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雷霆奔雷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9      字數:4292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演習水、陸分別演練結束,進入聯合演練,而演習場就設置在萬寧軍沿海地區,這裏距博鼇近在咫尺,而趙的行宮也方便親往視察。演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沿海平原和複雜山地地形水陸兩軍聯合登陸作戰;第二階段是水軍搭載步軍利用內河水道機動,深入敵腹地奪占要點斷敵增援、迂回包抄敵後路、聚殲被圍敵軍。

  時至六月,瓊州也進入了雨季。因為瓊州居於海中,若想複國就必須向大陸發展,因而趙自瓊州局勢穩定後,軍事戰略便從過去的防禦作戰轉向登陸作戰,各部的訓練內容也是以登陸作戰為主,每年的軍演也是圍繞登陸作戰展開。

  對於平原地區登陸,宋軍各部在支援各個根據地作戰中經過實戰,業已根據經驗總結出了成熟的戰術。在偵察階段會遣水鬼進入,對預定登陸點的水文進行調查,然後清除沿岸設置在海灘中的防登陸障礙。大軍進入登陸海域後,會遣火箭船和炮船對沿岸布防的軍隊和哨所轟擊,清理出登陸場。

  而後根據水文條件派遣中、小型炮船抵近射擊,進一步掃除殘敵和工事。與此同時,各登陸部隊自運輸船換乘平底小船編隊登陸。在奪取橋頭堡並鞏固後,運輸船隊靠港搭建簡易棧橋或是利用小船轉運物資,卸載重型武器,登陸部隊在得到加強後,向周圍擴展擴大橋頭堡,建立登陸場,構築工事打敵反撲。待大部登岸後,各部在炮火掩護下擴大登陸場,擊敗當前之敵向縱深發展。

  但此次登陸演習,趙調集了包括禦前護軍在內的六個師步軍,兩個輜重旅,水軍三個水警區及炮、騎和新軍訓練旅等部皆派出大部兵力參演,動用兵力和裝備卻是曆次演習最多的。且演練的內容除增加複雜地形登陸外,還強調水、陸兩軍的合成訓練,步炮、步騎之間的配合,尤其是步軍各軍種人員、裝備的快速登船、下船、裝備的卸載和展開及補給等。且一改過去強行登陸,正麵突破為主的登陸戰術,改為強調偷襲,迂回穿插、夜戰等奇襲戰術的運用……

  距海岸約五裏處,一艘四桅萬石戰船下錨泊在海中,其形製比社稷號還要高大,上麵配備各型弩炮八十餘門,火箭發射架二十架。這是趙係列換裝的成果之一,由於未來戰爭的需要,水軍戰船有些已經不能適應遠海作戰,於是以一年的鹽稅收入為代價重新打造了二百餘艘大小戰船。包括三艘萬石指揮艦,此刻泊在海麵上泰山號正式其一。

  “陛下,當前一師、二師和三師已經全部登陸,四師正向敵右翼迂回,切斷敵西逃的通路!”‘泰山號’戰船上,軍演指揮部駐於其上,趙於演習開始的時候也坐鎮於此,張世傑匯報當前的戰況道。

  “嗯,四師此時還未上岸,若是敵軍一戰即潰,他們能否趕得上?”趙看看地圖皺著眉問道。

  “陛下,臣是這樣考慮的。”張世傑愣了下道,“陛下此時已經進入雨季,白泉河水麵暴漲,且水情複雜,因而選擇在淩晨才令船隊進入河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朕多次說過演習場既是戰場,一切都需按照實戰考慮,若是因為怕翻船致合圍計劃失敗,導致全殲守敵的目標失敗,就不是貽誤戰機這麽簡單了!”趙沉聲道。

  “陛下,臣……”張世傑聽了臉一紅。

  “陛下,屬下以為我們登陸的主要目標得以實現,再說窮寇莫追,即便跑了幾個也無礙吧?”劉洙見陛下麵色不虞,急忙幫張世傑分辨道。

  “劉軍帥,這不會是你的主意吧?”趙轉臉看看劉洙,麵帶慍色地道,“傷其十指不若斷其一指,若讓他們跑了,便可以重建,逃入城中也會給我們下一步行動造成困難。跑了幾個也無礙,你們說得真是輕巧啊!”

