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餘波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71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前世最討厭文山會海,可這世當上皇帝後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無奈和苦處又無處訴說。上午與劉辰翁討論了半天歸正人的問題,而下午又處分了二師的兩位主官,但他知道處理兩個人容易,善後才是最重要的,不僅要讓全軍上下引以為戒,還要加以安撫穩定住官兵情緒,不能因此而影響到部隊戰鬥力。

  因此趙在會上再次強調了軍隊的當前任務就是要打敗蒙元,收複中原,一切都要圍繞此事做文章。一切阻礙實現這個目標的,不論是何人都必須予以清除,如李鴻斌這等為官怕承擔責任而作戰畏手畏腳,沒有擔當的軍事指揮員,及如嚴嶽這種濫用權力,拉幫結夥,打壓同僚的害群之馬定要趕出軍隊。

  而後趙又在眾將的陪同下前往醫藥院看望了龐福等人,囑咐他們安心養病,然後又視察了二師駐地,召見了都以上軍官開了座談會,宣布罷免兩位主官的決定,並講明了原因,讚揚了官兵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命令嘉獎一批軍兵,卻主動承擔了此戰失利的領導責任。

  視察完畢後,趙沒有離開,而是與眾軍在食堂共進晚飯,又再次對大家進行鼓勵,要他們不要因為此戰失利而背包袱。要求他們在新任都統的領導下,加強軍事訓練再建新功,爭取下一仗打出一軍的威風,不要因此一蹶不振。

  考慮到這邊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而自己與諸宰執約定的日子將近,趙便拒絕了眾將的挽留,搭乘燕子磯水營的輜重船折返回京。除了幾位高級軍官和知府劉辰翁在碼頭上送行,並沒有驚動其他人,正如當初悄悄的來,又悄悄的離開了建康……

  “淑妃姐姐,官家怎麽還沒有醒,不會是生病了吧?”

  “不會,官家隻是累了。自咱們到了建康,陛下便組織營救行動,結束後又忙著善後,三天三夜幾乎都沒有合眼,便是鐵人也頂不住啊!”

  趙其實已經醒了,但是正如李三娘所言自己是真的累了,懶懶的眼睛都不願意睜,假寐著聽兩個老婆說話。雖然這不大厚道,但是他想看看他們背著自己會說些什麽,做些什麽,且覺得很有意思。正當他心裏美的時候,突然一隻手搭在頭上,嚇了他一跳,可他仍強忍著沒有動。

  “官家的頭好像有些熱,要不要找醫士瞧瞧?”王妤又摸了摸自己的頭,不無擔心的輕聲道,卻沒有發現陛下在假睡。

  “官家沒有你想的那麽弱,讓他好好休息下便好,咱們那邊坐吧!”李三娘嘴裏雖說著沒事兒,卻還是摸了摸皇帝的額頭,又給其拉拉被子道。

  “這兩小姑娘還挺心疼人的!”趙心中暗樂,眼睛睜開一絲縫隙,偷眼看去,倆人並沒有離開,隻是在旁邊的軟榻相對坐下,依然守著他。

  “淑妃姐姐,我覺得官家處事不公!”王妤點燃炭爐邊煮茶邊言道。

  “官家處事不公?此言從何說起啊?”李三娘卻是一愣道。

  “你看此次作戰失利,官家免去了二師兩位主官的職務,但是對李都統隻是免職,卻沒有進一步深究。可對嚴虞侯卻要其回京待罪,顯然還要深究其罪的。”王妤言道。

  “噓,宮中規矩是後宮不得幹政,這些事情還是不要議論!”李三娘聽了卻是急忙阻止道。

  “姐姐,這兩人與我們都素不相識,更扯不上任何關係,隻是就事論事,且官家睡熟了,又沒有他人在旁,說說也無妨吧!”王妤悄聲道,可卻不知其所言都沒有逃過長著雙貓耳朵的皇帝。

  “宸妃可曾聽過孔子殺少正卯的故事?”李三娘想了片刻問道。

  “嗯,我曉得!”王妤點點頭道,“當年少正卯與孔子同時開壇授教,致使孔子的學生都跑到他那兒去,他的課堂三盈三虛。後來,孔子當了魯國的大司寇,馬上讓人在兩觀之下把他殺了。”

