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該想的人去想 第135章:境界提升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0-22 22:36      字數:6252
  靈寶以他的功夫別說雞蛋,就算普通的石頭也能以勁力給捏碎了。可這枚石頭蛋絲毫沒有任何變化。見寶玉這麽大方,北溪幹脆也厚著臉皮道:

  “能不能讓我也觀摩一番?”

  寶玉點了點頭,靈寶又將石頭蛋交給了北溪。北溪握在手中凝神感應,臉色也微微一變,摩挲片刻便很客氣的還給了寶玉,眼中不無羨慕之意。

  因為此物不僅經過高人煉化,是物性精純的天材地寶,而且已經是一件法器。難怪這孩子剛才在地室中沒有挑東西,原來他已經有了。北溪本人苦練多年,快五十歲時才有幸突破四境,但至今也沒有一件趁手的法器,所以他聽說白溪村的事情會願意出手。

  可是寶玉小小年紀,一看就是剛開始修煉沒多久,居然已有三境修為,還有一件隨身法器。北溪羨慕之餘不禁有些感慨,感慨之餘又有些安慰,因為自己方才挑選的那柄青玉劍,並不比寶玉這枚石頭蛋差。

  寶玉自稱是來自別處的修士、行遊曆練途中恰好路過此地,並沒有說出詳細的出身來曆。但眾人和田霄一樣,都認為他的身份尊貴,不僅是大派高人的弟子,而且很有家世背景。因為一般的大派傳人,也要要突破四境修為後,尊長才會賜予一件隨身法器。

  而這孩子剛突破三境就有法器隨身,可見其很受尊長重視與喜歡。真的很令人羨慕。

  寶玉並沒有說自己的修為已突破四境,也沒有施展四境神通手段。眾人想當然就以為他是一位三境修士。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修為,必然是有傳承的大派精心栽培的弟子。至於四境修為,他們根本連想都沒想到,那顯然是不可能的,當然也就不會問。

  像這種人行遊曆練時,尊長可能會有某些吩咐,比如不要輕易說出自己的出身來曆。其實大家都認為寶玉的年紀應有十七、八歲,隻是樣子看上去長得小。他那孩子般的神情。倒不像是能裝出來的,可能是因為自幼不問世事吧。

  像這樣的少年,出身好、資質好,什麽事都有人關照,無須自己操心,小小年紀就有了不俗的修為,難免不諳世事、自恃過高。所以他才敢攬下白溪村這檔子事。北溪已經在心中暗想,這孩子必然大有來頭、值得好好結交,假如與他搞好關係,將來說不定大有好處。

  北溪甚至想到了更多,比如在與妖族和流寇戰鬥中,要注意保護這個少年的周全。可不能讓他頂在前麵拚命。若寶玉有意外則是一大損失,這種人可不是能隨意碰到的,平時也很難攀上關係。

  眾人吃完飯先拿了一半的報酬,各得了趁手的法寶,天已經快黑了。便要安排地方休息。可如今的白溪村各處房舍已經很擠,因為所有的居民都遷到了寨牆以內。就連糧食、器物也都搬了進來。村寨裏還算清靜寬敞的住處,隻剩下田霄與族長家。

  田霄家有三間屋子和一間倉房,之所以還空著沒有搬進別人與其他東西,是因為寶玉住在這裏。白溪則問新來的幾位高人想安排在哪裏休息,北溪則說道:“我們都是小先生與靈寶壯士請來助陣的,都住在一個院子裏,平日也好交流親近,有什麽事情也可隨時商量。”

  這些“高手”平日也需要定坐清修,最好都有自己的靜室,田霄就把三間正屋讓了出來,自己去住倉房。可是這樣也不夠啊,共有五位客人呢。寶玉表示自己也住在倉房裏,反正那裏地方很寬敞;靈寶隨即表示,他也一起住在倉房裏湊個熱鬧。

  北溪很想和寶玉套近乎,方才的稱呼已經從“小友”變成了“小先生”,可是他畢竟是一位地位尊榮的四境修士、眾人中的“第一高手”,一時沒拉下臉來也去擠倉房,稍一猶豫結果住處已經分配好了。

  田霄、寶玉、靈寶三個人住倉房,地方很大,再睡一條狗都很寬敞;而北溪、雲溪、時雨各住一間屋。

  寶玉已經聽說,族長白溪宣布,諸位“客人”所需的供養,將由全體族人負擔。這個決定倒也無可厚非,畢竟族長本人私下裏已經拿出了那麽多法寶。但是搞了半天,他那天吃的那頓肉,原來是算在白溪村全體村民的頭上的,並非是族長一家請客。

