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反思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15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應節嚴的一番話讓趙沉默了,也讓他對自己這一階段的所為進行了反思。在與蒙元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自己親率大軍收複了江南,這讓他自信心也為之膨脹,權利欲愈加強烈。而這也是在太後回到臨安後接管權力,自己驟然被迫‘修養’後,極度鬱悶和煩惱的根源所在,是對權力貪戀的渴望的爆發,進而急於求成,喪失理智的原因所在。

  而對權力的貪婪則往往會使人喪失理智,回想其自己要采用誘敵深入的策略盡殲蒙古淮西之敵,以奪取江淮,其實如今想來也夠瘋狂的,自己是隻想到勝的結局,卻沒有想到敗的結果。此戰一旦失敗,蒙元大軍則會滲入江南,可他們的大軍全部投入到搶占壽州的戰役中,沒有任何機動兵力在手。或是蒙元自淮西南下隻是調虎離山計,主攻方向在平江,那麽臨安就有再次失守的可能,長江防線失守的後果不難想象。

  趙想到這裏有些後怕,自己這簡直就是玩火,為了滿足自己對權力的貪戀就是在拿整個國家賭博,但幸好臨門一腳的時候及時停了手。而對於整合內政,他更覺自己有些急於求成,正如老頭兒所言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耐心,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來解決內部矛盾,建立以軍人為主導的政權,卻沒有顧忌到後果。

  這讓趙想到前世時,林語堂在評價武則天時所言:謀殺既然成為了習慣,凶手對謀殺就失去了恐怖……在武則天心裏,屠殺就是偉大,就是權威。也正如有西方學者在《政治中的人性》一書中是這樣說的:絕對不可能從人性原則推斷政治學。而自己一旦也習慣以此解決問題,即便確實是出於防患於未然的考慮,甚至理由也還有些‘大公無私’,但也會逐漸失去了本心。

  當下老頭兒一番告誡就如給了趙當頭一棒,也讓他清醒了許多。大宋沿襲三百年的製度,按照存在即合理的原則,也定然有著其存在價值,當然也不排除其中亦有不合理。而後世的評價也往往是站在當下的角度上去評論,難免有偏頗之處。更不能排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加以利用,將芝麻說成西瓜,這條原則同樣適用於優點和缺點。

  如此趙也對大宋的‘虛君’也就有了另外的解讀,宰相雖然名義上掌握著實際治理權,但是同樣要獨斷朝綱也是很難。因為不僅有台諫的牽製,同樣他們也是一個執政團隊,需要進行集議,形成統一意見才能定奪。而曆史上權相的出現也往往是獨相的時代。另外皇帝掌握著宰相的任命權,大可以選擇與自己執政理念相似的朝臣為相,或增加副相進一步分解權力,避免權臣的出現。

  所以趙以為‘虛君’雖然是士大夫們的共識,但是在實際權力運作當中離‘虛君共和’尚有很遠的距離。這種集體決策製度雖然避免了相權的不可控,減少因個人認識的偏頗造成損失。但同樣有著不小的弊端,很容易因為意見分歧嚴重導致議而不決、人浮於事執行力差,無法對緊急事件作出快速反應,甚至引起黨爭等等弊端。

  再有雖然在製度設計上,為防止皇帝獨斷作出了種種限製,使得皇帝的詔書若是得不到執宰們的副署難以執行和貫徹。但趙以為同樣自己若是不在兩省的敕令上蓋章,他們同樣無法下發執行。另外皇帝在理論上也可以繞過中書舍人草詔、給事中審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以“手詔”、“內降”、“內批”等形式頒布命令。即使這類私旨在法理上並不具備合法性,卻也能通令天下,讓宰相們無可奈何。

  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趙心中豁然開朗,自己大可利用製度上的漏洞和後門為自己打開一條通路,而不必非得訴諸武力。但不能說他就甘心於對自己的桎梏,自己仍然需要剔除其中的糟粕,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掃平道路。這條路雖然依然充滿坎坷和不確定性,但總好過一場可能引發全盤震蕩的血腥清洗,畢竟那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

