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該想的人去想 第123章:危機解除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0-16 20:12      字數:6248
  這時青山族長緩緩的睜開了眼睛,眼神朦朧,一把就握住了水姑的手:

  “水姑,你來了嗎?”

  水姑:“當然是我,我怎能不來!”

  青山族長:“執子之手,此生無憾……”

  水姑:“胡說什麽,你不會有事的,你千萬不要有事!都幾十年了,無法突破六境就算了,為何這麽糊塗,要冒這種險呢?”

  青山族長卻自說自話道:“此生將盡之時,我才明白,我的心我的世界隻有你。我並不是在惦記當年的你,就是在想現在的你,無論是什麽時候,都是那時的你。你錯了,你怎麽可能是我用來證明成就的女人,我的成就都屬於你,我想在你麵前證明我。……假如神靈再給我一次機會,你能答應我嗎?”

  水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了,她發現自己來得好像有點晚了,就算用盡全力也降服不了青山族長體內肆虐的火毒,不禁也慌了神,哭著答道:“你隻要沒事,我就答應你。其實在幾十年前,我心裏就想答應你,希望你不要怪我……”

  青山族長不知是清醒還是迷糊,這些話倒是聽得很清楚,又喃喃說道:“我怎麽會怪你,隻想對你好。……能靠在你的懷裏握著你的手,便是此生之幸。”

  說話間,水姑察覺青山族長體內的火毒已經漸漸受到了控製,身體仍然發熱卻不再那麽滾燙,雙手也恢複了一絲溫暖。假如這樣,倒也可以免去性命之憂,但五色神蓮的藥性肯定是浪費了,青山族長也會受很嚴重的內傷。很長時間內都要去化解體內殘餘的火毒。

  水姑不再那麽害怕,卻心疼的要命,抱著青山族長一邊哭一邊說道:“你怎會這麽傻呀,差一點就沒了。山神怎會讓你服下這片花瓣,就沒有告訴你這其中的凶險嗎?”

  說到這裏水姑突然頓住了。因為她想到了山神,剛才隻顧著自己出手救治青山族長了,山神定然還有更好的辦法。她就在祭壇上,稍微一挪身子便坐在了法座中央,一隻手還緊緊握著青山族長的手,收攝心神入境。在元神中呼喚道:“山神,您在嗎?”

  山神的聲音響起道:“我一直在看著你們呢。你擅於煉藥,並非全然是我所教,而是修成菁華訣之後,注意分辨感應各種物性,而長年編織水布。也使你的神識格外精微。你一定是想問我該如何幫青山族長,既讓他性命無憂,也不要留下內傷,這件事你可以做到。”

  水姑心中燃起了希望,趕緊說道:“我可以勉強化解火毒,青山族長修為深厚,將來可以慢慢自行驅散。卻不可能不受傷,不知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複。”

  山神:“他吃錯了藥,而你們倆都病得不輕啊!重症需下猛藥,能解救他的世間神藥,此刻就在這祭壇上。”

  水姑:“您是說這祭壇上的五色花瓣,可以再賜予他嗎?若是這樣,我想再取走另外四色各一片。”

  山神笑了:“救人要緊,你需要的神藥,我便賜予你,但你想好怎麽救他了嗎?”

  水姑躊躇道:“若按平常的方法。應將五色花瓣一起融煉,化為餌藥慢慢煉化吸收。可是青山族長已服用了一片紅色的花瓣,這藥性於體內體外如何調和,我卻不得其法。”

  山神:“你果然比青山族長更懂神蓮靈效,既然外煉之功已經不行。我就教你一種法子,不僅可以成功,而且對你們兩人的修煉,都是一場大造化。”

  伴隨著話音,他印入水姑元神中一段神念。水姑愣住了,隨即臉色就變紅了:“這,這樣做可以嗎?”

  山神的聲音不緊不慢道:“你若想救他,也願意這麽救他,當然是可以的。你若不願意,我保證他也死不了。”

  水姑:“可是這祭壇上的法座隻能容一人定坐,您又如何指引青山族長呢?”

