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心意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7      字數:2137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昺在這邊‘烙大餅’,那邊應節嚴也是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殿下的話掀起的風浪不亞於外邊的暴風雨,首先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無論怎麽做、怎麽想都擺脫不了他是衛王師的事實,在世人的眼中他們師徒都是一體的,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考慮問題也要時刻站在衛王的角度上去想。

  對朝廷入瓊後將要麵臨的困境,應節嚴和殿下倒是想到了一起,那就是太後和陛下可以容忍個強大的外藩,卻容不下一個強大的皇子。因為這個人擁有同自己一樣的血統,都有繼承這個國家的權力,想想一個可以合法的從自己手中拿走最高權力,他們也會睡不著覺的。同樣在現今臣強君弱的時候,一個權臣可以操控皇帝,把持朝政,但是突然出現一個可以改變這種格局的皇子,他們想到的恐怕也是馬上將其扼殺,以保住自己的權力。

  而正所謂‘大河沒水小河幹’,應節嚴明白殿下一旦失勢,自己也會跟著倒黴。他倒不在乎什麽高官厚祿,自己幾個月前不過是個致仕的散官,再說自己已過花甲之年還有什麽想不開的,大不了依舊回鄉講學著書,含飴弄孫。但同樣也有不甘,他也曾胸懷報國之心,想有番作為,可仕途坎坷恨不能一展平生之誌,現在終有機會卻又要因奸佞弄權麵臨半途而夭,如何能讓他心安理得的麵對。

  再有應節嚴以為皇帝這個位置並不是什麽人都能適合的。倘若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坐上了皇位,不務正業,幹出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荒唐事、份外事,這個時候國家就會遭殃,人民就會受苦。所以皇帝角色的是否到位,是關乎國計民生和曆史發展的大事。如果在位的皇帝具備政治家的素養――睿智、務實、堅毅果斷,懂得平衡大局,如果再能夠稍稍關注一下民生,實施一些“薄賦寬刑”與民休息的政策措施,這個時期的百姓日子就會相對好過一些。

  而當今這位兒皇帝顯然不具備為君的條件,從傳承上說其是在亡國之時,由遺臣故老推舉上位的,不符合傳統的繼承規則。可就算他有謝老太後的遺命,可其表現讓應節嚴看不出什麽希望,他聽政不問政,根本就成了權臣們擺弄的傀儡,隻能藏於太後的裙下受其庇護,當然這也是那些權臣們希望看到的,否則哪裏輪到他們操縱朝政。

  先帝的兩個繼承人,說心裏話應節嚴更看好衛王,即便拋開自己為師的私誼同樣如此。

  首先殿下忠孝仁義,為國他不顧自己年幼召集義軍抗擊外敵,可謂忠;為了給太後和陛下尋找立足之地,他甘願遠赴瓊州這荒蕪之地,可謂孝;他在自己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收留老弱和遺孤,行事也會顧及百姓和部屬的感受,可謂仁;他為了一個救護過自己的侍衛敢與當朝宰相作對,並甘冒風險上了疫船,對曾同生死的手下同樣不離不棄,可謂義。可見殿下已然具備了為君者的基本素質。

  其次,殿下曾連續多日在夢中與太祖及陳摶老祖對弈,並受其指點。可見太祖也是意屬衛王殿下,否則怎麽不去給皇帝托夢,這就是希望殿下能在國破之際恢複自己打下的江山。而對於皇位的傳承,大家更相信‘皇權神授’,天人感應。隻是現在這事卻不能說,否則殿下便有性命之憂。

  再有殿下年紀雖小,卻有著常人難及的眼光,做事深謀遠慮,心思縝密。起初殿下對於些事情,往往一言便中,他還以為是殿下得到了太祖的暗示。但交往日久,他發現殿下往往能從人們的隻言片語和一些看似不相幹的線索中找出真相,並勾畫出事情的本來麵目。而這些他出了相信殿下天生便有,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解釋。

  當然殿下也非完人,他做事不喜歡拘於禮法,無視規矩,喜歡‘騙人’,可應節嚴以為這正是一個君王應有的氣度,亂世之間也可以不那麽重道德,循規蹈矩的人怎麽可能開創基業,打下江山。而正因為他們藐視傳統的禮法,敢於打破規矩,才能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之人。至於詐術這個東西,他認為作為君主一定要精通,但凡明君,在麵上一定要做的很仁義道德的樣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忠義的臣子為自己效忠。就像江璆被殿下騙了,至今還蒙在鼓裏,可現在殿下讓他向東絕不會向西……

  因而無論於公於私,應節嚴都不希望殿下被那些奸佞整倒,奪了兵權,從此沉寂默默無聞。那又該如何做呢?他觀今日殿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似乎已經為全忠孝,履行自己先前的諾言,已然打算放棄抗爭。但其又心有不甘,不想毀了自己一手打下的天地,放棄複國之誌,舍棄追隨自己的那些兄弟,因此才鬱鬱寡歡。

  而殿下這種矛盾的心理並沒有逃過應節嚴的老花眼,否則便不會問誰來給他蓋屋了。可這也說明殿下對於屬下的一班人馬,當然也包括自己缺乏信心,不知道眾人能否在危難之機繼續追隨於他,會甘冒天下大不韙行非常之事。正因為如此殿下才舉棋不定,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但是應節嚴清楚如果自己或是部屬中有人出事,殿下定不會袖手旁觀。

  可應節嚴很清楚,朝中那班人對於內鬥都門清的很,他們不清楚帥府是殿下在主持大局,而會將一切都算在他們身上,因此行事定是先剪除羽翼,將帥府軍調走或是充當炮灰,使他們喪失反抗能力,至於死多少人才不會有所顧忌,但殿下可以忍氣吞聲,放棄一切,卻又怎會眼睜睜的看著大家去死呢!

  “萬斤重擔當由老夫來扛了!”應節嚴知道犯上這種事情不能讓殿下參與其中,否則事敗殿下還能以不曉內情脫身,事成則可留清白之名。但要想能保住殿下,隻憑自己是不行的,還需府中眾人配合。至於如何促成還需細細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