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怒火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68
  在上邑鎮外,先趕過來的是統製趙密,隨後是楚泗州鎮撫使趙立,禦營統製陳思恭,兩人還押來了一千多俘虜,楊忻中在沙岡激戰,聽說也俘虜了上千人。

  官軍從李成的懷裏搜出一封密信,將它交到康王手中。

  隻看李成的那份緊張,便知此信非同小可,趙構立刻展開來看。

  信中說,“弟生於亂世,嚐懷匡濟天下之雄心,未敢荒怠修養和德性,然宋室忌賢,使某屈知濟南。幸有大金國元帥左監軍完顏昌大人,宰相完顏宗磐慧眼識才,推彥遊勇任時艱,掃趙氏於帚外,還天下以宇內,茲定於九月九日建國為齊,定都大名府,改元阜昌,英豪齊集,李兄有衛、霍之材,能輔我劉氏重興漢祚,弟夙夜思君,至時將委任為兵馬招討。弟,劉彥遊敬上,大金天會八年八月十三日。”

  康王看罷,怒火頓生,雙手將信猛的柔作一團,欲撕之而後快。但想了一想又把它展開了,在馬鞍子上慢慢的撫平。

  身邊眾將都看到他的兩隻手微微顫抖,必定是生了重氣。

  劉彥遊,是一個人的字。

  此人叫劉豫,景州阜城人,原本世代務農,到劉豫時才考了進士,此人政和二年在殿中侍禦史任上,被言官揭發他小時候偷過同學白金盂、紗衣的醜行,因而被免官。

  金人南侵,山東處在抗金最前沿,劉豫被中書侍郎張愨推薦為濟南知府,當時山東盜賊蜂起,劉豫打心裏不願去,請求改任為東南某郡,朝廷偏偏不許,劉豫氣憤地到濟南上任去了。

  當年冬,金人攻到了濟南,劉豫要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他設計殺了部將關勝,最終獻城投降。

  對劉豫這個人,凡是有些記性的都知道他是什麽人,卻被金國推上來要建個什麽齊國,連年號都定好了,阜昌。

  前一個字是他的祖籍中第一個字,後一個字是完顏昌的名字——阜昌,虧他想的出來,看來已經鐵著心要認賊作父了。

  康王看罷信,盯視著委頓於地的李成,說道,“怪不得你匆匆的要去山東,原來有個更大的賊子許了你兵馬大元帥的職位。”

  他問手下,“今日是何日?”

  盛修克道,“是九月初二日了。”

  康王說,“馬上聯絡到楊忻中,不要到上邑來了,讓他率部直接回宿州,所俘叛眾有職位者全殺,無職者去械、就近交予當地州縣築城勞役,限他今晚前趕回宿州集結!”

  康王不等楊忻中了,將李成架到馬上往宿州疾馳。

  今天是九月二日,九月九日在大名府有人要登基了,按著時間來算就是六七日之後,康王在路上一句話不發,思索這件事背後的玄機。

  劉豫給李成寫招降信是在八月十三日,而李成最初的發家地就在山東,這個好理解。趙構最關注的是金國上層,研究確定劉豫也要費些功夫,他前後一算,時間大約就是他押解著吳乞買抵達建康之後不久。

  金國丟了皇帝,還不聞上京是誰上位呢,卻聽到他們忙著在中間地帶另立一個傀儡出來,這是什麽意思?

  宗磐是吳乞買的長子,並不以武力見長,他是兩個力主立劉豫的人之一。

  完顏昌是完顏宗翰的監軍,居然他也和完顏宗磐持了同樣的態度,完顏宗翰在這件事中又是什麽角色?

  跟隨著康王的人隻知道康王生氣了,一路上臉色鐵青,在大宋的領地上忽然冒出個要建國的舊臣來,這真是不能容忍的。

  本來金亂一起,各地意誌不堅者紛紛為匪為盜,雖說給大宋抗金帶來了不小的幹擾和影響,但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個唯一公認的趙官家,凡不依從趙官家的都是反叛。

  大名府如果另立一個偽朝廷,勢必很快拉起一批原本同宋廷不睦者,要是讓他站穩了腳跟,大宋的敵人便由一個成了兩個。

  看劉豫在信中的態度,已視金廷為生身之父,他要上了位必然是臨安的死對頭,這種事擱誰誰都會生氣,他可比當麵硬拚的金人更可恨,危害也更大。

  但是他們不知道,趙構在生氣的同時,最關心的是上京為什麽這麽做。

  對趙立俘虜的那些人,采取的是同一種處置方法,降軍中凡帶官職者一個未留,全都砍了,剩下的人也都就近留在了州縣,因而康王帶著這些人趕路趕的不算慢。

  黃昏時走到了柳子鎮,身後楊忻中的人馬也趕上來了,一見生擒了李成,而康王絲毫無傷,楊忻中這才放了心,等得知了信的事,禦營都統製覺著,以康王行事的特點,他不可能對劉豫不聞不問,那麽很快也就有仗打了。

  迎麵碰上了一小隊北上的人馬,有一百個官軍五十個女侍衛,再一看領隊的是吳娘子和餘麗燕兩員女將。

  康王鐵青的臉這才緩和了一點,但是見到吳娘子時還餘霜未盡,問她,“你怎麽隻帶這點人出城了,碰上大股的叛軍怎麽辦?”

  吳娘子看到了捆在馬背上的李成,笑道,“左等不回右等不回,我不放心你,隻好留下王妟和五十個女侍衛看家,我和餘麗燕找出來了。”

  康王說,“回城吧,出了件大事,我們不得不速作響應。”

  吳娘子說,“是什麽大事?”

  康王將劉豫寫給李成的密信遞給她看,說道,“李成此次反叛就是因為此人,劉賊以為他是漢高祖,全然忘了偷盆盜巾之事,還要拉著這個飯桶去做衛青霍去病!”

  吳娘子看罷怒道,“恨不得先不去汴梁,直上大名府,就在九月九日那天砍了此賊!”

  康王說,“不愧是吳娘子,一下子說到本王心裏了,除惡務盡、務快,務狠,本王絕不容他這偽朝廷看到九月十日的日出,但細節還要仔細的商量一番。”

  宿州,歸德府和汴梁,三點落於一線,歸德府恰巧到了兩地半程,若非因為遭遇李成,又從歸德至宿州跑了一來一回,趙構可能此刻已趕到汴梁了。

  趙構急著回來,就是因為吳娘子、王妟這些人和隨帶的家當還在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