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不見了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31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現在覺得自己就像在前世玩兒的戰略遊戲,陷入先築城開礦掙錢爆兵,再擴城掙錢,接著領兵開疆拓土的套路中。但是現實世界要比遊戲複雜太多了,而錢也不是那麽好掙的,兵也非說爆就能爆的,那都需要用錢養著的。

  現下大宋朝有兩場仗要打,征雲南雖然是以偽軍為主力,但是錢糧、武器都需要大宋供給的,且以他們的實力估計每個三年五年是難以複辟成功的。好在趙隻是為牽製雲南的蒙元駐軍,保證自己後方的安全,勝負並不重要,但是這份兒開支卻是少不了的。

  不過爭奪川蜀確是一場硬仗,隻有拿下重慶才能消除長江上遊對江南的威脅,為進取兩淮創造條件。另一方麵奪取重慶這個戰略支撐點後,等於拿到了奪取四川盆地的門禁卡,一旦時機成熟就能以此為跳板向陝甘進軍,威脅蒙元的腹地,完成對敵的戰略迂回。

  這場仗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兵力迅速攻取重慶,奪取各個戰術支點,形成穩固的防禦圈。而不說重慶,就是富庶的成都也早已在蒙宋的爭奪中殘破不堪,根本難以自給,更無法供養入川的宋軍。即便穩定下來能保證自給,起碼在初期都需要從江南輸血。

  兩場戰事一起必然給打破大宋的財政的收支平衡,這缺口就需要趙的內藏庫來解決。而今年自己的商隊販運回來大量的香藥,雖然能夠打壓蕃商貨物價格。但是為了保證價格不下降,趙還是要予以收購,他隻有將這些貨物都出手才能換成真金白銀及所需的物資。

  當下中亞和歐非的香藥市場幾乎都被波斯商人壟斷,想要從他們手中奪食不僅需要時間培育,還需要強大的武力做支撐。所以趙必須開辟一個新市場來出貨,而他看中的卻是蒙元,當然這也不是他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一番算計的。

  在趙奪回江南後,蒙元的水軍又一敗再敗,海貿生意基本上斷絕。而另外一條通往外界的路上絲綢之路也因為忽必烈爭奪汗位與幾位親戚鬧得不愉快,通往中亞的商路也已斷絕了,使得他們的進出口貿易一落千丈,亦是導致財政危機的原因之一。

  有人便會問了,蒙元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你還想賺他們的錢,那豈不是癡人說夢!但是趙的想法偏偏與他人不同,他以為蒙元窮的是朝廷,那些王公貴族卻不窮,且一個個的富得流油。隻想想忽必烈每年賞賜他們的財物都是以百萬計的。

  再有蒙古人是靠劫掠起家的,有些人為了能獲得出征的機會甚至不惜借貸。在自蒙古崛起時,蒙古人就都把參軍作戰看出已無,他們平時狩獵放牧,戰時便自帶幹糧裝備打仗,元朝建立後也基本沿襲這一政策,且打仗壓根就沒有工資。由於裝備、口糧完全是戰士自備,因此蒙古征召士兵就傾向於人口多、錢糧多的富戶。

  原因很簡單,窮絲不能給自己弄裝備,組團搶劫就是累贅。蒙元聞名天下的騎兵,就完全是戰士們自掏腰包裝備的,這種花費在當時非常昂貴,不是土豪根本就裝備不起。家產多,裝備才牛,防護才更好,大家組團獲勝幾率才更高,這就是蒙古軍隊最樸素的作戰思想。因此蒙古人招兵也不乏勢利眼,弄不到好裝備的絲千萬別過來。

  另一方麵,四處征戰成了蒙古人家發財致富的重要手段,就像秦國人為了封爵,現在的買房一樣。每一次戰爭,女真人就能劫掠數量驚人的財富和人口。大軍在所到之處對見到的城市都進行了打劫,民間的銅錢和布匹物資都被搶了無數。

