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群策群力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03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昺的詔令很快得到了泉州籍官兵的熱烈回應,當然限於文化水平的不同,得到的東西也相距甚遠,有的隻是一張簡略的草圖,上麵勾畫出簡單的線條,盡力以大家都能看明白的符號標注出河流、山川、房屋和田地、道路。水平高的則不僅能畫出大概形勢,還能注上文字,標上方位,對水深、高度做出大概的估算,甚至還會附上一篇文字對這裏的人口,鄉俗民情進行進一步詳細解說。

  同樣礙於經濟實力和眼界,有的軍兵足未出過本鄉,但他們熟知本地的地理,可謂已經刻在了心底,因此劃出的地圖也更為詳細,細到哪裏有一口井,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而有的是當地的富戶鄉紳,他們的足跡範圍肯定也大的多,對本鄉以外的鄉村都有所了解,畫出的地圖範圍大,臨界清晰,但也就沒有那麽細致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水平高的,比如蔡完義曾任泉州城的司官,對城內和城外的情形都十分了解,對城內和城外的街衢和坊間及衙門的位置都做出了詳細的標定;劉洙曾任水軍知寨,對泉州周邊的港口和水道都門清,畫出的地圖自然清晰,也更為可靠,實用價值更高。

  麵對突然出現在案上的幾百份各式地圖和資料,趙昺是神也得被搞懵了頭,更不要說一一甄別了。於是他緊急成立了個‘編委會’,以劉洙和蔡完義主持,江宗傑和蔡喬、林之武等一幹泉州籍將領和士子為成員,按照陛下的規定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匯編。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盡快完成地圖的繪製,他讓眾人采用拚圖模式進行,先大略畫出總圖,以泉州為中心向外擴張,對空白進行填補,直至完成概略圖。然後再繪製各個區縣的分圖,而這個就要更加詳細,標注的更為準確,且采用統一的比例和圖例,直至分圖可以拚湊出一張更為詳盡的海陸堪輿圖。

  當然光有泉州地圖也是不行的,趙昺還令樞密司和各軍將瓊州至泉州的海域圖獻出來進行修訂,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一旦遇到風暴必須要就近擇地避風,另外沿途也需補充淡水和休整,這都要求有比較詳盡的資料,且不容馬虎。另一方麵除令事務局加緊收集沿線和泉州的情報外,樞密司和水軍也派出斥候對各地駐軍和海域水文情況進行偵察。

  與此同時,趙昺考慮到此次作戰,他們麵對的敵水軍隻有泉州水軍,他們是以蒲家的私軍和左翼軍為主力,但實力要比之阿裏海牙和劉深要差的遠,更何況還被張弘範征調了一部分毀滅在崖山,因而戰鬥力有限,他預計不會爆發大規模的水戰,陸戰才是此戰的主角。

  而此戰趙昺準備動用侍衛親軍三軍的兵力,兵員近四萬人,雖然在泉州可能會獲得補充,但是也可能會一無所獲,所以必須要帶足糧草和輜重,且要動用大批的輜重船。他準備出動白沙水軍外,還從其餘各軍中調撥輜重船隻輸送物資,考慮到要進行長途航行,最好是抗風能力和適於航海的福船,這就需要從殿前禁軍中協調了。此外,趙昺還以軍機處的名義,令都作院、軍器監和常平司將所需物資迅速籌集完畢送往海口軍港……

  在各項工作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也到了望日朝會,在接受百官朝拜後,太後即下詔散朝,召眾執政殿後議事。而太後隻聽了幾句便成困乏先行回宮,交由陛下主持。眾臣送走太後又接著議事,此時大家已經意識到,小皇帝已經取得了太後的完全信任,其以將權力開始下放給陛下。

  “陛下,鹽場選址的事情已經有了眉目,工部在地方州縣的協助下已經勘察了大部海灘,從中進行了篩選,以為三處比較適合,還請陛下定奪!”主持鹽場選址工部尚書戚亞卿首先言道。

  “嗯,戚尚書請講,朕與諸位愛卿共同商議。”趙昺點點頭言道。

  “是,陛下!”戚亞卿起身施禮道,“臣等按照陛下禦旨選出三處,一處在儋州洋浦,那裏居然有村民曬鹽,隻是方法繁瑣,產量很低,且地域狹促,不足以達到大規模生產的要求,但勝在有熟練的鹽工,接手改造後便可生產;還有一處在崖州樂安水入海處,那裏灘塗廣闊,且海水濃度最高,兩山夾持,可避風雨侵襲。隻是那裏地處俚人之地,人煙稀少,甚是荒蕪,交通多有不便,一切又皆需外界補給!”

  “另一處在島西昌化軍,那裏灘塗麵積很大,可開發之地不下萬畝,且交通方便,周圍布有村鎮,易於開發。隻是出鹽量要稍少於崖州處,若遇大潮可能會受侵襲。”戚亞卿緩了口氣又說道。

  “諸位愛卿怎麽看?”趙昺聽了點點頭掃了眼眾人道。

  “稟陛下,臣以為崖州樂安水處最佳,那裏雖處荒蠻,但便於改造,又獲利最多,可作為首要之地!”文天祥首先起身奏道。

  “陛下,臣以為儋州比較適合,那裏已有鹽工生產,經驗豐富,隻需調集人手稍加改造就能盡快產生收益,以補朝廷不足。”陸秀夫卻持不同意見。

  趙昺一聽就要壞,兩位首輔先後表態,這就已經給鹽場選址之事定下了基調,那麽底下的人就隻能從中二選一,更麻煩的是兩個人的意見不一,弄不好就要分成兩派開始爭論。而這時候往往已經不是選擇在哪裏更好,卻是轉為意氣之爭,並無益於事情的解決,反而會耽誤正事。自己若是參與其中,則會引起兩位眾臣們的誤解,以為自己偏向哪一方。

  “陛下,臣以為還是昌化軍最好!”正當趙昺左右為難之際,禮部尚書徐宗仁起身說道,“陛下對鹽場選址曾有詔令,條件有三,而隻有昌化軍三符其二。”

  “臣以為徐尚書言之有理,利弊權衡之下還是昌化軍最好!”應節嚴也起身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