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倒打一耙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4:00      字數:4137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船上的工匠不但要承擔船隻的日常維修,還要處理在航行中出現的桅杆折斷,船體漏水等大事故,而這個時代的船隻又是木製結構,因此他們的木工技術都是過硬的,何況是禦舟上的工匠。對於這麽簡單的一件器具,並沒有花費多少力氣便製造成功。

  小皇帝時常會搞出些新鮮玩意兒,對於這些時常陪伴在陛下身邊的人們來說已是平常事,但也吸引了一眾人等的關注,大家圍在邊上左看右看,一時也弄不清是幹啥用的。直到小皇帝親手解開了謎底,才恍然這是用來清洗衣物的機器。

  本來就苦於清洗衣物的眾人獲知後自然躍躍欲試,得到準許後立刻有人抱來一堆髒衣,在小皇帝的指導下開始操作。開著一桶水在人的踏動下飛速旋轉起來,髒衣經過一刻鍾的洗滌和漂洗後逐漸變的幹淨了,眾人無不稱奇,紛紛爭相試用。

  其實在趙看來這種人力洗衣機雖然並不見得比手洗省下多少力氣,還需要反複注水浣洗,但是能夠一次性清洗多件衣物,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可以對濕衣進行甩幹,這對於長期生活在海上的水手和水兵是個福音,因為在潮濕的環境下,一件衣服晾了一日,卻還是濕漉漉的,有了這個‘神器’相對來說就有了極大的改善。

  不過這台洗衣機畢竟是趙一時心血來潮之作,在試用中還是發生了些問題,比如波輪的傳動軸在與缸體的連接部分,雖然采用牛皮墊兒進行了密封,但是在操作中仍會有滲水;在啟動時比較吃力,時常會發生皮帶打滑的現象等等。

  可即便出現了下小毛病,大家依然熱情不減。而趙也相信這個簡單的機械將會很快流傳開來,逐步進行推開,將無數的人從繁重的洗衣中解放出來。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這些存在的瑕疵會在傳播的過程中會不斷的被不斷的被改進和克服,並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形態,但此已經不是他所考慮的了,因為他的任務就是提供創意。

  趙吩咐工匠們再仿製幾台,一者自用,二者留給諸軍使用。有些事情做,讓等待的時間不再那麽難熬,雖然他已經將指揮權下放給了,但其也不敢怠慢,將戰事的發展情況不斷回報。到了子時,偷渡的各軍皆已就位,水軍的輸送船隊業已接著漲潮退回了海中,但他們並沒有回港,而是在附近海域遊弋,以防意外發生,可以迅速接應。

  與此同時,騎兵旅率先展開突襲,他們將配合陸戰隊清除馬場上的敵守軍,收攏馬匹,配合禦馬營的馴馬師將戰馬驅趕到江邊的渡口。從禦舟甲板上便能看到騰起的火光,聽到陣陣的槍聲,卻難以看清島上的戰況,但趙從不斷的回報中知道戰事進展順利。

  牧場上駐紮的蒙軍並沒有多少人,除了蒙元太仆寺的官員和衛隊,就是放牧的牧奴。且他們也沒有想到宋軍會在汛期渡江來犯,更沒想到宋軍的行動隻是針對他們的馬匹,還以為是南朝是要大舉北伐,自知根本無力抵擋,便趁黑逃命。駐紮在海州的蒙元軍隊接到報告,又見城外火光衝天,宋軍往來不斷,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哪裏敢出城應戰。隻能一邊集結隊伍上城防守備戰,一邊遣人向所屬萬戶府示警請求增援。

  待到清晨退潮之時,早已做好準備的輜重營立刻行動,僅用來不足一個時辰便在江上架起了浮橋。收攏起的馬匹也隨之過江,而這邊的禦馬營也早已騰出地方,將馬群分別引導到欄中安置。馬群過江之後,陸戰團也交替掩護撤回到崇明島,殿後的騎兵團返回後,渡橋也即刻被炸毀。

