路,蕭鼓喧空,時聞管弦於酒肆茶坊。

  那是多麽太平的年景啊!

  每到節日,有的專為皇家、權貴才能享用的娛樂場合也對居民限時開放,日常的瓦子勾欄更是不避風雨寒暑,通宵達旦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