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皆鬆口氣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3194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對於組建‘海盜’軍,趙不必親力親為,他隻需將自己的想法和預達成的目標交待清楚,然後轉給事務局去做就好。事務局在這方麵的經驗十分豐富,且在進入江南後也有一支船隊在從事著向蒙元進行走私活動,並承擔收集情報的任務,當下隻需補充人手和船隻就能夠迅速投入行動。

  隨著戰事告一段落,趙的主要精力也從軍事方麵轉向善後,開始準備著手解決近一段時間國內問題。因此近來他與留守朝廷的陸秀夫、應節嚴等幾位重臣書信往來十分頻繁,就一些朝野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並對人事安排和兩淮的開發及定位進行商討。

  而趙沒有急於回京,一方麵是在等待蒙元方麵的反應,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反應。另一方麵也是想看看朝中各方的態度及在某些重大問題上與重臣取得共識,以防止回京後自己措手不及。再有也是在觀望襄陽和川蜀戰場的進展,根據戰事再對東部兵團和淮東布防進行安置和調整。

  在進入六月後,淮北地區天氣愈加炎熱,也進入了多雨的時節。近幾日更是陰雨連綿,空氣中似乎都能擰出水來,讓人感覺十分不適。好在趙前世工作在南方,這世又在瓊州待了十年,對此已經基本適應,可他還是希望再向北進一步,那裏就沒有了悶熱難耐的夏季。

  “陛下,北伐以來我朝連勝,俘獲的敵軍有十餘萬之眾,大部都在各州縣看押,少者數千,多者上萬。不僅要有軍兵看守,還要耗費大量錢糧,地方深感負擔沉重,還擔心如此多的降兵聚在一處,一旦暴亂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懇請陛下早作處置,消除隱患。”王應麟一早便請求覲見,與陛下議事。

  “嗯,時間長的已經被俘數月,總是看押在地方確非是長久之計。”趙點點頭又問道,“這些被俘的蒙軍軍兵可已經甄別完畢?”

  “陛下,臣已經會同各方官員,按照陛下吩咐進行統計和分類甄別,並全部造冊備查。”王應麟答道。

  “很好,朕是如此設想的,我們相互參詳,看是否妥當,這其中有朕的一些想法,知事下來可以作參考!”趙邊說邊讓在旁陪侍的莊公從找出早前製定的有關文案,交給王應麟道。

  “臣不敢,陛下所想定是真知灼見!”王應麟起身恭敬地接過道。

  “非是朕的功勞,朕隻是提了不成熟的設想,主要還是世楷整理成文,又查漏補缺做了些增減,朕看過很有見地的。”趙擺擺手笑道。

  “哦,世楷乃是有大才之人,定不會有什麽紕漏的。”王應麟抬眼看看莊公從,拱拱手道。

  “不敢!”莊公從也拱手回禮,淡淡的一笑道,“吾隻是陛下身邊的侍從,做些小事還行,非是什麽大才!”

  “朕以為此戰,我軍雖然連勝,但是也暴露出些不足,尤其是對騎兵的運用與蒙元相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此次我軍被俘的敵軍中有許多蒙元騎軍,他們精於騎射,長於運用騎兵戰術,可以為我軍所用。而我朝前時多在江河水網密布的江南地區作戰,缺乏在多平原的江北和中原,乃至草原地區作戰經驗,尤其是騎兵仍是我們的短處,因此朕打算以蒙元為師,學其所長。”趙接著言道。

  “為適應以後的作戰,朕想先行擴編三到五個騎兵師及若幹獨立騎兵旅,並籌建培養騎兵軍官的騎兵學院和建立軍馬場。因而朕打算從俘獲的敵軍中挑選最為優秀者作為教習,有意加入我軍者補入原有的兩個騎兵師和新建騎兵師混編訓練,以提高我軍的戰鬥力;另外在從中挑選出一些擅長養馬和訓練戰馬的降兵,編入軍馬場,負責牧養和訓練戰馬。”

  “再有蒙古出征多有工匠隨行,他們之中有許多能工巧匠,尤其是從波斯、大食等國帶回的色目工匠對冶鐵和兵器的鍛造及治水、築城有獨特的方法,可以為我們所用。朕想選拔一批能工進入匠作監,餘者可撥付軍器坊或是充實到各部服役。”

  “至於餘者大部分青壯可以編入原有的或新建幾個工程師和都水軍興修兩淮水利,疏通通往汴梁的運河。老弱則遣到各處官莊屯田,以贖其罪。”

