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出發,北上首戰
作者:光頭德瑪      更新:2020-03-01 01:23      字數:3357
  日子,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15日。

  在這15日中,鄧武成功的把蔡琰‘騙’去跟黃淑儀做伴。鄧武上午練完武,偶爾會去聽聽蔡琰彈彈琴,加深好感和印象。下午去軍營訓練騎兵隊伍,晚上跟戲閆仔細規劃北上的計劃。為了配合戲閆,鄧武又燒製了兩副,比較精細的琉璃。一副鷹擊長空,一副蒼狼嘯月。不說多麽精細,惟妙惟肖。但最起碼有鼻子,有眼。外觀上還是能讓人一眼就認出,這是什麽東西。而且做的是花裏胡哨,在陽光下麵也會閃閃奪目。

  這日,黃昏。雁門關東北百裏處,一座無名山穀內。幾千騎兵在這裏集合,場麵鴉雀無聲。拉近一看,正是鄧武一行。隻見鄧武站在一個大石頭上麵,正對著下麵說道:“再往北走八十裏,就是匈奴人的地盤了。以前都是異族主動入侵我們,搶我們的,吃我們的,用我們的,還要玩我們的。這次我們就去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搶他們的,吃他們的,用他們的。”

  說完鄧武掃視了一眼,下方激憤的、仇恨的、興奮的眾將士。又緩緩的說道:“某再說一下此次的規矩:一切繳獲要充公,並大軍繳獲的物資三層用來分發。某在此承諾此次出征,安全回來的將士都能分到最少五金。不幸犧牲的將士,最少分配十金安家費。並有妻兒老小的,某將負責撫養。”

  鄧武停頓了一會兒,又繼續說道:“如有發現私藏,戰利品和物資的,定斬不饒。因為這些物資都是大家的,還有拿來發放犧牲將士的安家費……。”又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之後。鄧武就吩咐解散隊伍,並派出斥候,安營紮寨。

  這次北上,鄧武也做足了功課。雁門關北邊,分布的異族主要有:東邊少部分羌族、中部分布南匈奴和鮮卑、西部少部分的烏丸。其中羌族和烏丸又是大族,主要分布在大漢的西北和東北方向。而這次鄧武的的主要目標,就是羌族和南匈奴。而,目的就是為了擾亂北方。

  第二天傍晚,鄧武帶著1500偽裝成鮮卑的騎兵,攜帶十日的幹糧。留下鄧茂和500人留守這個山穀,建立防禦工事,當做物資中轉站。隨行的將士有:典韋、張遼、陳到、何儀何曼、周倉、廖化、程榮、廖鵬。以陳到為斥候隊長先行打探,廖化為後部。鄧武自帶其餘將士和騎兵為中部出發。

  經過一夜的急行,鄧武已經遠離雁門關150餘裏,已經完全進入匈奴人的地盤。期間越過幾個靠近雁門關的小部落,沒有驚動部落裏麵的牧民和獵犬。找了個地方安營紮寨,並派出斥候,偵查方圓百裏方向的部落分布情況。

  黃昏,中軍大帳。鄧武坐在上首聽著陳到的稟報。

  隻聽陳到說道:“主公,此去西方六十裏,分布有五個小部落、一個中等部落。間隔20裏左右,未查探出是那一族的人。北方五十裏有匈奴的四個小部落,分布在30裏左右。東方因為正在大規模狩獵,隻查探出一個鮮卑的中型部落。”

  鄧武聽完陳到刺探到的情報,說道:“東方,情況不明,暫不做處理。西方間隔太近,也先放一邊。休息兩個時辰,今天晚上就滅了,北方的四個匈奴小部落。”

  說完今晚的戰略目的之後,鄧武又掃視了一圈帳內的眾將士。隨後說道:“這四個匈奴部落的人口有多少?控弦之士有多少?陳到先說說。說完之後,至於怎麽打?你們看看有沒有什麽建議?”

  匈奴是遊牧民族,族群都是逐草而居。部落人口更是不定,大的幾萬,小的幾百人。

  大賬內的眾將士,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陳到出列說道:“啟稟主公!匈奴的小部落,有百十人到2000人不等。而據屬下探知,這四個小部落,從東往西,分別有:最東邊的部落有,八百餘人控弦之士三百餘人。一千三百餘人,控弦之士600餘人。一千兩百餘人,控弦之士500餘人和最西邊的六百餘人。控弦之士兩百餘人。”

  陳到緩了一會兒,繼續說道:“這四個部落共計人口有4000餘人,控弦之士1600餘人。”

  陳到說完之後,鄧武看了一眼大帳內說道:“基本情況就這樣,你們誰有好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攻擊目標。”

  “想什麽辦法?照我說,直接有俺哥倆重騎打頭,直接衝營,直接從東打到西不就完事了。”何儀說道。

  眾人沒有理何儀這個憨厚,低著頭繼續想道。自己的重騎能跑多遠,心裏麵沒點逼數嗎?四個部落相距100多裏,還要連續作戰四次。

  這時張遼站起來對著陳到問道:“陳隊長,中間兩個部落相距多少?”

