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九陽經之一陽醒心
作者:害死個仁      更新:2020-10-16 22:57      字數:3520
  宇宙是由有與無組成的,宇為空間,宙為時間,空間有形,時間無形。

  人也是如此;體魄為實,靈魂為虛,體魄有形,靈魂無形;體魄氣通百脈,蘊育軀殼;靈魂滋生念頭,滋養精神。

  修練識海,就是強壯念頭。

  人有萬千念頭,每一個瞬間,識海中就會因人的想法、情緒、記憶、人物、事件、或許某些畫麵而產生不同的念頭;如遇危險時,有恐懼之念;遇到喜事,有歡喜之念;遭遇委屈時,有怨恨之念;遇到傷害時,有殺戮報複之念。。。

  佛家修行重念,講究不為己動,不為物動,不為情動,不為事動;一念生,即萬念滅;一念生,即一念終;一念成佛,一念通天;正所謂’萬念不生即心,一念不滅成佛’。

  《九陽經》是佛家修行之法,以冥想九日而生至陽之意,如融冬雪而滅萬念;共分九層境界,其中第一層境境為一陽境。

  所謂一陽醒心,人無自知,隻緣心迷;其中’自知,心迷’,發人深省。

  而後幾層境界便是

  二陽開悟,知本還源,開啟智慧。

  三陽見性,無是無非,無善惡念。

  四陽開懷,心量廣大,包融萬物。

  五陽般若,真性自用,不行小道。

  六陽生佛,一念即生,萬念皆一。

  七陽皆空,無思無念,無生無滅。

  八陽成佛,似真非真,無形無相。

  九陽彼岸,超脫眾生,故號波羅蜜境,亦稱之為九陽境。

  此時,唐柏正在冥想,冥想自己頭頂之上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太陽,四周全是燃燒的真炎,真炎似火似光,不斷地湧入他的識海,衝破他識海濃鬱的血煞之念,燃燒識海中逐漸壯大的陰煞之念,然後以勢如破竹之勢,湧入了識海深處,統領識海諸多念頭。

  恍恍惚惚,唐柏似‘看’自己的識海中,有一顆有如’星球’般的念頭開始發熱,似亙古以來、在死寂的宇宙中、突然出現了生命的波動,這股波動雖然極其弱小,卻散發出如帝皇一般的煌煌大氣。

  唐柏感覺自己就是這個星球,在接受一股來自宇宙深處的光與熱;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隻覺得自己念頭穿過了遙遠星空、與熊熊燃燒的太陽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通道,在偷盜太陽炙熱的能量;滾滾的火焰與炙熱的白光,點燃了識海的念頭,念頭像冷寂的星球燃燒起了大火,不斷的發光發熱,形成另一個發光發熱的太陽。

  唐柏的身體自然的擺出一個古怪的姿勢,臉上落出了大歡喜般的笑容,與他得到的那個木雕佛陀一樣的笑容;笑容中有一股看破世情、心自通明的意境;如同一個世外的高人,超脫眾生之外,笑看著人間的喜樂悲歡。

  《九陽經》的修行之法在唐柏腦海中流淌,他現在修行的是九陽境的第一境,一陽之境。

  所謂一陽醒心,其中的’醒’便是了解,了解自己的心。

  心為意之始,靈為念之終。

  一切意念的起源來自於人的心,意念決定人的行為、語言、性格,從而形成人的靈魂。

  人一出生,心本是純淨無瑕的,無善無惡,無美無醜,無我無他;伴隨著人的成長,以及外物的影響,於是會產生歡喜、憂愁、思念、愛慕、殺戮、埋怨、委屈等諸多的情緒,累積於心,如一塊潔淨的水晶、因長年累月的灰塵而失去了它的光澤。

  心靈蒙塵,便看不透人間因果,悟不通世上情緣,許許多多的情緒會像一層層的楞鎖,捆綁人心,放之不開,於濁世中沉浮,導致煩惱根深,讓人透不氣來,讓人心生惡念。

  心若蒙塵,便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正如俗言古訓“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故人無自知,隻因心迷。

  所謂醒心,正如拔雲見日,開心門而知真如本性;看前事,除執心,內外通透,通達無礙,如恍如悟,自在於心。

  恍恍惚惚中,唐柏看到心海中有一扇門,半開的門縫中,透落著一股極其熟悉味道,似門後的世界曾在他無數的夢中出現過;仿佛隻要通過這道門,就能到達他夢寐以求的世界。

  他有些猶豫,但有一股莫名有力量牽引著他,慢慢的走向那道門。

  離門越近,他的心越忐忑,當他打開這道門後,眼前的世界突然一變,他出現在一個小山村裏。

  此時正是冬季,雪花紛紛,一片素白,仿人間毫無汙漬,粉飾世間太平;他成了一個透明的人,出現在一間破爛小屋裏。

  小屋呈兩扇,中間堂屋掛著一張陳舊的老人遺照。

  他看著這張照片,才想起前世的時候,就是這個老人將他養大的,隻是在他八歲那年,這個老人生病去世了,最後隻剩下他一個人獨自在世上生活。

  看到這張照片,唐柏的雙眼濕潤了,許多不願想的記憶又浮上心頭。

  正在他出神時,隻聽到隔壁‘咣當’一聲聲響,他轉頭看去,隻見一個半塌的廚房,用青磚壘集的火灶上,放著一個變形的鐵鍋;一個約十二三歲的少年,正從燒開的鍋裏倒出一碗雞湯,冰冷的手抱著雞湯的碗取暖,凍得通紅的臉因為雞湯的熱氣變得更加的紅豔;這種紅豔極不正常,隻有高燒生病的時候才會出現在人的臉上。