  “子貢事後不解,問:少正卯是魯國知名人士,老師你殺了他,做得對嗎?孔子說:人有五種罪行,而盜竊還不算在內:第一種是心達而險,第二種是行僻而堅,第三種是言偽而辯,第四種是記醜而博,第五種是順非而澤。這五種罪行,犯了一項,就難免被君子誅殺,而少正卯犯下五項,是惡人中的傑出人物,不可以不殺。”

  “宸妃所言正是,少正卯能煽惑孔門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不可與同朝共事,是害群之馬。孔子對他痛下狠手,不但因為他一時辯言亂政故,也是為後世以學術殺人的人立下誡條。”李三娘點點頭道,“無論在朝野,還是軍中,一個人如果隻是沒有過人的才能,又肯受駕馭,都不足以成為害群之馬。”

  “而真正的害群之馬則是指:拉幫結派,私結朋黨,打擊誹謗別人的人;虛榮心重,用奇特的行為嘩眾取寵的人;經常不切實際地誇大散布謠言,欺騙視聽的人;無視規則,專門搬弄是非,煽動眾人的人;計較自己利害得失,動輒興師動眾進行要挾,或暗中與敵人勾結以進行要挾的人。”

  “此五種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奸詐、虛偽、道德敗壞的小人。君子便應疏遠他們,不僅不可和他們接近,且應早日除掉組織內部的害群之馬,來維持組織內部的團結和生命力。而陛下便認為嚴嶽為軍中的害群之馬,其拉幫結黨,嘩眾取寵,散布謠言,打擊誹謗他人,自當要嚴懲。可李都統隻是缺乏領兵之才,而非品行上有虧,自然隻是免去其職,另行任用了。”

  “原來如此!”王妤輕輕點點頭,又突然言道,“我曾多有耳聞,說官家不通經史,不喜讀書,隻愛舞刀弄槍,搗鼓技巧之物。看來亦都是謠言,否則官家又怎知其中典故,下次再讓我聽到了,必會拔了他們的舌頭!”

  “官家本來就沒有風傳的那麽不堪,想應節嚴、江和鄧光薦三位皆可稱當世大儒,悉心教導多年。再說朝中每逢冬夏都會開經筵,請名儒大家講學,以官家的聰明,便是無心學習,聽也聽會了。”李三娘有些好笑地道。

  “如此說,官家是故意透露給世人粗魯的一麵,其實他大有學問的,而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王妤對自己的新發現有些驚詫地道。

  “也不盡然,若是讓官家背誦大篇的經史文章,恐其很難,但是官家能領會其中的道理,且能舉一反三,這是其他人所不及的。此也是官家總是看不起那些隻會講大道理的士人,卻喜歡任用熟知事務的胥吏出身的官員的原因。”李三娘輕笑著道。

  “唉,沒想到最懂自己的卻是她!”趙暗歎口氣道。他十分了解自己,雖然來到這個時代後,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學著管理國家和軍隊。但是他總是不由自主想到自己前世不長的高管生涯,試圖用管理企業的方法和方式去管理國家和臣僚。

  在趙前世的理想中,一個好企業必須有良好的製度和文化。公司應該投入資金,讓員工有學習和深造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去進入大學讀研,中高層幹部不定期的去世界各地考察,開闊眼界,學習吸收外部經驗。建立自己的培訓基地,甚至大學,目的就是增強員工的知識,提升他們的能力。

  同時提倡奮鬥改變命運的價值觀,為員工創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實施人性化和親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員工價值。多勞多得不應僅停留在底薪和提成結構上,需要更精細的分工和分配,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的積極性和歸屬感。而對離職的員工也不能視為仇人,即使員工觸犯了公司的高壓線,犯了嚴重的錯誤,也要幫他找一份新的工作。

