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答疑解惑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3143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場上此時雖然聚集了近千人,太陽業已升起老高,炙熱的陽光下大家都已經是汗流浹背,但沒有一個人離開。聽到皇帝說四軍乃是他布下的奇兵,在場的軍將們都是精神一振,坐著的挺直了腰杆,站著的也挺身立正,靜聽下文。

  “無禮,撤下去。眾軍可以,朕也可以!”這時有侍衛撐起了一把羅傘為趙遮陽,他扭身沉聲道。

  “是!”侍衛遲疑了下,還是將羅傘撤去。而場上眾人頓覺心裏熱乎乎的,軍中相傳陛下向來與軍士們同甘共苦,但也有人不信,不過今日一見,哪裏還有絲毫懷疑。

  “你們也不必都戳在那裏,大家聽了半日,又熱又渴,去弄些涼茶,酸梅湯最好!”趙又吩咐隨侍的侍衛們,轉臉又對眾軍笑道,“其實朕也渴了,也沾大家個光。”

  “哈哈……”聽陛下說的有趣,大家又是一陣哄笑,覺得皇帝並非如傳言中神一般的高不可攀,渴了一樣要喝水的,頓覺與陛下親近了許多。

  “陛下言重了,這皆是屬下的疏忽,怎敢勞動陛下的侍衛!”孫愷聽了確是汗顏,哪裏還坐得住,急忙起身施禮請罪道。

  “他們閑著也是閑著,咱們接著講!”趙壓手讓其坐下道,“從信陽過三關南下,便進入另外一條重要通道,隨棗道的東南出口。”

  “所謂的隋棗道就死由北邊的桐柏山脈和南邊的大洪山脈夾出來的一條通道,從南陽盆地東側的棗陽開始,途徑隨州到廣水,再往前走就是大悟。過了大梧之後,就隨棗通道而大悟貼著東側五嶽山往南走幾步,就是孝感。”

  “用最明白的大白話說,湘豫兩地想要走動聯絡,尤其信陽和孝感之間,必須得走三關。隻要這三關一堵,交通立斷,所以從南陽到孝感的隨棗通道,也隱隱在三關威脅之下。如果我是南軍,往北打,打下三關就是信陽,拿下信陽,淮河中段盡歸我所有。哪怕拿不下來,隨棗道也在控製之下,我可以分兵去打襄陽,然後從方城通道側擊河南。一路上還可以借漢水之勢,後勤不虞有失。”

  “那麽這三關的意義,僅在於控製信陽和孝感的交通嗎?讓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看看周圍的態勢。”趙又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圈言道。

  “孝感西南方向是漢川,東邊是黃陂,再東還有麻城。三處皆是鄂州外圍重鎮。尤其是漢川,在漢水邊上,攻擊鄂州可順流而下。往西就可達長江,過仙桃、潛江則是荊州。若敵軍從信陽渡過淮河之後,一定會趕緊攻克三關,然後南下控製孝感。拿下孝感,再拿下漢川,就扼住了漢水和長江。這一路再沒有天險,又有漢水和長江水運之利,想怎麽打鄂州和荊州就怎麽打。換句話說,三關不保,長江中部流域重鎮皆處於險境之中。”

  “而此戰四軍以最快的速度一路北進攻占了三關,如此不但阻斷了敵軍來援的途徑,也斷了這一地區地區北逃的路徑。因此屯駐於此的敵軍馬上陷入外無援軍,逃命無路的絕境,紛紛請降。使得我軍以最小的代價,得以迅速收複了這片廣大地區,四軍此役可謂居功甚偉,而同時又保證了西集團右翼及東集團左翼的安全。”

  “陛下,既然我軍控製了三關,並得以鞏固,為何不兵出三關收複豫西的唐州和鄧州等州縣,對襄陽之敵形成合圍?”這時茶水已經送到,自有人呈上,而大多數人就隻能就著水瓢舀著喝了。而有人起身問道。

  “這個問題提的好!”趙並沒有人因為被質疑而生氣,反而十分高興,這說明他們並沒有人雲亦雲,而是動了腦子的,將杯中的茶水喝盡道,“兵家曆來以江淮為界劃分南北,但是南北通路並沒有那麽多。最東邊沒有天險,可是水路縱橫,守易攻難。再往西看主要的幾條聯絡南北的幹道,淮安-建康算是一條,廬州-六安是一條,再過來商城-麻城、然後就是信陽過三關到孝感,往西還有隨棗道、襄陽-荊州,沒了,再往西就隻有從四川順江而下了。”

  “大別山橫亙江淮之間,東頭是廬州,西頭是義陽三關。三關通道狹窄,不如其他通道名氣大,但卻是任何兵家都不敢輕乎的一個節點,有它未必贏,沒它一定敗。”趙又將眾人的視線拉回三關道,“廬州靠近建康,三關靠近鄂州,這兩地的價值不容置疑,皆是江南的政經中心和軍事重鎮,關乎著南北政權的戰略計劃。”

