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財神歸來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84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鄭虎臣已經聽明白了。小皇帝是利用一切機會給蒙元布下了個局,利用伯顏修築城防和己方改造臨安城兩個看似孤立的事件,挑起蒙元的朝爭,進而迫使伯顏被罷黜,漢化派下台,使真金陷入執政危機,使得蒙元內部爭鬥不止。

  而小皇帝則在其中渾水摸魚,使自己的計劃得以實施。最迫切的就是通過此事牽製蒙元的精力,使其內鬥不止無暇顧及川蜀戰場,協助援西軍順利收複重慶;長遠之計便是繼續打擊蒙元的經濟,導致其經濟崩潰,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力,為北伐創造條件。

  當然僅憑你修城,我也修城這點兒事是難以達到目標的,這隻能說是個契機。完成這個計劃還需要仔細謀劃,通過一係列的行動加以配合才能達到目的。比如當前隻是初時階段,利用周翔特殊的身份散布些虛假信息,以此來擾亂視聽,堅定伯顏修築城池的決心。

  待到雨季將要結束,敵軍的沿江防線已經修得七七八八,臨安城這邊則大張旗鼓的宣揚大規模整修城池,同時可以視情況通過明裏、暗裏與蒙元非進行正式接觸,傳達希望結束敵對狀態,進行和議的願望。另一方麵則采用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如派遣戰船轟擊敵沿江修築的堡壘,以小部隊登陸襲擾,幹擾其修築城池的計劃。使伯顏產生南朝害怕自己修城的錯覺,卻給元廷一種南朝無意渡江北伐,隻想安居江南的看法。

  如此一來,必然會使堅持修城的伯顏與認為修城是浪費國孥的朝臣們產生分歧,那麽修與不修的問題就會進一步上升為財政問題。事務局在暗中加把火,一直蟄伏的守舊派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扳倒伯顏的良機,而對伯顏一向不大待見的漢化派則也多半會落井下石,使兩方勢力合流。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己方大可再散布些為伯顏鳴不平的言論,弄點黑材料,給他們一種其‘裏通外國’的口實,而伯顏卻是跳進大江也洗不幹淨,渾身是嘴也說不清。可這個罪名也不需要你說清,隻要有所懷疑就等著倒黴吧,即使真金相保都保不住他。

  一旦伯顏被罷黜,失去勁敵,平衡也就被打破,守舊派自然會借機發起反攻,要趁機奪回權力,那時一場黨爭便不可避免。大家都紅著眼睛要將當老大,誰還會關心一場發生在邊陲的戰爭,而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宋軍則已經在重慶站穩了腳跟,奪得了進攻川蜀的門戶,小皇帝的初步計劃也已經完成。

  鄭虎臣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對小皇帝是佩服的不得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兒的事情,經過他從中挑撥,煽風點火,便引發了後邊一係列的事件。至於最後事情發展到什麽程度,有多少人倒黴,他也不敢下結論,反正覺著以小皇帝的性子,絕非是一箭雙雕就算完事的,最終射不下來一群,也得有五、六個掉下來。

  弄清楚了計劃的梗概,鄭虎臣便請示自己當如何配合,小皇帝的意思很簡單,對於蒙元派駐到己方的間諜要盯緊,卻不能盯死,以便留給他們活動的空間,起碼能將己方的‘意圖’傳回去,否則大家這邊又打窩子,又下餌的,結果還沒等魚來吃,就都給一網抄走了,鉤豈不白下了。

  另外鄭虎臣得到吩咐就是要加強對周翔的監護,他知道這其中有兩層意思:一是小皇帝也擔心周翔一時興起,或是喝多了,說禿嚕了嘴,將不該說的話說出去了,因而要注意其言行;二是鄭虎臣雖然盛寵有加,可也將其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人身安全難免會受到威脅。

  萬一有不開眼的因妒生恨找茬將其圍毆一頓,或是來一悶棍,皮肉受些苦卻也沒事兒,萬一失手給打死了,那還了得。再有鄭虎臣主管軍器生產,知曉諸多相關機密,自然也是蒙元探子們的重要目標,現在又從幕後走向了前台,拋頭露麵的機會大大增多,被綁架的危險也隨之增加,這要是出了事,後果不堪設想。