  “陛下,屬下知道了!”劉洙趕緊施禮道。他現在已是一軍之首,二品大員,而追隨陛下之前還隻是個剛入品的寨頭,能有今天的成就他心裏自然明白。另外小皇帝已經長大,威嚴日重,讓他更加敬畏。

  “你們都記住,我們戰鬥目的是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卻非爭奪一城一地。而敵軍多騎軍機動性強,抓住他們並非易事,因此要想方設法將他們圍住,即便消滅不了也要打殘、打疼,從而達到逐步削弱他們的力量的戰略目標,進而達到占城掠地的戰術目標!”趙言道。

  他清楚古人的帝王都以開疆拓土作為人生最大的成就,也讓臣子們受到影響,以此作為征戰的目的,而他的目的在於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待他們精銳消耗殆盡,征補的新軍也將失去進攻的能力,再無力守住如此廣袤的疆土,不得不收縮戰線,那麽收複故土也就是水到渠成。

  “陛下,反衝擊開始了!”這時江上前回報道。

  “嗯,上艙頂甲板吧!”趙點點頭道。

  眾人聽命簇擁著趙上了艙頂甲板,他站上望台接過陳墩遞過來的望遠鏡向陸地上望去。陳墩這小子經過兩年的軍校生活,又在二師當了兩年基層軍官,參加了數次鞏固根據地的戰役。然後在師部當了一年參軍,而他的侍衛營指揮使調到五師任團長,幾年曆練下來陳墩再不是那個任性淘氣的孩子,而是履曆戰功的都頭,他便將其調來當了侍衛營指揮使。

  瓊州軍反衝擊戰鬥預案是針對蒙古騎兵的,最前沿按照標準配置應是兩道麓角和一道壕溝或是以運輸物資的廂車為屏障,當然這些是隨著戰鬥情況的不同也會做出調整。如現在剛剛登陸不可能會攜帶這些笨重的玩意兒搶灘,他們隻能就地取材,利用砍伐的樹木和登陸用的小船構築了一道簡易障礙。

  障礙的三十步後是以營為單位,排成三橫隊的線性防線,一個營防守約五十步的防線,餘者作為預備隊,采用交叉射擊的方式保持火力的密度,用哨音傳遞命令。兩個都之間留有十步的空隙作為調兵通道,同時在陣前布置一架輕型弩炮。方陣三十步後布置中型弩炮,其後是重型弩炮,再後則是火箭炮陣地,中心則是中軍陣地。兩翼分別布置兵力防止敵從側翼進攻,而此次後邊是大海,則免了後顧之憂。

  陣型如此配置,正是為了發揚梯次火力的威力,逐層給予敵最大的殺傷。當然這隻是理想化的狀態,敵軍哪裏會等你把弩炮、火箭都擺好了再發起反登陸作戰,恐怕在最初階段能有些輕型弩炮就不錯了,主要還需要依靠火槍來阻擋敵第一波衝擊,為布置重火力爭取時間。

  若是水軍的掩護火力為對敵造成重大打擊,而敵急於趁登陸部隊立足不穩將其趕下海去,因而派出的隊伍定然最為強悍。可首波登陸的部隊則要承受極大的壓力,不僅要能攻,還要擅守,更要有堅韌的精神,才能穩固登陸點,建立橋頭堡。

  ‘轟、轟……’火炮開始射擊了,趙皺了下眉頭,聽出這不是弩炮發射後的爆炸聲,而是速射炮發射爆炸聲,他端起望遠鏡向登陸點望去,果然發現陣前騰起一團團的煙霧。同時也斷定首波登陸部隊是自己的禦前護軍,因為現在隻有他們換裝了金屬身管火炮。

  這速射炮是趙仿製葡萄牙的‘佛郎機’。這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一般銃口部位會前伸至母銃管內一定距離,子銃後麵又用鐵閂死死頂住避免後坐力把子銃跳出母銃銃膛,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瞄準的時候士兵的眼睛與照門、照星三點一線,對準目標發射。

  趙麵臨著和當時一樣的問題,限於技術水平,炮的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遠射程。但是他還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做了一些改進,子筒采用熟銅打造並做了收口,利用火藥燃燒的膨脹力增加密封性。至於效果如何,因為沒有參照物,他也不知道是否成功,但是發射實彈能有二百餘步的有效射程,填裝霰彈也能打擊百步之內的敵軍,當然在五十步內的效果最好。