  另外蒙古人將中亞大小國家幾乎全部踏平,可謂滅國無數,想想遍地黃金的巴格達,大宋的百年積累,都被他們全部打包卷走,此外還劫掠了大量的人口。這不光不光給蒙古人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還帶來了手工業的大發展,使手工業、紡織業、瓷器製造業都迅速發展起來的,多搶奴隸也成了蒙古家庭重要的發家手段。

  蒙古人每每征戰後,每個參戰的士兵都能帶回幾個甚至幾十個奴隸,蒙古貴族更是擁有成千上萬的奴隸,而參與作戰還能分到更多的土地,他們會將占領的土地都優先分給參戰者,同時帶來了長期收益。可若是不參軍,就不能打仗,就帶不回浮財和奴隸,自己家庭的發展就會更加落後於人。因此蒙元的絲們不光砸鍋賣鐵,還勇敢地借貸參軍,隻要自己能被簽上入伍名單。

  所以趙確認這些人缺的不是錢,而是有錢卻苦於買不到東西。而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蒙元幾乎劫掠了全世界,他們也算嚐遍世上的美酒和美食,再讓他們去過茹毛嗜血的日子恐怕沒有幾個人樂意了。

  現下蒙古社會上也是廣用香料、香藥薰衣、焚香,禮尚往來亦常以香藥作為饋贈佳品,用香藥配製的藥茶甚至一度成為社會生活中的時尚。皇權貴族之間也視藥茶為饋贈佳品。而香料也早已成為蒙古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料,再讓他們去吃寡淡無味的烤肉自然不會高興。

  而香藥的作用不僅限於滿足口腹之欲,還是撫慰心靈的良藥,其不僅充當醫病療疾的藥物,還被賦予一定的神秘色彩,成為宗教潔淨觀念的象征。一支香,青煙嫋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弟子們就用香、花、燭供養他。佛教像其它東方宗教一樣,對人類本性喜好的香,也有著特殊的感受與認識。始終把香作為修行至“明心見性”的助緣,視其為本性的食糧。所以燒香是佛教弟子禮佛、敬佛、修行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在佛教中有特殊的作用,也有特殊的地位。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種豐富,包括沉香、檀香、龍腦香、菖蒲、安息香、牛黃、鬱金、苜蓿香、麝香、雄黃、芎、枸杞、鬆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葦香、竹黃、細豆蔻、甘鬆、藿香、茅根香、芥子、馬芹、龍花須等等。

  且佛家的香品種類齊全,有熏燒用的“燒香”,有塗敷在身上的“塗香”,有香料浸製的香水香湯,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狀、塊狀的香木,也有粉狀的香末;有單品香料,也有多種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另外佛教也很講究香的品質,不僅要有上等的香藥,還要有上乘的配方,甚至不同的修煉法門還要用不同的香。

  蒙古的曆代大汗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將佛教視為國教,佛寺遍及全國,每天用於禮佛的香藥比之吃到肚子裏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而且作為一種信仰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現在隨著商路的斷絕,香料已經成了稀缺品,不是有錢就能買的到的。

  江北香藥市場潛力巨大,趙覺得完全能夠消化自己所得。而事務局在得到吩咐後已經展開行動,聯絡過去的‘老朋友’,此前雙方雖然鬧過不愉快,但他相信那些斡脫商人在利益麵前一定會放下彼此間的成見,重新展開合作。

  為了保密,也為了安全,趙令事務局將交易地點放在海上,一切交易都在船完成。他們將貨船停在海上,然後聯絡斡脫商人前去交易,並以金銀結算,價格自然要低一些,給其留出利潤空間。其實即便給予他們優惠,獲得的利潤也要比販運到西洋多上兩成,因為這一路上關卡多如牛毛,每次靠岸都需要繳稅,總體算下來利潤已被榨取了不少。

  但那些斡脫商人確是不同,他們都是有大背景的,享有著免稅的特權。而當下行情看好,可以說隻要手裏有貨就不愁買家,足以保證他們獲得一倍,甚至數倍的利潤。所以事務局販運過去的香藥根本不愁賣,每每一船貨都會吸引數個買家前來。

  貨賣的好,趙也上火,他知道若是大批的放貨,必然會引起精明的斡脫商人懷疑,借機壓價。但是細水長流又會受到季風的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隻能等到飛剪船投入使用。所以他深刻的體會到了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的含義,一再催促加快進度,這次又冒著被參的風險親自前來視察,盼著飛剪船能早點下水……

  不過趙也清楚‘走私’是犯忌的事情,尤其是在嚴禁官員經商的大背景下,他自然會在宴會上隱去這一節,隻說籌集軍費的難處。而西部大戰即將展開,趙孟錦也是躍躍欲試,希望東部也有所動作,畢竟沒有戰爭,他們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怎麽好意思伸手要錢呢?

