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感慨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02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陛下,真是神人啊!”文天祥聽著外邊的疾風驟雨感慨道。他自被救回後便被陛下‘禁足’在社稷號上,其實他清楚名為待罪,實為保護,因此在船上除了幾處禁地都可以自由出入,並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昨日陛下阻擋張世傑率軍出港後便下令封港避風,當然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是都遵旨執行,連張世傑也不例外,這種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當下所有船隻全部入港,大船加固錨纜,小船索性拖上島,人員在避風處搭建臨時營地暫住。同時連夜分發食物,儲備淡水和幹柴,做好抗風準備。而趙昺卻不願上島,安頓好太後以後他又回到了社稷號上,原來隨扈的朝臣們也覺得大船穩固,請旨後也沒走,依舊留於船上,文天祥也就有了伴兒。

  “嗬嗬,履善才知啊!”劉黻笑道,“陛下聰明睿智,本事卻不止這些,來日你便知曉。”

  “聲伯似對陛下之事知之甚多啊!此戰真是全仗陛下指揮調度,才得以贏得此仗?”文天祥雖親眼目睹張弘範被陛下勸死,但是心中仍存疑慮,畢竟陛下太小了,能謀劃出如此大的陣仗就是個成人也不能。

  “吾與陛下相處雖然日久,但至今仍無法看透,不知陛下到底還有何能,也許應和父知道的多些。”劉黻笑笑道,“不過此戰自始至終,吾都與陛下在一起,以吾所見皆是陛下指揮調度護軍,並未假他人之手。但……”

  “其中還有什麽蹊蹺嗎?”文天祥見其欲言又止,急問道。

  “若說蹊蹺確有一事,一次陛下病重,昏迷中大呼張弘範其名,似乎早知會與其有一戰,而那會兒陛下隻是入朝不久,尚未至崖山。”劉黻想了想說道,此前尚真以為隻是陛下病中囈語,現在真實的發生了,讓他也覺奇怪,總是懷疑是不是陛下參透了那幾句偈語,或是陛下還有隱瞞的東西沒有告之自己,但遇仙之事是絕不會告訴文天祥的。

  “嗯,若真如聲伯所言,那陛下應該早就暗中謀劃此戰了!”文天祥聽了也驚異不已,這兩者相距少說可有半年之久,那時張弘範尚未受命平定江東,自己都不曾想到會落於其手,何況遠在崖山的小皇帝。

  “應該如此,到崖山後陛下時常出海釣魚,吾想正是那時就開始準備,不僅將崖山島周圍的地理、水文調查的清清楚楚,還對潮汐和氣象了然於胸。但讓我不解的是陛下似乎對張太傅如何迎敵,張弘範如何破陣都十分清楚,因而才能欲伏兵馬,占盡先機!”劉黻皺皺眉說道,“哦,還有陛下好像早已算定履善會兵敗被擒,並會隨敵軍來此,因而早早便命人整日盯著囚船,尋機解救。”

  “這……這也太……”文天祥聽了結結巴巴地說出話來,陛下連自己兵敗被擒都算定了,好一會兒才道,“昨日我被救出都覺是夢中一般,本以為此次定要殺身取義了,根本想不到還能重歸朝廷。

  “履善可曾聽聞《生祭文丞相文》?”劉黻聽其如此說,突然想起一事問道。

  “還有生祭吾的文章,吾未曾聽聞過,還請聲伯告知詳情。”文天祥愣了下,又灑然一笑道。

  “嗚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鄒魯,科甲郊祁,斯文不朽,可死……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將相,功名事業,可死。仗義勤王,受命不辱,不負所學,可死。……雖舉事率無所成,而大節亦已無愧,所欠一死耳……”

  “真是好文章,其是擔心吾不死啊,卻不知出於何人筆下?”文天祥讚了一句問道。

  “嗬嗬,廬陵王炎午。”劉黻笑笑道。

  “原來是此子,倒是難為他一片苦心了,若是有緣吾倒是想見見他!”文天祥苦笑道,畢竟自己過去的部下都不相信自己的為人也是中悲哀。

  “恐怕要讓履善失望了,此子寫罷此文後不但四處與人傳看,還花錢雇人在履善可能經過之處張貼,希望能讓你看到。傳入朝中後,眾人都覺此文甚妙,可陛下看後卻勃然大怒,稱王炎午乃是沽名釣譽之徒。然後下旨遣使與韃子談判,欲以黃金萬兩贖回履善。又將王炎午革除功名,消其官身,除其戶籍,出一文花紅號召大宋軍民將其緝拿歸朝。但如今履善已然獲救,可王生卻如過街之鼠,不知藏身於何處!”劉黻笑著說道。

  “吾與陛下素未謀麵,卻能對臣下深信不疑,不僅為吾正名,還不惜屈身與韃子談判,設法營救,讓吾何以報得天恩!”文天祥想想幾乎全天下的人都認為自己該死以全名節,卻不思如何解救,反倒是小皇帝對自己深信不疑,力排眾議冒著得罪整個士林的危險,不惜代價的設法解救,可兩人別說相知,此前連相逢都不曾有過。

  “陛下對履善是青眼有加,多次跟我說起都稱文相乃是忠義之人,不僅有治國之才,也有濟世之能,正為你重登執宰向太後親稟!”劉黻似對陛下如此偏愛其有些嫉妒,不無酸意地說道。

  “唉,陛下如此恩情,吾也隻有此身可報!”能得主上重視,視為左右依靠,這是每個當臣子的榮耀,文天祥歎口氣言道。

  “陛下聞知履善有此心定會欣喜不已,但現在陛下年幼尚無法親政,事事需太後恩準,處處受人擎肘,行事也十分艱難,昨日為挽救眾軍居然不得不與張太傅對賭,想想令人心酸,這都是咱們當臣子的無能啊!”劉黻痛苦的搖搖頭哽咽地道。

  “朝綱不振,主弱臣強,前有陳宜中弄權,現張世傑又欲專權,而相權又不力,群臣作壁上觀,陛下行事自然艱難,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啊!”文天祥點點頭深以為是地道。

  “是啊,大宋已是危在旦夕,再也經不起折騰,還需早日定議,擁陛下親政!”劉黻看著文天祥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