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該想的人去想 第97章:寶玉的突破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0-16 20:12      字數:6394
  過了許久之後,著名的心神才漸漸穩了下來,問道,“寶玉,你是什麽時候突破的大大如今的第三境界,這個隔空禦物之術,你又是從哪裏學會的?”

  朱明之所以驚詫,就是因為寶玉並非是用手將琅玕果直接從樹上摘下來的,而是隔空以禦物之法摘取,此刻還能將那枚琅玕果就這麽懸停於身前,就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托著。三境與二境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隔空禦物,因此三境也常被稱為“禦物境”。

  朱明並沒有教寶玉各派修煉秘訣,更沒有教他什麽神通法術,就是讓他在這種符合大道本源的自然狀態中修煉。比如二境,在朱明所修的法訣中,被稱為朝元境,而在赤望丘的傳承中,二境又被稱為練形境。雖然境界是一樣的,但注重的求證方式不同。

  可是朱明從來沒和寶玉講過這些,對寶玉而言二境就是二境,隻是體驗這種自然的身心狀態,不必刻意去追求像開山勁那樣的力大無窮、或朝元境那樣的生機不絕、或練形境那樣將來可擬化各類神通。寶玉什麽都不刻意去追求,但他的根基卻是最純粹的,將來一切皆有可能。

  朱明當然知道寶玉早已二境九轉圓滿,但他根本就想不到寶玉此時就便突破三境,這與他此前的判斷不符啊,十一歲的孩子並沒有完全長成,難道其中另有他所未解的玄妙?沒想到也就罷了,可是寶玉剛才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定坐行功,他居然要等到寶玉施展出禦物之法後才忽然意識到這孩子已突破三境,如何能不震驚?

  這是朱明第一次和寶玉提到三境之妙,意念中自有講解。而寶玉也有些好奇的反問道:“原來這就是您所說的三境修為嗎?我最近一直在體會啊,但是還沒有試過,方才聽您告訴我如何摘取果子,我聽懂了,所以就試了一下。”

  有那麽一段時間,朱明除了歎氣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然而寶玉又說道

  “謝謝山神的指點,剛才您教我怎麽摘果子,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小時候曾看見一隻怪鳥傷了小天,還差點將綠蘿姐姐抓走了,它能隔空攝物,原來就是這種境界。”

  朱明能清晰的查知寶玉的神氣運行,為何沒有發現寶玉已突破三境?可能是因為成見太深吧,世人皆稱三境為禦物境,到了境界自會擁有相應的手段,而寶玉時從未施展過這些手段。理論上他隨時可以突破三境的修為,實際上卻一直仍在修煉二境。

  在二境九轉圓滿狀態中,那延伸的感知仿佛能觸摸到周圍的事物,這種“觸摸”越來越清晰,到最後,感知會凝成實質的力量,就像無形的手伸出去,甚至可以抓住與操控身邊的東西。寶玉的“手”確實是伸出去了,但他一直都在“摸”,卻從未“動”過任何東西。

  直到今天,朱明告訴他可以動琅玕果試試,意念中包含一段將這種感知凝成實質的法決。於是寶玉就這麽摘下了一枚琅玕果,他是第一次,卻如水到渠成般的自然。

  朱明沒有發現寶玉不知何時已突破三境、或在這種狀態下隨時可突破三境的原因,就是從二境突破三境,是有關障存在的,很多人終生也邁不出這關鍵的一步。在二境九轉圓滿之後,延伸的感知仿佛能觸摸周圍的事物,這種感覺越來越清晰,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困擾,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往往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造成很大的驚擾。

  練形之功已到極致,但一個人的心態或者說精神狀態卻難以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想突破三境僅靠繼續洗練形骸是不可能的,需要伴隨心境的改變,精神上也需要更加安定與強大。寶玉是怎樣經曆這個過程的?困惑中的朱明突然想明白了某些事。

  寶玉三年前來到太昊遺跡,定坐中就能將形神與這片小世界的氣息融為一體,感受著琅玕樹瓊光的洗練。這片小世界中所有的東西,包括它們的氣息,對助益修煉皆有神效,不會對寶玉造成什麽驚擾或刺激。況且寶玉這幾次都是服用過蓮子之後再定坐修煉的,想煉化那苦澀的蓮子芯芽,又使元神保持著清明自然的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極艱“苦”的鍛煉。

  可以說寶玉在前段時間已不知不覺突破了三境,或者說就是方才嚐試摘取琅玕果的那一瞬間真正突破了三境,而在此之前是誰也無法察覺的。

  至於這孩子為什麽在十一歲時就邁過了二境?按朱明原先的推斷,在寶玉十六歲之前是不可能邁入三境修煉的,因為二境伴隨了筋骨腑髒的洗練,而寶玉的身體還沒有完全長成呢。通常情況下的確如此,朱明的猜測沒錯,但寶玉這種情況也不算“反常”。