  那頓飯很奢侈啊,就算是族長家,也不可能經常那樣享用。寶玉也知道,紫薇姑娘將那最後兩塊肉拿回家之後,並沒有立刻都吃了,而是又用點鹽醃上,趁著天冷就掛在屋裏,每次吃飯時,她與媽媽隻割下來兩小片解讒,肉都已經風幹了。

  紫薇有次也拿來幾片請寶玉再嚐嚐,味道居然非常不錯!靈寶也嚐了一片,然後讚不絕口,不僅誇肉更是誇人,將紫薇姑娘誇得很不好意思。

  其實定坐修煉之時,確實需要單獨的靜室,因為人們彼此的神氣會互相有所擾動。但寶玉倒不在乎,這間倉房以及倉房中的田霄、靈寶、睡在門口的盤瓠,不過是元神外景中的天地萬物。寶玉能清晰的察知他們的生機氣息,宛如曾經感受那片奇異的小世界,隻是如今的世界變了。

  寶玉沒有擾動任何人,也沒有受到幹擾。靈寶夜間也在倉房的一角定坐修煉,寶玉卻察覺到他的氣機運轉有點不對勁,似乎總是在克服各種驚擾,處於一種非常敏感易受刺激的狀態,隻是依靠意誌在堅持,卻不是以真正的定力去自然化解。

  寶玉有點疑惑,看來這位壯士在修煉到二境九轉圓滿時遇到了些問題,卻不知怎樣去解決。但寶玉並沒有著急說什麽,打算再觀察感應得更清晰,關於登天之徑的重重境界,他也需要體會總結,不僅是從自己的角度,他人的經曆亦是一種印證。

  靈寶是個閑不住的人,第二天吃完早飯便叫上時雨去看村民操練,而田霄在指揮。這些平時隻會種莊稼的村民拿起長槍組成隊列,場麵有些亂糟糟的。然後他又轉了一圈,看看各家各戶的人都在幹什麽,中午時便把族長等人都叫到了一起。

  靈寶說道:“大家這樣可不行,又不是進山刨地,在戰場上是見生死的事情!”

  田霄苦著臉搖頭道:“這我也清楚,可是他們並非軍士,而且時間太短……”

  白溪則恨恨地說道:“很多人各懷私心,卻被嚴令留在村寨中不得逃離,懼怕之下才拿起武器準備作戰,可也是戰戰兢兢不成個樣子。照我看就應該像軍陣一樣施以號令,誰敢不認真對待,就要重重處罰!”

  寶玉皺眉道:“有人在操練時裝樣子,到底是裝給誰看呢,流寇嗎?……明明心中憂懼,那就更應該認真對待,非得死到臨頭才後悔嗎?”

  田霄歎息道:“真要是死到臨頭,就根本來不及後悔了。他們是裝別人看的,心中卻希望廝殺之時用不上自己,反正有別人頂上去。”

  靈寶說道:“我在兄長家中時,也經常聽他談論軍中之事。以號令定行止當然十分必要,但如今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氣、使他們敢於一戰,也要清楚若不奮力搏殺會有什麽後果。而不是拿著長槍排隊,比劃著刺殺的樣子。

  如果可以,這裏所有迎敵之事都交給我來指揮吧。若我的號令有人不行,白溪,可否由你來負責處罰?”

  靈寶雖脾氣耿直,但看人看得很明白,一看就知道白溪平日做事挺狠,在村中很讓人怕,對待那些普通村民也絕不會給麵子留情。而靈寶想指揮村民備戰,必須令行禁止,讓白溪來做這個行刑者最合適不過。

  事態緊迫,其他人都沒有異議,靈寶能攬下這件事當然最好,於是就商議決定將指揮訓練村民的任務交給他,並由田霄和白溪協助。靈寶接過指揮權之後,村民們就完全變了樣子。靈寶的要求不僅嚴格,而且非常具體。不論是作戰的號令、隊列,操槍的動作、步伐,甚至前刺的動作、角度都很明確,不能出差錯。

  青壯男子十人一隊,隊中有一人出錯則全隊受罰。不僅如此,靈寶還讓村民弄來不少包裹了很多層厚麻布的木樁,他站在寨牆缺口外將木樁扔進來,左右兩隊喝出殺聲輪流操槍刺出,必須練到刺中為止。刺不中者受罰,雖刺中但力不能穿透層麻刺進木樁者,亦令眾人恥笑。