  關鍵的是還要在第一時間掌握蒙元朝廷的動向,以便己方能夠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方案,及時作出應對,以達到搞亂蒙元的目的。當然趙希望將身體一直不大好的真金,氣的一口氣上不來,去見長生天才好。商議完畢,鄭虎臣鑒於自己的身份,不能在宮中久留,領命後便出宮自去向相關人員部署行動……

  做戲當然要做足,麵對越來越多人對周翔的彈劾,趙總要給朝臣們個交待,在朝會上‘叱責’其幾句,要他謹言慎行,尤其是酒要少飲,勿要再出失德之事。而當眾臣等待下文的時候,趙卻轉言其它。這讓希望能借此扳倒周翔們的朝臣很是失望,皇帝輕描淡寫的幾句斥責就將其罪行遮掩了過去,不過卻也印證了其所言的與陛下感情深厚之詞。

  大家眼見如此,知道想要扳倒周翔非是易事,而有些也意識到小皇帝和其的感情絕非能用深厚就能表達的,若再彈劾周翔就等於在打皇帝的臉了,於是乎也喪了氣不再盯著其。而周翔受到皇帝的叱責,也隻老實了幾天便舊態萌發,依然與一般擅於阿諛奉承之輩出入風月場所,比之從前更加肆無忌憚,就如向彈劾自己的人示威一般。

  端午之後,又有好消息傳來,前往西洋的船隊開始陸續歸國抵港,禦前水軍都統鄭永率部歸隊,與商隊主事上官禧進宮交旨,稟報一年來的經營情況。鄭永首先稟告了開辟新航線,尋找香藥之島及與三佛齊的交往和建立海外基地的情況。

  事實上,三佛齊與大宋早有往來,太祖建隆元年、二年,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裏壇遣使貢方物、三年三月、三年十二月王室利烏耶遣使貢方物。開寶七年貢象牙、、薔薇水、萬歲棗、白砂糖等。太平興國五年,三佛齊王夏池遣使茶龍眉進貢。真宗鹹平六年三佛齊國王立佛寺為宋真宗祝壽,真宗賜“承天萬壽”鍾。天禧元年,三佛齊國王遣使貢珍珠、象牙。

  仁宗天聖六年,三佛齊國王室離疊華遣使進貢。宋神宗熙寧十年遣使地華伽羅進貢,賜為保順慕化大將軍。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三佛齊占卑使群陀畢羅、陀旁亞裏來貢方物,神宗賜白銀一萬五百兩,封群陀畢羅為寧遠將軍,陀旁亞裏為保順郎將。哲宗元三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五年遣使皮襪又貢,皮襪得封為懷遠將軍。直至南渡後,三佛齊也多次入朝上貢,兩國商貿交流頻繁,其也以屬國自居。

  當時三佛齊國勢力強盛,有十五個屬國,其中包括彭亨、吉蘭丹、日羅亭、登牙儂、潛邁、蘭無裏、細蘭等。後東爪哇國崛起,統一爪哇島,勢力擴展到巴哩島並和三佛齊國交戰,並吞了三佛齊的國都渤林邦;三佛齊遷都詹卑。三佛齊-東爪哇戰爭結果,東爪哇國失敗,國王穆羅茶。在宋蒙激烈交戰的時候,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衰,其他屬國也頻頻脫離,進一步削弱了其國力。

  當趙派出的商隊到達三佛齊後,鄭永以大宋使臣的身份拜見了三佛齊國主,表明了來意。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尤其是其國主看到百餘艘戰船及六七百艘商船後大為震驚,表示願意繼續向大宋朝貢,並提供一切方便,滿足要求,但也請求大宋皇帝再次敕封。

  鄭永早已得到小皇帝的指示,最好不要與三佛齊發生武力衝突,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他也知道三佛齊國主要求敕封的意思是拉大旗作虎皮,以此來表明自己正統的地位,並借助大宋的威名壓製其蠢蠢欲動的屬國,協助他們擊敗背板者。

