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末日降臨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4-02 17:29      字數:3108
  八月二十五日,攻取襄陽的戰役正是展開,卯時炮火準備開始。這次宋軍集中了炮二師兩個炮兵團、第六和第七軍兩個炮兵團及禦前護軍炮兵旅和禦前水軍十艘炮船,共七百餘門火炮,從北、西和南三個方向進行集火射擊。

  采用如此大規模的炮擊,趙昺知道很可能會對城中百姓造成慘重的傷亡,但是他也是不得已。因為當下的火炮曲**度不高,而直射的火炮難以越過城門附近的障礙。而敵軍會在城下放置大量兵力,以對抗攻城部隊。若是不能夠對防守之地給予有效殺傷和壓製,很可能在攻城之初就陷入劇烈的消耗戰。

  按照用兵原則,攻城部隊需數倍於敵,才能有把握攻克城池。但是當前情況下,宋軍兵力與襄陽守軍總兵力相當,在人數上並不占據絕對優勢,且又因地形的限製,被分散在三個相對獨立的攻擊麵上,難以集中絕對兵力於一點。

  要知道攻防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著訓練,裝備和人數上的絕對優勢,隻要守方手裏有一支還算像樣的軍隊,攻方幾乎不可能在對射中取得比較好看的交換比,守方還會很樂意用雜魚部隊來和攻方對射。攻方沒有後援的話,很難靠拚消耗攻下這樣的城池。

  當下城內敵軍正規軍就有近七萬,加之城中還有百姓近十萬,這些都是後備力量,別說抽調丁壯,打急眼了能動的都得被送上一線。而蒙元在這方麵一向做的‘很好’,有著驅趕婦孺老幼做擋箭牌,利用丁壯當炮灰的傳統,別指望史弼會發善心,能夠放過這些現成的消耗品。

  另一方麵不必多言,由於宋軍皆已換裝火器,火炮早已應用道攻守戰中,且愈加倚重火器,那許多笨重的攻城器械已經逐漸的在裝備中消失了。而這次‘翻牆’入城,首要任務就是要先大量殺傷敵軍,不能說能夠重創敵軍,起碼也要延遲他們的反應時間,為突擊部隊登城爭取時間和戰機。

  攻城第一炮由禦前護軍炮兵旅打響,布置在樊城南城上的二十架火箭炮幾乎同時開火,呼嘯著飛向襄陽北城區,隨之禦前水軍炮船也開始炮擊,以拋射的方式向城內射擊。與此同時,護軍工程營開始利用漢江中殘留的橋樁架設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渡橋,並以繳獲的商船搭載步軍渡江,試圖奪取襄陽城外碼頭,建立登陸點。

  在一刻鍾後,南城和西城外的宋軍炮陣地中、重型火炮開始試射,他們的目標是城外沿河月城及護城河中的橋堡。月城是環繞甕城的一道城牆,也叫做羊馬牆,是城樓外護城河的內壕牆;而橋堡就是用於連接護城河中兩段吊橋的支點,也是防敵過河的據點。

  月城是守方禦敵在城外築的類似城圈的工事,尤其是北方冬季護城河結冰之後,位於大城牆之外的羊馬城首當其衝,成為第一道防禦工事。一般距主城牆十丈至二十丈左右,牆的規模小於主體城池,高度一般隻有羊馬那樣,故俗稱羊馬牆。它的優勢是為了進一步保衛主城牆,因而在羊馬牆和主體城池之間不設街道,也沒有住房,而是一圈空城,就是為了防禦作戰而建造使用的隔城,牆也開有一道門,門外正對壕橋,通向城外。

  宋軍的火炮對付主城城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對付厚隻有六尺,高不過五尺的羊馬牆確是毫不含糊,實心彈砸在上麵即便當下沒有洞穿,也是龜裂開來,再有一炮命中周邊就頓時傾倒。而開花彈除了殺傷隱於城內的敵兵外,爆炸產生的衝擊力對於夯土牆的破壞也不容小覷。

  在宋軍集火射擊下,月城很快就成了斷壁殘垣。守城的兵丁尚未接戰,甚至箭矢都未發出一根就傷亡慘重,而城垣已經被破壞,他們在這裏等死也沒有了意義,就急急忙忙的拖著死的,抬著傷的,退入了甕城之中,第一道防線就此失守。

  建在沙洲上的橋堡距離對岸不過十幾丈,規模很小,在趙昺眼裏就是個大號的門洞而已,即是關卡,也是碉堡,平日駐紮著兩個十人隊而已,主要任務就是收放吊橋,現下加強了兵力也隻有五十人。若是往時,他們憑堡據守,又能得到城內力量的增援,也稱得上是個堅強的據點。