  而之所以選用速射炮作為支援火力,主要是這種火器優於其它火器的地方隻有一點,那就是便利。為了保證發射速度,每一架佛郎機都配備十個子銃,在發射的同時也有專人給打過的子銃裝填。這樣十個子銃輪番發射,子銃在母銃內隨打隨換,極大提高了效率,適合對付來去如風的蒙古人。且重量適當,炮身隻有二百斤左右,便於小部隊攜帶,支上炮架就可以打,裝上輪子就便能拖著走。

  有能打近的就得有能打遠的,趙這回仿製的是明代的‘威遠炮’,這正符合‘小炮打大彈’的成功典範。隨著他改進的水利鍛機的使用,全炮使用冷鍛製造而成,因此炮身堅固。使他得以屏棄了原版上的鐵箍減輕重量,隻是對火炮藥室部位加厚,以增加裝藥量。

  改進後的威遠炮僅重一百三四十斤,十分輕便,平常就隻放在車上或者騾馬背上跟隨者軍隊移動,行動便利十分適合野戰。還設置了照門準星用來瞄準,每門火炮裝火炮八兩,使用大鉛彈一枚重三斤,小鉛彈一百枚,每顆重三錢左右。使用的時候,隻需把威遠炮取下來放置在炮架上,緊急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在地上架炮,對著準星照門瞄準敵人估測距離,然後調整火炮角度進行打擊。

  威遠炮的大炮彈最大射程能達到四五裏的距離,小鉛彈則很近,不過小鉛彈的最大散布能達到三十餘步大概四十五米,麵殺傷還是很可觀的,等到敵人進入射程,直接一輪火炮齊射打過去。大炮彈直入敵陣,打出一條血渠,小炮彈四散飛舞,清出一片血雨,勢若雷霆不可阻擋,因此趙賜名‘雷霆’。但其裝填速度緩慢,因而隻裝備到獨立炮兵營。

  禦前護軍優先裝備新式武器,大家雖然知道自己不能與皇帝的禦林軍相爭,但是心中肯定也不舒服,所以趙還‘開發’了兩種小型火器以安慰眾將。

  提起‘一窩蜂’,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火箭,其實還有一種大型霰彈槍也叫這個名兒,明軍曾大量裝備。此槍槍管長二尺六寸,使用一枚大鉛彈重二兩,又有一百枚重一錢五分的小鉛彈,子彈全重一斤左右。其發射的時候對準敵人,鉛彈齊出勢如奔雷,射程可達半裏。

  ‘一窩蜂’重量較輕,平常就用一條皮帶連接頭尾,由一名士兵掛在背上就可行軍。用的時候就架在一個鐵尖架子上,銃口抬高二三寸,銃尾就用一個木樁子釘在地上,防止後坐力跳起。然後點火施放就可以了,趙覺著叫做霰彈炮更合適,於是賜名‘奔雷銃’。

  由於重量輕,便於攜帶,且近戰火力凶猛,製造簡便。趙在每個營專門成立一個火力支援分隊,配備奔雷銃十五具,作為近戰火力支援武器。若非瓊州鋼鐵產量不足,他真想給每都設立一個火力夥配備奔雷銃,提高近戰能力。

  另外一種就是‘百子銃’,也是出現於明代,趙有時會有種衝動,誰要是再說明軍火器低劣自己就是七天七夜不睡,也要與他們爭論一番,要知道在古代條件下能造出這些火器著實不易啊。百子銃采用長身管,因為炮管長了炮彈的彈道就越直,打的就越遠。原版的百子銃和當時的火槍都是采用用數塊鐵板相包鍛打而成的,而趙有水利鏜床和鍛機,可以全鋼製造,這樣可以增加強度及減輕重量。

  百子銃同樣是前裝藥,以火繩點火,施放時放在一個鐵足架上,通過安裝在炮尾銎口上的木柄調整方向。攻擊方式就是用填裝在炮膛中那百枚小鉛彈對敵進行片殺傷,也可以在其中填裝一枚十幾兩的大鉛彈狙擊遠處的目標。而百子銃的適用性極強,不管是守城、野戰還是海戰都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