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生氣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93
  耶律阿國說,“我看匕首的式樣和做工便知它是西域利器,卻是用來進貢的,因為柄子專門做成了中土喜歡的樣式,哈哈,卻把高質給難住了!”

  邊說邊走,很快,吳芍藥在冶爐上見到了高質,看來他還真的有了主張,此時正在指揮著手下的工匠們做開工的準備。

  吳娘子好奇,不知道耶律阿國給高質出了什麽好主意。

  高質請吳娘子落座,也請耶律阿國坐,吳娘子還想著那個傳說,便問,“高大官①,我聽耶律公講,這槍杆子還有來曆。”

  高質從隨身帶的皮挎包裏拿出一本《唐書》來,對吳娘子道,“耶律公一說,下官還真的去查了!”

  他將《唐書》翻到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卷——“東夷部”,指著其中的一段對吳娘子道,“還真有根據!”

  吳芍藥凝睛看,隻見上邊寫道:

  高句麗,本扶餘別種也,其地,東邊隔海與新羅遙望,西北憑借遼河與營州相接……勣圍遼州城……城中有朱蒙神祠,祠內有神矛,傳言是前燕朝從天所降的,唐軍攻城甚急,城中以美女貢朱蒙神,求取朱蒙悅,以保城池。

  耶律阿國撇著嘴說,“老夫治國是不行,不是個好當家,更知道人們當年在背地裏說我是紈絝,但老夫不隻會吃喝玩樂,還會獵奇訪古,高句麗可不就是我大遼的地盤。”

  吳娘子將槍杆拿過來細看,很重,她原以為上邊的龍鱗形的細紋是為防止握住時打滑,才人工鏨刻出來的,此時看卻又不是,像是被高溫熔流,又在疾速的飛行時自然產生的。

  高質說,“吳娘子請看它的頭部,這個龍口、龍角,還有兩隻眼眶也不是後做出來的,好像是先被高溫灼熔,再冷卻而成,隻是形似龍頭罷了,此物甚硬又有很好的韌勁,人力加工恐怕很難,即便是人工做的,也不可能將兩隻眼眶做成一大一小。”

  吳娘子再看,果然它的兩隻眼眶有一個稍小一點。

  不仔細看,看不出珠子原來也做成了一大一小,從“龍嘴”裏安進去,在眼眶中露著少一半,這才不會掉出來。

  用鼻子一聞,果然有一縷淡淡的苦味。

  吳芍藥知道珠子能反射炙光,是在嶽雲和餘麗燕幹掉婁室之後。

  九哥說過它在韓州村子裏不會發光,卻不知它在破土廟裏埋了幾百年,吳芍藥白天初見它反光,可能是婁室拿它在東平渡剛打過人,珠子把血吸足了。

  吳娘子問,不知幾時能成?用什麽方法?

  高質赧然道,“此事是陛下所托付的,押著下官的身家性命,一旦弄不好不但交不了差事,還極可能毀了珠子,因而下官已經請先生算好了黃道吉日,隻是,隻是……”

  扈三娘著急,便問,“隻是什麽,你快說呀。”

  高質吞吞吐吐不想說,耶律阿國代答道,“熔煉之事不喜陰氣,怕有不祥,先選的這個黃道吉日今天已被人衝了,恐怕日子還得往後再找!”

  吳娘子起身,立眉怒道,“大膽!”

  扈婉儀也不高興,敢說我們不祥,怪不得吳娘子生氣。

  耶律阿國嚇的一縮脖子,他隻是口快,替高員外郎說了一下此種的慣例,卻沒料到觸怒了吳娘子。

  難怪高員外郎自己不肯講,耶律阿國恨不得立刻自打兩個嘴巴。

  卻見吳娘子起身就走,頭也不回的對高質說,“那你就再找個黃道吉日,我不問方法了也不催你工期了,隻要求做好。”

  耶律阿國趕忙跟出來,陪笑道,“吳娘子還往哪裏去?”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吳芍藥的第二件事:四王妃和八王妃、餘麗燕,還有金國越王邢王兩個王府的六七個側妃、加上侍女,總共十幾個人都在嶽府織布。

  吳芍藥要去建康,怎麽都得提前了解一下她們的近況,以備九哥見麵後問到。

  扈婉儀說,“我們去嶽大帥的府上,去看看姚老夫人。”

  耶律阿國忙說,“貴妃娘子能不能帶我去一趟,老夫好長時間沒見到女兒了!”

  吳芍藥好像還生氣他那句“不祥”之語,冷冷的拒絕道,“嶽帥府中除了少年便是女子,嶽夫人還有著身孕,你帶這麽多男人去打擾,不怕不祥麽?”

  然後丟下傻在那裏的耶律阿國,揚長而去。

  扈婉儀最後警告道,“任何人未經吳娘子允許,不許靠近嶽府大門一步!”

  貴妃出了朝天門去嶽府,她不是真生耶律阿國的氣,隻是擔心給他點兒好臉色,萬一再讓餘麗燕知道了得隴望蜀。

  過了清河坊,經過中瓦子,從五間樓往北走,一直到南禦街,買賣鋪戶幾乎數千家,囤販天南地北的貨物。

  剛是上午,豐樂橋扇子鋪、溫州漆器、布鋪、青白瓷器鋪前已然人來人往,臨安是新都,剛剛遠離了戰火已成天下最大的商物聚散之處,客販往來不絕。

  柳三變②在他的詞中,稱餘杭有“參差一萬人家”,說的還是神宗元豐年間的事情。

  這些年,臨安被方臘叛亂和金人戰火波及,還沒恢複到詞中說的那個景象,但自渡江以來,尤其是黃天蕩大捷之後,短短的時間臨安城又熱鬧起來了。

  汴梁城被金人攻破,大宋文武兩學和京學宣告破敗,還沒恢複的多好,但臨安在原有的縣學之外,鄉校,家塾,舍館,書會則很普遍,每一裏巷都有一兩所,吳芍藥帶人走了一路,誦讀之聲一直相聞。

  大宋以文道治國,習文之俗早已深布民間。

  過了下瓦子,往西一拐已看到了嶽府,吳芍藥的腦海裏浮現出餘麗燕、四王妃和八王妃的樣子來。

  ……

  汴梁,李固渡。

  金宋雙方在這裏隔河相持了又有半月,金軍始終過不了河,天氣越來越熱,河汛暴漲,劉平叔可以放心一點了。

  他觀察到,斜也進攻的意誌鬆懈下來不少,也許是不耐炎熱的原因,斜也的帥帳居然搬到李固渡對麵的高地上來了。

  劉平叔悄悄召齊了主要部將,信心滿滿的對他們說道,“本帥要給你們表演一下,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