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罪過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7      字數:2171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撫帥,不知殿下現在如何了?”江璆走到一直站在甲板上的應節嚴問道。

  “不知道,但願殿下知難而退,不要硬拚!”應節嚴依然瞅著海麵道。前天元妙從瓊州趕到雷州後軍將殿下領兵迎駕的事情告訴他,便知道自己謀劃的事情被殿下看穿了。

  而殿下隻帶領摧鋒軍一軍前往,卻要麵對劉深大隊水軍,應節嚴不敢怠慢,立刻盡起後軍和隨自己前來的澄邁水軍從海康趕往七洲洋海域,可大軍出動卻不是說走就走的,待補充完糧水和武器已是第二日了。他們一路上未見朝廷船隊,也未碰到敵船,行至海峽東頭時卻見七星嶺升起烽煙,馬上意識到殿下的判斷是正確的。

  “阿彌陀佛,殿下是個癡人,絕不會明哲保身的。”在甲板上一邊念佛的元妙頌聲佛號插嘴道。

  “你這大和尚,讓你守住殿下,切記不要讓他出府,可你卻任由殿下離去!”應節嚴怒視元妙道。

  “殿下是忠孝之人,既知太後有難,他絕不會坐視。老衲若是阻人行善,豈不罪過!”麵對斥責,元妙卻不惱,雙手合十道。

  “大師,殿下乃是萬金之軀,怎能有失!”江璆知道元妙身份特殊,當然不敢像應節嚴那樣給他使臉色,但話語中也有責怪之意。

  “在出家人嚴重,眾生平等,都是一具臭皮囊而已。”元妙眼都沒睜言道。

  “你既然如此以為,又何必那麽辛苦告知老夫呢?”應節嚴反問道。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老衲既然答應應施主看顧殿下,當然要告知其去向。”元妙悠悠地說道。

  “你……”應節嚴氣結,竟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

  “大師也為殿下師傅,明知有險,為何不加製止啊?”江璆也覺這老和尚真是個妙人,這歪理是一套一套的。

  “殿下是大福之人,定能遇事呈祥,化險為夷的。”元妙依然不急不緩地說道。

  “摧鋒軍隻有兵三千,戰船不足五十艘,即便全軍出動又如何抵禦劉深數萬大軍!”江璆也被氣著了,急赤白臉地道。

  “殿下大智大勇,敵數倍於他又能奈何?”元妙輕笑道。

  “大師之意,殿下會安然無恙?”應節嚴氣極反笑道。

  “唉,豈止如此!”元妙卻歎口氣道。

  “大師此話怎講?”江璆納悶地問道。

  “殿下經此一戰,也便隨了你們的心願,卻是苦了他啦!”元妙看看遠方道。

  “還請明示!”應節嚴和江璆對視一眼,正色問道。

  “你們二位的意思謀劃許久,便是欲將朝廷逼往占城,獨留殿下與瓊州主持複國大業,來日登上九五之位嗎?但你們棋差一招。”元妙冷冷地說道。

  “即便我們有此想法,殿下若是擊敗劉深,定會迎太後和陛下回瓊,又怎能隨了我們的心願?”應節嚴愣了下又問道。

  “你們千算萬算,卻棋差一招,沒有想到朝廷會敗走七洲洋。而殿下卻隻憑直覺便斷定你們有事,用了一夜就猜測出二位想做什麽。且比你們高明,很快推演出朝廷敗走的方向。”元妙輕笑道,“殿下不想你們為了他而名節不保,坐實了謀立的罪名。又不想眼見太後和陛下落於韃子之手,才先行率摧鋒軍出戰。若殿下以一軍之力盡殲劉深,定然朝廷上下震動,朝廷本就懷疑有人欲借殿下之名行謀立之事,他們自知實力不濟,又怎敢上島,這豈不是做成了你們想做而又沒有做成的事情!”。

  “那大師又怎知殿下必勝呢?”江璆有些尷尬,咽了口唾沫問道。

  “殿下行事一向謹慎,從不作無把握之事,雖然事出倉促,但以殿下的聰穎定會想出萬全之策。且他在臨走時曾留書給蔡完義和劉洙,定會藏有後手,若事不可為,也會救出太後和陛下後全身而退的。”元妙說道。

  “那你為何又連日過海到雷州尋我們?”聽了元妙的一番高論,應節嚴也不得不對這個隱於後府吃齋念佛的大和尚刮目相看,但仍有疑問。

  “阿彌陀佛,罪過。”元妙仿佛十分愧對佛祖似的頌了聲佛號才道,“很簡單,老衲也不想他們上島,攪了清淨!”

  “你……你這大和尚居然也動了嗔念!”應節嚴指著元妙不知該如何說他了。

  “唉,罪過啊!”元妙搖搖頭道,“殿下已然算定你們不肯出兵,卻又擔心朝廷敗入海峽,定然是令劉洙判明情況後才出兵增援。而老衲也隻有先請動你們才可保殿下必勝。”

  “大師原來與我們都是同道中人啊!”江璆也樂了,暗籌這元妙也是高人,莫不是早已修煉成佛了,“大師既然如此,為何有說苦了殿下呢?”

  “唉,你們還沒有看出,殿下誌不在那九五之位嗎?而天下又有什麽事情比做那些不願之事更苦的呢!”元妙歎口氣道。

  “大師所言不錯,殿下是被我們逼上了這條路。他生性閑散,不喜讀書、練武,更不想卷入朝廷中的爭鬥,他隻想能有間屋子擺弄那些奇巧之物。”應節嚴歎道,“但殿下聰穎,重情義,又心軟,他起初因為不忍拋棄那些護衛他的義勇,想為他們尋一處安居之地才選中了瓊州,才不得不上下奔走,求得這一隅之地。但其後事情發展已經不由殿下所想,牽扯進來的人和事情越來越多,而我們又對他寄予的希望亦越來越大,使殿下成騎虎之勢,不由己的被動的跟著一路走下來。”

  “想來確實如大師和撫帥所言,隻是這亂世有幾人能如意,而殿下生於皇家便自落地起就背負著守土複興之責,想逃也逃不脫,我們也是在盡臣子與師者的責任。可讓一個孩子擔負如此大的責任卻也太過殘忍,但這世上又有誰不是無辜的呢?即便以跳出紅塵的元妙大師不也要擔負起宗室的責任嗎!”江璆聽兩人皆有頹廢之意,肅然說道。

  “是啊,那便讓我們將殿下逼成中興大宋的一代明君,即便有些罪過想佛祖也會見諒的。”應節嚴向元妙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