  山神:“誰說這法座上隻能坐一個人,這不過是個姿勢的問題,我告訴你可以怎麽辦。……青山族長暫時還沒性命之憂,你先做準備吧。”

  水姑既然已經決定了,倒也沒猶豫,祭壇上又有另外四片各色花瓣飛起,在空中化為光霞,竟然都融入了她的形神,緊接著她將青山族長抱在了懷裏。又有幾支花蕊也飛起來化為五色光幕籠罩在周圍,閃爍流轉使兩人的身形變得朦朧不清。蓮池中又飛出了一片蓮葉,散為雨露飄灑在那光幕之中。

  山神告訴水姑,青山族長並沒有化解那片花瓣的藥性,水姑可以服用另外四處花瓣與青山族長神氣交感相融,以兩人的形骸為爐鼎,共同煉化吸收五色神蓮的靈效。這麽做必須兩人心意相通、彼此完全信任,能夠毫無保留的展開自己的神氣。

  青山族長的樣子還有點不太清醒,但是沒關係,他隻要自然展開形神與水姑神氣相合就可以了。山神讓水姑又動用了幾支花蕊,是為了是神藥靈效更強,化散那一片蓮葉,是為了使兩人形神安定不受驚擾,也能潤化藥力的衝擊,使之更容易被煉化吸收。

  山神算是下了大本錢,假如沒有這件事,青山族長和水姑估計也沒有這等好運氣。兩人已進入神氣交感相融、身心宛如一體的狀態,再此定境中化解與吸收神藥之妙。從初境到五境,形神中自有各種感受衝擊,包含妙不可言的身心經曆,不必一一細述,他們還需要時間,至少當天不可能離定。

  ……

  青山族長和水姑的“修煉”,是從午後開始的,而寶玉在日落時分趕到了太昊遺跡外,等小天再趕到的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

  三天三夜在高原雪山間不停歇的奔波,激發了最大的潛力,突破了神氣運轉的極限,寶玉也確實需要好好定坐調息,體會與鞏固剛剛突破的新境界。那片扭樹林環繞中的太昊遺跡很特別,從外麵看就是一片很不起眼的低矮灌木叢,查探不到其內的玄妙,寶玉則將眼光投向了遠方的星空。

  這一帶他來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是在匆匆趕路,進入太昊遺跡中修煉。此刻在高原的星空下定坐,他的位置就是連綿群山的頂端,視野極其開闊。星星是那樣的璀璨神秘,天幕仿佛一直垂落遠山後,好似站在那遠方的山頂,伸手便能將星星摘下來。

  夜間的高原有刺骨的寒風吹過,寶玉卻不冷,他感受到的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氣息,於定坐中仿佛在無窮無盡的放遊。他是第一次離開太昊遺跡,在這群峰之巔定坐修煉,感覺像是跳出了一個奇異的小世界,融入了廣闊無極的大世界。

  後半夜的風勢漸漸變大,高原上竟飄起了飛雪。小天就在離寶玉不遠處定坐,風吹到它身前不遠的便化散而開,雪花也飄落不到狗毛上。而寶玉定坐在那裏卻披上了滿身積雪,雪花落在身上沒有一片化開。他處於內息收斂的狀態中,展開元神體味著天地間的一切風景。

  第二天太陽升起時,已風停雲散,皚皚積雪映襯著天邊的霞光。積雪並沒有覆蓋所有的地方,很多陡峭的岩壁與較高的植被仍裸露在陽光下,天空是那樣的晴朗,各種光色交織分布於天地間,就像一副最神奇的畫。

  青山和水姑終於走出了扭樹林,登上了那片小盆地的邊緣,他們首先看見不遠處小天正在定坐,而高處的山頂上坐著一個“雪人”。

  青山的樣子並沒有什麽變化,但給人的感覺仿佛年輕了許多,神清氣爽步履從容,仿佛帶著如山之神。水姑與青山並肩而行,神色溫柔似水,竟帶著一絲少女般的嬌羞與柔媚氣息。兩人就像從畫中走出的一道風景。

  他們這一天的經曆,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山神隻是告訴青山族長服用一枚花瓣,青山族長服用了,果然出了問題,然後水姑趕來了,解開了那心中的疙瘩,在山神指引不僅解救了青山族長,而且兩人都得了一場大機緣造化。

  山神並沒有說這是他和寶玉商量的辦法,可假如兩人足夠聰明,事後對此不可能沒有疑問。但等到天亮之後,兩人攜手走出太昊遺跡,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青山族長與水姑也不會再去追問究竟。假如一定要給個解釋,那麽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幼所信奉的山神指引,寶玉這個孩子幫助了他。

  他們原本手牽著手,看見小天時又悄悄把手鬆開了,不自覺還是擺出了長者的姿態。寶玉也離坐而起,積雪飄散並未沾身,他跑過來驚喜地問道:“青山,水姑,你們沒事啦?”

  這話一聽就有問題,有事的隻是青山,而寶玉問的卻是“你們”。青山笑嗬嗬地伸手摸了摸他的腦袋:“好孩子,我和水姑真沒白疼你。沒事了,一切都很好!”

