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孤家寡人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60
  徐丙則說,“因而小弟一回到臨安便趕來見兄長!原來我與兄長真是心有靈犀!隻是不知此事有幾分可能。”

  胡少伋道,“苟利社稷,何懼得失?”

  徐丙則問,“我們何時前往大宅?明日可行嗎?”

  胡少伋大聲道,“可行!老夫今晚還要替你再聯絡幾個有正義感的同僚,這樣我們的聲勢才更壯大。”

  眼下朝廷遷到了江南,徐丙則的身邊更會聚集上一大批利害相關的人物,眼下他又在梅州做著刺史,往後就更是個隱著形的實力派,胡少伋更該好好的結交此人。

  次日一大早,徐丙則便接到了胡少伋的信,他聯絡到了四五十個人,眼下趙九哥不在臨安,從黃天蕩大戰之後就沒開過朝會,這些人的功夫其實有的是。

  身份個個錦衣高馬,此時成群結夥膽子也不小,禦營專使韋淵在天眷大宅的門外也不敢攔,讓他們氣勢洶洶的一湧而入,隻能將他們帶來的上百號家丁截在大門之外。

  徐丙則到了太上麵前撲身下拜,“太上你受苦了!微臣來晚了!”一邊說著一邊熱淚盈眶。

  趙佶見到了這個撲到最前邊來的人,近在咫尺的認出他是徐丙則。

  他激動的麵色赤紫渾身發抖,但是趙家成年的兄弟們都在大理寺,身邊隻有個韋淵又那麽胖,不好支使韋淵,於是趙佶控製著激動的情緒,自己起身雙手相攙,“徐愛卿你這是要做什麽?幾年不見你又在哪裏高就?”

  這一攙,讓徐丙則泣不成聲,話都說不出來了。

  胡少伋代答道,“太上,他在梅州做刺史。”

  太上連連點著頭說,“好哇,好哇,是金子在哪裏都發光,但各位愛卿一齊到此做甚?”

  徐丙則說,消息傳到梅州太晚了,欣聞太上和淵聖回歸臨安,他是在第一時間趕來相見,二聖北狩為我大宋爭取到了寶貴的生存和立足的時間,如今人都回歸了,像丙則這樣日日渴望見到二聖的人,自然是喜不能禁,大宋風雨飄搖了三載終於要穩定下來,讓一切步入正途了!不知淵聖呢?他在哪裏?讓臣也見見淵聖,他是太上親傳的掌璽之人,這次回來我們這些人就有主心骨了!

  趙佶說,“你們誰想見到他,誰就隻能進大理寺獄。”

  徐丙則一愣,心往下猛沉,趙桓進了大理寺,趙構這是要朝他大哥秋後算帳的架勢,難道自己匆匆忙忙是來自投羅網的?

  趙佶看到了他臉上瞬間的變化,解釋道,“趙桓他有些餘怨,非要和吳乞買結清楚,不然不會出來的……但眾卿都來大宅,有什麽急事麽?”

  胡少伋冷靜的說道,“梅州徐刺史千裏迢迢的趕來臨安,一是要見太上問安,二是要提請淵聖早日回位!今天來的人都是這個意思。”

  眾人七嘴八舌的附和道,“我們正是此意!”

  趙佶大驚失色,“你們這麽做把趙九哥置於何地?真以為他是泥捏的嗎?”

  徐丙則道,“此事關係社稷正統,微臣並非針對著九大王,再說有太上坐鎮在這裏我們怕什麽?”

  眾人齊聲道,“我們不是針對著九大王!太上你瞧瞧張伯英在湖北的平亂吧,匪民野火難燼,連躥數州,守法的官紳都被殃及,再這麽下去就要危及國本!”

  徐丙則說,“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身不正則不服眾,九大王在危難之時暫執國柄這無可厚非,但眼下正君已回國了,太上如不速作打算,這種不正不順的危害將要與日俱增,甚至於普通一民都會日益的認不清是非,湖北的亂事便是佐證,而亂事的根源起於上層!”

  這個大帽子扣的不小,底下這麽亂,是因為坐在最上邊的人身位不正。

  胡少伋說,“北方戰事雖說尚未完結,但畢竟我們占據了優勢,九大王不該回來?南方的匪事遲遲不能完結,漸成燎原之勢,九大王還不該回來?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正應了一句老話:理不直則氣不壯,我大宋的趙官家何時有過這種猶豫遲疑,想當年金軍兵至城下,太上和淵聖也是義無返顧的為國靖難,舍一已之身義退金兵,為我大宋爭得了喘息之機。”

  趙佶麵露笑容,卻感動的眼眶濕潤,他回想起自己倉惶的被人押著北去,一路上妻妾王姬被人任意騷擾。

  回想在上京出席牽羊禮,有多國使節在交頭結耳的觀禮,在韓州的孤村中,屋漏夜雨,滴答聲伴枕無眼。

  村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彎豆秧,吳乞買趾高氣揚的當眾宣布,將他的六女兒賜給珍珠大王,再將搶去的布扔回給他幾匹,讓他借女兒的光安享晚年。

  他想到了趙九哥和吳芍藥,不知他們是怎麽將大船開進遼河裏那麽遠,一直開到了東平渡,想起了在遼河上乘著竹筏子蜂擁而上的金兵。

  而眼前這些聲淚俱下的人,又在做什麽呢?

  趙佶往身邊左右一看,自己讓這些人包圍了,花架下跪的裏外三層,韋淵也不知跑到哪裏去了,竹樓上的女人們一個都沒敢下來。

  太上說,“你們不又不是來勸我上進的,要勸就去大理寺勸吧,趙桓他若覺著該上位,老夫自無別議,反正都是老夫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夫隻想下棋。”

  他扭身找大宅的管家王柒,馮閣長落馬之後,裏裏外外都是王柒在張羅,他想吩咐王柒去將曹侍郎提來侍棋,發現連王柒也不在。

  韋淵手底下總共有三四百人,門口那一百多號家丁也在外麵鼓噪,引來不少的圍觀者。

  韋舅爺對這些人要嚴密盯防,不能讓他們衝進大宅,他們都是裏麵這些官員帶來的,也許受不住一兩句鼓動,局麵就要失控。

  韋淵悄悄吩咐手下的二百人守好大門,有誰膽敢硬往裏闖,寧可動家夥也不要讓他們得逞。

  還剩下了一百多禦營侍衛,沒有太上在裏麵發旨,韋淵也不能擅自將他們派進大宅裏麵去,不然萬一進一步騷動起來,甚至驚嚇到了太上,搞亂子的就成了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