  “所以通過觀察對手在三關怎麽用兵,用多少兵,就能對對方的戰略布局進行預估和判斷,進而決定自己的戰略戰術,說三關是南北雙方大戰略的一個探測器,絕不為過。那你可明白了,朕為何讓你們在此引而不發的所在了嗎?”趙說完問道。

  “末將明白了!”那軍將施禮道,“陛下此次北伐的目的是意在奪取兩淮和襄陽,從而改變我朝被動的戰略局麵,保證江東和荊湖地區的安全。因此兵分東西兩路同時展開進攻,東西兩集團即互為犄角輪番突破,使敵難以為援。而三關處於兩個集團之間,即為互相勾聯兩部間的通路,同時也是整個戰略上的薄弱點。”

  “陛下在第一階段即令我軍奪取隨州,就是控製三關,堵住這個戰略上的漏洞,防止敵軍自此處突破對我軍兩個集團進行分割,或趁我軍兵力空虛之時直下江南,威脅我朝腹心;而在我軍東集團取得江東大捷,西集團北渡控製荊湖地區後,進入北伐第二階段時,四軍則可保證兩集團兩翼安全,同時又可隨時增援兩個戰場。”

  “這時我軍對敵軍也構成了威脅,若敵將兵力集中於中原,我軍就可迅速投入荊襄戰場,先行收複襄陽,乃至江漢地區;而敵若是增援荊襄,那麽我軍就可在我軍突破淮北後,攻取豫西,威脅洛陽,對荊襄之敵進行合圍。但是當下我軍東集團突破太快,不但攻取了淮北,收複了應天府,可襄陽久攻不下,導致東集團左翼暴露,使得陛下不敢輕動我軍,免得為敵所乘,同時也可牽製陝甘之敵,讓其始終不敢傾盡兵力南下,從而減輕了荊襄戰場的壓力!”

  “很好,說的很有見地,你姓氏名誰,在何處任職!”趙聽罷其分析連連點頭,這人真是人才,可看其軍銜不過是個統領,卻不僅領會了自己的意圖,且能融會貫通聯係大勢做出分析。雖不盡然,可以其不高的職銜能做出如此判斷,確是個人才。

  “稟陛下,末將徐無難,禁軍第四軍三師一團副統領!”那人敬禮後高聲報告道。

  “徐副統領問的好,答得也好,大家有何不明盡可暢言!”趙再次讚道,並鼓勵眾軍進行探討。

  大家都清楚徐無難受到陛下的誇讚,再入了皇帝的法眼,來日是前途無量,於是乎將心中的疑問提出。初時眾人還是有些拘謹,提的問題有的也是十分淺薄,但是陛下還是不厭其煩的做出了詳盡回答,且無論官職高低態度一樣平和。

  如此大家也逐漸放開,問題也從有關三關的話題轉到兩淮戰場上發生的幾次大戰役,趙盡可能的也從戰略部署及展開過程進行解說,就戰術的運用、兵種的配合,進行了分析。最後趙也站累了,索性與眾人一樣席地而坐談天說地,而大家提出的問題則更為泛泛,可以說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趙雖然相對於此時的人,掌握的知識要多一些,眼界更為開闊,但也不是度娘,什麽東西都知道。而他無法回答的時候,或請其他人解答,或直言不懂,絕不因為麵子而含糊其辭。如此也並沒有讓眾人覺得不妥,反而讓大家以為走下神壇的皇帝更為親切,甚至就如他們無話不談的夥伴一般。

  趙同樣不以為杵,還掏出私房錢中午給大家加菜,自嘲自己也要養家,孝敬老人,且馬上就要添人進口,實在是花銷太大,皇後給的零花錢都被扣減了三成,鬧得自己也是囊中羞澀。所以當下拿不出再多的錢來犒賞三軍,隻能給大家加上兩個葷菜,而他也趁機解解饞。

  眾人聽了是哈哈大笑,打趣皇帝也會怕老婆。而趙又就此話題展開,與大家嘮起家常,說自己與眾軍一樣征戰在外,家裏的事情顧不上,全靠皇後打理家事,孝敬太後,而他連老婆生孩子也回不去,心中內疚不已。這同樣引起共鳴,大家也開始說起各自的家事,也表示自己回去同樣要好好對待家人,再也不會打老婆了。

  談話直至開飯才算結束,趙與眾軍同樣在操場上用膳,飯菜也是無異,隻是比之大家多了張桌子,畢竟讓皇帝撅著屁股蹲著吃飯實在不雅。而飯後他同樣不忘囑咐譚飛記的結算自己一行人的夥食費,占了眾軍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