  寶玉服用了這麽多不死神藥,而且一直在二境圓滿狀態中煉化吸收,腑髒筋骨早已達到理性中最完美的純淨狀態,已經無所謂繼續洗練。在將來的歲月裏,他就會繼續在這種完美的狀態中長大成人,伴隨著不死神藥靈效的不斷煉化發揮。

  朱明錯愕良久之後,終於漸漸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寶玉卻突然睜開眼睛喊道:“小天,你不能去爬那棵樹,也不能摘樹上的果子!你現在修為未足,不入三境有禦物之功,就不知道怎麽把那些果子摘下來,反而會浪費了!”

  這時小天已經從蓮池裏蹦了上來,抖了抖身上的水,見寶玉摘了發光樹的一枚發光果,它也很好奇的想模仿,已經跑過去準備爬樹了,卻被寶玉喝止。朱明又吃了一驚,因為寶玉與小天說話時並未出離定境,所施展的法術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那枚琅玕果仍然懸於身前。

  絕大多數修士剛剛突破三境之時,尚未將禦物之功掌握純熟,定境中勉強延伸感知之力、隔空抓起了某樣東西,但稍一分神東西便重新落地,很難始終保持那種專注施法的狀態。寶玉現在當然是分心了,否則怎麽會睜開眼睛對小天說話,但他分心卻未走神,仍在那種元神定境之中,是否睜眼說話並無區別,禦物隻在似有意又無意的一念之間。

  朱明沒有再說什麽,寶玉很自然的能做到這一點,已經不再令他有更多的驚訝了。他想了想又問道:“孩子,你還記得那隻怪鳥當時從天空撲下的情形嗎?”

  寶玉:“當然記得,那一天的情形,是我能記起的最早的事情。”

  朱明:“怪鳥差點把綠蘿抓走了,它是以禦物之功直接抓人的嗎?”

  寶玉答道:“不是,我今天才知道不是。怪鳥不是直接隔空攝取綠蘿,它是以禦物之法卷動了風,而風將綠蘿卷向了天空。禦物之法就像意識的操控,對於本身就具備自主意識的生靈無效,隻能操控那些毫無靈智的東西。”

  朱明追問道:“你剛剛掌握三境中的禦物之功,怎麽就能明白這個道理呢?”

  寶玉:“我方才發現小天想爬樹,就想用禦物之法阻止它,卻發現並無作用。它的身體受它的靈智控製,禦物之法無效。……山神,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定住這條狗呢?”

  朱明笑著答道:“有倒是有,那是定身法,以你目前的境界尚無法掌握。但也可以用別的手段達到同樣的效果,想當年若山淩空定住了那隻怪鳥,用的也是禦物之法,操控怪鳥周身的流動之風,卻比那怪鳥高明多了、功力也深厚多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隻怪鳥死的也夠冤的,起因不過是想抓兩隻母雞而已,不料卻惹出了人,當它再想抓人的時候,小天蹦了出來,然後山爺出手了。

  其實以禦物之法操控無形之風,要比操控琅玕果一類有形之物難多了。那怪鳥飛翔在天上,接觸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風,在漫長的歲月中自悟掌握了此道。但它卻無人指點,雖有禦風之能,但對禦物之法的根基還沒有領悟透徹,碰見山爺這種高手當然是死定了。

  接下來山神並沒有再說話,而寶玉也閉上眼睛繼續行功,也不知是在修煉二境還是三境,但看上去他應該是在修煉三境吧,因為那枚琅玕果就一直懸停在身前三尺處,散發著淡淡的光輝。寶玉繼續定座了整整一夜至第二天正午,也就是說他也始終不停的在施展禦物之功。

  這世上恐無人把施展法術本身當做一種修煉,但寶玉不是故意在賣弄什麽,而是在入定中好像忘了這枚琅玕果,就一直保持在這種狀態裏。假如換成其他剛入三境的修士,看見這一幕恐怕會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下來,這孩子怎麽能這麽幹?

  三境修士施展禦物之功,通常隻在鬥法或演練之時,突然隔空催動外物,出其不意讓人防不勝防。但這隻是一瞬間的功夫,就算時間長一點也不過是片刻而已,誰能像寶玉這樣一直在施法,始終都操控這麽一件東西懸於空中,一般人也消耗不起這等神氣法力啊!