  可麵對宋軍的火炮,這個據點就太弱小了,炮兵們也是欺負人,知道他們沒有反擊能力,手裏的弓箭也傷害不到自己,簡直將火炮推進到了眼前進行直瞄射擊。用條石壘砌的橋堡哪裏禁受的住重炮的直射,況且它受到了一個重炮營的照顧,兩輪射擊後基本就被夷為平地了,連破壞吊橋都來不及。

  兩個軍現在較上了勁兒,在城外的防禦設施被摧毀後,馬上命令各自配屬的炮兵轉向城上和城內的敵軍射擊,一邊壓製城上的敵軍反擊,一邊殺傷屯於城下的敵軍。而步軍則開始協助工程營架設橋梁,他們分成兩路:一路對舊有的吊橋橋樁進行加固,修補損壞的橋麵;另一路則把預製的木筏推入河中,然後編組連接,另行搭建兩座浮橋,以免在遭到破壞後,無法繼續投送兵力,導致攻擊中斷。

  聖駕已經移至城西四裏外的一座小山之上,山下已經由親衛團封鎖了所有的通路,山上侍衛營業已封鎖了上山的通路,在山腰布置了警戒哨,皇帝駐蹕在靠近山頂的一處空場,從這裏可以直視城西戰場,也可以看到城北和城南戰場,俯視城中的動態。

  山頂之上豎起了一根高杆,上麵丈五的皇旗迎風招展,數裏之外都清晰可見,趙昺安坐於華蓋之下。戰時將主帥的位置暴露,在現代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更不要說泄露一國之主的行蹤了,那樣一顆炮彈也許就讓戰鬥結束了。

  好在這個年代沒有飛機、導彈和遠程大炮,趙昺知道敵軍即便知道自己站在這裏,他們也沒有辦法。可這也並不代表他就是安全的,畢竟曆史皇帝在戰場上殞命的事情並非沒有,被敵軍發現追殺、圍困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現下敵軍主力雖被困在城中,可城外並不代表就沒有殘兵和潛出城池的精銳,畢竟敵我都明白,殺了他的意義比之守住襄陽城還要大。

  所以眾將對於皇帝擺開儀仗,高樹皇旗觀戰都持反對意見,而趙昺卻堅持信守對軍兵們的承諾,自己要始終和他們一起戰鬥,直至攻取襄陽城池。眾人拗不過他,但也不肯讓他再靠近戰場,隻能遠遠的眺望,加強駐蹕之地的防禦和警戒力量,確保皇帝的安全。

  趙昺端著望遠鏡貪婪的望著戰場,隨著城池外圍的據點被炸毀,火炮射擊開始向城中延伸,密集的炮火向城中猛烈轟擊。隆隆的炮聲震耳欲聾,爆炸引燃了城中的房屋,熊熊的火光騰起數丈高,遮天蔽日的煙雲將整個城池籠罩其中,猶如末日降臨人間……

  阿裏罕在一隊軍卒的護持下匆匆趕往東城,初時北城遭到宋軍火炮轟擊時,他還以為又是敵軍例行公事,沒想到炮火越來越猛,府衙很快就陷入炮火之中。他不得不率眾官員轉移到南城,可片刻功夫這邊也已經打作一團,而西城同樣是炮聲震天。

  在宋軍摧毀了橋堡和月城後,炮火轉移向城中轟擊,功夫不大就已經炸翻了天,城中似乎已經沒有了淨土。而他們所在的城樓高大雄偉,自然成了宋軍炮火照顧的重點,阿裏罕考慮到府衙眾官要是被宋軍火炮一鍋端了,群龍無首之下仗也不用打了。

  於是阿裏罕將府衙再次遷到稍顯平靜的東城一座大廟中辦公,打聽到總管此時在東城城樓指揮,便點了一隊兵馬前去會合。可一路行來,道路上盡是逃來百姓,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他隻能棄馬步行,讓士兵強行衝開一條道路,才到了城下。

  此時守軍已經布置了欄柵封鎖了道路,以重兵布防,刀出鞘、箭上弦,如臨大敵,防止百姓衝開城門,讓敵軍破門而入。阿裏罕顧不得許多,表明身份匆匆上城,見到史弼稟告道:“總管,敵軍火炮犀利,南、北、西三城皆遭到重創,軍卒傷亡慘重,守將皆向府中求援,還請示下!

  “如今宋軍三麵攻城,尚難以辨別主攻方向,還是要等一等!史弼看著戰場言道。

  “總管,若是宋軍三麵攻城,我們遲遲不遣兵增援,豈不為敵所乘!阿裏罕急道。

  “阿裏罕,為將者臨戰最忌驚慌失措,南軍兵力與我軍相當,不足以多麵出擊。他們當下做出如此態勢,無非是讓我們一時難以辨別主攻方向,現下一旦分兵就正中敵軍奸計,不但為炮火所傷,且他們便可集中兵力攻取一處攻城,那時我們已經無兵可調了,此時按兵不動,靜觀局勢變化才是上策。史弼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