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各有感念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4187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敵人的屍體便是勝利的慶典,祭禮完畢下一個節目便是犒賞三軍。當然會場不能設在這陳屍遍地沾滿血腥司署,卻是放在了蒲家的花園,選擇在這裏也是有講究的。蒲家再壞也算是海貿的一麵旗幟,蒲家的府邸就是泉州的標誌性建築物,而蒲府被攻破,一族盡屠才算是泉州徹底被收複,將慶功宴設置在這裏有著特殊的意義。

  蒲府在泉州軍民眼中已經算是最為神秘之地,畢竟對於眾多普通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關於此中的傳說更是不勝枚舉,蒲府後苑則可評為‘十大傳言’之首。如此評價不僅僅因為這裏有著引種自世界各地的珍花異草,養著稀奇古怪的鳥獸,更因為其中有著眾多的異族美女,尤其是以人為棋子的棋盤園,此前連趙昺都好奇的緊,更不要說普通的軍將了。

  如今被視為禁地的蒲家已經成了宋軍的戰利品,裏邊該清理的東西也都清理了,那麽將此作為慶功之所,不僅有利於提高士氣,還能讓一睹真容的官兵們充滿自豪感,多了吹牛的談資。一說老子當年在蒲壽庚的家裏受過皇帝的召見,逛過蒲家的花園,吃過蒲家菜,喝過那些美女敬的酒,那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就是老了跟兒孫都有的炫耀。

  這效果與趙昺前世和新入職的毛頭小子們吹噓自己在東方明珠喝過花酒,與老板陪著市長吃過飯,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樹立威信是一個道理。當然他不會和黑心老板一樣兒的拿這個幌子作為獎賞,而是實打實的要拿出些東西作為激勵,畢竟與唆都戰鬥將是一場自成軍以來從未有的惡戰。

  趙昺為此準備了一百隻金碗,五百隻銀碗作為獎賞,當然這些碗可不是皮薄口大的樣子貨,而是從蒲家庫房中順來的,都是足金足銀的好東西,估計是蒲壽庚用來炫富或是準備出口的,不僅用料講究,做工精細,稱得上是工藝品。且份量不輕,金碗有十兩,銀碗也有一斤,而授給戰功卓著者的十隻金碗上還鑲有寶石,即便排除做工,化了鑄成金錠都價值不菲。

  不過趙昺對於大宋曆代皇帝用金碗、銀碗作為獎賞一直搞不懂,這東西用來吃飯舍不得,掛在脖子上又太難看。為什麽就不能像韃子一樣,用金銀鑄成什麽龍虎金牌、銀牌之類的獎章掛在身上,即可以彰顯戰功,又能提高其在軍中的地位,那才是又得實惠,又有麵兒。不過現在他沒有時間進行整改,畢竟這牽扯到評功和授官的官製體係,還需要製定相應的政策,他也隻能暫時照舊例實施。

  獎勵有功是對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這是一場大仗,隻憑幾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因而需要眾多人和單位協作。這便又產生一個問題,按照中國的傳統,成了大事,可隻有幾個人受益,那麽就會引起其他人的嫉妒,以為反正自己出力也是白出,還不如歇著好,從而會消極對待自己的工作,從而影響以後的戰鬥進程,所以也隻能采用利益均沾的辦法,才能普大喜奔。

  按照趙昺的意思凡參與泉州之戰的軍隊全部發三倍的薪餉;後勤保障的發兩倍薪餉;留守瓊州的官兵則是一倍薪餉。但是文天祥等人以為賞賜太多,此次出征動用了近五萬之眾,按照月薪十貫均數計算,便要一百五十萬貫,而留守的人數相當也需五十萬貫,加上出兵所耗軍資及傷亡官兵的撫恤此次東征耗資將達三百萬貫以上,雖然繳獲甚豐,但所需也是巨萬。理應減少賞賜的金銀,而是加封官職。

  趙昺琢磨琢磨也是,過去自己兵少還好說,現在動輒便以萬計,家大業大也經不住這麽折騰,何況自己底子還薄,再者以後打仗可不是每次都有如此大的繳獲,開此先例便不好在往回收,否則同樣會引發怨氣。可不賞肯定是不利於穩定軍心,於是便將原議案降一格發放,但是對於功勳突出者依然要給予重賞,以作為激勵政策,即便如此算下來也是花費甚大。