  “稟陛下,屬下幸不辱命!”塵埃落定,上船拜見小皇帝回令。

  “辛苦了,朕都看到了!”趙笑著讓其免禮道。此刻的崇明主島上多了上萬匹戰馬,放眼看去到處都是,除非裝瞎,是人都看得到。

  “陛下,此戰我軍以奇襲奪馬,傷亡甚微,卻也不是交戰時受傷,而是急於奪馬被那些未經馴服的野馬所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嗬嗬,過去苦於無馬,現下突然掉到馬群裏,就是朕也會樂得不知東西南北了!”趙聽了卻未責怪,而是擺手笑道。

  “陛下,此戰遺憾的是殲敵甚少,那些韃子見我軍兵至,便四散逃跑,連隨身的細軟都沒有帶走,不過卻俘獲了不少放馬的牧奴,也帶了回來!”又回稟道。

  “一起說出來吧,不要扭扭捏捏的!”趙看神色有些不大自然,似有什麽話不好說,讓其坐下道。

  “稟……稟陛下,是屬下情報有誤,江北敵牧場中戰馬並無那麽多,方才清點後實有二萬一千三百餘匹!”苦著臉施禮道。

  “不是說有四萬多匹嗎?怎麽轉眼就少了半數,是不是你私藏了!”未等趙說話,趙孟錦卻先跳起來急吼吼地道。他可是與陛下有約在先的,其中要分給自己一部分的,現在一下子少了那麽多,小皇帝一定會借此賴賬,自己等於白忙一場。

  “陛下、置帥,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欺瞞,若是不信,自可再遣人點驗!”一聽趕緊起身施禮叫叫起了屈。

  “那是不是尚有戰馬留在對岸,你如此說是為了脫罪的?”趙孟錦仍然心中不甘,以手指點著其問道。

  “置帥,下官雖不敢保證對岸牧場的馬匹皆被一網打盡,但是絕不會有如此之多的馬匹遺留!”此刻臉比吃了苦瓜都難看,再三保證道。

  “嗬嗬,置帥不要再逗鄭都統了,那都是功勞,他豈肯放過。再者言對岸抵禦狹小,放養這二萬多匹馬亦是極限了。”趙笑笑道。

  他清楚不是任何馬都能作為戰馬的,而是需要跑的快,衝力十足或者耐力好,才能在作戰中發揮出威力。因此許多馬雖然是馬,但是並不是合格的戰馬。而要培養出好戰馬,還需要遼闊的場地能夠讓馬有較大的活動空間,以利於戰馬奔馳。

  另外蒙古人不像自己采用圈牧結合的養馬方式,吃的除了牧草外,還需要補充些馬料。而蒙古人采用的是放養方式,基本上全靠馬匹自己采食,若是在一片土地上過度放牧結果可想而知,這也是他們在秋後便要從這裏遷徙的原因。

  “陛下,不管怎麽說,屬下的那半數是不能少的!”趙孟錦自然明白自己的小詭計被皇帝看穿了,馬上又換了副臉色言道。

  “你記錯了吧,朕什麽時候許給你半數馬匹了?”趙卻是兩手一攤,滿臉無辜的反問道。

  “這……陛下耍賴!”趙孟錦愣了下,可想想自己提出要半數的馬匹之事後,陛下確是也沒有明確答應,而是含糊帶過,現在自己出人又出力,卻成一廂情願了,可又不敢發作,隻能小聲嘟囔道。

  “易傑,你先選出些強壯的公馬和母馬作為種馬,並將那些幼馬留下。再撥給江東置司五千匹,餘下的盡快送往鄂州,供西征軍使用。”趙知道若是不給趙孟錦留下些,其雖然不敢不答應,但是定然不服,隻能搞搞平衡。

