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順其自然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49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眾人聽罷陸秀夫的話皆是一陣沉默。大家都清楚行朝遷回臨安後成分變得更加複雜,在行朝回返之際,手握兵權的小皇帝以背君叛國之名大開殺戒,諸多前朝官員被踢出了局,不是成了刀下鬼,便成了階下囚。但是也有一些官員和士人得以重返朝廷,不過權柄仍然掌握在行朝一係的人之中,他們隻能從事輔助工作,或充任幕僚工作。

  如此一來,朝廷的格局便發生了變化,行朝一係的官員掌握著權柄,卻人數上處於劣勢,當初看似很多的官員若胡椒麵似的撒到各處,立刻變得寡淡無味了。而江南士人雖然充任的都是低階官員,但勝在人多,充斥在中央和地方各個部門,而他們自然也不甘心權力被‘外來者’壟斷,希望能進入權力中心。

  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因為先朝官宦大家,先遭蒙元的荼毒,後又被小皇帝清洗了一遍,可以說所剩無幾,但也對選拔賢才造成了局限性。那些遺存的先朝名臣官宦世家子弟、門生也就成了重點考慮對象,而像這些家族往往都是因為在科舉中獲利,從而也會對子弟加強教育,以通過科舉入仕,保證家族長久不衰,才會造就官宦世家。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稱之為世家,也並非是有多少人出將入相,卻是能夠源源不斷的有新人出仕,在官場上形成了綿密的關係網,振臂一呼便有眾人響應,足以左右形勢。吳家數代人皆有為數不少的子弟出仕,門生故舊遍布江南,已是當前少有的大家,且其在蒙元攻陷江南後皆守製在鄉,無人仕元,其風範和氣節足以為士人楷模,進而在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區甚有影響力。

  當初眾臣一力推舉吳曦為後,亦是想欲借吳家的勢力助朝廷安撫江南士人,穩定局勢。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趙對此甚為反感,其意卻是對於地方勢力意欲打壓,不想出現一家獨大的政治局麵,從而實現各方相互牽製,相互製衡,形成新的平衡,而便於皇權獨樹。

  但是朝野各方勢力,尤其是士人集團卻並不想出現一位強有力的獨裁者,改變大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所以近來的朝爭無論是誰發起,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的,不過他們發現小皇帝有武人的支持,又牢牢的控製著軍權,加上潛邸之臣們的忠心擁戴,想要改變這種局麵幾乎是不可能,進而才欲通過立後選妃之事進一步拉攏江南士人加強己方的實力,分化瓦解小皇帝的勢力。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鬥爭中,小皇帝通過自己的手段將陳淑和李三娘填進了自己的後宮,表麵上看是不忘舊諾,實際上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與潛邸之臣間的關係。誰都知道陳氏兄弟一為掌管天下錢糧的戶部尚書,一為手握重兵的長江水軍防禦使,明眼人都看得出兩兄弟的前途不止於此,正是新老交替之際的備選人物。

  而李三娘看似隻是一個小小蕃部首領家的女兒,但是其家族不僅在瓊州,在兩廣佘族人中皆有一定的影響力。不說他們的朝中勢力,但是也稱得上是一方豪強,有了其的支持便等於得到了數十萬佘族的支持,即得以穩定後方,又多了一條退路。

  所以在這番較量中,吳曦得以立後,看似士大夫集團占了上風,其實眾人也都明白這個讓已小皇帝心生警惕,雙方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加深,反而將其推向了武人一方,也是他們對小皇帝與眾將密會憂心重重的原因所在。可當下若小皇帝抓住了皇後國難期間浪費國孥的把柄不放,要嚴加處置,眾臣還真不好說什麽?

