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論勢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51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文天祥與小皇帝的兩次見麵,一次是剛剛獲救是,那會兒與敵軍激戰正酣,陛下指揮千軍萬馬圍捕張弘範,他略施小計迫其現身,並要了其的命,那時陛下立於船頭指揮若定,侃侃而談,不失大將風度。而這次卻是以一個頑童的形象出現,爬窗搶東西與尋常家的孩子無異,雖然他要表現的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和聰明,可依然無法讓人難以將他們聯係在一起。

  “陛下,你為萬金之軀,不好與他們在一起嬉鬧,若注意行止!”文天祥知道小孩子頑皮不是什麽大事,但是一國之君如此就顯得不合規矩了,於是勸道。

  “嗬嗬,文山先生言重了,朕也不過是一凡人,與天下芸芸眾生並無區別,也要吃飯、喝水、睡覺,挨了刀一樣會死,隻是托祖宗的洪福,眾臣的擁戴才得以登基,有眾軍的庇護才免於受縛於敵,否則於這亂世之中又與街頭的乞兒有和區別。”趙昺笑笑言道。

  “陛下所言不錯,但君無威不立,還當自重!”文天祥聽了皺皺眉,陛下有親民思想不是壞事,但太過則失威嚴,覺的還是有必要勸諫下小皇帝。

  “文山先生,如果疏遠眾人,整日板著臉就能生威,廟裏的金剛有人怕嗎?”趙昺板起臉問道。

  “陛下說笑了,臣並非此意。”文天祥聽了一愣,怎麽覺得這孩子不會好好說話,竟講些歪理!

  “嗬嗬,文山先生,朕隨意慣了,還勿見怪!”趙昺看出文天祥有些不快,笑笑道,“朕以為治理天下,讓萬民歸心,威或不可缺,但不可一味為之。而若朕這個年紀,每日繃著臉,擺出生人勿進的模樣,你們是不是也會覺得朕有毛病啊!剛剛你們也沒有跟他們兩個板起臉說話,一樣是有說有笑。”

  “嗬嗬,臣執拗了,反倒不若陛下灑脫!”文天祥想想也是其是皇帝,也是個孩子,怎麽可能如同木偶一般呆坐。

  “現在哪裏是灑脫,而是得過且過,不知明日會飄蕩到何處!”趙昺聽了笑臉一下僵住了,變成了苦笑道。

  “陛下切勿悲觀,我們尚有二十萬軍民,無數擁戴陛下的臣民,何愁尋不到一處立足之地!”文天祥沒想到自己一句話觸及了陛下的傷心事,趕緊寬慰道。

  “履善,陛下正為此事憂愁,你可有良策?”劉黻往前湊了湊問道。

  “以吾所見,韃子如今勢大,與其難以爭鋒,而要避敵鋒芒,養精蓄銳,擇機再戰。”文天祥想想言道。

  “那履善以為行朝前往何處為上?”劉黻又問道,心下琢磨其當前看法與陛下卻是相似。

  “當前敵酋忽必烈發大軍十數萬南下,欲一舉剿滅行朝,泉州、福州、廣州、靜州皆駐有重兵,東南沿海各州縣皆已喪失,守將或敗或降,隻能待敵軍少退再謀立身之地!”文天祥言道。

  “文山先生之言,朕卻不敢苟同,敵軍一日不退,我們便要一日漂於海上,糧餉無處籌措,兵員無法募集,不出年餘便會耗盡積蓄,無需敵軍征剿便會自潰。否則隻能冒險攻打沿海州縣籌集所需,但若是失利就將耗盡最後一點精血,再無力回天。”趙昺聽了搖頭道。

  “那陛下有何高見?”文天祥想想也是,但一時也無良策,躬身相詢道。

  “朕以為複興我朝非是一朝一夕可為,乃是長久之計,非與敵爭一時之長短,而應擇險地做長期準備,韜光養晦,積蓄力量!”趙昺言道。

  “陛下所言有理,但如今韃子兵鋒已至全境,待時越長,其根基愈深,愈加不利於我們複國啊!”文天祥皺皺眉說道。

  “非也,常言道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趙昺擺擺手道,“韃子自鐵木真起兵一統漠北,便四處攻伐,掃蕩四海,滅金滅夏,蕩平西域。其死後,其子窩闊台繼承其誌遠征四海,拓地萬裏,滅國無數。再後蒙哥繼承汗位犯我大宋,一戰四十餘年,直至忽必烈才平定了江南,可謂是如日中天!”

  “嗯,陛下所言不錯,如今韃子勢力遍及南北,擁有人口億計,威及四海,萬國莫不臣服!”文天祥說道。

  “韃子權勢之盛可謂前無古人,但也應看到其勢漸衰。當前韃子雖仍以忽必烈為天下共汗,可實際上其政令不出漠北,其他汗王實際上與其矛盾重重,並不聽其調遣,其權力遠非其祖兄所及。再有韃子自一統漠北後就征戰不斷,而其族人口也不過百萬,死傷甚重,如今全仗兼並驅使西域各族為其征討天下,阿裏海牙如此,李恒如此,如今連出身漢人的張弘範也被委以重任,可見其族中精英損失殆盡,不得不靠降兵和強征簽軍支撐,戰力也已大不如前!”

  “陛下之言甚是,此次征伐江南,韃子兵隻占一成,漢人倒是占了九成,領軍兵將也多為北人,可見其族中已無可用之人了!”文天祥又點點頭,他不得不佩服眼前這個孩子了,其對天下形勢的了解遠勝於朝中眾臣。

  “再有韃子立國全靠擄掠和搶奪維持財政,以屠戮相脅震懾天下軍民屈從,卻不事生產。如今忽必烈雖用漢臣治國,但其本性不改,仍不斷以武力征伐四邊不肯臣服的諸國,大軍一動消耗何止千萬,而所需全靠強征稅賦維持,長此以往將使國無餘錢,民無餘財。而其族人強占大批良田,擄掠萬民為奴,日久必會讓天下百姓陷入困苦,引發強烈不滿,當無法活下去的時候定會揭竿而起!”

  “而人終會老邁,忽必烈雖然是雄主,但也難逃天命,其已是耳順之人,而其子卻無出色的人才,他隻要一死以其立汗之規也必然會因繼位之爭陷入兄弟相殘中,那時國家動亂,就有崩析瓦解之勢,國勢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此皆是我們複國良機!”趙昺侃侃而談道。

  “陛下,陛下再這裏!”正當說到關鍵處,兩個小魔頭又尋上門來。

  “快替朕擋擋,我先走了!”趙昺聽了變色道,尋機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