  “陛下,再加二千匹,一千匹也行……那好,五千匹就五千匹吧!”趙孟錦訕笑著道。他本來還想討價還價,可看小皇帝臉色越繃越緊,也隻能妥協,否則自己也許一匹都留不下。

  “陛下,現在正是兩國議和之時,咱們搶了韃子的馬,挑起邊釁,他們必然向朝廷抗議。雖說陛下不怕,可那些朝臣們嗦起來也是麻煩,還需想個對策!”這時陳鳳林在旁建議道。

  “確是如此,不過此事就看你們怎麽向朝廷稟告了。”趙聽了點點頭,摸摸下巴看看在場的幾人輕笑著道。

  “陛下,那麽屬下如實上奏……”此戰是主持的,戰後不僅要向兵部稟告戰鬥經過,損失消耗,也要為有功將士請功,他看看陛下的臉色試探著問道。

  “鄭都統,你怎麽如此實在,難道讓陛下為你背黑鍋嗎?”在旁的董義成看不下去了,起身恨鐵不成鋼地道。他清楚此戰雖然是陛下提議和禦準的,但是朝中那些‘君子’們總要講個師出有名,否則就要沒完沒了的嘮叨,所以一定要找個合理的名義,將陛下從中摘出來。若如所言如實上報,豈不是他們受了獎賞,卻讓皇帝背了黑鍋了。

  “倒打一耙會不會啊!”眼見還是一臉的迷惑,董義成對自己這部下也是無語了,氣急之下出言指點道。

  “哦!”得到指點,總算反應過來了道,“韃子覬覦我朝崇明州馬場,多次出兵搶奪,並設法破壞,近期更有愈演愈烈之勢,竟喪心病狂在江中播撒毒藥,毒害我朝軍民和戰馬。島上軍民無不憤慨,聯名奏請陛下恩準後,遣軍突襲敵海州馬場,大獲全勝!”

  “對、對,就要如此上奏!”董義成聽罷頓時喜笑顏開,甚是欣慰地道。畢竟陸戰一旅是隸屬自己的第一水軍,功勞也有自己的一份的。

  “陛下,太後懿旨!”正當眾人想著如何分贓、脫罪時,王德快步進艙來稟告道。

  “哦,快呈上來!”趙吃了一驚,太後遣人追到這裏傳旨,定然是發生了大事,他不敢怠慢。

  “陛下,是不是有事?”趙孟錦見小皇帝看罷後臉色越發難看,小心地問道。

  “嗯,元妙大師要離京回泉州,太後苦勸不住,讓朕速回京城!”趙黯然地說道。

  “世兄突然要會泉州,這是為何呢?”趙孟錦也訝然失色道。而艙中眾人也是一臉震驚,大家皆知皇帝自幼由元妙大師教授武藝,且其又有宗室的身份,陛下與其感情甚是深厚,乍然要走難受是肯定的了。

  “朕曾與大師有過五年之約,然後準其回到泉州重修廟宇,傳播佛法。然朕卻爽約,其已經伴朕十年有餘了!”趙搖搖頭輕聲道。

  “陛下既然舍不得,屬下願意與陛下同返京城,其身為宗室子弟理應共赴國難,不能隻枉顧自己!”趙孟錦起身施禮道。

  “唉,一切皆是緣!”趙歎口氣道,“善後之事就交由諸位將軍了,朕即刻回京!”眾人皆知陛下與元妙的感情,也不敢再勸,隻能送別皇帝……

  社稷號揚帆,駛入長江又轉入大海,趙昨日一夜未睡,可此時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腦子中皆是與元妙相處的點點滴滴。兩人相識於甲子鎮,而那時也是趙最為落魄之際,其雖然已是方外之人,但是在國破滅族之際毅然奮起反抗,並留在自己身邊。

  想那時自己身邊皆是些散兵遊勇,蒙元追兵在側,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可以說日日活在驚恐之中。而元妙領著一班弟子擔任起貼身護衛之責,夙夜衣不解帶的保護著他的安全。到達瓊州後,不僅教授他武功,且為他訓練出一支武功高強,忠心無二的暗衛,可以說侍衛營中有多一半人都受過其的指點。

  而那時趙對元妙既親近,又忌憚。親近的是其總歸是皇室宗親,同是太祖血脈的一家人,且其是方外之人,沒有政治野心。可元妙卻未因為這等親密的關係,在傳授武藝時手下留情,可謂是動輒戒尺相加,使他受了不少皮肉之苦。但趙也從中受益匪淺,自己不僅身體練的倍兒棒,也有自保之力,且培養出堅韌的性格。

  趙也曾有意讓元妙還俗,重新歸宗,封官受爵。但是其卻依然恪守佛法,不肯越過這一步,而在瓊州十年,元妙從未提過五年之約之事,似乎已經忘記了此事,而他也以為其是真的忘了。現在想來其並沒有忘記,隻是不想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棄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