  水姑也笑著說:“好孩子,山神知道你一直等在外麵,叫你進去有話說呢,我們真不知該怎麽感謝你,難為你這個孩子了!”笑容中卻有一絲感慨與歎息,因為山神這次叫寶玉去,恐怕就要說寶玉離開蠻荒的事情了,水姑很是舍不得。

  寶玉再次進入太昊遺跡,於白玉祭壇上入座,就聽山神笑道:“孩子,你青山和水姑的事情已經解決了,現在該談談你自己的事情了。”

  寶玉:“我知道,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嗎?”

  山神:“我清楚你心裏肯定很是不舍,既然如此就不要去多想,最後這一個月,就在太昊遺跡中閉關清修。這三天三夜穿行高原的苦練,在雪峰頂上入坐的體悟,定讓你感受到新的修為境界,至少在突破五境之前,你應知道自己該怎樣修煉了。”

  寶玉想了想卻答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是讓我安心閉關修煉。可是這一個月,我能不能留在部族,盡量多做一些事情,那同樣也是修煉。”

  朱明怔了怔,寶玉竟然沒有接受他的建議。修煉,既有苦練更有清修,一味下苦功也成不了真正的高手,必須在清修中找尋那玄妙難言的身心之境,所以他才會讓寶玉在此閉關一段時間。但寶玉既然有自己的決定,朱明便說道:“那好吧,你先回去,等青山族長安排好了再來。”

  能在太昊遺跡中閉關清修,是多少修士夢寐難求之事,寶玉即將離開這裏,恐怕再難有這麽好的機會,但他卻選擇在離開前的最後這一個月,就留在村寨中。

  青山和水姑站在一株龍血寶樹下,攏住聲息正悄然密語。水姑說道:“讓寶玉一個人去闖蕩巴原,還不能暴露其身份來曆,我總感覺不放心!”

  青山勸慰道:“你可不要小看了寶玉,他已有四境修為,而且是吃不死神藥長大的。想當年我離開蠻荒去巴原上闖蕩時。也是四境修為,論本事和根基卻遠遠趕不上他。”

  水姑:“你那時已經快三十歲了,而寶玉才有十三歲,能一樣嗎?”

  青山族長卻笑道:“他確定還是個孩子,當年是被我抱回部族的。我記得他那時的樣子。我看著他一天天長大,可是他的眼神,卻始終像嬰兒那樣純淨。她是個了不起的孩子,當然會比我強得多,將來也能擁有不凡的成就。……山神教了他很多,你就不必太擔憂了。”

  水姑:“你說這麽多。其實還不是在安慰自己不要擔憂。寶玉當然會有大成就,我也深信不疑。但無論山神教了他多少,他還需要自己去麵對山外的世界。”

  這時寶玉已經離座,走下白玉祭壇來到兩人身前道:“我剛才在定坐中感應的很清晰,青山您的神氣與以往不同,就似一件法器返璞無形。是不是已經突破了六境啊?”

  青山瞄了水姑一眼,點頭微笑道:“是的,我已突破了六境,就在今天日出之時。”

  山神也沒騙青山族長,服下那片花瓣,便是堪破六境修為的大造化機緣,至於具體的經過嘛……就有些玄妙難言了。誰也不知他在定境中都經曆了什麽。而水姑煉化吸收了五色神蓮的靈效,也大有收獲,此刻修為已是五境九轉圓滿。

  寶玉笑道:“恭喜青山,恭喜水姑!……青山,您已有六境修為,接下來就應該將菁華訣修煉大成了。”

  青山卻說道:“欲將菁華訣修煉大成,首先須有六境修為,但這番修煉山神另有交待。……你帶著小天先回村寨吧,我和水姑還有事情要問山神。”

  寶玉很聽話的帶著小天走了,這次並沒有著急趕路。而是散步般在高原上緩緩而行。小天就跟在他的身側,好奇的望著周圍的山川景色,好似也有新的發現,仿佛在欣賞著什麽。一條狗也能學會欣賞風景,這無疑也是靈智逐漸成熟的標誌之一。

  青山走入遺跡定坐在祭壇上。恭謹的呼喚道:“山神,您竟能讓一個孩子擁有如此成就,讓我驚訝萬分也敬佩萬分。您都是怎樣傳授寶玉的,又教了他什麽?”

