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回朝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11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東征船隊千餘艘戰船浩浩湯湯綿延十數裏行駛在南海之上,二十餘艘大型戰船在前破浪而行,其後是二百餘艘中型戰船在左右兩翼伴行,中間則是皇帝的禦舟及隨扈船隊和大批的輜重船隊,斷後的又是十餘艘大型戰船,中間小型戰船或被牽引隨行,或是往返各船隊之間傳遞消息。外圍還有大量快船往來遊弋,偵察敵情,驅趕靠近的民船,可謂是軍容嚴整,進退有序,絲毫不見混亂。

  由於正是西南季風到來之際,船隊隻能不斷改變方向取風,因此速度並不快,卻不失壯觀,尤其是位於船隊中心的社稷號,船身高大,高掛杏黃皇旗,想不引人注意都不可能。而此時正是各國商船前來中國進行貿易的時刻,見此宏大的船隊無不避讓、行禮,不過也有常往來與中國的蕃商十分詫異,因為他們皆知大宋已亡,卻又有如此大的船隊行於海上,不禁開始懷疑傳聞是否有誤。

  趙在上船的第二天似乎便恢複了昔日的作息習慣,早晨寅時起床在元妙的教導下習武,卯時早膳之後例行早朝,這往往隻是流於形式,因為船上能有什麽事情,而他們行於海上船隊雖大,可要在茫茫大海之上找到他們的蹤跡也並非易事,自然也無法獲知行朝事宜。

  此後的時間直到午時,應節嚴會入內講學,教授陛下經史典籍。午膳小憩後,若是天氣好趙則會到一層後甲板上釣釣魚、看看海景;天氣不好或是召隨扈的臣僚下下棋,或是與他們討論些事實話題。晚上趙一般會在寢艙中不出,沒有人知道小皇帝在幹啥,曉得情況的王德等人當然想吃了啞巴藥似的,絕不會泄露一個字給外人。

  此次航行還算是順利,船隊除了幾次分批靠岸補充淡水和在南澳靠港躲避了三日暴風之外都飄在海上,經過了二十天的航行,五月十六的清晨瓊州島出現在了海平線之上到家了,趙也終於鬆了口氣,此次東征至此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他知道一場風波還在醞釀,一旦處理不好將又是一場刀光劍影。

  “陛下,劉知事率隊過海來迎聖駕,請求過船!”行至辰時船隊進入海峽,望遠鏡中七星嶺上的烽火已經清晰可見,這時鄭永進艙稟告道。

  “速速有請!”趙將手中的書扔在幾上起身道。由於漂泊在海上,事務局無法將消息送到船上,這些日子對於行朝發生了什麽事情趙是一無所知,上島前他急於知道現在島上局勢如何。

  “臣參知政事劉黻前來迎駕,恭賀陛下大勝而歸,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黻在倪亮的引領下進入陛下的寢艙,卻不是到大堂相見,便知其想先獲知島上詳情,進來後果然隻有趙和應節嚴在,但禮節不能少立刻大禮參拜道。

  “愛卿辛苦了,不必多禮!”趙虛扶一下,讓他在右手就坐笑著說道。

  “此次陛下親征大獲全勝,天下震動,繳獲巨豐,收民十萬,行朝上下無不欣喜,臣等也是高興的很!”劉黻和陛下雖然親近,但是場麵話還是不能丟的,拱手笑著道。

  “劉知事就不必客套了,現在朝中情形如何?”趙並沒有接茬,而是單刀直入地問道。

  “稟陛下,自陛下親征之後太後監國,朝中形勢尚算得上平穩,眾官也能恪盡職守。而其中發生些事情陛下已然得知,在接到旨意之後,陸相已經暫停裁撤鄉間胥吏,並著手恢複;對於有些失職官員,陸相也著令有司進行調查,待陛下回朝後再做懲處。”劉黻言道。

  “當下最為棘手的事情乃是俚硐之亂,當下各軍已經依聖旨暫停對俚人的進攻,嚴守界限,對於過境騷擾的俚人進行了反擊,接戰十餘次,斬首百餘,俘獲作亂俚人數百人。近日雙方衝突雖已趨緩,俚人也不敢輕易過界,但仍不容樂觀,衝突依然一觸即發。”

  “嗯,俚人可否提出什麽條件?”趙點點頭,他最擔心的是朝中眾臣趁自己離開之際,又借俚亂之事,對朝廷進行改組,將自己在地方安置的親信撤換,使自己根基不穩。現在看來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且尚能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而他知道俚亂的發生無外乎是對分配的不公,眼紅財富才引發動亂,於是接著問道。

  “稟陛下,俚酋符雄等稱行朝上島後,漢人墾荒、建場侵占了他們的世襲之地,要求補償糧食二萬石,白銀千貫,黃金三十兩。並冊封其為瓊州俚硐大首領,統管瓊州七十二硐俚寨,且由其子孫世襲罔替,才肯退兵。”劉黻稟告道。

  “嗬嗬,他的胃口倒是不大,就要這麽點東西!”趙聽了一愣,轉而又笑道。他以為其必會獅子大開口和自己討價還價,沒想到就開出了這麽低的價錢。

  “陛下,臣以為朝廷不能與他們媾和,否則他們食髓知味會不斷作亂,還是應妥善考慮,不可一味滿足。”劉黻聽小皇帝如此說,著急地道。

  “如此說來,朝中眾臣都以為應武力平亂嘍!”趙皺皺眉頭問道。

  “陛下,也並非如此,朝中還是有人不願動兵,認為應以招撫和進剿並施為上。”劉黻搖搖頭道。

  “哦,都是哪些人啊?”趙摸摸下巴道。

  “應該說行朝中的臣僚們希望動用大軍一戰而平定俚亂,以收萬世功業。而地方官員卻以為朝俚亂頻發,也曾已大軍平定,但仍隻得暫時平穩,卻難以根除。且動用大軍耗費錢糧不說,更是曠日持久,不利於地方上的穩定。因而對朝廷詔令消極對待,執行並不積極,使得平亂之策難以實施,形成雙方對峙的局麵。”劉黻回答道。

  “嗯,如此說來不僅是朝廷對平亂之策有分歧,行朝和地方也生出間隙來了。”趙雖然欲以地方製中央,以求自己能掌控權力,但也知中央和地方嚴重對立,與自己來說並非全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