  這少年確實生病了,但生病的難受抵不過饑餓的感覺,他小心的喝了一口雞湯,整個人都變得精神起來,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時,破爛的門框被人推開,一個三十多年的中年男人衝了進來,拍開了少年手中唯一的食物,抓起少年的胸襟,‘啪’的一個耳光就將瘦弱的少年抽倒在地。

  唐柏已經聽不清那個中年男子在說什麽,心裏隻有無限的怨恨,那些原本不願記起的回憶,又清晰的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他就是這個少年,他偷了中年男子家的雞,然後不但沒有吃到雞肉,而且被打了十幾個耳光;他記得清清楚楚,這一天晚上,他就離開了這個小山村,一個他永遠也不想回去的山村,那裏的人沒有善良,沒有溫暖,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冷漠;直到現在,他也沒有那種偷的錯誤認知。

  如果一個人快要餓死了,唐柏覺得偷並不是罪惡;就算是罪惡,也應該被原諒。

  就在他心生怨恨時,一道陽光將他籠罩,這陽光並不灼熱,卻讓他感覺溫暖;而後他感覺與這個少年分裂開來,形成了兩個完全陌生的人,連他怨恨的情緒,也在陽光中消失。

  這本是他前世童年中的一件小事,但現在,這件事與他仿佛沒有了關係,而他如同高高在上的神衹,在俯視著世間平淡的生活。

  而且這種轉變十分的自然,他感覺有些不妥,卻又覺得世事如風,當了無痕隙,念念不忘,心中必有塵埃;長此以往,心性自迷,其性自變。

  正如許多人,人到中年時,常常會感歎,每個人都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這便是心性自迷,初心已改,其性自變。。

  而後光景又是一變,前世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出現在他的眼前;生活中,他有過憤怒,有過歡喜,有過悲傷,有過怨恨,有過愛,有過恨。。。

  所有的畫麵不斷的浮現,他看到了自己曾經成長的過程,因為外在環境變化,自己的心也隨著環境在轉變,變得不羈於世,放縱自我,變得冷漠淡然,自私自利;這一切的變化,從他現在的角度去觀察,他竟然感覺陌生。

  他忍不住喃喃自語“這難道真的是自己嗎?如果不是自己,那自己又應該是什麽樣的呢?”

  帶著沉思,唐柏完全沉浸在無限的思考之中。

  從他記事起,他都以一個陌生人的角色出現,不斷的循環,慢慢的,他沉澱了下來,歡喜時,就如同一個笑話,看得多了,就淡然無味,感覺不到本應該的喜悅;悲傷時,時間久了,那隻不過是牆上的一抹蚊子血,再回首,不過搖頭自嘲,不屑如此;怨恨時,過眼雲煙,生活還在往前,不過是道路上一顆拌腳石;愛上一個人時,體悟到人心易變,愛隻是某個時候身體與意識的衝動。。。

  回憶與記憶,都是塵埃,而這些塵埃,仿佛被一個掃把,從唐柏的心靈上一遍遍的掃過,讓他的心不因往事蒙塵,不因世事而改變性格,讓煩惱的塵埃常不能染。讓他明白,人海茫茫,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讓他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讓他不起邪迷,妄念顛倒。

  他的心境雖達不到菩提無樹,明鏡非台,佛性清淨之境;至少能做到時時明了,心似菩提,身如明鏡,時時佛拭,勿擾塵埃。

  時間無息,眨眼就是半月之久,唐柏如同一個石刻木雕的佛相,一動不動;但他識海中因血煞與陰煞的而生成的惡念得到了壓製;一顆至陽的念頭,變得越來越有生命力,仿佛初升的朝陽,就要掙破黑暗的籠罩,冉冉升起,照亮宇宙洪荒。

  他的氣質變得很特別,原本因為血煞與陰煞之氣的關係,他的氣質陰冷中透著霸道,讓人心生恐懼,此時卻是自這種陰冷霸道的氣質中又透落出一股淡淡的佛韻,讓人感覺十分邪異,如佛如魔,似佛魔一體;這種氣質,隻有在秦有道身上出現過,一時難分辯出是好是壞。

  而此時的神殿之中,又出現了一個人,這是一個年若三旬的婦人,一身綠衫包裹著豐腴的身體,一雙大大的眼睛在神殿中不斷的掃視,慢慢的尋找著佛器。隻是神殿中除了厚厚的塵埃,什麽東西都沒有;很快,她發現了異常,她感覺到右殿一堆坍塌的亂石之中,有一股極弱的生命氣息,她一想就明白,亂石之中藏著有人;她眯了眯眼睛,而後慢慢的走了過去。

  作者話此章功法修行,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