  回答他的先是一聲歎息,隻聽山神說道:“寶玉當年觀水姑紡布,自入初境修煉,卻不知自己是在修煉。而這些年來,我隻是指引他發現了這個世界,並未傳他任何修煉秘法。如今他已修煉菁華訣入門,卻仍不是我所傳授。這些日子,我向他介紹的就是世上各種人和事,他應該將情況都告訴你了。”

  部族和花海村的族人,都以為寶玉是青山和水姑暗中培養的高手,對外秘而不宣,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其不意的重要作用。而青山和水姑當然認為,寶玉是山神教出來的、他得到了山神的傳承。

  山神就是他們心目中的神明,自幼祭奉之並受其指引。青山族長雖不會去質疑山神,卻不可能不好奇,他想知道寶玉這段時間又學會了什麽,不料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雖明知山神從未傳授寶玉任何修煉秘法,但仍有些不敢相信。

  站在祭壇邊的水姑開口道:“寶玉一直都是在自行修煉,而您隻是在向他解釋何為修煉?”

  水姑站在祭壇邊,怎麽能聽見山神的話呢?因為青山族長已突破六境修為,掌握了神念手段,他與山神交流的同時,便向水姑發送神念轉告所交流的內容。這是一種很奇異的交談方式,等於三人在同時討論。

  山神又答道:“的確如此,我所告訴寶玉的,隻是我對修煉的見解與感悟,也不知是否完全正確,尚須他自己去印證。這孩子的修煉是法自然之道,我也希望他能印證那天地間本已存在的超脫大道,而如今隻是剛剛起步。”

  水姑聽說這些,感覺就更不放心了,又問道:“我們就這樣讓寶玉一個人去闖蕩巴原嗎?您甚至什麽神通秘法都沒教過他!”

  山神無奈的笑道:“我沒有教他,可能比教了他更好,當初羽民族突襲部族,他的應對手段,也完全出自對修為境界的領悟。若你們還不放心,就盡量幫他做好準備吧,包括他要帶走的東西。”

  水姑:“離家遠行,需要的東西太多了,但他隨身也帶不了很多,我正在操心呢。”

  山神:“你難道想讓他將村寨和這片蠻荒都背走嗎?一個孩子確實帶不了太多隨身之物,但這沒關係,你們盡管準備,我自有辦法讓他都帶走。”

  青山族長驚喜道:“那就多謝山神了!其實帶什麽東西倒是其次,我當年也曾去過巴原,如今也知那裏的狀況。流氓多受盤查且引人注目,您又要這孩子不暴露身份來曆,這恐怕有些困難。”

  在那樣的年代,交通落後信息閉塞,哪怕是相對繁華的廣闊巴原上,絕大部分人還是生活在一種半封閉的狀態中。人們極少離開村寨遠行,更別提沒事到處亂跑了。離開家鄉遠走他方的人,被所到之處的居民稱為“氓”,而其中居無定所四處遊蕩者,則被稱為“流氓”。

  很多村寨居民平日很少能見到陌生人,流氓四處行走必然會引起注意,也會被各個關卡盤查其來曆。在各國之中,除了來往的商隊以及外出執行公務員,幾乎很少有流動人口。寶玉既然不能說出自己的身份來曆,又如何四處行走呢?

  山神答道:“寶玉有四境神通,略施小術掩人耳目,想過關卡沒有問題,實在不成,也可以穿越荒野繞道。”

  青山族長:“巴原上的荒野亦是危險重重,四境修為尚不足以確保自身安全。況且寶玉離開山中,卻要再入荒野嗎?他不能不與人打交道,人口繁茂之地,同樣也有不少高手。四境修為可以施法騙過普通人耳目,卻騙不了那些高手,這樣更引人起疑。”

  山神笑了:“說來說去,你是擔心這孩子年紀太小,受人盤問時不會掩飾。想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你將‘國之共工’的信物交給他,他便不會有什麽麻煩了。”

  水姑讚道:“妙計!你反正也用不著那東西,就讓寶玉帶著吧。那上麵並沒有山水城的標記,是國君所賜的信物,象征著一種身份。”

  生活在各城廓轄境內的三境以上修士,隻要願意,都可以在工師那裏登記為共工,不僅受人尊敬而且能獲得城廓的供養。而在巴原上,不僅有各城之共工,還有舉國之共工。“國之共工”通常要有五境以上修為,擁有的信物是國君所賜、由國都中的工正大人負責製作頒發。

  國之共工,顧名思義,他們受國家的供養、並為國中大事出力,在民間也被為“國工大人”,其地位不比各城廓中的工師低。

  國工大人提出的要求,往往都是提供食宿、仆從之類,或者是調集人手幫某些忙、尋找某件東西,各位城主以及各村寨族長,往往都會熱情接待、提供種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