  “吳家五世為官,三世入相,世代忠心侍國,怎麽會出了如此不肖子孫!”文天祥聽了看看被戴上重枷的鹹平侯氣惱地道。

  “這鹹平侯也算是出身忠烈之家,今日做出這等事情來著實令人痛心,也怪禹瑉對其過於驕縱了……”陸秀夫言道。

  眾人也算知道了怎麽回事,吳潛有三子,其中長子吳璞最為有出息,淳四年中甲辰科進士,初授校書郎,改除嘉興府通製、沿江鎮撫使。信賞必罰,將士用命。元人侵兩淮,遣將會呂文德敗之於泗州。及知鎮江,能備兵息寇,累遷任吏部尚書,後與丁大全不和歸鄉;其長子寶謙,字叔遜,授承務郎平江路治中;次子寶禮,仕轉運使。

  吳潛曾收養族中子弟吳實,其有感於國家危難,棄文從武,任進義校尉、水軍正將,與元兵交戰而亡。便由吳璞將其幼子吳碩收入府中,視為己出,但是他有感於其幼年喪父,不免疏於管教,沾染了不少惡習。因吳碩襲承父爵,此次又趕上妹妹當了皇後,便進爵為縣侯,隨家遷入京中。他卻不知收斂,結交了些京中的無賴潑皮,又覺得有了皇後妹妹撐腰,便以國舅自居,行止更為囂張跋扈。

  “左相,此事還需盡快解決,不論如何說其也算是吳家子弟,若是真被當街斬首。陛下就是與吳家徹底反目,而皇後必然被廢,吳家連遭重挫如何會善罷甘休,定會調動各種關係與朝廷對抗。可陛下又豈是肯輕易妥協之人,自會對他們進行彈壓。”文天祥也有些急了,內訌一起吃虧的肯定是吳家,受損失的則是朝廷。

  “當下最主要的是要阻止陛下誅殺鹹平侯,如此才能有周旋的餘地!”陸秀夫掃視了一眼眾人道。

  “左相,事情隻怕不會那麽簡單。”徐宗仁沉思片刻道,“諸位將陛下想的過於簡單了,大家也知陛下對於這樁婚事多有不滿,而其中緣由就是不願受製於人,心中早已將吳家視為威脅。當下鹹平侯不但口出不遜,還多有脅迫之詞,以陛下的脾性豈能善了。而陛下行事向來是謀而後動,卻又最擅於抓住機會,因而以下官所想,陛下不僅僅是借機誅殺鹹平侯和廢黜皇後。”

  “徐尚書的意思是,陛下的目標是整個吳家,會以此為契機將吳家連根拔起!”劉黻有些吃驚地道。

  “很有可能,諸位不會忘記當日在泉州,蒲家上下數百顆人頭落地之事吧!”陸秀夫點點頭,當年小皇帝行事之狠辣讓他仍心有餘悸,那真是斬草除根,雞犬不留。

  “吳家五世為官,族中子弟多入仕為官,即便隱居鄉中者也不乏名儒大家,門生何止萬千,堪稱我朝官宦第一大族。怕這一次不知多少人會為之牽連,又有多少人頭落地。”劉黻搖頭歎道。

  “看來當初確是我們錯了,隻想著能夠借助吳家來穩定江南,卻沒想到有今日之禍!”陸秀夫有些懊悔地道。

  “哼,你們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陛下恢複江南之時便鎮壓背主叛國之臣,其意就是要削弱江南本土勢力,以便減少執政阻力,為行朝回歸打下基礎。但你們卻曲解陛下之意,利用選秀之機,重新扶植舊朝勢力,使之死灰複燃,導致朝中亂局不斷。”這時應節嚴冷哼一聲道。

  “這……這,吾等當初亦是一片好意啊!”陸秀夫聽了一愣,心中不禁佩服薑還是老的辣,應節嚴一眼便看穿了小皇帝的意圖。想想也是,吳家本已是江南望族,不論是否有過,皆會對朝廷形成威脅,本應是打壓的對象。而當下吳家女兒入宮為後,使其家族更為穩固和強大,形成一股足以左右朝政的外戚集團,威脅到皇權的存在。

  “好意、惡意不過是一線之隔,當下已是覆水難收。”應節嚴看看眾人皺皺眉道,“那吳碩今日口出狂言,也許隻是其個人所想,但誰又敢說其他人沒有這個心思,一旦他們羽翼豐滿,又會不會做出欺君罔上之事。”

