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不能學他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186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脾氣好任由臣下唾沫星子噴到臉上,始終麵不改色。自己提拔的臣子,被噴成落湯雞也要坐著聽他完;

  能忍常人所不忍任由一身臭汗的臣子在麵前晃悠,依舊麵不改色。自己提拔的臣子,被熏得大腦缺氧也要坐著聽他說完;

  能設身處地為下人考慮出去逛口渴了,後頭看了幾次居然沒一個明事理的給倒茶,於是一句話不說,繼續麵不改色,回宮之後渴成狗。就因為不想讓那個負責沏茶倒水的受責罰;

  節儉在宮裏吃到新鮮的蛤蛤,問采購部的多少錢買的,一聽回話很貴,把筷子一扔,這麽貴老子不特麽吃了;

  人緣好死的時候消息傳出,滿世界都哭,上到王公下到乞丐,消息傳到北朝盟友那裏,契丹皇帝也哭,還在自己國家搞了個衣冠塚供人憑吊;

  聽勸對台諫有敬畏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被言官彈劾,看在貴妃麵子上想給他外放的節度使,包拯唐介兩個大炮聯起手反對,宋仁宗回宮找張貴妃撒氣:要你妹的節度使,也不看看當禦史的是誰?

  還有一次回宮跟受寵的宮人說要裁後宮,宮女問不裁不行麽,答:台諫說要裁,豈敢不裁,宮人賭氣撒嬌說先裁我吧,於是果然第二天讓她收拾包裹了……

  談文治,其在文治上還算不錯,極能得人,其一朝的名臣,知名者便有範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歐陽修、呂夷簡、龐籍、包拯、王安石、呂公著、呂公弼、司馬光、韓維、韓絳、韓縝、張方平等等。其執政期間還有一次足以彪炳史冊的科舉考試:

  考官裏有一代文宗歐陽修、宋詩祖師梅堯臣、至寶丹王、長嘯公範鎮等文壇名家,應試得中的有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章、王韶、呂惠卿、張載、程顥。多的不說,這份名單放在今天都足以讓人驚歎,且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是宋代文學、政治甚至軍事的最高成,作為選拔者自然功不可沒。

  再說武功,其雖然未能開疆拓土,卻也阻止了西夏李元昊稱帝,迫使他稱蕃;平定了兩廣儂智高的叛亂;鎮壓了兩淮王倫,貝州王則等群匪作亂。還通過一番唇槍舌劍,又給了點兒小錢,便‘迫使’契丹放棄了索要三關之地的企圖,使北朝終其駕崩都不曾犯境。

  若問這位偉大的人物是誰?那便是大宋的仁宗皇帝,也是趙幾位老師極為推崇的皇帝,自己可以說是聽著其很溫暖,很有親近感的故事長大。若是他非是來此後世八百年,便真的會將這位身為君主,卻有著難能可貴的各種閃光人格的先祖,作為榜樣來學習和崇拜。

  可惜的是後世的網絡上卻早已將這位仁義之君扒的體無完膚,黑的跟煤球似的了,趙看得多了也就半信半疑的信了五分,尤其是到了大宋朝後經曆了多次的政治事件後,業已有了八分了。所以如今讓他相信那些雞湯故事太難了,反而是更加確信裏邊有陰謀。

  按照通用的標準,評價一個皇帝的功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不能有效地傳承權力,保證自己統治的穩固,其它的一切都必須靠邊站。以此為標準,大部分稱帝的起義軍領袖和亡國之君就屬於標準線以下的水平,哪怕他們在時可能天下震動甚至死後名聲依然很好,他們依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宋仁宗作為守成之君,在標準線以上毫無問題,但是稱作偉大就不僅是過了,且有吹噓和抬高之嫌了。

  仁宗執政四十多年,國家百年無事,人才不可謂不盛,但軍兵多於前代而僅能守土、財賦倍於過往仍入敷不出。前不能效文景之治給後人留下一個足兵足食的豐盈府庫,後不能如洪武永樂給周邊諸國留下足夠大的心理陰影麵積。所以說宋仁宗沒有大智慧。