  “陛下,吳家之事還要早作定奪,以免節外生枝!”見小皇帝神遊天外,臉上的陰霾之色漸漸消失,應節嚴暗自舒了口氣,知道其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要明白即便兩人是師徒,關係也頗為密切,但是有些話他依然不能明知講,隻能讓其自悟,顯然小皇帝已經理解了自己的話中之意,他再問道。

  “先生,朕以為既然有約在先,便令在朝的吳氏直係子弟削爵一等致仕離京,在地方任主官的調整為副職或是閑職,餘者回鄉教養子弟,做個耕讀人家也好。許國公則留其爵位,仍居京中府邸,可留一子侍奉;那吳碩就是一個紈絝,待有司審訊定罪後,朕再表其父功,饒其性命,削去一切爵位,流配千裏,終身不得入京。”趙想了想道。

  “陛下如此亦是法外開恩,如此重罪吳氏一族得以全身而退,他們定會感恩不盡的!”應節嚴點點頭道,他也深知不敬之罪向來是不赦之列,小皇帝即使限於家法免其死罪,株連三族也不為過。但如此處置即緩和了朝中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也算給幾位舉薦的重臣個麵子,吳家僥幸逃過一劫,此後定也會安分守己了。

  “至於皇後亦不能不罰,朕打算讓其於宮中思過,罰俸一年,暫不主持後宮事務,以示懲戒!”趙想了想又道。

  “陛下如此很是妥當,皇後畢竟年紀尚輕,對於宮中事務不熟,更不懂朝政的繁雜,亦可原諒,對朝臣也算有所交待。而陛下對皇後稍有懲戒,但後位尚在,吳家也說不出什麽的!”應節嚴捋捋胡須道,他早已探知吳家的底牌,他們所作的一切,其實都是圍繞著保證皇後不被罷黜來進行的,而結果要好於預期,自然也能安心接受,不會再節外生枝。

  “先生,吳家之事已是塵埃落定,但是外患仍為消除,朕想奪取淮西以消除對京畿的威脅,先生以為如何?”趙對於蒙元南侵之事一直掛心,並思索解決之道,但是自上次以後一直未有良策,當下向老頭兒請教道。

  “陛下,當下蒙元對我朝的威脅似是來自江北,但臣以為西南方麵才更加危險!”應節嚴言道。

  “哦,先生此話怎講?”趙有些驚異地道。

  “陛下請移步來看!”應節嚴站起身來到牆上懸掛的輿圖前道,“我朝麵對的江北蒙元軍隊,一是山東、河北蒙軍都萬戶府,下轄左手萬戶、右手萬戶、拔都萬戶、哈答萬戶、蒙古回回水軍萬戶、都哥萬戶及哈必赤千戶、洪澤屯田千戶。府治原駐於沂州,在江南失守後已經移駐淮安府;二是河南淮北蒙軍都萬戶府,下轄八撒萬戶、劄忽兒台萬戶、脫烈都萬戶、和尚萬戶。原府治在洛陽,現下也移駐壽州,所轄各軍也皆南移。”

  “我朝收複江南後,迅速以長江天險為憑建立防線,並在戰略要地重建城防,在險地設立堡寨,並屯駐了七個軍,部署了內河水軍及水軍第一艦隊,可以借助長江快速機動,相互為援。而京畿周邊又有禦前護軍駐紮,即可保衛京畿,又可快速增援沿江各鎮。”

  “蒙元與我軍數度交手,以伯顏的見識不難發現,我朝能取勝一者借助水軍的快速機動和調兵能力,二者是無堅不摧的火器。而敵荊襄和兩淮水軍及海運水軍皆已損失殆盡,即便從高麗調度戰船,重建水軍也非短時間可成。在我軍重兵防守的情況下,蒙元即便來攻,沒有水軍的協助是難以成功的!”