  其他打造武器、修補寨牆的村民們也分被成小隊,若未完成每日的定量,同樣全隊受罰。罰如此,賞也如此,表現最好的隊伍可以吃到肉,並令眾人讚之。

  靈寶每日率村民操練,帶頭大喝殺聲震耳,並宣講若戰敗如何、若拚死出戰必有勝機。這些其實都是廢話,但慷慨激昂地反複宣揚,村民的情緒也必然受到鼓舞和感染。加之操練地越來越有效果,大家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白溪村全體青壯男子共編成二十四隊。寨牆有六個缺口,兩隊守一個方位,共需十二隊,其餘十二隊則負責輪換。待戰事發生時,也是由十二隊守住寨牆,另外十二隊則集結在村寨中央為後備軍、可隨時增援各方。

  短時間內,白溪村趕造出的長槍也隻能裝備這麽多人了,還要留一批以備損耗。但還有另外一千餘名村民呢,靈寶又下令到野外砍了一千多根竹子,皆雞蛋粗細一丈多長,並將頂端斜著削尖。剩下的村民不論男女老幼,隻要是能拿得動的便人手一根。

  當大戰發生時,閑人都要躲在各家院中不許亂跑。因為萬一哪個缺口沒守住,被敵人特別是那些豬頭人衝進來,組織反撲時最大的麻煩就是驚慌奔逃的村民,如果戰鬥隊伍被衝散,白溪村將不戰而潰。

  若有衝入村寨敵人闖進或逃進誰家院內,那麽院中所有人便持竹竿齊刺。

  二十四隊長槍陣往村中一擺,一千多支削尖的長竹竿發到每一個村民手中,心裏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手中有家夥心裏就有底啊,這些村民從未學過近戰格鬥,所以靈寶給的全是長家夥,也能消減近戰怯敵之心。

  如今再到村寨中轉一圈,感受與幾天前完全不同,村民們鬥誌高昂,更重要的是有信心能將來犯的妖族和流寇都給捅死,畢竟他們人多勢眾啊。

  接下來就是各位高手的安排,六處缺口都由誰來負責?他們在地上畫出了寨牆的輪廓。田霄和寶玉不約而同都看向緊鄰白溪的寨門方向。敵人若從那裏衝進村寨,是由河邊的斜坡向上仰攻。照說是比較容易防守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地點。不僅因為那個缺口最大,而且白溪家就離那個位置不遠,很可能就是流寇的主攻方向。

  田霄指出這個地方應由修為最高的帶隊守備,還沒等寶玉說話呢,北溪便點頭道:“那就由我來負責吧。”

  白溪族長又說道:“六個人守六處缺口,還剩一個人居中策應支援,就由我家虹兒來負責吧?”不論敵人從哪個方向攻來。村中負責率領後備隊伍的人都不會首先遭遇強敵衝殺,應該是相對最安全的,所以白溪想讓自己的兒子負責。

  北溪卻搖頭道:“就是因為不知道對手會集中力量攻擊何處,我們才要在村寨中集結人手,無論哪裏有時,這支隊伍都是第一個趕過去的。而守在其他地方的人,先要確定所守之處無事。才能過去幫忙。所以負責後備之人一定要修為高超且擅長遠攻,你們也看見小先生那天施展的石頭蛋威力了,隻有小先生最合適!”

  臨敵的作戰計劃也確定了,接下來仿佛已經沒有什麽別的事可做,就是每日操練等待敵人。天上那輪上弦月已變成了下弦月,隻剩下一個彎彎的細芽。待到這一輪細細的月芽消失。再變為上弦月升起的時候,妖族和流寇恐怕就要來了。

  這天吃完晚飯,靈寶在村寨中巡視了一圈,天黑後才回到倉房休息,又一次定坐修煉。最近他好像總是憋著一股勁。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中隨時準備迎接將要到來的戰鬥,隻要想一想這些事。感覺就會非常激動,坐下後遲遲不能進入定境。

  靈寶勉強收攝心神入定,卻又感受到各種驚擾,就連枯葉被風吹過落在屋頂上的聲音,傳入耳中都如重重的敲擊。這是非常難以忍受的經曆,近來卻總是如此,而且越來越誇張,靈寶意誌堅韌,但再這樣下去他幾乎就無法修煉了。

  他自己也清楚,今日白天時情緒有點不對勁,差點動手揍了一個動作不太利索的村民,人家不過是搬石頭壘寨牆的時候慢了點。但那人小時候摔斷過腿、走起路來有點瘸,自己也不應該發那麽大火呀,不僅大聲訓斥了一番還差點動手了。

  衝動過後,靈寶也後悔了,又向那人道了歉。他覺得自己這並不是情緒失控,而是人變得異常敏感,就連一隻螞蟻爬到手上也感覺半邊身子都癢。偏偏這天夜裏有風,不知刮起何處的枯葉在屋頂上和院中盤旋,聲音猶如密集的戰鼓不斷敲響。

  靈寶終於長出一口氣,心神散亂出離了定境,一旦不再修煉,感覺立刻就輕鬆好受多了。這時在黑暗中就聽對麵牆角的寶玉突然開口道:“落葉如奔雷,靈寶壯士,你近來的修煉一定很辛苦吧?”