  仁宗時經濟文化發達那是吃鹹平之治的老本。他最大的創建性成就應該是和他後媽一起把他爸的浮誇風給扭轉了,其他的成就主要是中年後善於平衡各方勢力吧。但是他也正是由於他的縱容,使得冗兵、員、費的三冗問題造成的財政緊張。而期間,土地被隱藏,田賦減少他也難辭其疚。軍事上就不說了,他徹底打開了宋朝輕視軍力的風氣。

  說好聽點叫無為而治,說難聽點,這就是不幹實事啊!這一點,可以明顯看出仁宗的執政傾向,在官僚階級和百姓之間,宋仁宗選擇討好官僚來維持現狀。當然這一點不能說錯,死道友不死貧道,被統治階級本身就屬於被壓迫被剝削的位置,被剝削得重一點輕一點過的慘不慘主要看統治者的吃相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

  另外還有些上不了台麵的事情,其當政時,宮裏的班值鬧叛亂,他躲在貴妃的被窩裏不敢出來,還是將門出身的皇後親自帶著太監和宮女鎮壓下了叛亂;他和美人玩到上朝時無精打采,被宰執和禦史逼著將兩位美人送去出家;宰相家裏的小妾虐殺婢女多人被捅出來,禦史台要治宰相的罪,他出麵和稀泥;某地方官聞某強盜團夥過境,不思剿滅卻花錢禮送他們出境,被人彈劾,又是他出麵和稀泥。

  放現在,以上四條夠著一條就夠被人黑了。四條都夠著的皇帝,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偉大,可他就偏偏死後得到了仁的諡號,而“仁”卻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於仁。這就很好理解了,仁宗對官僚階級和讀書人以寬仁聞名,如此就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利益相關,投桃報李吧!

  朝臣們多年來是一直想將趙培養成仁宗似的人物,讓他聽從擺布,但是都未能成功。而‘以外統內’的事情在瓊州時,朝臣們並非沒有想過,可那時候因為財政上要依靠他來解決,不得不妥協,且雙方為此曾達成協議。如今地盤擴大了,稅賦也響應增加,他便覺得能夠擺脫對他的依賴,因而舊事重提就是想借他大婚需要用錢的時候卡脖子,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次日趙用過早膳,便在屋裏歪在榻上看書,大約到了辰時便有在前殿輪值的小黃門送來消息,稱昨日匠作坊的工匠與尚書省的官員發生了衝突,歐傷了多名官員。今日早朝告到了太後禦前,有禦史還上書彈劾他不遵製度,浪費國孥。不少人從中附議,群情激昂,要求嚴懲肇事者。太後震怒,令人拘捕了匠作監主事周翔及數十名工匠,隻怕一會兒會讓他去回話。

  趙做事一向是謀而後動,他既然敢讓人動手就不怕他們告狀,且希望他們來告,怕的是他們無聲無息的咽下這口氣了事。因而聽說將他告了反而鬆口氣,便安心坐等太後下旨來召自己上殿。果不其然,便又有小黃門前來傳口諭讓他前去議事。

  “參見太後!”趙接諭後,更衣後乘輦直奔文德殿,進殿後先向上施禮道。

  “平身吧!”

  “謝太後!”趙施禮後,抬頭看看太後麵沉似水,即未賜座,連手都沒抬一下,想來是真生氣了,便老實的站在其下手。

  “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趙站定,殿上眾臣才施禮參拜,齊呼萬歲。

  “眾臣平身!”趙想想自己有半年沒有上朝了,今日卻是因為有人彈劾才有機會接受眾人朝拜,真是成了笑話了。

  “陸相,皇帝已經到了,便由你主持吧!”楊太後仍然沒有瞅趙一眼,眾臣起身後,他轉向陸秀夫道。

  “臣遵命!”陸秀夫出列道,“據尚書省左司郎中言,今晨匠作坊工匠不停勸阻,不僅執意要入宮,還將數名司官歐傷,此外駐守宮門的護軍也參與其中,還將尚書省官員羈押。陛下可知此事?”