  但寶玉並沒有感覺自己消耗了太多神氣法力,這是一種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狀態。朱明看得清楚,卻也沒開口提醒,反正寶玉已經吃了那麽多不死神藥,剛剛突破三境之後,其吸收的靈效將會更充沛的被煉化,管他浪不浪費呢,隻要寶玉能夠保持在這種恒常的體驗中,就是最大的收獲。

  倒是小天一直盯著寶玉身前那枚懸空發光的琅玕果,神情仿佛在說:“老大,你怎麽還不收了神通?”

  另一邊。

  相室國的使者悅耕大人第一次來到有魚村的時候,青山族長並不知情,但後來相室國君又正是派人來到有魚村,在這麽長的時間裏發生了那麽多事情,不可能不走漏任何風聲。一直在關注有魚村動靜的青山族長,自然打探出了很多消息,他還悄悄的潛入有魚村附近暗中查探,掌握了不少更隱秘的情報。

  於是青山族長返回路村,找來水姑以及花海村的族長花海族長商量對策。按青山族長推測,自從上次魚梁失蹤後,有魚村已經難有異動了,不料事情卻出了意外的轉折。魚大殼派魚與遊去了巴原,竟然成了代表蠻荒各部向相室國君朝貢的使者,由此得到了相室國的賞賜與支持。

  有魚村本就是如今蠻荒中最強大的一個部族,擁有魚鹽之利,遠比其他大部分部族富足,如今又得到了相室國派來的農師和兵師之助,生產更為發達、物資供養也更為豐富,有更多的人可以脫離日常勞作,專門操演軍陣。

  青山族長道:“有魚村訓練了一支百人戰陣,並非為狩獵所用,就是專為攻伐備戰,恐怕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強令蠻荒各部奉其為尊,不再是如今相安共處局麵。”

  花海族長說道:“就算他們有百人戰陣,難道還能穿越蠻荒中這麽艱險的長途道路,來攻打路村和花海村嗎?在這種地方,他的戰陣也擺不開啊,隻要稍受挫折,時間一久必然潰敗。”

  水姑也說道:“就算有魚村得到了相室國的支持,那相室國還能派大軍深入蠻荒幫助有魚村攻打各部族嗎?再強的國力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而且得不償失!”

  他們倆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蠻荒中各部族之間的爭霸,漫長艱險的路途是天然的屏障。勞師襲遠,小股隊伍起不到作用,若是大隊人馬長途征伐,其後勤壓力恐怕是任何一個部族都無法長期承擔的。況且這種山路上根本無法運送輜重,武器和糧食都要靠人隨身攜帶,在很難運送補給的情況下,這麽多人也不可能隻靠打獵為食,誰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隻要路村和花海村有所準備,占據地利在咽喉要道上據守,有魚村就算有強大的軍陣,也是不可能攻占村寨的。

  青山族長卻搖頭道:“有魚村根本用不著長途遠襲路村和花海村,也用不著去攻打別的部族。他們進入那片中央穀地,路途是最方便的,而且早已建立了據點。因此隻要在穀地中決戰就可以,擺開軍陣誰也難敵,若是有魚村完全控製了那片中央穀地,各部族將不得不聽命。

  屆時就算路村和花海村不願聽從,但與山外聯係的道路已被掐斷,與各部族之間的交流交換必須通過有魚一族的地盤,也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定了。否則我們就在隻能封閉自守在這裏,無法與各部族交換所需之物,更得不到除了自身物產之外的東西,部族遲早會衰落下去,將來還是無法對抗有魚村。”

  花海族長皺眉道:“如此說來,中央穀地中遲早會有一場衝突。若我們提前有所準備,將兩族精銳戰士都集中在那片穀地,再將精壯男子都帶上,足有三百多可戰之眾,能否一戰而勝呢?”

  青山族長:“我擔心的正是這個問題,有魚村本就富足,又得到相室國之助,所以能長期供養與操練一支百人戰陣。而我們雖然能夠聚集三百多名戰士,但也隻是臨時之舉,不可能讓他們長期駐守穀地操練,我們也供養不起。

  經過訓練的戰陣,加上他們裝備的衣甲與武器皆適合作戰,戰鬥力遠非尋常狩獵隊伍能比,更非雜合之眾能敵。假如真的在平原上列陣作戰,就算我們能及時召集三百名戰士,恐怕也不是對手。而且這樣的一戰,其損失也是你我兩族無法承受的。”

  此話也是實情,花海族長所說的三百多名可出山作戰的戰士,同樣也是兩部族最重要的壯勞力,他們不可能長期脫離生產隻在中央穀地中防備著有魚村。假如衝突來臨,他們很可能根本來不及集結,就算能夠集結一戰,結果也會很慘烈。

  假如這三百名壯勞力傷亡過重、折損太多,對於部族來說也是滅頂之災,在蠻荒中將很難繼續維持以往一樣生存,屆時勝負都沒有意義了。

  水姑冷哼道:“青山族長,到時候你我出戰就可以,直接衝垮他們的軍陣,宰了魚大殼!”