  靈寶吃了一驚,他的感受寶玉竟然了解的這麽清楚,隨即大喜過望道:“小先生,您的眼力真是驚人,我最近確實總受驚擾,雖然一直堅持勤修不已,但困擾越來越大,感覺修煉之路已經到了盡頭,幾乎走不下去了。”

  寶玉說道:“你的修為已有二境九轉,而這世上的三境、四境修士就在村中,當然不是前行無路,而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靈寶滿懷期切地問道:“不知我的修煉錯在哪裏,小先生能否指點?”

  他是一名散修,想當初隻是得到鬆崗城的勾皓先生一番簡單地指點,堅持修習多年,在練成開山勁以及武丁功後,終於邁入初境得以修煉。在這個年代,幾乎沒有人不想成為一名修士,也有各種修煉秘訣傳世。

  普通人能夠得知的往往隻是一些境界上的講究和神通的描述其實在各個地方,比如各部族、家族中也有一些修煉的方法流傳,否則世間也不可能有這麽多修士,但高深境界的修煉秘法卻要靠師承。

  總有人能邁過初境得以修煉,在摸索中解決種種困擾,並設法向人請教也與其他的修士交流印證,每個人的探索都等於走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靈寶這種並無傳承的散修,頗有些類似山野中自悟成靈的妖修,摸索到某一步,可能就終身無法修為更進。

  這種情況要麽是因為走錯了路,要麽是花了冤枉功夫,而不論是妖物還是人,壽元與精力總是有限的。所以若山和若水在山神的指點下練成了菁華訣,能夠長久保持青春鼎盛的生機,這顯得太珍貴了,否則山爺也不可能等到現在還有機會突破六境。

  想修成菁華訣入門,須有四境修為為根基,而世間絕大多數沒有師承的修士,其實都被擋在四境門外了。所以從相對數量而言,能夠邁入初境得以修煉的人很少;但是在若大人間,因為某些機緣能邁入初境的絕對人數,加起來也相當多了。

  邁入初境之後,隻要沒有遭遇意外的驚擾,潛心修至九轉圓滿境界並不算太難;如果身體沒有較大的隱患再加上點運氣,也可以突破二境,以經年累月的苦練之功修至九轉圓滿。

  從二境突破到三境,雖不像突破四境那麽難,但也會遇到各種麻煩,看似因人而已,但在寶玉看來並無本質的不同。

  很多修士若下的功夫不夠,二境九轉圓滿時,往往身心巔峰狀態已過,很難再更多的潛力了。而對於靈寶這樣的人,最大的困難是遇到問題不知怎樣解決,最需要境界高明的尊長點撥。

  靈寶修煉到二境九轉圓滿,全憑自己的摸索以及堅持不懈地苦練。而遇到寶玉這樣的“大派傳承弟子”,假如能夠指點他一番,那是非常難得的機緣。

  各派傳承秘法,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教於外人,而且他和寶玉並不熟,隻不過在驛站中偶然相遇,認識還不到半個月而已,貿然詢問人家的門中秘傳,這是很犯忌諱的。可是寶玉既然主動開口了,靈寶當然求之不得,抓住機會趕緊求教。

  寶玉坦然答道:“其實你並沒有錯,隻是遇到的問題有些特殊……”他開始講述對各層修煉境界的理解與感悟——

  有人說登天之徑上的層層境界,就像邁過一步步台階,這個比喻很形象,但也並不是完全恰當。人們從初境邁入二境,並非就是脫離了初境,其實永遠都還在初境的根基之中,隻是修為更加精深。

  人之所以能邁入初境,首先是學會了內省,在發現世界的同時去觀察自己,回歸一種嬰兒的狀態,清晰的察知感應己身的一切,入境之後才能由內而外展開神識。與生俱來的種種欲念浮現,內外交感的反複體會,直至清晰無礙,則稱之為九轉。

  當人們能清晰感知自身,才能對世界有更清晰的感受,修煉中再想更進一步,前提是洗煉與完善自身。這便是二境中的修煉,以初境為根基,運轉元氣洗煉筋骨形骸,消除內傷隱患,達到一種完美的狀態,使精神意識與身體反應協調。

  很多初境修士,感應很敏銳清晰,但是身體跟不上意識的反應。在修煉的過程中,初境修士自然比常人敏銳,初境修煉中,人的精神狀態容易出問題,這是第一步難關;在二境修煉中,人的身體狀態也容易出問題,這是第二步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