  不過這件事也給趙昺提了個醒兒,自己在廣州一戰同樣收獲不少,獲取了大量的物資和銀錢,為在瓊州正式建立政權提供了經濟保障。但是此後一方麵要解決龐大的軍費和政府開支,另一方麵為鼓勵民生又大幅度減少稅賦,以致瓊州軍政所需多是依靠前期打廣州所獲維持,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財政稅收製度,行朝遷瓊後更加重了負擔,使財政惡化,他不得已才發起東征以此解決財政困難。

  財政是政權存亡的命脈,這個道理趙昺十分明白,盡管他一直想盡辦法生財,但是麵臨的形勢一直使他不能建立起正常的財政稅收製度,全憑拍腦袋想辦法,或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維持,也就不可能建立堅實的財政基礎,而強征又必然激化社會矛盾,不利於恢複社會經濟發展,更不可能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因此這次所獲必須要善加利用,以此作為建立製度的基礎和保障,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戰時財政政策……

  古今一理,犒軍除了金銀財物之外,大吃一頓是少不了的。趙昺也就借花獻佛了,蒲府中不僅金銀財寶藏了不少,珍饈美味也是不缺的,讓趙昺意外的是其在府中還修有一座冰庫,這在炎熱的南方可是不多見的。而被俘獲的家仆、廚子、歌女尚羈押在府中軍營,便也將他們派上用場,不用出門就都準備齊全了,比之他的皇宮還要方便幾分。

  趙昺親自向軍中選出的十位勇士賜極品金碗、授官,然後由右相文天祥和參知政事應節嚴向其他遴選出的九十位軍將頒獎授官。而另外五百名有功者人數太多,便由各軍主官代領,回營之後再與於頒發。儀式完畢就是開席,軍中士兵多是粗漢,出身也是貧苦人家,能吃上肉就是過節了,軍中雖然要保證有肉,可也是有限,不會管飽。因而趙昺囑咐菜肴不必太過精細,但是要肉多,量大,油多放。

  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酒要管夠,趙昺知道酒最能烘托氣氛,慶功宴更不可無酒,而在瓊州不僅軍中禁酒,為了節約糧食,市麵上也難以買到酒的,如今一定要暢飲。再有一定要有歌舞表演,且一定要讓蒲府中養的那些美女上場。不管是什麽節目,音樂要歡快,動作幅度要大,場麵要熱烈,不要那些輕搖慢擺的輕吟低唱。

  果然又被趙昺說中,宴會一開始眾軍還有些拘謹,畢竟是與皇帝和朝中重臣一起用膳,且臨來前長官們又再三叮囑,去了一定要遵守軍紀,注意禮節,絕不能在陛下麵前丟了顏麵。可今天這些赴宴的軍將多是出自中軍和白沙水軍,他們不僅在軍中都是骨幹,在戰鬥中更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因而立功者甚眾。而他們許多人在立軍之時都是跟著陛下在一口鍋中舀飯吃,大家不僅相熟,和陛下也不生。

  待樂聲一起,酒菜一上桌,兩碗酒一下肚,便都原形畢露了。不僅話多了,事兒也多了,還大著膽子跑到禦前敬酒,負責警衛的倪亮也不相攔,他的道理更簡單,他們要害陛下早就害了,根本不用等到今天。而趙昺來著不拒,皆是以茶代酒相陪,還不時與他們說幾句玩笑,嘮幾句家常。如此一來,他們更加‘放肆’,與陛下在席間就聊起當年之事,回憶曾經的不易,說到不在的袍澤忍不住淚下,趙昺也說不得陪著落淚。