  雖然管理企業與治理一個國家大有不同,但這種理想和蒂固還是影響到了趙。處分李鴻斌時,他深知其追隨自己十餘年,可謂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此戰指揮不利,即是其個人能力不行,也是因為時勢將其驟然推上了高位難以適應,卻無關於其品行問題,隻要將其調離指揮崗位,安排到能充分發揮其能力的崗位就可。

  但是嚴嶽的情況卻大不同,趙承認其有能力,有手段,想想一個不掌兵權的文官居然能將一班武將治的服服帖帖,沒點兒本事是做不到的。可其是有政治野心,且人品太差,不僅可以帶壞一支隊伍,還會像瘟疫一樣傳染給他人,也就是孔子所謂的害群之馬。所以即便有能力這種人也不能再用,而且不能讓他翻身,這是政治決定的,也怨不得他心狠……

  順流而下,船速很快,一日兩夜的不間斷航行便回到了臨安,又在夜晚悄無聲息的回到宮中。得知皇帝回宮,眾人皆是長出一口氣,懸了多日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而趙卻是一臉的無奈,書案上已經堆滿了公文,科考也在他歸來的次日開考,接下來他有的時間忙了。

  此時隨著黃海水戰的勝利,使得戰局已經逆轉,蒙元已經無力南侵。而建康發生的戰鬥雖然規模小很多,但是產生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這次戰鬥不僅是宋軍一次在軍事上的勝利,也在精神上給元軍重創。想想戰鬥隻持續了一天,一個千戶所被全殲,財產、人口全部被掠走,上萬元軍被阻於途,而麵對的卻是區區千餘宋軍,這讓他們無比沮喪。

  而事務局傳來的消息稱,哈必赤將官司打到了伯顏麵前,他與出援的各部發生爭吵,最後竟相互埋怨。紛紛抱怨其何必對幾個殘兵不依不饒,偷偷放走他們便是。這下可好惹怒了宋軍,不僅自己家園被毀,還連累他們也遭受到不小的損失,卻又費力不討好。

  哈必赤自然是氣不過,便在大帳上與他們扭打起來。最後伯顏不得不出言喝止,哈必赤妻兒皆死,部眾傷亡殆盡,可謂是一無所有,在精神上已經垮掉,在申辯無果的情況下,居然在大帳上拔刀自刎而死。得知凶信戶,在帳外與其一同突圍的十幾名部眾亦隨即自殺,令人不勝唏噓。

  趙知道這種事情的發生原因就在於篤信天下無敵的蒙古軍,在親曆了如此一場慘敗後,實在不能接受宋軍居然強大如斯的現實,其不但可以隨時渡過大江對他們任意一處發動毀滅性的打擊,還讓他們無可奈何,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平安歸去。這完全顛覆了他們以往的信念,意識到自己再不是可縱橫天下的那支軍隊,從而意識到複仇已經無望,對他們的信仰可謂沉重的打擊,在絕望之下做出了蠢事。

  此戰的後遺症同樣明顯,沿江的蒙軍如驚弓之鳥一般,對岸的一絲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恐慌,他們不得不收縮防禦,將邊遠的百戶所和千戶所集中到一起,以致土地大片荒蕪。而他們同時達成了一種默契,不要攔截渡江的宋軍小股部隊,任其來去,即便發現了也要禮送出境,不得擅自挑起戰鬥。

  與蒙軍全麵轉入防禦不同,宋軍這邊確是大肆宣傳,唯恐天下不知。趙深知‘有功立賞,有罪立罰,不懷成見,不徇偏私’的道理。他在建康重賞了參戰的諸軍,自然也不能厚此薄彼,親至水門外迎接得勝歸朝的兩部水軍,並主持了獻俘儀式,頒布了嘉獎令。

  與此同時,京城的報紙上亦是連篇累牘的報道兩場勝利。但是側重點卻有不同,水戰在規模上及戰績上值得吹噓的地方太多了,兩部的將領也是沙場老將,可以寫的地方太多了。相比之下,建康這場戰鬥無論從規模和戰績上都要遜色許多,因此趙命他們將重點放在宣傳渡江分隊的堅韌和忠誠上,另外就是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袍澤兄弟上,其中自然隱去了他親征一節。但他沒想到卻又引發了一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