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秤砣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6      字數:2193
  韓世忠和張伯英都是位至帥臣的人物,陝州的事情用不著曲正甫說的這麽清楚,聽他兩句酒話也就什麽都明白了。

  張德遠說曲正甫“冥頑不化固執一端,罔顧川陝大計”,其實就是罔顧了張德遠的“大計”。

  說罔顧了張德遠的麵子也行——曲正甫這麽做,放在哪個主官身上都受不了,要放在我身上我當時可能就砍了你。

  張伯英暗道,幸虧把你貶了之後張德遠僥幸又勝了金軍,張德遠是“正確”的,不然的話他還真能按著軍令狀自裁?

  以張德遠的心機,他若真敗了,曲正甫你還焉有命在!

  張德遠叫曲正甫往臨安送枸杞,就是要讓陝州軍民都看一看也讓陛下看一看,他罷免了曲正甫沒有一點錯誤,因而也不怕曲正甫跑到臨安叫屈。

  張伯英摸了摸兜兒裏揣著的婁室那顆金印,就像摸著冥冥中決定過陝州這一文一武兩個人命運的秤砣。

  韓世忠此刻在想,張德遠是陛下以川陝相托的重臣,而曲正甫是西北驍將,將相失和兩敗俱傷,得利的隻能是金國。

  眼下,兩人之間的矛盾看似有了轉機,其實矛盾隻是遞到陛下麵前去了,張德遠罷免了西北大將,不必擔心有人說他挾私報複,曲正甫也滿腔的委屈。

  隻是不知道,這場將相之間的糾葛送到陛下跟前,陛下要如何分斷才好。

  曲正甫越說越氣,忿忿不平,“張德遠他懂軍事麽?他、懂、個、屁!他僥勝了這場我知道婁室一定是睡著了!在陝州能擋住婁室的人,我要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就憑張德遠,曲正甫不可置信。

  但此刻韓世忠關心的是另一件事,“既然是送東西去臨安,曲兄你應該從襄陽乘船南下,為何又到了這裏?”

  不從漢江順流而下,走這裏豈不是繞遠了?

  而張伯英也有件事急著要問,幾乎同時將那顆金印拿出來,往桌上一放,問道,“曲兄從襄陽來,一定見過華山軍嶽大帥了,他可曾和你說到此印?”

  曲正甫伸手拿起金印仔細端詳,臉色不由的變了,語氣裏也明顯加了些敬畏的成分,“這是婁室的帥印!怎麽會在你這裏!”

  曲正甫的變顏變色正在情理之中,婁室在陝州可以讓任何人談之色變,更不要說與陝州息息相關的曲正甫了。

  兩人一聽他的語氣,便知嶽飛沒和他說過這件事。

  嶽飛和婁室一直也沒有見麵的機會。

  但金印卻突然從嶽飛的手裏拿了出來。

  再聯係一下剛剛從陛下身邊返回的高寵和張憲,其中的眉目不言自明。

  他們猜不出婁室的帥印是怎麽到的陛下手裏的,但猜出張德遠在陝州反敗為勝的緣由了——婁室的大印都丟了,還怎麽指揮打仗?

  此印一出,便將鶻沙虎三萬人馬支使到了留山山穀,它有九成不是假的。

  即便陛下在韓州因緣巧合知道了此印的樣子,在這麽短的功夫裏也不可能仿製一顆出來,大船上可以帶回吳乞買,卻不可能帶著化金爐和刻金匠。

  就算它是陛下仿製的,那麽真印一定還在婁室手裏,張德遠不大可能勝的這麽輕鬆,曲正甫很可能也不會出現在這裏!

  那麽這顆金印就有九點兒八五至九點兒九五成是真的!

  何止是曲正甫吃驚,此時坐在酒桌邊的韓世忠張伯英也是滿滿的驚訝。

  曲正甫放下金印時,原本不加掩飾的酒後狂傲一下子卸去了不少,說到了他折道方城縣的經過。

  襄陽金軍撤走時,曲正甫主仆三人馱著枸杞,正好走到了襄陽。

  城中濃煙蔽空,一片狼藉,已經卸了任的涇原經略使、威武大將軍曲正甫,在正好沒有主心骨的襄陽民眾中,依然有浪遏飛舟的威望。

  曲正甫號召民眾投入救火、救人,恢複破損住宅、恢複生活,重點是恢複城防,提防金軍再來個回馬槍,然後嶽飛率大軍趕到了。

  兩人一報名號,曲正甫不知道嶽飛,但嶽飛知道曲正甫。

  一個是名正言順的新晉西嶽軍代理大帥,一個是已經跟白身差不多的曲正甫,前者依舊不缺少對後者該有的尊重。

  嶽飛對曲正甫說:此時襄陽的三萬金軍都被困在了伏牛山,東嶽和中嶽兩路大軍的主帥都在那裏,但嶽飛沒怎麽打過山地仗,真幫不了兩位大帥什麽忙,而曲前輩你可是山地戰的行家,你單槍匹馬去伏牛山走一趟,一定比我這麽多的人馬留在伏牛山強上百倍。

  曲正甫說,襄陽金軍是四萬人馬,嶽大帥你的情報竟然差了一萬多。

  嶽飛說,哦……襄陽金軍原來確實是四萬人,但他們走到了南陽一帶就說不上山地戰了,前鋒一萬五千人已被我消滅了。

  曲正甫當時暗吃一驚,對麵前這個年輕人不由的重視起來。

  但他不想來伏牛山,一個是官兒都叫張德遠擼了個幹淨,陝州都與曲某無關,何況伏牛山,堂堂的曲正甫跑過來算怎麽回事?

  再一個伏牛山有兩位大帥,曲正甫即使不罷職,職位都趕不上韓世忠和張伯英,他憑什麽跑過來朝人家指手劃腳?

  嶽飛說,我對曲前輩在陝州的戰績極是欽佩,若非曲前輩有自己的大事要做,嶽飛很想留你在襄陽多住些日子,以便早晚請教請教山地戰的精髓。

  但我於政勢兩眼一抹黑,也給不了你什麽建議,因而才有這個提議——東嶽和中嶽兩位大帥哪個不是萬裏拔一的人物?看局勢如觀洞火,伏牛山你是不可能白去的。

  再說,隻要你肯去伏牛山,嶽飛再告訴你一個實情,這也是與曲前輩此行息息相關的——陛下不在臨安,在建康——就憑這一句你能少跑多少路?

  你不走水路走了旱路,要少浸透多少的潮氣,又少走了多少的冤枉路,你這兩大包枸杞送到陛下麵前時,估計也不會發黴了。

  就這麽著,曲正甫到了伏牛山。

  張伯英和韓世忠聽了暗暗感慨,嶽飛在拉兵方麵是有點小家子氣,為了幾千馬軍不辭而別,還瞪著眼睛愣把另三嶽大軍的幫忙說成了劃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