  趙卻是讓趙孟錦保持現狀,連曆年的秋後軍演也減小規模,營造一副和平的景象,借以迷惑蒙元,‘配合’和議,掩護進軍重慶的軍事行動。眾將對他的主意無不持懷疑態度,現下玉昔帖木兒主持當麵的河南山東行省軍務,其初來乍到定然會有所作為,絕不會按兵不動。

  趙卻給大家分析了蒙元朝局變動後的形勢。其實成吉思汗留下的四大怯薛軍並非是看起來那麽和睦,木華黎家族和博爾術家族早已心生嫌隙,在兩家爭鋒早期木華黎家族占了上風。這是因為木華黎後人安童的姨夫就是忽必烈,支持忽必烈最早,而博爾術家族和絕大多數怯薛軍一樣選擇了阿裏不哥。

  由此安童也奠定了木華黎家族的政治傾向,那就是漢法派,和阿合馬等理財派不和。而博爾術家族除了統帥怯薛軍,還管理從阿爾泰山到汗庭的蒙古軍隊,是蒙古本土勢力的代表。博爾術家族的玉昔帖木兒跟隨忽必烈後多有戰功,他還利用安童被俘的機會擴大了家族在怯薛軍中的影響力,在真金繼位後卻受到打壓。

  而風水輪流轉,真金為了解決財政困難,不得不啟用借理財派,玉昔帖木兒與桑哥同屬本土派,得以調回京畿。因此趙斷定在桑哥重塑朝廷格局的關鍵時刻,其一定會配合其與宋朝和議,不會挑起事端。那麽趙覺得這就是可以利用的機會,隻要擺出一副熱愛和平的架勢就好。

  但趙還是敦促趙孟錦加緊練兵,做好應戰準備,防止重慶失守後,玉昔帖木兒惱羞成怒發起進攻。眾人覺得小皇帝分析的十分有道理,為了大局也隻能按捺下好戰之心,聽從陛下的吩咐,配合接下來的和議,準備迎接‘和平’的到來。

  午宴結束後,大家知道小皇帝有午睡的習慣,便紛紛告退各自休息。待午後老幾位再來見駕,卻發現護衛小皇帝的侍衛們一個個麵色嚴肅,如臨大敵,而王德麵帶惶恐,譚飛臉色鐵青,好像出了什麽事情。

  “譚統領,是不是陛下出了什麽事情?”趙孟錦將譚飛拉到一邊輕聲問道,他實在想不出出了小皇帝出事,還有什麽事情能讓兩人如此緊張。

  “趙置使,陛下不見了!”譚飛猶豫了下言道。

  “這怎麽可能……”趙孟錦聽了大驚道。

  “趙置使噤聲,消息還未有擴散,不要引起恐慌!”譚飛急忙拉拉趙孟錦的衣袖言道。

  “嗯,這新訓營雖不似宮城般的銅牆鐵壁,卻也不是誰都能隨意進出的,你們也沒有發現陛下什麽時候不見的嗎?”趙孟錦也立刻意識到若是小皇帝失蹤的消息傳出去,必然會引發一場動亂,可他實在想不出在戒備森嚴的軍營中,誰能悄無聲息的將小皇帝帶走。

  “陛下歇息後,沒有召喚,外人不得入內。侍衛們皆在屋外警戒,卻沒有看到有人進入屋內,更沒有看到陛下出門,甚至連近衛都沒有覺察有人出入,這太蹊蹺了!”譚飛皺著眉搖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