  “應知事,那當下我們當如何呢?”文天祥聽了心中發冷,帝王的心思永遠不是他們所能猜測到的,當下一個不好,不但救不了吳家,自己這些人也得卷了進去,無奈之下他隻能向應節嚴討教。

  “順其自然吧!”應節嚴沉吟片刻淡淡地道。

  “應知事,陛下正在氣頭上,還是勸一勸,別做出衝動之事!”文天祥聽了一愣,咂摸咂摸嘴言道。

  “怎麽勸,難道吾等一起去向陛下為鹹平侯求情?老朽擔心陛下將吾這把老骨頭拆了。”應節嚴笑嗬嗬地道。

  “文相,應知事說的在理。吾等若是求情,恐陛下更會懷疑咱們與吳家關係密切,結果隻會適得其反,使得朝局更加混亂。”陸秀夫攔住還要再言的文天祥道。他此刻也已經明白了,小皇帝領軍前來並非是要針對皇後一人,而是防備他們的,一旦雙方矛盾激化,陛下會不惜動武,徹底清理朝堂,進而實施武人治國。如此相較,犧牲一個吳家總要比搭上整個士大夫集團要好,這非是他無情無義,而是形勢所迫,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還是陸相看得遠,吳家能否存留就看他們的造化吧!”文天祥恨恨的看了一眼宮城之下示眾的鹹平侯言道。這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若非其一番妄言也不會讓此事變的絲毫沒有了回旋餘地,並將吳家至於險地,即便吳家能逃過死劫,也再難翻身,重現今日之輝煌。

  “陛下賞燈要回來了,諸位隨本官前往宮門恭迎吧!”陸秀夫看小皇帝一行業已回轉,向眾人拱拱手言道。

  “遵左相吩咐!”眾臣隨即回禮,重新排班後前往宮門候駕。

  “和父,此事一個處理不妥,便是一場大劫,是否知會太後一聲,現下也隻有太後能夠阻止陛下了。”劉黻故意與前後拉開距離,邊走邊與應節嚴道。

  “萬萬不可,正是因為太後是唯一能製衡陛下之人,才不可擅動,非天下存亡之時不可動用。若是此時尋太後出麵,隻會讓他們母子失和,互生戒心,日後再無人可以約束陛下了。”應節嚴擺擺手道。

  “和父之言有理,可眼睜睜的看著吳家就此毀滅,吾還是心中有些不忍啊!”劉黻點點頭言道。

  “聲伯,其實事情還未必沒有回旋的餘地,隻是要看吳家是否懂事了,若是他們抓不住這次機會,沒了也就沒了吧,並無什麽可惜的。”應節嚴淡淡地答道。

  “和父為何也變的如此冷酷?”聽應節嚴如此說,劉黻有些詫異地道。

  “聲伯,陛下已經漸漸長大,吾等也要離開朝堂,不可能時時伴隨陛下左右,但是吾一直有些擔心。”應節嚴沒有回答,而是略帶傷感地道。

  “陛下已經親政,左右亦有不少親信之臣,江南業已基本穩定,和父還有何擔心的?”劉黻疑惑地問道。

  “吾受太後之托,輔佐教導陛下十年,教導其治國為君之道。陛下也甚是爭氣,不失為仁義之君,但是也正是陛下太過仁義,而使其行事不免優柔,這也是為君者的大忌。”應節嚴說道,“此前若是陛下當機立斷處決了陳宜中,便可在江南立威,誰又敢再三挑戰陛下的威嚴。而陛下卻怯於祖宗家法,又顧及群臣的諫言,遲遲沒有動手,這才留下了今日之後患。”

  “和父此言雖偏激,對於君王來說卻不失為金玉良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吳家若是做大,便會形成外戚幹政之局,一旦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陛下則會處處受其牽製,不得不仰他人之鼻息,斷送了今日大好形勢。”劉黻點點頭又道,“和父以為,陛下此次會狠下心來將吳氏一族滅了嗎?”

  “嗬嗬,難啊!”應節嚴聽了卻是苦笑道,“聲伯不要忘了,陛下不僅心軟,還精於算計,比之奸商還要惡上幾分。隻要吳家醒事,多半其會與吳家達成協議,最終以握手言歡結局,不會出現血流成河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