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榮歸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38
  汴梁河防有酈瓊的加入,機動力量大增。

  但誰都沒想到在這個時候,陛下對汴梁防務不但連個話都沒有,還把伏牛山的張伯英抽走了,劉平叔居然更顯著露臉,因為陛下都認為禦前北嶽恒山大軍同樣能獨擋一麵!

  劉平叔接到張伯英送來的軍報,禦前中嶽嵩山大軍已按著陛下旨意,專抽了一萬人入駐彭城,目的就是提防金軍從東路南下,來抄汴梁的後路。

  張伯英隨軍報送來的,還有一頁短簽:劉兄自壽春開啟了北上大幕,誅繩果破鐵浮圖下毫州複汴梁,千裏馳驅,勢如破竹,弟今番南下戡亂,亦是陛下之派,望你我各自奮發,以期將來相會把酒,共謀一醉!

  ……

  建康城。禦前中嶽嵩山大軍浩浩蕩蕩開過長江南岸,九哥皇帝陛下、東嶽韓世忠以及建康各界給了張伯英最高的禮遇。

  長江江麵的艨艟大艦上,自上一回太上和太後抵達,放過一次七十二響禮炮之後,這是第二次震耳欲聾的響起,共四十九響。

  張伯英全身的甲胄,征塵未洗便見到了出城相迎的東嶽泰山大軍的主帥。

  兩人見麵,不覺想起了在汴梁城中起誓賭咒的那一幕,彼此心照不宣,不約而同的哈哈一笑。

  相比起旬月前的那個糟心勁兒來,今天雖說還是前路荊棘等著去劈斬,但陛下就在建康,太上及邢妃就在臨安,伏牛山,汴梁局麵清新,各人心頭的那片迷霧已經散開。

  在往城中走的時候,大街上居民夾道歡迎張伯英,紛紛呼喊,“張鐵山威武!”“大帥辛苦!”

  韓世忠說,“民眾之感情至簡至真,韓某在汴梁做的並不多,當初回來時他們也是這般的熱情。”

  兩人說到了張伯英接下來的軍事行動,看來韓世忠已經知道了。

  張伯英說,弟剛剛接到陛下的旨意時,還有些猜不透,按我原來所想的,陛下可能要我去助劉平叔,你看看這些民眾,便知收複故地也正是他們所喜的。

  韓世忠笑問,“如今呢?”

  張伯英說,“陛下的大手筆絕不是張伯英聞之則解的,陛下的那個眼界!在一片混沌的迷局中一下子看準了死活手,韓州之行堪稱點睛之舉,於不可能中達成了可能。”

  韓世忠頜首道,“陛下此舉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必然能夠振奮上至將帥,下至普通一卒的信心。”

  張伯英道,金人的銳氣好像一下子丟了許多,也許連他們都在納悶,為什麽前一時還在進攻,二帝還囚在他們的手中,而後一時卻連續丟城失地,吳乞買也拉家帶口的跑到臨安來了!

  韓世忠說,看來陛下要你的中嶽撤回,是要理一理家務事了,這個重任也隻有你這位陛下的衛帥才好勝任。

  對一起在汴梁砍過敵人,比過王八的人,張伯英並不刻意的謙虛。

  他隻是說,“我們在北邊困著鶻沙虎,擋著斜也,似乎伏牛山和汴梁都急等著搏出個頭緒來,但當我踏上江南,再往北邊看,猛的發現江北的頭緒竟然比江南還要清楚的很!”

  但這個局麵很可能轉瞬即逝,張伯英說,“陛下抓這個時機命我中嶽回師江南,可見江南之急!伯英投身平亂,必定隻爭朝夕,我們快去見陛下吧。”

  趙構降階迎接張伯英,就衝著那份張伯英從伏牛山帶回來的超大禮單,也必須給他如此的禮遇。

  襄陽坐靠秦嶺和大巴山,以漢水為屏障,前有伏牛山、虎頭關,不像洛、汴那樣暴露在前邊,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帶。

  鶻沙虎按著斜也的大計,在這裏肩挑淮、陝,穩坐釣台,這兩年在襄陽、均州、唐州、鄧州、南陽一帶搜刮了巨量的硬通貨,把黃的白的熔成了五兩一個的錠子。

  然後拉到伏牛山,全都被張伯英拿饅頭和窩頭換過來了。

  這些東西放在以往,趙構要想憑借著收租,收稅絕對不可能收上來,被金軍倒了把手,名正言順的都成了朝廷的戰利,這對趙構來講真是太急需了。

  懂朕心意者,張伯英也!!

  張伯英趕緊的請戰,隻要朕下有委派,他將率大軍一舉摧毀洞庭亂事,掃清我朝後院之亂象,以便陛下集中精力應對北方金軍的威脅。

  人都趕到了身邊,趙構急也不急在這一時,吩咐大擺酒席,先請韓世忠張伯英吃一頓,然後在酒桌上拿出了那封密信。

  皇帝道,“內奸不除,朕有如赤身而行!兩位智慮過人,機謀不同常人,又是朕所倚賴的柱石之臣,今日我們君臣先不說亂匪,隻說說這個奸細!”

  韓世忠一看,今日的酒桌上少了兩個人,就是王婉儀和詹婉儀,看來陛下對汴梁軍情的泄露大為光火,是真的上了心思,所議之事已被他列入最高保密等級了。

  “伯英,你對此事是什麽看法?”趙構問道。

  張伯英認真的看了那封密信,說道,“陛下,行軍布陣最重保密,按著常理,北嶽各部的安排細劃,都要按著等級才能有資格局部知悉,那麽一個下級的將領是不可能了解這麽全麵的!”

  趙構點點頭,麵色陰沉,他考慮過這件事,因而也同意張伯英的推斷,能將劉平叔的全盤布防情況一點不差掌握起來的人,一定是個大家夥。

  “伯英,你再講下去!”

  張伯英說,“陛下,我們北嶽、東嶽、中嶽在汴梁那麽久,如果此人要往金營送密,恐怕早就送走了不止這一份,那麽斜也若是早知道了劉平叔的布防,他還會去汴梁當麵硬頂麽?今日汴梁之相持不下,便說明斜也並未接到這方麵的軍情!”

  這有點繞,但張伯英說的有道理。

  結論就是,斜也從沒接到過汴梁方麵的情報,不然他這次的軍事行動總能給劉平叔帶去更大的麻煩,而事實上劉平叔在汴梁應付裕如,防守上並未被斜也捉了短處。

  皇帝說,“那麽此信是第一次送出,便被河北義軍截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