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再決雌雄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3095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能活著誰也不願意死,所以盡管玉昔帖木兒抱定了魚死網破的決心,但是也難以達成。他在天亮後再次組織進攻,仍然企圖擊潰正麵之敵,打開南下的通路。而其他將領認為前有敵人重兵,又有大河攔阻,即便能夠擊潰正麵之敵,可己方同樣損失慘重,無力再繼續南下。如今應該趁敵剛剛在後方建立的防線尚不穩固,及時向被突圍,北渡南返,如此盡管是無功而返,卻也好過將大軍盡數留在江東。

  麵對眾將的異議,玉昔帖木兒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他以為當麵已經集中了南朝在江東所有兵力,隻要能將敵擊潰,前方便是暢通無阻,直下江南。而事實上自南渡後他們的行動處處被動,頻頻受挫,其這套說辭已然再難以讓眾將信服。他隻能再次祭出權威,壓服眾將,並親自上前督戰,與宋軍再決雌雄。

  不過今日之戰,卻再難現昨日的輝煌。不僅是宋軍修築的營壘得到了加固,而是他發現宋軍陣型就是針對己方騎兵衝擊力強的特點布置的,防的的就是騎兵直線衝擊力。防線成正麵縱深多梯次布置,而每道防線又分成數道陣列,利用槍炮逐層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直到消於無形。

  更讓玉昔帖木兒鬱悶的是每當騎軍發動攻擊時,宋軍布置在左右兩翼的騎兵會迂回殺到他們的側背,然後隨後跟進的步軍立刻建立新的防線,不斷擠壓他們的活動空間。且當正麵的進攻稍一減弱,撤退的宋軍又返身殺回,重新奪回丟失的防線。就在這在反複的爭奪中,一日血戰不但未能衝破宋軍的正麵防線,自己的活動空間反倒遭到擠壓。

  慘重的傷亡和連番的失敗讓眾將怨氣更甚,而糧草的短缺和進退不得的處境也讓士氣大落。玉昔帖木兒知道若是仍無法打破僵局,自己的權威也會被日漸削弱,再難以控製大軍。而就在他苦思破敵之策時,手下的一位千戶長完顏乞獻上一策。

  完顏乞是女真人,祖上也曾風光過,出身於金國皇室旁支。後來在蒙金之戰中兵敗投降,分撥到玉昔帖木兒爺爺右手萬戶博爾術手下,後隨著其四處征戰,到他這一輩成為玉昔帖木兒直屬右手萬戶的一名千戶長。出身將門自然聽過前輩們說古,談起自己曾經的得意之作,其中之一就是打破宋軍的‘疊陣’。

  疊陣是宋朝南渡之後,麵對強勢攻擊的金軍騎兵集團,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從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逐漸摸索出了許多“以步製騎”的新式戰法之一,而這其中又以川陝名將吳所創疊陣最為有名,專為在平原曠野克製金軍騎兵的戰術。

  疊陣的精髓就是以兵器攻擊距離的遠近,來決定各兵種在隊列中的先後位置,將拒馬、長槍、弓弩成梯次排布,依靠防禦工事,以求在有效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發揮不同軍械和兵種的威力,最大功效的地殺傷敵人的一種戰術。陣型以步兵為主,而騎兵處於輔助地位,步卒更代替換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的,不僅需要本方騎兵在前邊掩護,也需要拒馬遮護。因此拒馬的使用在整個戰陣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拒馬是一種可移動的障礙器材,設於要害處,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因此也稱拒馬槍,易於攜帶和搬動。其製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貫。首皆有刃,植地輒立。貫處以鐵為索,更相勾聯。就是把拒馬環繞放置在左右騎兵和主陣步兵之間,再加上陣前放置的拒馬,那麽整個步兵主陣基本就被拒馬圍起來了,是個全包圍,或至少是大半包圍的結構,形似營寨遮護著整個戰陣。

  另外拒馬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崩陣。因為在作戰中宋軍主要依靠遠程拋射兵器殺傷敵軍,弓弩手在戰時是否能“持滿”,直接關係到殺敵效果。然而宋軍士兵作戰不如女真人堅忍,組織紀律性相對薄弱,如果戰事稍有不利,隊伍很容易發生動搖和潰逃,軍心顯然是不定的。想要改變這種狀況,除了平時加強訓練和思想教育外,就隻能在戰陣的布置上想辦法。

  平地野戰,步兵的機動性本身就不如騎兵,且越是機動靈活的戰法,對士兵組織紀律性的要求就越高。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徹底放棄機動,以靜製動。吳用拒馬鎖陣,完全限製住士兵的行動,士兵們知道自己退無可退,就隻能奮力殺敵,堅持到最後,虞允文也曾評價這種做法能“使兵不能潰去”,在客觀上起到了古軍法中“束武令”的效果。

