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苦無良將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8      字數:2144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昺比任何人都清楚行朝此時的處境,他當然不能坐等奇跡的出現,希望在最後的關頭老天爺‘嗖’的一下再把自己送回二十一世紀,所以他也要著手做準備。

  將行朝轉移到瓊州是最好的辦法,雙方力量聯合起來足以應對張弘範的進攻,但趙昺覺得最佳時機已經錯過,現在敵軍已經探知行朝就在廣東沿海,派出了大量的哨船查找,這麽的船隊一出現必然會被很快發現,如果尾隨追擊很可能再次上演井澳之戰的慘劇。另外趙昺也沒有把握能勸得動張世傑前往瓊州,貿然行事還可能引起更深的誤會。

  同樣,在這極為敏感的時候召瓊州軍前來助戰一樣會讓張世傑感到不安,擔心自己會被陛下借機除掉,這樣很可能會導致雙方相互無端猜忌和防範,徒自增加內耗,更可能導致大家各自保存實力為上,造成‘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狀況,到時候大家一起完蛋。

  借助瓊州的力量不行,繼續行朝海上也不是長久之計,而從心裏說趙昺也希望打這一仗,進而能重創元朝水軍,哪怕打出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也好,使自己和行朝都有個喘息之機。他知道這在世界上並非沒有先例,在一千多年前的希臘和波斯薩拉米海戰,希臘麵臨的情況與當前行朝況十分相似,但希臘打贏了這場戰鬥,從而改變了自己和世界的命運。

  那是公元前四百八十年,新的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經過三年準備,親率陸軍三十萬及戰艦一千艘再度進攻希臘。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強國迦太基結盟,讓他們牽製住意大利西西裏島上的希臘城邦錫拉庫薩,然後在劃分歐亞的赫拉斯滂海峽修建浮橋兩座,又在色雷斯境內沿路建立多個後勤基地。希臘很多城邦國家投降波斯帝國,派兵派船參戰。一切就緒以後,薛西斯領軍從赫拉斯滂海峽進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向希臘發起進攻。

  在薩拉米斯海戰以前,希臘各城邦都不是海上強國。當時地中海的航海大國是腓尼基和迦太基,他們在曆次希波戰爭中都站在波斯一邊。雅典擁有當時希臘最強大的海軍,也不過隻有不到四百艘三槳座戰艦和五十餘艘單層槳戰船。而波斯本來沒有海軍,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後,將他們龐大的艦隊編成波斯海軍,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而雅典海軍根本無力和其爭奪愛琴海的製海權。

  希臘聯軍統帥是斯巴達貴族尤利比亞德,他得知有一千二百艘波斯戰艦聚集在海峽東南麵,便被波斯海軍的表麵強大所震攝,準備放棄薩拉米斯島,撤退到伯羅奔尼撒半島進行消極防禦,這引起希臘執政官地米斯托克利堅決反對。兩人正爭執不下的時候,雅典將領阿裏斯蒂德從流放地乘快船到達薩拉米斯島,告訴眾人薛西斯派波斯海軍的埃及艦隊繞到薩拉米斯島西側,將海峽的出口堵住,準備將希臘聯軍一網打盡。

  地米斯托克利告訴大家現已無退路,說服眾人同波斯決一死戰。波斯人斷了希臘人的後路,反而激起希臘聯軍死戰的勇氣和決心。艦隊的其他艦隻則做好了與敵人艦隊在海上交戰的準備。薩拉米斯海峽曲折狹窄,希臘海軍的三百多支戰艦就停泊在海峽裏麵,在數量上占優勢的波斯艦隊無法展開雄偉的陣勢對希臘艦隊實施打擊。當波斯艦隊的先頭部隊接近海峽窄口時,其他戰艦隊列也緊緊地尾隨其後。希臘人此時突然改變航向,掉頭殺了個回馬槍。

  希臘軍隊裏的士兵都不是被強征來作戰的,他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都具有赴死拚搏的精神。不僅如此,事實證明他們還具有良好的戰術、良好作戰性能的艦船和非常熟練的操船技巧,這一切保證了他們作戰的勝利;波斯人是靠強征被征服民族的人出兵,士氣低落,也十分厭戰。而他們的槳帆戰艦因為是按照跳幫作戰的戰術設計的,行動也不夠靈活。他們的陸戰隊員總是希望船與船盡快絞纏在一起,敵我通過接舷在甲板上進行混戰,使戰船的甲板成為一個浮動的戰場。

  在戰鬥開始後靈巧的希臘三層槳座戰船,左突右撞,繞著敵人的槳帆戰船兜圈子,避免被波斯人的錨鉤鉤住。同時,用撞角一次又一次地攻擊那些擠作一團的敵人,波斯人的戰船不是被撞沉就是被逼回到後續艦隊中去。雖然在實力上波斯人仍然勝過希臘人,但他們士氣低落,無心戀戰,當西風刮起來的時候,波斯人的艦船都忙著升起風帆逃跑。薛西斯麵對這種情況,不得不承認在希臘的要塞是無法戰勝希臘人的,從而放棄了對希臘的征服。

  張世傑的處境無疑比泰米斯托克利要好得多,他擁有的軍事力量比希臘人也強多了。而且,元軍船工多為“閩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一旦“南船摧鋒直前,閩浙水手在北舟中必為變,則有盡殲之理”。上麵的話不是趙昺想象出來的,而是被關押在元軍船中的文天祥所寫,他覺得也符合當前的情況。但令人遺憾的是張世傑並不是泰米斯托克利,自己也不是強勢的地米斯托克利。

  因而此戰想要取勝,想要挽回敗局,趙昺覺得很難,在整場宋元戰爭中,宋軍中大概隻有孟珙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名將,可惜死得太早,像餘玠、王堅等人可以算是良將,但與名將就有距離了。至於張世傑,李庭芝,夏貴,呂文德,呂文煥這些戰爭中後期宋軍的主要統軍大將,最好的形容詞充其量也就是宿將。可是在另一邊,阿裏海牙,伯顏那樣的統帥就不提了,就是當前張弘範,李恒表現出的指揮才能也要在張世傑之上,而行朝中的另外幾位棄文從武的大將更不行了。

  “他娘的,難道真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逼著老子親自上陣嗎?”趙昺琢磨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辦法,恨恨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