  “哦,朕不知!”趙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道。

  “陛下,可匠作監寺監周翔稱是遵陛下口諭!”陸秀夫聽罷又言道。

  “這個不錯,朕大婚在即,但是各宮室尚未改造布置完畢,是朕降諭要其盡快完工,這有什麽不對嗎?”趙聽了反問道。

  “陛下降諭督促並無不妥,但是他們不遵禁令強闖宮禁便不對了。”陸秀夫又追問道。

  “左相,以朕所知攻城門禁是由禦前護軍值守,負責保護宮城,即便攔阻也應是護軍職責。又何時輪到尚書省派人看管了,難道改了規章不成?”趙不急不惱地又問道。

  “這……”陸秀夫聽了卻是一怔,又轉而言道,“臣等不敢擅動宮禁,乃是尚書省左司郎中再審核修繕東宮費用時,發現其中有違規之處,因而命匠作坊暫停待查。他們擔心其不遵禁令,才在宮門外察看,卻非有意監視宮禁!”

  “哦,是這麽回事!”趙點點頭,可又像覺得有什麽不對似的問道,“左相,尚書省是外朝,匠作監一向屬於內省管理,內外向來是互不統屬,好像輪不到他們監察,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誤會啊!”

  “陛下,因為修造內廷也需朝廷撥付款項,所以尚書省有查明款項使用之責!”陸秀夫施禮道。

  “不對、不對,朕怎麽越聽越糊塗,事情越來越複雜,還是先將當事人叫來一問,到底是怎麽回事!”趙聽了皺皺眉,思索了一番道。

  “也好,可尚書省一幹人等還被護軍扣留,匠作監一眾人等也被太後下令羈押!”陸秀夫略一沉吟道。

  “太後,朕不了解實情,便被叫來接受質詢,實是覺得糊塗,還請太後恩準周翔等上殿答對,以便察明真相。”趙聽了轉身向上施禮道。

  “嗯,準奏!”楊太後點點頭道。

  “太後有諭,宣匠作監周翔等工匠、尚書省及值守護軍等涉事者上殿答對,還原事情真相!”趙轉身高聲言道。

  “陛下,你幹的好事,這裏是禦史彈劾你的奏表,你看看吧!”楊太後指指案上的幾本奏章道。

  “朕讓太後失望了,還請息怒!”趙趕緊施禮道,而竇興則借機令人布置高案,擺上座椅讓小皇帝坐下閱讀奏章。他向上謝過這才落座,心中已知太後明著是生自己的氣,其實心中還是向著自己的。

  趙一邊看著彈劾自己的奏章,一邊偷眼看向殿下眾臣,隻見應老頭兒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在那捋著胡子閉目養神;文天祥卻是有些焦躁,對此十分不耐煩;劉黻依然是笑眯眯的與身邊的吏部尚書陳仲微竊竊私語;而江是愁眉不展,一直關切的看著他;這邊張世傑、劉師勇、杜滸、韓振等一幹武將顯得十分不安,幾人輕聲說著話,不時的還看向自己。

  “禦前護軍都統倪亮攜一眾人等候旨上殿!”趙堪堪將幾份奏章看完,便聽到倪亮在殿外啟奏。

  “宣!”竇興看了看小皇帝的眼色後高聲道。

  “臣等(草民)參見陛下,太後,萬歲、萬歲、萬萬歲!”隨之有三十來口子人擁上殿來,跪地口呼萬歲。他們這些人要麽是品級低下,要麽是連官職都沒有的白身,若非今日打架恐怕一輩子也無緣上殿,一個個的還都很激動,扯著嗓子顫聲高喊。

  “卸去鐐銬、解去綁繩,起身說話!”趙看看工匠這邊都帶著手銬腳鐐,而尚書省的文吏、衙役也好不到哪裏去,都被五花大綁著,他抬手高聲道。

  “謝陛下恩典!”周翔被帶上殿時還有些害怕,當看到小皇帝後立刻放心了,高聲謝恩道,其他人也跟著亂哄哄的謝恩。

  “陛下,屬下亦將值守宮城東門的護軍官兵帶到!”倪亮卻領著一隊護軍持械上殿,分列大殿兩廂,中間的十來個軍兵卻是徒手,則他走到小皇帝身前敬禮道。

  “好!”趙點點頭道。而倪亮卻沒有下殿,卻扶刀站在了小皇帝身後肅立。一時間殿下傳來一陣低語聲,顯然誰也沒有料到倪亮會帶兵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