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還以顏色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3092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聽出了陳鳳林話中的弦外之音,其所言的擔心損毀倉廩,造成無辜百姓傷亡,在他看來都是托辭。因為他知道說起巷戰,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短兵相接、肉搏、殘酷。即便是現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南京保衛戰都進行了大規模巷戰,攻守雙方死傷無數。

  因而巷戰就是一種添油戰術,誰力量大,人多,資源足,誰就能堅持到最後。而古代巷戰,城市建築多,環境複雜,迷宮似的的小巷都給守軍很好的藏身之地,逐戶和逐街的爭奪往往會給進攻方造成很大的損失。且在戰鬥中士兵和百姓的界限模糊,難以分清敵我,不免造成誤傷,或是遭到百姓的襲殺。

  另外古代巷戰不像今天,有遠程武器和坦克、裝甲車這樣重裝武器提供遮護,所以古代士兵即使巷戰,也得近身肉搏,且缺乏通訊協調和有效組織,古代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是不怎麽高的,取勝主要靠人數優勢和陣法。麵對大量分散四處的敵軍,在兵力並不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僅憑小隊士兵爭奪,在缺少支援武器的情況下,簡直是送人頭,還會消耗大量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和基層指揮人員。

  而事實上在古代巷戰卻是很少發生,大多數情況是城門被攻破,守軍便會逃離,這是為什麽?因為巷戰是古代軍事統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取的下下策。畢竟一支精良軍隊不是那麽容易培養的,況且巷戰還會丟失大量的兵器裝備,所以,適度退讓,以退為攻亦是一種戰術。

  且巷戰極易受到攻城方的殘忍報複,往往就是燒殺搶掠、屠城泄憤。趙還記的同樣在揚州城,清朝的多鐸率軍攻打揚州,因守軍抵抗強烈,清軍傷亡慘重,城破後,下令屠城,短短十天,揚州損失了幾十萬人口,造成最著名的‘揚州十日’。而忽必烈征襄樊時,襄陽守將呂文煥為了避免城破後被屠城,堅持了六年之後,最終向元軍投降。而在樊城,遭到了激烈抵抗,破城後主帥範天順自殺殉國。統製官牛富在城破之後,仍然率領最後的百餘將士頑強抵抗,與敵軍進行巷戰,渴了,飲血水,繼續戰鬥。最後因為身負重傷,牛富投火自盡。

  還有古代建築多為木結構,在攻城部隊無法肅清巷戰的守軍時,為了確保糧道安全,極端情況下還會焚城,迫使守軍撤離。因而除非是極為重要的城市,在戰鬥中圍城部隊一般不會把整個城池圍死,而是圍三缺一會留一個缺口,供守城部隊撤離,並瓦解守城部隊死守的決心,當然城內的守備部隊有活命的機會當然不會硬拚,從而避免巷戰。

  “你想如何?”陳鳳林作為早就投身行伍的老軍人,自然也清楚巷戰的艱難,如今城池已經被攻破,他自然也不願意卷入,給自己的部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趙如何不明白其的心思,反聲問道。

  “勸降!”陳鳳林不假思索地道,“陛下,馬紹手中無兵,與其退守府衙的不過是身邊的親隨和簽征的丁壯及一些無處可去的敗兵。隻要曉之以理,馬紹不會玉石俱焚的;而鎮南王府中雖由怯薛防守,可尚有鎮南王妃和幾個王子及一眾沒有逃出去的女眷。若是王府被攻破,結果是什麽,他們心中十分清楚,我們告之厲害,不怕他們不降!”

  “嗯,有些道理。你去與他們談談吧!”趙又點點頭道。可心中對勸降馬紹其實並不報希望,而鎮南王府中人為保全老小卻還是有可能的,所以答應其去試試。

  “陛下,屬下的一班人都是拙嘴笨腮,而那馬紹卻是伶牙俐齒,實在是勸不動其!”陳鳳林訕笑著道。其實他為了麵子還是隱瞞了些東西的,馬紹率殘兵退入府衙後,便緊閉大門,並在院子中堆滿了柴草,澆了火油,準備。他想著這一把火要是燒起來,什麽東西都剩不下了,自己什麽繳獲都沒有,實在是丟人,便也派人勸降,可都被馬紹給罵回來了。

  “你的意思,是讓朕去勸降?”趙有些好笑道。

  “屬下豈敢,隻是想勞煩王知事一趟!”陳鳳林趕緊施禮道。

  “王知事早就勸過,其不為所動,即便再去也是無功。附耳過來,朕叫你一個法子,保管能行……”趙有點兒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其靠近點兒給其出了個主意。

  “屬下明白了!”聽罷,陳鳳林笑了,轉而又問道,“那王府那邊也如法炮製?”