  “陛下所言極是,正可人盡其用,物盡其才。又可減少國費開支,使百姓免於徭役,還能造福於民。臣會盡快會同兵部和工部同僚辦妥此事。”王應麟點頭稱是道。他十分清楚讓這些俘虜服勞役是十分合算的,隻要供給衣食,不需要發放軍餉,就能夠承擔起繁重和艱苦的築城疏浚任務。還可減少朝廷征調夫役的時間和人數,使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贏得民心又不必承擔什麽道義上的責難,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接下來,王應麟又稟告了各地州軍的組建情況,基本上按照此前商定的議案進行,每個州組建一個師,人數按照前重後輕的原則布置,及沿邊州府和軍事重鎮的戰兵人數較多,甚至到達滿編,靠近腹裏及人口較少和治安優劣則予實際情況酌情增減。且兵力也並非皆駐紮在州治,而是分散在所屬縣鄉,以加強基礎政權的武裝力量。

  實際上這種安排依然延續了前朝製度,類似於從前的邊軍與禁軍的關係,少量邊軍被用來維持境內治安和應對小規模的戰事衝突,並且警戒敵軍各部大部隊的動向,在大規模戰爭爆發前,為禁軍的到來爭取時間。同時這種製度也延續了太祖趙匡胤‘以天下廂軍製約禁軍’的思想,一旦禁軍謀反,可以調度各地廂軍赴京勤王,平息動亂;而廂軍若是占地割據,則可以調動禁軍出征鎮壓,以此來相互製約天下武裝。

  但是趙的安排又有不同,實際上當前宋軍的武裝力量是由禁軍、廂軍和鄉兵和禦前護軍組成。禦前護軍取代了前朝三衙禁軍的地位,負責保護京畿和宮城安全,隨皇帝禦駕親征,並作為戰略預備隊使用,同時以此作為平衡和壓製禁軍的力量;而禁軍則是作為大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負責保衛國家安全,抵禦外族入侵的任務,分別駐紮在軍事要地,而非皆是京畿周邊地區,在發生大規模戰爭時接受朝廷的征調參與作戰,地位更類似於現代的戰區。

  廂軍的作戰範圍則更多的是在自身所屬州縣,作為維護當地治安的主要武裝力量不能跨境作戰,受到樞密院和地方路府雙重領導,當經濟上與地方分開,以免出現軍政相互勾結形成割據力量。而當戰爭爆發時,他們要接受朝廷任命的戰區鎮撫使指揮參與作戰,作用類似於現代的保安部隊。鄉兵則是兵民結合的產物,平日從事生產,戰事接受征調,承擔運輸和看押任務,必要時也要參與直接作戰。

  這種軍事體係之下,各個武裝力量之間形成製衡,自然是有利有弊。利的方麵,在於各地軍隊的發展,可以以更加符合當地軍事需求,以及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軍事發展。但與此同時,在麵對大規模作戰時,往往需要從各地調集軍隊參戰。而因為各地駐軍往往在戰術和裝備上都有所差別,所以給指揮和後勤都帶來了巨大的負麵影響。

  這種軍事體係同樣還是會受到文官的製約,可以說是趙為應對出現軍事割據做出的製衡措施之一。在應對大規範戰爭時,雖然這些文官往往不會像從前文官那樣,對軍隊的具體事項進行幹涉。但是在後勤,以及戰略部署等方麵,卻需要他們來運籌帷幄。若統兵武將有軍閥化的傾向,則可以切斷他們的後勤補給,並通過戰略性布置對其有針對的進行調動,到達瓦解其割據的企圖,文官的作用就越加凸顯出來了。

  “伯厚,若是當前停止北伐,汝以為朝野會有何反應?”在結束北伐上,趙雖然在暗自布置善後事宜,但是尚處於保密狀態,並沒有通報給朝廷,隻限於身邊的幾個親信知道。而這等大事終歸繞不過朝廷,尤其是幾位重臣,所以他進行試探道。

  “陛下,臣以為……”對於皇帝突然提出這個問題,王應麟有些發懵。當前宋軍連戰連捷,收複大片失地,殲滅大量蒙元有生力量,再向前一步就能實現大宋曆代皇帝收複故都的宏願,且參戰各部士氣正高,求戰願望強烈,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起碼在普通人看來是這樣。若是戛然而止停止北伐,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的,而他也一時弄不清楚小皇帝的意思,一時不知當如何作答。

  “伯厚,此是咱們君臣之間私下之言,無需有什麽擔心,盡可暢言!”趙看其眼神閃爍,似在琢磨聖意,但他明白盡管其遠在前線,但一定與朝中有聯係,不會對那邊的聲音一無所知的,為打消其顧慮笑笑道。

  “陛下,如此臣就放肆了。”王應麟沉思片刻拱手施禮道,“此時結束北伐,臣以為朝廷上下皆會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