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夜獵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73
  從康王出發的時間上看走的很急,天到申時了還要走,但從路線上看又不怎麽急著去汴梁,泰州在揚州正東,按著往北去的大方向豈不繞了遠路?

  泰州是康王必須要看一眼的地方,揚州是這麽個拖著後腿的進展,那他更要去泰州。

  揚州背靠長江,最不利於固守,如果來了重敵僅從地勢上就很容易引發恐慌,那麽除了固城、屯足輜重之外,身邊有個應援自然可以穩定軍民的情緒。

  泰州是大城,城牆堅固,與揚州又是並肩,是後邊如皋、靜海的屏障,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從揚州走出來四十裏天就快黑了,先鋒趙密在野外紮好了營,康王大隊人馬到了,立刻宿營、

  別看隻走了四十裏路,但明晨隻要天一擦亮即可趕路,若從揚州出發一定又少不了軍民出送,耽誤的可就不是四十裏了。

  楊忻中的大營紮在了前後外圍,中央是吳娘子的女營,王妟跑前跑後巡視了一遍,發現康王帶著楊忻中、統領陳思恭、嶽雲、嶽雷出營夜獵去了。

  餘麗燕也跟著去了。

  吳娘子說,“我們也去,晚上就烤野味!”

  她和王妟帶了十幾名女侍衛,帶齊了弓箭馳出營來,側耳一聽,就聽出康王的人在東北方向,遠遠的聽著馬蹄聲急,弦聲連響,吳娘子卻不說去匯合,專心打獵。

  天晚時萬物歸巢,兔子突然被人驚動起來,在馬前數步遠才突然躥出去,等馳到時馬前的草叢裏又猛然撲棱著飛出隻野雞來,要想有獵獲全憑著手疾眼快。

  隻聽嶽雷在遠處喊道,“大娘你的箭法不錯!”

  吳芍藥生著氣,一箭射落了一隻騰起的野鳥,身後也有個人叫道,“好箭法!”聽著喊的人卻不是王妟,再一細看居然是元妃兀顏彤,她手裏也拿著弓箭。

  吳芍藥忍不住問她,“你也能射箭嗎?”

  兀顏彤道,“我會,隻是不如吳娘子這麽好。”

  吳娘子在一路上絕不會主動和她們這些人搭話,有事都是由王妟去傳,今晚的夜獵居然是兩人之間頭一次對話。

  雖說就是很簡單的一問一答,好像是她打破了自己一直謹守的界限,這麽一想,吳芍藥對夜獵也興趣寡然起來,又跑了片刻,便對王妟說,“回營吧。”

  這次出營她們射到了五六隻野雞,三隻野兔,走到一半兒康王的人就趕上來了,吳娘子故意不去問他們的收獲,聽著嶽雷在後邊清點也就知道了。

  康王的那邊獵得的野雞野免數不清,楊忻中還射到了一頭鹿,兩邊這麽一對比,吳娘子全然不去想康王帶的人手多,又都是常年在軍中的自然手熟,隻覺著自己這邊人不中用,又生了一股子氣。

  後來九哥在身後叫她,她也故意沒聽見,直到他縱馬趕上來,吳娘子才說,“哦,有夜風,我沒聽到九哥叫我,”然後也不問他什麽事。

  出去打獵的不止這兩撥兒人,獵獲頗豐,宿營地上處處篝火,野味的誘人濃香隨風飄散。有酒,火邊人影來來往往,各隊的統領和頭目們,紛紛到康王的帳前來敬他和吳娘子酒。

  當兵的都願意跟著厲害人,崇拜的味道十分明顯,有人還要借機問一些去韓州途中的事情,這時吳娘子才稍稍的高興點了。

  以致八王妃和元妃來敬她酒時,吳芍藥還欣然的飲了兩次。

  但在康王飲興正酣時,吳娘子就回了帳篷,還執意的拉上了三嫂朱鳳英,和她坐在帳篷裏說話,過了一會兒,聽著帳外響起了一個人的腳步聲,吳芍藥一聽就是九哥的,康王問道,“娘子睡了麽?”

  王妟說,“她和朱娘子早就進去了,不知道睡沒睡。”

  康王“哦”了一聲,又在帳前踱了兩步,這才往遠處走了。

  帳內,朱鳳英悄聲對吳芍藥道,“我得走,已經礙事了!”

  吳芍藥一把拉住她說,“你說什麽呢我怎麽聽不懂,明天還要趕路你上哪裏去?”說著又叫王妟,讓她也進來休息。

  脫外衣時,另兩人就看到了穿在她身上的那件金絲軟甲,王妟認得它是四哥吳乞買的東西,貼身穿著又不重,活動一點都不皺巴,但防護效果極好,她還從沒聽說有另外一件,這是靖康年得自於汴梁的。

  朱鳳英對王妟笑著說,你快看看吧,我們可沒這東西。下次露宿時我和你一起吧,我們離她遠一點兒,聽三嫂這麽一說,吳芍藥的心情仿佛又好起來了。

  趙構離開吳娘子的帳篷來找楊忻中,看到他隻把甲卸了,坐在帳中喝酒呢。

  康王吩咐添了杯子,又和楊忻中對飲,楊忻中的戰力值不會小於五嶽的任一位軍帥,至少差的也不會多麽明顯,正是由於禦營司防務之重,楊忻中才比別人少了出去施展的機會,因而一般人會認為他差的是經驗。

  趙構喝著酒稱讚楊忻中,說他好比是蜀主駕前的趙子龍,楊忻中連忙起身相謝道,“大王你千萬別這樣誇獎我,忻中雖無太大的本事,但靖康之恥是每一位熱血男兒拚著命要去洗雪的,與金賊作戰,唯舍命而已!”

  趙構聽的大受感動,深感大宋這麽多年,對武人真是虧欠的太多。

  他對楊忻中說道,“等了結了伏牛山之事,金宋必有一場涉關彼此命運的惡戰,本王一定會令你成軍,由你去同金軍肆意馳騁!”

  楊忻中再次起身,深揖到地,“忻中怎敢不肝腦塗地,以報社稷和康王!”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蜀主,趙構有意要聽楊忻中多說話,借以體察他的見識,問道,“蜀主中道崩殂,大業不成,楊將軍你認為差在哪裏?”

  楊忻中說,孫子兵法雲“料敵製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益州地勢易進難出,不足以製天下。武侯從益州興兵六次皆失,便是受了地理上的製約,雖智計百出又有奈何?而且漢弱魏強,卻次次未能集中優勢兵力。

  “九大王行事,能於眾多紛亂頭緒中一下子抓住最為緊要的,這種見識自古少有人及,此忻中所欽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