  “他們那些人視百姓如螻蟻,那個法子是不靈的,你得這麽說……”趙又在其耳邊說了幾句道。

  “是、是,屬下這便去!”陳鳳林聽完眉開眼笑地敬了個禮,轉身回城去了……

  黃昏時分,揚州城的戰事已經基本結束。趙已經回到南城外的行營之中,親衛團及侍衛營撤防,隻留輜重團負責協助打掃戰場和收容俘虜、救護傷員。而他也才得以休息片刻,得空吃了說不上是哪頓飯。不過飯也吃的並不安生,不斷有通訊兵來到行營稟告戰況,請示如何處置。

  首先退入府衙的馬紹接受了議降的建議,他十分清楚當下的形勢,揚州守軍已經被擊潰,嚴重的傷亡下也不足以再組織起反擊。而他手上隻有幾十名親隨和不及逃走的吏員,另外就是城破之際隨他逃進府衙的四、五百丁壯和殘兵,此刻都是惶恐不安,顯然也是全無鬥誌。且尚有一夥人臉色陰陽不定的盯著他,不知道打得什麽主意。

  另外一直稱病在家的揚州知府拔都已然在城破後率先投降,並號召舊部停止抵抗。稍後,被罷職的都哥也開門請降,並協助宋軍收攏舊部,開赴城外。而當初唯一留任的左手萬戶卻被火炮炸死,其部作為守城的主力也傷亡極大。因而即便展開巷戰也無可用之兵了。

  如此情況下,馬紹也不知道該怨誰,脫歡作為主帥臨戰脫逃,突出城後便音信皆無,也不知死活。而其幾個留在城中的兒子,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威望都不足以挑起與宋軍決死一戰的重擔,當下龜縮在王府中等待命運的裁判。若是當初脫歡決心守城,不強行突圍分散了兵力,總還能抵擋上幾日,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宋軍這時已經全麵入城將府衙團團圍住,有宋將提出若是再負隅頑抗將血洗揚州城,屆時雞犬不留。馬紹在忠義和背叛之間掙紮了很久,還是同意了議降。但提出提出自己投降可以,但是要求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並善待他們,不得妄自屠戮。否則他將玉石俱焚,戰至一人,也絕不投降。陳鳳林十分痛快的答應了投降的條件,並提出以其為揚州主官的優厚條件。

  馬紹令人打開府衙大門,自己白衣跣足,披散頭發,手捧印信,身後的隨從捧著魚鱗冊並賬目,率城中眾人出門棄械投降。但就在陳鳳林好生安慰,準備將其送出城外,到行營覲見陛下之時,突然大喊了聲“大元皇帝萬歲”之後,頭觸門前的拴馬樁,自殺殉國!

  趙聞報,雖然早知道這種結果,但還是感到有些傷感。命人將馬紹遺體好好裝殮,送到城中寺院暫昔,待來日送回家鄉。同時傳旨以王應麟主持揚州政務,遵守與馬紹達成的協定,嚴令入城的各部嚴守軍紀,不準妄殺百姓、不準殺降、不得劫掠,違者殺無赦。

  至於鎮南王府一家人則簡單的多,趙令人將被俘的脫歡長子老章和脫不花押送到府門前,先以火炮轟開府門,然後放話若不投降,即刻便將兩人處死。攻入府中後,男子為奴,女子為婢,老弱幼小皆殺。其實這招兒還是他跟蒙古人學的,當年他們攻宋之時可沒有少用,逼的不少人叛降,也讓許多忠烈之家滅門。

  雖然如此與向來標榜的‘仁義’根本不沾邊,但用起來絲毫也不內疚,他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也正應了所謂的善惡終有報之說!當大炮架起來,老章兄弟二人被捆縛到門前時,鎮南王府中的抵抗立刻便停止了,顯然在自己與國家之間,他們並沒有為國為君殉難的打算。不但願意投降,還提出願意貢獻出府中所有財物,並將脫歡的兩個未嫁公主獻於大宋皇帝為婢,隻求保留全家人的性命和封號。

  若是攻城之初,他們提出這等條件,趙肯定樂不得就答應了,不僅會保留他們的財產和封地,還會予以封賞。但是在此時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保留封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財產那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至於兩個公主嗎?他還是有些意動,要知道當年成吉思汗是以‘殺死所有男人,奸淫他們的妻女’為樂的,現在也應還以顏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