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劉伶蠍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6      字數:2202
  其他後妃們連聲叫好,這無疑是個鼓勵,還是個眾人矚目的機會,元妃嫋嫋娜娜,光華四射,居然端著酒碗離開本席到這邊來了!

  人還沒過來呢,趙構便看到餘麗燕麵露難色,看來她是真不能喝。

  吳乞買倡導的三杯酒餘麗燕隻沾了沾唇邊兒,剩下全讓趙構擔待了,而此時酒是元妃倡議的,推不掉,趙構也沒底自己再替她擔酒還行不行。

  即便元妃抵擋過去了,吳乞買身邊還那麽多位呢,你知道還坐著幾個酒簍子。

  八王妃比較積極,在這邊響應著,但趙構猛的又瞄到她手裏的小瓶兒。

  桌邊人的注意力都在元妃的身上,趙構手指輕輕一彈,一隻蟹腿尖兒好巧的彈到八王妃的手背上。

  她偷瞟趙構,看到他正在製止自己,隨後眼神兒又往海濱王和昏德公的小桌那裏看了一下。

  她收了小瓶子,隻能老老實實的倒酒。

  元妃來給吳乞買打頭陣,八王妃知道元妃的酒力好,然而入席以來元妃喝的並不多,如果元妃一回去也醉倒了,豈非立刻叫吳乞買生疑?

  八王妃知道,趙構擔心昏德公和海濱王,他不想連著施用此法。

  在廬室上被那些醉酒侍衛糾纏時,有個英俊小夥過來解圍,八王妃不認的他但認的那杆大斧子,知道一定是趙構的人。

  青瓷小瓶兒就是他塞給自己的,趁著四王妃身邊混亂,他簡短的告訴八王妃怎麽用,說是一點點就夠。

  但八王妃不知道多少才算“一點點”,就借機先給高麗使者來了一點點,試了試它的威力。

  張憲叫她把小瓶子設法交給陛下。

  她知道人家說的陛下,不可能是吳乞買,被人視為自己人的感覺讓她豁然開朗,也很興奮。

  這說明什麽呢?通過餘麗燕搭橋,短短的功夫裏這些人已經接納她了。

  那麽船到臨安,她不會受什麽委屈。

  因而一直打算在兩者間不作搖擺的八王妃,不知不覺已在替趙構做事了。

  元妃到後,有言在先是與三位王妃喝的,沒什麽酒量的八王妃硬撐著接了她一碗,第二碗再也不能喝了,因為腦袋裏已然暈起來了。

  八王妃搖晃著往回坐下時,趙構還攙扶了她一下,她又借著機會偷偷將瓷瓶兒塞給了趙構,都來不及告訴趙構怎麽用。

  隻能相信他在自己第一次用的時候看明白了,不然何來第二次的製止?才想了這麽多,八王妃便伏在桌上一動都不能動了。

  ……

  在後邊的樓船上,吳娘子一直在焦急的等趙三哥傳信兒出來,已經快到子時了,吳乞買那艘大艦上依然燈火通明。

  飛廬和爵室上都有吳乞買的侍衛倚欄把哨,吳娘子看不到他們有什麽突然的驚動,每隔一段時間便從另一邊兒慢慢踱過來。

  也就是說大艦上直到此時都未起衝突。

  趙楷冒著險泅海,將兩隻青瓷小瓶揣過去了。

  中午她這艘樓船在收網時,吳芍藥發現船工們正從網中挑出一種魚來,想也不想便拿夾子夾住了再扔回海裏去,已經扔掉幾條了。

  船工說,此魚剛出水時鱗片呈黑褐色,顏色慢慢會變淡,有一尺半長,扁扁的如同個酒袋子。

  魚名叫“劉伶蠍”,有尖牙,背上有一排十幾支骨質的長刺,萬一被它紮到了可不得了,因為這排刺都是空心的,據聞刺的根部有毒囊,隻要被它刺中,囊中毒液注入傷口,多者斃命,重者半月不起。

  但魚毒隻要融於酒中,則毒性立失,轉而疾增酒力,傳說連魏晉時期有名的酒魁劉伶都抵擋不了,喝了也要大醉。

  吳芍藥連忙製止了船工,網中隻剩了兩條“劉伶蠍”。

  再打下去十六七網,竟然再也一條未上。

  船工說這種魚極是罕見,一般都伏於淺海底,又極為機敏,遇一驚而齊遁,樓船上隻不過趕巧打中了一網而已。

  吳娘子決定把僅剩兩條“劉伶蠍”的毒液取出來,給九哥送過去。

  那邊的船上正開著酒宴,此物送去萬一九哥能用上呢?

  但人人都怕它,魚活蹦亂跳的,連眼珠子裏都透著一股狠呆呆的光芒,一排的毒刺碰到哪一根也受不了啊。

  吳芍藥不能命令任何人做這件事,主意是她定的,她親自做。

  船工們一齊阻止,“吳娘娘這太危險了!”

  她鎮靜的說,“九哥才危險。”

  船工們製止不了吳貴妃,這件事的責任太大了,貴妃萬一有事,整船人的韓州大功弄不好都要一筆勾銷。

  有人想去回稟鄭太後,被吳芍藥製止了。

  開始有船工自告奮勇要代勞,吳娘子說你們不也是頭一次做?誰的經驗多?不多就不要再爭了。

  短短的功夫,魚已經窒息了一條,黑魚變成了白魚。吳娘子拿刀仔細破開它的刺根,也沒看到什麽毒囊,更不要說采集毒液了,難道是訛傳?

  第二條魚被人用竹夾子夾到案板上時不住的彈跳,一尺半的魚力量可想而知,吳芍藥不甘心,便用絹布纏了左手,一把準確的摁住它。

  九哥帶的那幾個人在吳乞買一千多人的船上步步都得謹慎,大艦上戒備森嚴,大批的幫手根本偷移不過去。

  艦上要開晚宴,幾個人拚酒都拚不過人家,吳芍藥說什麽都得試試。

  九哥敢替她擋箭,她就敢為了他弄這條“劉伶蠍”。

  她右手拿木匙柄去頂它的刺尖,立刻驚喜的發現從尖刺的頂端浸出一顆墨綠色的液珠兒來,凝在刺尖上邊不動。

  廚房裏找了瓷瓶,先在酒裏泡過,總共十四根刺被她小心的一一頂了兩遍,拿小瓶收集起來才到少半瓶,馬上再加入酒使之相融。

  吳芍藥說,這樣它應該不再是毒藥,而隻是致醉之藥了。

  這樣的小瓶子就找到兩個,隻用了一個,魚已經發蔫、鱗色也變淡了。

  吳芍藥趕緊命人打了一桶海水放到裏麵養著,黃昏時發現它的鱗色複深,這才夾出來又集了另一瓶。

  吳娘子說必須試一試它的威力才好,不然的話,萬一不管用卻被陛下當個管用的施展出去,豈不誤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