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看清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06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陛下居然知曉王霸之道!”看著小皇帝教訓完眾人匆匆而去,身影消失於門廊,文天祥才直起身子喃喃道。剛才小皇帝正如其所言以‘一桃降三士’,把幾個人收拾的服服帖帖,且心服口服,事情雖小卻也暗含治國用人之理,與士人推崇的王霸之道相合。

  文天祥飽讀經史,學習治世之道,後又入仕為官,在官場中久經磨練,得意過,也失落過;曾被重用,也曾被拋棄;得到過無上的榮譽,也受到了兵敗被辱的恥辱。半生間可謂可謂跌宕起伏,嚐盡人間甘苦。他清楚在任何一個權力體係的建立並非是輕而易舉,其中充滿了明爭暗鬥,這就需要為首著有著高明的用人之道。

  首先對於有才能之人都要加以重用,因為不如此,則不能取得事業的根本性的進步。唯才是舉往往是王霸者選取人才的最重要標準,甚至從來不論有什麽昭彰惡跡、卑劣行徑,隻要是人才,能夠幫助他成就霸業,就都竭力網羅至身邊。當然在條件允許下,最好選擇德才兼備之人,其次選擇德勝於才者,再不濟也得是才勝於德者。

  而在自己的地位確立後,有些人,雖然也一直跟隨自己,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如果擅用懲罰之術,積極引導和使用他們,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文天祥的眼光看,今日小皇帝的手段已是深諳其中的奧妙。

  在文天祥的眼中,幾個人以透明人無異,如何遮掩也無法逃過他的眼睛。從幾句簡單的對話中,他獲知陳墩的家世,在其父死後四處流浪被陛下收留,因而對陛下心生感激,忠心自無需多說。而陛下能把他留在身邊做伴讀,同樣是對他十分喜愛和信任。但其生性頑劣,又不失聰明頑劣,從其輕易間便能召集數個孩子參加圍堵陛下,說明在船上的一班孩子中隱隱以其為首。

  淑兒是幾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子,其伯父和父親雖然不算是起家班底中的人物,但也勉強能算是一起‘打江山’的老人。而其父能為護軍將領獨領一軍,可見陛下對其十分信任和倚重。但盡管陳家家教很嚴,淑兒卻很叛逆,精靈古怪,伶牙俐齒,很有心眼兒,否則也不會說動比她大許多,又是孩子頭的陳墩冒著得罪陛下的風險參加行動,讓身為宰相家公子的陸正給個當跟班。

  另外那些孩子在文天祥眼裏就是幫未開智蒙童,沒有主見,沒有思想,隻知道人雲也雲,誰拳頭大、給的好處多便跟誰跑的傻小子們。但他們也最沒有立場,隻能算是一幫跟風者,隻看到眼前的利益,為此會不顧後邊存在的的風險,可一有風吹草動便又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想著趕緊轉換門庭,另抱粗腿。

  而小皇帝對他們的懲戒,在文天祥看來自己也未必能做的更好些。陛下首先拿與自己最為親近和信賴,同樣是一眾孩童之首的陳墩開刀,先是扣上了一頂讓其難以承受的‘罪名’,然後又加以開導,再實施懲罰。禁足五日雖不重,但對於生性好動、一刻也閑不住的孩子們也算是重罰了,如此一來即讓陳墩得到了教訓,又把其他孩子給唬住了。

  果然作為‘禍首’的淑兒便被嚇住了,不等陛下開口就急忙認錯,試圖逃避懲罰。可小皇帝並未嗬斥她,而隻是從旁引導讓她認識到錯在哪裏,然後才以告知其父相脅,讓其知道自己拿她沒有辦法,但其父卻不會繞過她。最後才把欲得未得的東西給了淑兒,這樣既嚇住了‘小魔女’,又保持和鞏固了從前親密的關係,也使其再不敢恣意妄為。

  至於那些附庸者,領頭的和謀劃者都走了,他們沒了主心骨已然惶恐不安,膽戰心驚了,不用再說就已經快嚇哭了。陛下雖然隻是和顏悅色的說了他們幾句,但也足以讓他們認清形勢、曉得厲害了,明白皇帝不是他們可以隨便招惹的,以後給他們八個膽兒也不敢再撩撥陛下來了……

  “履善,陛下一直想知道你下一步有何打算,是想回朝,還是重回江西?”劉黻偷眼看了半天,知道文天祥以對陛下的印象大為改觀,在茶爐中添了兩塊炭問道。

  “行朝入籍漂泊於海上是難以有作為的,而江西怕也回不去了,吾欲請辭回鄉隱居讀書授徒了卻殘生。”文天祥沉默片刻答道。

  “那陛下是要失望了,他還是希望履善留於朝中,共謀複國。”劉黻給其續上熱茶言道。

  “陛下真是這麽想?”文天祥端起茶杯又放下問道。

  “嗯,陛下以為履善乃是治國能臣,若早回朝輔政,也不會放任張世傑妄為,以致出現今日徹底亡國之危局!”劉黻點點頭說道。

  “那陛下又如何打算的,欲將行朝帶往何處?”文天祥喝口茶問道。

  “想昨日陛下與履善說過當今之計不是與敵爭鋒,而是要避之鋒芒韜光養晦,擇機再起!”劉黻挪挪身子說道,“陛下登基前一直經略瓊州,那裏雖說是海外之地,在陛下的經營下不僅擁兵數萬,且墾荒殖民已經初具規模,又有海峽天險可做為複興之地。”

  “陛下是想將行朝帶往瓊州?”文天祥皺皺眉反問道。

  “是的,陛下早在行朝自撤離井澳時便建議在瓊州落腳,但陳宜中一意前往占城,而張世傑擔心瓊州諸將會篡位扶助陛下登基,以致未能成行,結果先帝遭遇風暴落水驚悸成疾而駕崩,陳宜中一去不返,陛下入朝繼位後被其輾轉帶到了此處。其一意孤行又險致全軍覆滅,因而陛下以為前往瓊州以是刻不容緩!”劉黻正色答道。

  “移駕瓊州確是當前唯一之計,那陛下又需要吾做些什麽呢?”文天祥連接遇險,已知敵軍勢大,行朝駐留沿海已經沒有作為,另謀發展才是正途,決定還是要助陛下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