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自找麻煩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3080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六月十二,在連續行軍六天後,行駕至應天府,排開儀仗準備入城。趙孟錦率應天府文武及城中耄老和名士迎至十裏之外,見行駕到來,一時鼓樂齊鳴,山呼萬歲。趙嫌太熱,仍著戎裝,隻是換了身新的罷了,他下車與眾人相見,略微寒暄後重新登車,趙孟錦與第一軍都統陳鳳林騎馬在禦車左右護持,行駕再次起動。

  “陛下,前方便是幸山,當年高宗皇帝在此築壇告天地繼皇帝位!”此時城池在望,趙孟錦遙指城門西南的一座小山道。

  “哦,即如此,朕也要拜祭一下了!”趙望去,隻見門西有一座矮小的土堆,怎麽也稱不上是山,至多隻能算是做大些的土丘罷了,但是既然是先祖登基之地,他怎麽也能表示一下,便吩咐道。

  “陛下,此山雖小,卻也山。”隨扈的王應麟見皇帝麵露疑惑之色,連忙解釋道,“上古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蓋於每州封表一山,以為之鎮,故誌家重山川尚矣。吾宋為豫州之域,其在境內者,土壤平夷,無山可表,因而岡阜之高起者則皆山之謂也。”

  “原來是矬子裏拔將軍!”趙聽了不禁呲笑道,在旁的趙孟錦和陳鳳林也隨之哈哈大笑。

  “也……也便是如此吧!”陛下回答的通俗,兩個大將笑的庸俗,王應麟麵露尷尬,可他也明白小皇帝向來如此,含糊地道。

  陛下要祭山,行軍大隊再次停下,而趙孟錦既然提及此,就必然做了陛下要拜祭的準備。聽聞之後那邊立刻開始布置,趙下車趨步前往以示敬重。他看看幸山周圍並不荒涼,山上和周邊修有亭台,遍植樹木,近有河堤,倒也是處勝景之地,想高宗在築壇登基即皇帝位,也許就是看中了這一點。

  不過,趙覺得如此景色恐怕趙構當時大概也無人有心欣賞了,其在應天府登基不到半年,就迫於金兵強大的軍事壓力,不得不遷都杭州,與金國隔江相峙,建立史稱的“南宋”。隨之,金軍大舉過境,金朝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將南京降為歸德府;百年後金哀宗在蒙元的追擊下將都城遷於此,兩年後又被宋將全子才攻破,理宗發布榜文,恢複南京之名;可不久又被元軍攻陷,改稱歸德府,治所宋城改稱為睢陽,轉眼又是五十多年了。

  “那便是高宗皇帝登壇受天命之所了?”趙隻帶王應麟及趙孟錦和倪亮二人陪祭,那邊譚飛在布置警戒和儀仗,他則在旁邊的亭中暫歇,並淨手更衣。一切已畢,他抬頭看看亭外問道。

  “陛下,那非是祭壇,而是閼伯台,百姓也稱之為火神台!”趙孟錦看罷搖搖頭道,又指著不遠處的一處土台言道。

  “唉,祭壇看來已經荒廢多年了!”趙這才扭過頭看看其所指,宋室北遷,祭壇自然無人維護,百多年的風吹雨打下,高台也隻剩下遺跡了,可他又納悶那座高台看著更為古老,為何卻保留至今呢?

  “陛下,此中是有典故的……”王應麟也看出小皇帝的失望,連忙解釋道,“閼伯乃是帝嚳之子,商之初祖。傳說帝嚳帶著閼伯出外巡察臣民,來到此地,見這裏的人們仍生食,便命閼伯為火正,此地也就成了閼伯的封地,封號為商。”

  “閼伯被封到這裏後,終日為火事操勞,他先帶領百姓從很遠的地方引來火種,為防止火種被雨水或洪水侵滅,便設法積土築台,建篷遮雨。如此百姓們不但可以到處生火,而且還能讓火經久不息,大家感激閼伯以為神,造福於百姓。”

  “閼伯死後,人們懷念其功德,懷著崇敬的心情,厚葬於其生前存放火種的土丘上,並建祠祭祀,並按照當時的風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墳上添一包黃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來越大,數千年不衰。又因為閼伯的封號是商,這座土丘從此便被稱為商丘,日久便以此為名。”