  “相距40裏左右。兩邊的兩個小部落相聚這中間的兩個部落,大概有30裏左右”陳到回道。

  聽完陳到的回答,張遼低頭沉思了起來。

  “怎麽,文遠可有好的計策?”鄧武問道。

  “主公,我們可以突襲中間,這兩個大一點的小部落。先從東邊這個600餘控弦之士開始。突襲之後,馬不停蹄在突襲另一個部落。突襲完這兩個部落之後,休息半個時辰。剩下的兩個小部落,主公各派500騎,就可以輕鬆滅掉。期間周圍散步斥候,防止消息走漏。”張遼說完。

  鄧武見眾將士也沒有什麽好的意見,就拍板決定道:“就這樣幹,大家下去休息,養精蓄銳,晚上可有幾場大戰!”

  “若!”眾將士回答了一聲,然後魚貫而出。

  亥時中,天空繁星點點,皓月當空。阿力紮部落,結束一天的放牧。其首領阿力紮,也回到自己的大帳中,摟著從漢人那搶來的小媳婦兒入睡了。

  此刻,匈奴營地外500步處人影綽綽。停頓了一會兒之後,有兩隊騎士像兩邊分開,像一隻螃蟹一樣,以U字形向匈奴的營地包圍而去。

  “嘿…主公,這好歹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匈奴營地。居然都沒有一個警戒放哨的,連我們大漢境內的山賊都不如。”

  “匈奴大部分的遊牧民族,都習慣了,日出放牧,日落聚集。有重大的日子,就點起煙火,載歌載舞。沒有重大的日子,就三五個好友聚在帳篷內,喝酒玩樂。打仗的時候,除了貴族和王庭有警戒放哨的外。他們都沒有警戒的,更別說現在不打仗了。”鄧武解釋到。

  “這不就便宜了我們嗎?”旁邊的何曼說道。

  “少廢話!告訴兄弟們,兩輪箭雨之後。衝進去,凡、手拿兵器者,殺。還有,叫兄弟們注意,別傷了老子的馬。”

  遠處兩隊騎士,在離匈奴營地還有50步距離的時候。由周倉和廖化分別帶隊,突然從兩邊分開,圍著匈奴營地向裏麵急速拋射箭矢。發動攻擊十吸之後(20秒)有典韋打頭,何儀、何曼分列兩側,組成錐形之陣的重騎兵。向著匈奴營地衝鋒而去,同樣離匈奴營地還有50步距離時,重騎兵紛紛拿出手上的手斧,緊隨其後的其他騎兵也紛紛拿出投矛。距離30步時,投贈而出。

  這場戰鬥來的快,去的也快。先是一陣,突如其來的箭雨洗禮。隨後又緊跟著滿天的飛矛和零星的手斧,很多匈奴人還在睡夢中,就去見了他們的長生天。其首領阿力紮,僥幸的躲過了滿天的飛羽和飛矛。但是好運也沒有在伴他身旁,剛出大帳,就遇上迎麵衝鋒而來的典韋,被典韋一戟鳩首。

  鄧武衝鋒過後,頭也不回的朝下一個聚集地趕去。隻留下何儀、何曼、周倉和廖化四將帶領500騎,又來回衝鋒了兩次。周倉和廖化又帶領200騎,朝東邊趕去匯合程榮帶領的100騎,突襲那個小部落。

  經過幾次分兵,現在鄧武身邊還有800鐵騎,鄧武帶著典韋、張遼和陳到向下一個目標趕去。

  原來早在出發之前,程榮和廖鵬就各帶100騎分別監視兩個小部落。等待後續部隊到達匯合後,就首先發起攻擊。

  40餘裏距離,哪怕是一人雙馬,也急馳了半個時辰。等鄧武趕到這個部落一裏外時,已經快到淩晨十分了。匯合過來負責監視的,斥候十長。鄧武說道:“情況如何?可有打草驚蛇?”

  斥候十長說道:“啟稟主公,一切如常,未有打草驚蛇。”

  鄧武說了一句很好,剛準備下令休息片刻,養精蓄銳時。旁邊的張遼急忙說道:“大人,我們當稱現在士氣正盛,一鼓作氣,拿下眼前的營地。”

  當看到鄧武疑惑的望向自己時,張遼又小聲的對著鄧武說道:“大人,我們的將士不比,常年在馬背上的遊牧騎兵。大戰過後,休息時間長一點還好。如果隻休息片刻,將士們體內的熱血和士氣會有所降低,還會導致腫脹、酸麻等一係列的後果。”

  有沒有這種後果?鄧武不知道。但,還是決定聽從張遼的建議。馬上整頓隊伍,準備突襲眼前的營地。

  同樣的配方,一樣的戰術。隻是這次是由張遼和陳到負責繞著營地,向裏麵放箭和投矛。鄧武自帶400騎士和典韋發起衝鋒。

  衝破營帳之後,又吩咐陳到帶領弓騎兵和200普通騎士,向下一個營地趕去。匯合廖鵬,對最後一個營地發起突襲。

  陳到走後,鄧武又調轉馬頭,帶隊衝了幾次。隨後以一什為單位,在這個營地裏往來縱橫。

  這一次鄧武才真正的感受到,冷兵器時代的殘酷。隻見敵人有瘋狂地撲上去和騎兵死鬥的,也有不知所措亂轉的,更有站在原地縮成一團,瑟瑟發抖的。往來縱橫的騎士,手裏拿著明晃晃的長矛與飛濺的鮮血相映。在火光的映照下,奏成了一曲驚心動魄的戰爭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