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調整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7      字數:2110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當夜趙昺又召見了趙孟錦和劉洙、黃顯耀、劉誌學三人。首先就江璆‘出走’一事征求了他們的看法,他們以為江璆雖無可能背叛帥府,但其擅自調軍有插手軍務的嫌疑和拉攏後軍的跡象。

  因為後軍皆是由朝廷撥給的義勇組成,當時為了加強他們的戰鬥力,將大部殿前禁軍調入其部充任中、低級軍官,所以是帥府對其控製力最弱的一部。而江璆曾統軍多年,又曾帶領義勇在廣東與敵作戰,十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理;加上殿前禁軍基本上都是江氏子弟兵組成,其會十分容易將後軍收為己用。

  趙昺知道軍隊是自己立足這個世界的根本,因此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論什麽原因都不能將軍權拱手讓人,而江璆此舉不論是否有插手軍務的企圖都觸及了他的逆鱗,是他不能容忍的。既然自己的幾位心腹愛將都由此看法,那就必須采取措施以防不測,絕不能讓江璆將後軍變為江家軍,並將後軍重新置於自己的麾下。

  原本趙昺是準備將中軍和前軍置於瓊州,作為防禦海峽的主要力量;左、右軍分置昌化和萬安兩軍,作為兩翼,隨時增援瓊州;而將戰鬥力最弱的後軍放在最南邊的吉陽軍,作為維護島內穩定的主要力量,同時充當預備隊。如今這種情況下,他當下做出了調整,將後軍置於瓊州,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而前軍則駐紮在吉陽軍。

  而趙昺起先是想將從廣州帶來的各路義勇集中編入各軍,但現在也不得不做出微調。他計劃將摧鋒軍和勇敢軍編為新軍,不足之數自各軍撥調,保留摧鋒軍軍號,由帥府直接管轄。九江降兵則盡數編入水軍。陳氏兄弟所領義軍編為五個指揮分別撥入各軍,而江璆所招募的義軍則分散編入各軍補充原有的缺額。

  對於整軍趙孟錦等人都表示同意。因為帥府軍接連擴軍,原本的護軍已經成為了少數,若再不整訓將有被其它各部吞並之虞。正可借助整軍的機會,加強老班底的實力和影響力,從而增強統禦力。而現在各軍居無定所,修築軍營和防禦設施是當務之急,整訓又勢在必行,成為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趙孟錦提出先可將各軍教頭統一編為一隊由都統司直隸負責教戰,然後再行抽調各級軍官入營輪番進行整訓,待教導完畢回營後再教授士兵,從而達到以一教十提高整體戰鬥力的目的。劉洙又提出可以區別不同兵種一一編隊,分別教戰,這樣既可以加快整訓速度,又能加強專業訓練,以保證訓練效果。

  趙昺深以為是,其他幾位也十分讚同。於是他命各人回去後立刻將想法寫成條陳,報送撫司,自己在從中周旋以盡快促成此事,如此一來江璆即便想反對他也鞭長莫及,而等他回來木已成舟想改變也無力達成。這樣就削弱了江家在帥府軍的影響力,而其想插手軍務也不能夠,卻進一步確定了趙昺統帥的地位。

  趙孟錦等人清楚隻有保證殿下在帥府的權威,他們才能在現今‘敵’強我弱的情形下站穩腳跟,保住自己的地位,利益的一致性讓他們對殿下的話當然言聽計從。而趙昺通過整軍不但加強了對各軍的控製力,且提高了帥府軍的戰鬥力,進而讓自己能在這亂世之中守住一方淨土,求得一條生路……

  接下來兩天,趙昺又召見了莊世林和郝雲通、周翔等屬官,密會了應節嚴等人。而得知江璆率軍‘出走’之事已過去三天了,帥府派出尋找的人還沒有傳回消息。情況不明,眾官也對此事都保持沉默,也沒有人公開議論此事,使得事件仿佛成了禁忌一般。

  但帥府軍上島後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一直等下去,要盡快對幾件大事做出安排。於是在到瓊的第三日,趙昺聚將議事。參會者除帥府各司主官及案首外和軍中統製以上將領外,瓊州所轄州縣首官及屬官皆列席參會。首先由各司和瓊州主官講了當前形勢,介紹了情況,並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按照慣例下一步該由眾人商議,拿出意見,由殿下做出決斷。可殿下卻一反常規,而是對人事進行了安排,宣布由撫帥應節嚴主持帥府工作,主管瓊州軍政事務;鑒於江璆擅自離島,轉運司由副使潘安主事,陳則翁為轉運司判官協理工作,待江璆歸來查明情況後另行處置。同時免去趙與珞路管轉運使之職,瓊州知州不變,兼任軍前轉運使;提刑司和常平司兩位主官不變。

  接著任命王府侍讀、帥府記室鄧光薦為瓊州廉訪使,負責監察帥府及各州縣官員,同時督查軍紀,整肅不法;任命趙孟錦為瓊州兵馬使,統管瓊州所屬各路兵馬,同時仍兼任本職;任命劉洙為沿海防禦使,統管各路水軍,設置水寨禦敵;任命陳任翁為摧鋒軍統製,負責整編摧鋒軍和勇敢軍。

  原摧鋒軍統製馬發為瓊州招討使,負責平定地方不法,清剿海賊;帥府都作院主事周翔兼任瓊州都作監寺監,負責一應軍械的修造及建造軍營、堡寨。其後命令各軍準備開拔,前往駐地,相應計劃由撫司和都統司商定。

  而瓊州各州縣官員暫時各安其職,聽候調遣,待帥府考官後再做定奪,要求各州縣舉薦賢才以為朝廷所用。同時給百姓解釋清楚,帥府軍來瓊是為抗擊蒙古人的入侵,告知不必慌張。萬不可借機巧立名目收取捐稅,騷擾百姓。再有各州縣要盡快整理好相應公文、賬冊,整理好倉廩,以備各有司查檢。

  隨著殿下清朗的童音,堂上有人歡喜有人愁。應節嚴閉目細聽,殿下所言大部分是他們早已議定之事,且並無多少出入。但他還是從細微的變化中發現殿下還是對江璆出走之事產生了戒心,其中調整正是針對江璆和後軍做應急之策,可江璆這個禍首還不知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