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傷員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6      字數:2146
  李綱沒想到,陛下不但在一個多月後從韓州安然返回來了,救出了韓州所有的皇室中人,而且還帶回了金國的皇帝一家。

  這簡直就是結局大反轉啊,要不是嶽飛不在郾城,李綱還得主持郾城的防務,他都想馬上起程去臨安,去看望一下吳乞買全家。

  李綱夜不能寐,後半夜聞報有人叫城,他趕緊爬起來,原來是前方的傷兵送回來了,足足有三千多人,有抬擔架的有拄著棍子的。

  銀青光祿大夫大吃一驚,這麽多的傷員,那已經陣亡的還有多少!

  嶽飛總共才帶了一萬五千人走的,一支隊伍出現這樣的傷亡,戰鬥力注定會大打折扣,那麽士氣如何?還能不能戰?好在高寵和張憲又補了五千人上去,嶽飛或許還能抵擋一陣子。

  對於嶽飛的領軍能力,李綱一向都是很看好的,不過嶽飛到底還是太年輕,才這麽點兒歲數,你就叫嶽飛從軍之後一天不歇著天天打仗,他還能有多少機會磨練?

  以往嶽飛遇到的敵手都是較小規模的,嶽飛憑著些勇猛和計謀不大可能吃虧,豪州大捷那是和劉平叔的兵力結合在了一起,不然的話可能也抵擋不了鐵浮圖。

  這次從襄陽出來的金軍可能很不簡單,簡單的人也不會被派去駐守襄陽,然而嶽飛帶的兵力太少了。

  銀青光祿大夫一邊披衣往外走,一邊替嶽飛擔心。

  年輕人有熱情有勇氣,但是遇到挫折後很容易意氣消沉,這樣的失利對於一個年輕的將領來說,倒是積攢了經驗,但你得先把挫折挺過去,不然就廢了。

  李綱和嶽飛綁在一起後已經很久沒生過氣了,但今晚又一次怒火衝起,劉平叔你身為一位堂堂的司帥太不夠意思,收複汴梁多少天了還不見你到郾城來,把一個小統製放在這裏頂大梁。

  如果稍後的戰況不容樂觀,宋軍可能不得不放棄郾城,這麽多的傷員一定會拖累行軍速度,馬上安頓好他們,讓他們早日康複便成了當務之急。

  李綱一邊想這些,一邊趕緊招呼鍾目、鍾卯去看傷員。

  “鍾目,你速去征集城中醫者,隻要是會把脈的,會正骨的,貼膏藥的,獸醫,接生婆子全都找來!”

  “鍾卯,你去把城中十五歲往上、三十歲往下的婦女找來三百人,讓她們燒水、熬粥、熬藥、清洗繃帶,”

  “男人們立刻打掃房屋,砍柴擔水,再找木工馬上多做擔架,老夫感覺不好啊,後邊可能還要來大批的傷員!”

  鍾目跟在李綱身後緊張的問,“相爺!找接生婆子有什麽用。”

  李綱說,“裹裹傷口止止血什麽的,總比生手好用。”

  郾城金軍出城時一把火沒放,設施都很全,李綱連夜征集全城的醫者,叫居民們起來打掃幹淨的住處,婦女們燒水做飯,半夜裏全城都行動起來。

  三千名傷員陸續抬扶到城裏來,有的人渾身是血,有的傷到了要害,痛楚引發不由控製的呻吟,戰後匆匆包紮上的布帶子和著血肉,全都粘到了一起,清洗傷口、往上換幹淨的繃帶時引發一聲聲的痛呼。

  李綱手扶著一張擔架,上邊躺著個嘴唇發白的年輕軍士,他的大腿上中了一刀,肉往外翻著。

  李綱看他一聲不吭,便問他,“你知不知道嶽統製目下情形如何?我們還能不能頂住?金軍人馬已推進到了什麽地方?離著郾城還有多遠?”

  軍士嘿了一聲道,“相爺,你不問問我的傷勢,卻問了一堆廢話。”

  李綱問,“……”

  軍士道,“嶽統製如何?還能不能挺住?相爺你跟我們混了這麽久居然還問這個……襄陽一萬五千人的金軍前鋒已經全部推進到閻王殿那兒了!還有三萬多金軍主力人馬正在往閻王殿方向推進!”

  李綱身子搖了搖,看了看他清澈的眼睛,再抬手摸了摸他的額頭,一點都不燙,應該不是胡話。

  ……

  有兩匹快馬馱著傳令兵連夜飛馳入北舞鎮、吳城鎮,向酈瓊和呼延將軍傳達嶽統製的命令:情況有變,馬上到葉縣集合!

  酈瓊和呼延連忙問什麽情況,嶽統製可從來沒這麽出爾反爾過。

  傳令兵說,“高將軍和張將軍趕回來了,又帶來了清一水兒的五千馬軍。”

  葉縣郊外的一座小村,嶽飛對眾人道,“我先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陛下和吳娘子一個多月前帶人去了金國,把他們的皇帝吳乞買生擒了!我們怎麽也要把全殲襄陽金軍的捷報送到臨安去!”

  乍一聽到這個消息,眾將群情振奮,吳乞買都成了陛下的俘虜,那金國還不亂了套,但嶽統製,襄陽金軍是三萬人馬,我們隻來了五千人你就這麽自信?

  嶽飛說,“何止五千人這麽簡單,高寵張憲一來,陛下給了我雄兵五萬!”

  ……

  上京,確實亂了套。

  國論移賚大勃極烈完顏宗翰要想上位,不動些腦筋根本上不去。

  趙構在兔兒窩拿吳乞買作籌碼輕鬆脫了身,把不輕鬆都丟給了大勃極烈。

  吳乞買的黯然離場,在金國的權力場留出了一個令人眼紅的位置,原本中規中矩、不作別想的人全都跳出來。

  好比一隻大浴缸,塊頭最大的那個人起身出去之後,另外那幾個人該露不該露的,都露了出來。

  一個是涼王斡本,他是太祖阿骨打的長子,雖然是庶長子,但嫡長子五殿下繩果不已死在毫州了嗎?

  阿骨打傳位給四弟吳乞買,本來就是個異數,眼下異數都消失了,傳位大計總該走回到正軌了,再說傳長子應該是各國的通例吧。

  涼王斡本是第一個挑明爭位態度的,毫不遲疑,也不必遮遮掩掩,他雖然不上戰場,大部分的經曆和經驗都是來自於政務,但吳乞買四叔上過戰場麽?做皇帝可不就是主抓政務。

  一個是遼王斜也,在遼河弄丟吳乞買的過錯,過錯帶來的張皇失措,以及理虧心虛,一回到上京便可以拋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