  “這些軍將真是太過放肆,怎麽如此不知禮數!”文天祥皺皺眉對邊上的應節嚴道。

  “文相有所不知,吾記的在甲子時陛下就常坐在府門前的台階上看著眾軍練兵,大家口渴了就跟陛下討水喝,用一個杯子喝水,從不介意的。”應節嚴輕聲說道。

  “可現在已經不同,上下當有別!”文天祥言道,他也曾領兵出征即便同吃一鍋飯,但也不會與諸將蹲在一起吃的,以此表示尊卑。

  “吾以為並無不妥,上下之別在心中,而不在形式上。陛下登基之後,保持初心,不忘舊臣,對我等也非惡事!”應節嚴輕笑著道,“再看這些軍將,他們為何能與陛下同生共死,那也不隻是貪圖這些金銀,初時也談不上愛國之心,而是感念陛下收留他們於危難之間,在最危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才會以命相報,誓死追隨的。”

  “應知事說的有理,陛下確實禦下有術,非我等能及也!”文天祥沉吟片刻道。若說親民他也能與民同耕,和民同樂,但是要讓他與這些軍漢整日廝混在一起,也是做不到的。當然在空坑遇襲時,他聚起的大部分人馬也是一擊擊潰,四散奔逃,隻有幾個心腹陪在身邊,那時還埋怨他們不知恩。可現在與陛下相比,自己做的差遠了,這裏每個士兵都可以為其赴湯蹈火,與之生死與共,因為他們知道在最危難的時刻陛下也不會拋棄自己。

  再有應節嚴說的十分有理,曆朝開國之君往往是能同富貴,卻不能同患難。如今的小皇帝雖算不上開國之君,但是眾人都知這與重新建國沒有什麽區別,甚至更為艱難。而文天祥知道陛下是中途繼位,在朝廷爭鬥中處於劣勢,可其卻沒有動用自己強大的軍力奪權,殘殺異己,反而是大多予以留任,還念著昔日同朝為臣的情義。因而念及舊情對大家來說都是件善事。

  “陛下確實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一旁的張世傑同樣有些感慨,他如此說也不是吹捧,在瓊州之時眾臣一力要求處斬自己軍中降將,陛下看在袍澤之情上將他們赦免編入了銳鋒營,此次在攻城戰鬥中那些待罪軍將也編成一隊參加戰鬥,犧牲者同樣予以撫恤,立功者一樣獎賞授官,今日赴宴者中就有他們。

  而更讓張世傑感概的是自己與陛下可以說素有‘仇怨’,不僅在甲子鎮時欲搶奪其軍糧,還幾次將其陷於險地,而其後更是百般阻止他繼位,且暗施手段限製陛下的權力。但陛下登上大寶,掌控朝政後卻沒有對他進行報複,仍委以重任,將此次奪城的首功送於自己,這種胸懷怎麽能不讓麾下的眾將為其效命呢!

  “陛下年幼,但是殺戮過重,終不是什麽善事!”雖然各人對陛下都心存感念,可文天祥看陛下說笑間一點不耽誤吃,胃口似乎還很好,這可是剛從刑場回來。而他連續三天監斬,按說已經見慣了這種血腥的場麵,但仍然是食不甘味,麵對美食也難以下咽,使他不得不懷疑陛下本性嗜殺,因而再次向應節嚴提起。

  “嗯,是應當提醒下陛下!”應節嚴也點點頭道,畢竟他也不想自己教導出一個嗜殺成性的昏君來。

  此刻宴會已經進入後期,趙昺吃飽了,也喝足了,可也覺的乏了。昨晚雖然睡得很好,可他怎麽說也年紀尚幼,折騰這麽一天也有些頂不住了,便要到後亭中歇息片刻,文天祥等人見了便也隨之前去。閑聊了幾句後,他們便婉轉的開始勸諫。

  “唉,諸位愛卿,你們以為世上做什麽最苦?”趙昺一聽話頭便警醒了,知道幾個人又要給自己上政治課,幾句之後便明白是嫌自己殺人太多了,他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反問眾人道。

  “陛下,世上最難者無非是耕稼之苦了,春種秋收,毫無閑暇!”應節嚴想了想言道。

  “非也,農夫還有田園之樂,他非最苦。”趙昺擺擺手說道。

  “臣不知!”文天祥琢磨了下不知道陛下是何意,沉默片刻答道。

  “臣也不知!”高應鬆見陛下看向自己,想那應節嚴都沒有說中,自己也就別出醜了,蔡完義更是搖頭。

  “唉,天下最苦的就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趙昺拍拍自己的椅子,歎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