  “嗯,先生所言有理,敵軍即便能突破一點,我們隻要派出水軍擊敗其水軍,切斷他們調動援軍和輜重補給的通道,也能迅速將過江的敵軍圍殲,重新恢複防線。”趙點點頭道。

  “當下蒙元大軍以十個萬戶的兵力分駐淮東和淮西,明顯是為了防止我軍北伐,而非意在南下。而伯顏也會擔心在淮東發起攻擊後,我軍後故技重施自海路迂回其後,兩下夾擊進行圍殲。因而臣以為蒙元若想發起進攻,不會以卵擊石,而是采取守勢,與我軍對峙!”應節嚴道。

  “先生之意是蒙元會沿用昔日蒙哥南侵的戰略,自川蜀或是大理進犯我們的腹地,進而實現奪取江南的目標!”趙指指地圖言道。

  蒙古在南侵戰爭中,初時曾經多次從兩淮向南宋發動正麵進攻,但是,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期間蒙古軍隊的進攻不斷受阻,也促使其不斷的變換進攻手段和進攻方向,所以時任蒙古大汗蒙哥決定改變蒙古伐宋的戰略。

  一路軍隊由蒙哥直接率領直撲四川而去,而另外一路軍隊,由忽必烈所率領,攻取鄂州,而忽必烈這一路大軍,主要目的是牽製南宋的軍事力量,使南宋軍隊,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的地位;鄂州處於長江中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能奪取鄂州的話,即使拿不下四川,也可以把南宋一分為二,但依然為長江所阻。

  第二次戰爭,蒙古大軍為了避開長江天險,采取迂回包圍戰術,策劃兵分北、中、南三路:南路十萬大軍直取大理國,經廣西,進入長沙;中路由蒙哥率領南下四川,進入重慶;北路由忽必烈率領,進入鄂州。欲三路大軍計劃在武漢會合,然後順江東進,直取臨安,妄圖一舉滅亡南宋。若非蒙哥在釣魚城下戰死,攻取大理的蒙軍損失過大而止步於長沙,還真有可能實現。

  “正是,如今川蜀早已落入敵手,大理業已降蒙,可我軍在此一線隻有三個軍,不足十萬的兵力,且防守的區域過大,相互支援費時費力,又有顧此失彼之憂。而蒙元在陝西屯駐著數十萬精銳以彈壓反叛的宗王,一旦完成任務,自可自陝入蜀協力沿江而下,同時大理之敵也可進入湖廣之地。但是我們後方隻有些州府軍,不僅兵力薄弱,且戰鬥力不比禁軍,根本無法抵禦,那時可謂三麵受敵顧此失彼,才是最危險的!”應節嚴說道。

  “先生之意,當前應采用西攻北守的戰略,首先利用蒙元西北叛亂未止,大理動亂正盛之機,先行收複廣西南路,擊敗大理之敵,改善防禦態勢。同時進軍川蜀奪取長江上遊,恢複重慶的防禦體係,伺機占據成都,從而消除對蒙元對我們腹地的威脅。”趙看著地圖沉思片刻道。

  “不錯,隻有消除了腹背之憂才能北伐中原。”應節嚴頷首道,“現在時機正好,川蜀地區屢遭戰亂,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難以供養大軍,而敵西北大戰正酣無力支援,正是控製川蜀的好時機,而我軍可以由長江運輸輜重,調動兵員;大理動亂皆是因雲南王也先帖木兒遇刺身亡而起,隻要真金重新任命新王,重新主持軍事,加以張立道在大理的威望及其治理之能,動亂結束有期,留給我們的時間不會太多了。”

  “先生說的是,不過朕還是有些擔憂,川蜀雖然殘破,尚可自給自足。但廣南及大理蠻部眾多,民風彪悍,且叛服無常,且物產不豐。朕擔心我軍若是卷入其中難以自拔,不僅會牽扯眾多兵力,還需耗費大量錢糧供養,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趙明白應節嚴所說的道理,但他也有自己的擔心,此也是他可以接受逃入宋地的邊民,卻又嚴令江鉦不得派兵參與部族間爭鬥的原因。

  “陛下不必過於擔憂,這些蠻部雖然缺少教化,時有叛亂,但是利用的好也可成為我朝抵禦蒙元的一大助力!”應節嚴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