  此外,麵對前赴後繼,善於連續出擊,持久作戰的金軍,除了使用拒馬鎖陣以定軍心這種較為被動的對策外,吳製還把軍隊編成若幹梯隊,輪番作戰,輪番休息,從而以逸待勞,以靜製動,即所謂“製其堅忍,則有更休迭戰之法”。但是如此缺點也十分明顯,拒馬本是用來限製敵人機動的,但吳以拒馬鎖陣,就意味著陣內士兵也喪失了行動能力,難以實施有效的反擊。

  玉昔帖木兒也不是傻子,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完顏乞說起此事的意思,也知曉了疊陣的大體原理是最外層放拒馬,然後就是布置長槍手,然後配合弓弩手。而長槍手除了保護弓弩手外,還要保護拒馬,以防止騎兵突破和防止自己士兵在失利的情況下逃跑,導致整個大陣崩潰。

  再想送軍當前的作戰方式正式與疊陣相似,前方布置拒馬阻擋己方騎兵的快速機動,迫使他們在進攻中不得不放緩速度拆除拒馬,而宋軍此時正可利用火器對他們進行殺傷。另外也可以解釋宋軍為何在己方連連攻破其防線後依然死戰不退,因為後方雖沒有拒馬,但是大河卻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使他們退無可退了。

  玉昔帖木兒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自然也就知曉完顏乞不會平白無故的與自己扯白話,便向其請教破陣之策。完顏乞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表功的機會,講了破陣的關鍵就是要‘舍馬步戰’。也就是說,先下馬步戰,趕走宋軍騎兵,然後通過進展突破宋軍拒馬攔截,後用強弓擴大戰果。

  完顏乞聽聞前輩所言,當年金軍以此法連破宋軍疊陣,屢試不爽。具體操作便是選出一支驍勇之軍,被稱作‘硬軍’,身披重甲在陣前,以部分騎軍迎擊敵軍用於掠陣的騎兵,餘者皆下馬作戰,通過短兵相接擊潰保護拒馬的敵兵,然後以強弓勁弩壓製後方的敵軍擴大戰果。在趁敵軍混亂反擊不及之時,破壞拒馬,打開進攻的通路,複以騎兵衝陣,以求徹底擊潰失去拒馬遮護的宋軍防線。

  都說‘急病亂投醫’,玉昔帖木兒連戰數日再難寸進,而他們的糧草業已告急,有的部隊已開始殺馬充饑。而他也知道再這樣下去,肯定是軍心不穩,所以他也是急於設法打破對峙的局麵。聽了完顏乞的破陣之法覺得不無道理,便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再次展開進攻。

  因為玉昔帖木兒已經意識到形勢危急,決心一戰打破僵局,於是也不再保留,將老本都押上了。他從自己的直屬右手萬戶中挑選出五千精兵作為進攻的主力,又命山東河北都萬戶塞散納領本部兵馬為前軍,其部是以過去屯駐山東、河北兩地的達魯花赤整編而成的,頗具戰鬥力,令他們待前軍打開通路後隨後跟進,擴大戰果。

  河南淮北都萬戶府雖然戰鬥力不強,卻是此次南侵的主力,一路走來連番苦戰折損不小,士氣低落,怨氣也最大。因而玉昔帖木兒令哈土孫坐鎮後軍,領所部保護兩翼的安全。自己則坐鎮中軍督戰,而時間就定在明日黎明,趁天光微明之時發起進攻,一舉突破宋軍防線,強渡鬆江。

  次日黎明,精選的‘硬軍’在完顏乞的率領下,驟然向宋軍陣地發起進攻。經過幾次交鋒,他已經意識到對他們殺傷最大的是敵軍的火炮,隻有以最快的速度衝過炮火封鎖線才能夠進入敵軍前沿,發揮出弓弩的威力壓製住拒馬後的敵軍,為‘步軍’摧毀拒馬贏得與敵近戰的機會。

  所以前鋒軍在戰前便隱蔽於沙帶之後,一待進攻命令下達,立刻從隱蔽處向前猛衝,利用天光微亮視線不好,敵軍的火炮反應時間慢,進行校準的短暫時機衝過火炮封鎖地帶,進入了宋軍前沿陣地。弓弩手立刻展開,以最快的速度發射箭矢,前方的硬兵則以大斧破壞拒馬,打開進攻通路。

  宋軍反應速度也很快,發現敵軍後立刻展開攔阻射擊,起初稀疏的槍聲也密集起來,前方破壞拒馬的士兵不斷倒下,但後麵的士兵又蜂擁而上,將拒馬推開,衝進了宋軍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