  青山族長苦笑道:“我也曾這麽想過,假如這樣就能解決,當然是最好不過。屆無需你衝鋒陷陣,我一人前往即可。”

  水姑很不滿意的說道:“什麽?你難道看不起我的修為,就算想死也要一個人去!”

  花海族長一聽這話的語氣不對,趕緊勸道:“水婆婆,山爺的意思是不想讓您涉險,若有凶險之事,他將衝鋒在您的身前。”

  水姑:“我就是不滿意他這種想法,總以為自己本事大,有什麽事情一個人就能搞定,用不上我這個女子幫忙!”

  青山族長趕緊解釋道:“我絕無此意,你還沒有聽我把話說完呢。方才說假如能這樣解決,當然最好不過,可惜你我在這片蠻荒中雖算高手,怕也不能獨自戰勝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戰陣。須知他們中也有修士,隻要能抵擋拖延你我片刻,兵甲一圍而上,情況可就不妙了。

  而你我若有閃失,路村和花海村就失去了庇護,就算想獨存於蠻荒亦不可得。而且我們要對付的不僅是有魚村,還有相室國。相室國雖然不能派大軍至此,但總可以派幾位高手來。他們不必比你我的修為更高,隻要能配合軍陣擋住我們的衝擊便可。”

  水姑也皺起了眉頭:“你說了這麽多,左右都是不敵,那我們究竟該怎麽辦,難道就這麽認命了嗎?”

  青山族長溫言道:“你別著急嘛,其實對這件事,我另有想法。想當初清水氏一族是蠻荒中的共主,大家相安無事也沒什麽不好的,如今我們隻是不希望看到魚大殼實現他那種野心。相室國若想整合蠻荒各部,使之結為部落聯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路村與花海村結盟至今,對兩族人不是都很好嗎?”

  花海族長突然插話道:“我多少明白山爺的意思了,既然相室國插手了蠻荒中的事情,想讓各部族結為聯盟,那我們就順應形勢推動結盟,但不能讓有魚村得逞,也不讓魚大殼實現他那種獨私之野心。”

  青山族長點頭道:“沒錯!各部族結盟,從此打通與巴原的正式聯係,我們能得到巴原上的很多東西,那是蠻荒中出產不了的,也可以將這裏多餘的物產交換出去,又有什麽不好呢?路途艱遠,相室國也不可能派大軍征伐與控製此地,隻能是名義上的招撫而已。若各部族人願意接受巴原上的征召、去山外的世界闖蕩一番見見世麵,就像我路村的祖先一樣,那也未嚐不可。”

  花海族長連連點頭,水姑卻又冷哼一聲道:“去巴原上闖蕩一番見見世麵?你當年不就是這麽做的嗎,如今還念念不忘,還想再去吧,說不定還能在巴原上弄個城主當當?”

  青山族長又趕緊解釋道:“不不不,這可是不是說我自己。隻要你在哪裏,我就會在哪裏。”

  花海族長發覺現水婆婆今天對山爺說話的語氣很不對,總是想挑刺爭執,也不知這兩位之間有過什麽往事,今天在討論正事呢,水婆婆卻翻起舊賬來了,他便知趣的閉嘴不言。

  水姑又說道:“你說來說去,還不是得在平原上戰勝有魚村的軍陣嗎?剛才已經分析過了,我們並沒有什麽好辦法。”

  青山族長:“戰勝與戰勝的含義不同,既看清了形勢,便要想最合適的應對之策。我們也可以訓練一支軍陣,屆時足以與有魚村的軍陣對峙,並告訴相室國的使者,他們受到了有魚村的蒙蔽,假如放棄支持有魚村獨尊的想法,蠻荒各部仍可結盟,隻是要聽各部的意見。”

  花海族長又忍不住開口了:“可是我們怎樣才能訓練一支軍陣?好像並沒有這個條件啊!”

  青山說道,“我今天來找二位來了,也正是這個原因。早些年的時候,我曾經在8元裏麵闖蕩過,當時那裏正在打仗,糾紛不斷,我也,涉獵了一下,知道如何養兵布陣,如今我們有了這樣的人數,也可以按照這種方法來積蓄一些力量。當時那裏發生戰亂人口曾經減少了1/5,如今我們蠻荒不足,也發生了亂子,我不希望這種情況也發生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