  “哦,原來商丘是以此得名,朕受教了!”趙點點頭道。

  聽其解釋自己也想起來了,奧運會那年他的一個商丘同學卻是對取火儀式有所不滿,其認為商丘市是我國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源地,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曆史典故與奧運發祥地希臘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西方傳說一樣古老美麗。且許多活動取火種的儀式是在商丘舉行,而奧運會沒有舉行取火儀式倒也罷了,火炬傳遞也沒有經過燧王陵和曾為人類保存火種閼伯台設傳遞站。

  趙才對此有所了解,但國家閼伯台的認定卻傾向於古觀星台,用以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古代人們為了觀測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運行,把天區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個小區,稱二十八宿,作為觀測時的標誌,用來說太陽、月和五星運行所到達的位置。

  其中東方蒼龍七宿有一個星宿對著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據研究這顆星在四千多年前軌跡穩定,每年運行規律不變,它何時東出、何時南中、何時西落,每年再現的時間都非常準確。當時,閼伯就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用肉眼觀天來定農時、分季節,告訴人們什麽時候開始收割,什麽時候開始耕種,用以指導農牧業生產。

  商祖契被稱為閼伯,也是由於太歲星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年出現叫“閼逢”,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的火正就被稱為閼伯,後來也就被百姓尊為火神。但是趙此時也不想過多解釋,顯擺自己知道的多,打破多年的傳統,那樣反而會招致百姓非議。

  因為這事兒還事關於當年太祖趙匡胤在此建原廟的秘辛。因商丘古乃嬴姓趙氏的血緣聖祖伯益主要活動地域;嬴趙後裔趙匡胤在此“順應天人”乘火德而稱帝,是先祖伯益聖德之報。劉的《鴻慶宮三聖殿賦》曾透露一二,其中有言:

  “蓋上帝之所選建明聖,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報功焉”,“惟伯益之功未報,是以大命複集於趙氏焉……太祖乘火而帝,繼益之功。天胙吉土,曰惟商丘”,“夫伯益始掌火而底績,而宋以火帝,興於火墟。且夫積切以凝命而創業,因物以胙土,由土以建號,樂以反初,禮不忘其本。是故作於原廟,建之別都”等語,趙自然不會質疑涉及祖宗得位正統之上多言,那是自找麻煩。

  “陛下,閼伯台與我朝肇興還有莫大的關聯!”趙孟錦見那邊布置祭台還需些時間,為了不讓小皇帝厭煩,便又接著話題說道。

  “朕知道太祖曾任宋州節度使,自此發跡,難道還有什麽其它關係?”上萬大軍因為自己臨時起意,大熱天的在此等候,趙也是多有不忍,等的是有些不耐煩了,便隨口問道。

  “陛下可能不知,臣年幼時長輩言古,常常提及太祖初時不得誌,便從信陽去北方投奔郭威,曾路過帝嚳陵,並到帝嚳祠抽簽問卜,簽中說他當有天子命。太祖欣喜,客遊睢陽,醉於閼伯廟,夢中覺有異,既醒,焚香殿上,取木王丕以卜平生,自裨將至大帥皆不應,遂以九五占之,盤旋空中,落下來後,顯示的結果與他此前占卜的意思完全契合。”

  “此後,太祖果然當了歸德軍節度使,發跡於宋,後在眾將擁戴下黃袍加身,柴家禪位。因而便選作自己的龍興之地,而宋州所在之地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對應,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稱為大火。前朝周屬木,木生火,正與新王朝火運相對應,便定國運以火德,王色尚赤。登基後,下詔大修帝嚳陵和帝嚳祠,並建閼伯廟,令南京長吏每年三月和九月以三牲之禮祀之,連年不絕。隻可惜閼伯廟毀於壬辰之變,隻餘土台,而鄉野村夫無知,在其上建了一座王母廟。”

  “哦,其中竟然還有如此典故,既然太祖曾下詔祀之,朕不能等閑視之。便由內府撥款,依照舊製重修,並循例以應天府官員祭祀,以佑我朝千秋萬代。”趙聽罷略一沉吟道。而心中暗罵,自己真是沒事找事,別看趙匡胤做了個夢,又占了個好卦,這在古代都是可以視作天命,作為上位的依據的。那麽自己自然也不能等閑視之,隻能掏銀子重修了,否則豈不成了不孝之後。

  “臣遵旨!”皇帝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況且關係到自己的根基,趙孟錦不敢怠慢,趕緊施禮接旨。

  而這時,有官員稟告,祭山的一應工作已經完畢,請陛下主祭。趙點頭可以開始,鼓樂聲頓時再起,在眾臣的護持下,他施施然的登上那個土台向那個土包子,焚香禱告、施禮遙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