  在此事上,鄭永無法答應皇帝會一定敕封其,但表示隻要三佛齊國主為他們在麻六甲海峽劃出一塊土地,準他們建設港口,做為往來的大宋商船的避風港和修船之所。他為了表達誠意,可以先助其一臂之力鎮壓不服從管理者。

  三佛齊國主大喜,當下表示隻要大宋助其擊敗造反的屬國,自當滿足大宋上使的要求。但鄭永也知道自己沒有得到助其出兵的旨意,便以剿滅襲擊大宋商船為由,親統戰船和二千步軍,配合三佛齊打了一仗。他們裝備著火器,又是宋軍中的精銳,對付裝備冷兵器,戰鬥力卻遠不如蒙元的小國武裝,便如牛刀宰雞一般。一戰便將敵盡殲,斬首萬餘,俘獲敵主將,平定了叛亂。

  此一戰便使宋軍揚名海外,三佛齊國主興奮之餘,也大為震驚,僅僅憑借二千步軍便將一個國家數萬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若是自己與其為敵隻怕也是同樣的下場。於是乎便在海峽一側劃出一塊長二十裏,寬十裏的適於建港的區域,民二千戶歸大宋管理,大宋商船可自由通行,並免除應繳的關稅。

  鄭永謹記皇帝的教導,並沒有白占這塊地,而是與其國主簽訂協議,以每年綢緞三百匹,白銀五百兩的價格租用此地,為期百年。而這塊區域中,所用事務皆由大宋派遣的官吏官吏,三佛齊不得幹涉,並享有駐兵權,三佛齊官員不能擅自幹涉,且不得派兵越界。

  趙聽了自然大喜,自己控製了麻六甲海峽,便等於扼住了蕃商們的咽喉,一旦發生衝突便能切斷他們千萬東方的航線。而租用的這片達方圓二百裏的土地,可以說首開‘殖民’的曆史先河,自己不僅享有了執法權、駐兵權,自由通行的權力,還可以將這裏打造成一個新的貿易區。

  在取得立足點後,上官禧率領大部商船在護衛隊的保護下繼續西行,而留下的部分商船則分赴東南各國交易。鄭永則在這塊租借地上修建港口,搭建營房,修建城池。但他也沒有忘記小皇帝交給他們尋找香藥之島的任務,親率十艘戰船按照禦賜的海圖搜索前進,終於在一片偏遠海域發現了這片財富之地。

  由於這片群島嶼處於相對遙遠的外海,且遠離貿易航線,島上的居民更是生活在閉塞的環境中,尚處於外界並未涉足的處女地,根本不知道自己世代生活的地盤上尋常之物的價值。而更讓鄭永欣喜的是這片島嶼並不屬於某國所有,島上的人分成數個部落各自為政,還生活在刀耕火種的未開化狀態。

  鄭永在勘測完畢後,依然沒有選擇通過武力奪取,而是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與島上的各個部落進行交易。少於外界聯係的部眾對大宋精美的瓷器及絲綢自然是愛不釋手,而這些隻需要用采摘的那些隨處可見的果實就能交換。

  鄭永對貿易並不懂行,而是交予通行的商人們去做。以這些人精明自然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讓雙方滿意,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采買各種香藥二百五十多萬斤,這還隻是那些有人居住的島嶼上的部分產量,還有十分大的潛力可挖。

  等下一個信風期到來的時候,上官禧的船隊回航,當他們知道後立刻分出部分中型商船,在各個島嶼上繼續大量收購香藥,待下一個航期的到來,便可將大量的香藥向西販運,以賺取更高的利潤。於是他們滿載著貨物和大量的香藥返回國內,向皇帝報喜。

  趙驚喜之餘,鬆了一口氣,這些香藥的到來可以極大的緩解自己的財政困難,但是讓他更感興趣的是鄭永回報的另一件事,他們在從南陽販貨回來的途中看到暹羅國從海口到國城,溪長二千四百裏,夾岸大樹茂林,而且木質堅實適宜作船。

  在廣南地方,出產一種長達八丈,通身無節的桅木及鹽舵木。在呂宋群島,“樹木約四千二百種,高約五十丈,便於建船、屋”。在蘇祿,不僅木材眾多,材質高大,而且島上鐵力木尤為豐富。在婆羅洲北岸,也有不少鬆木,堪作大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