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管鮑分馬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3-13 13:57      字數:3185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

  趙昺在一邊聽著劉黻的講述,說實在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古人雖然敬畏天地,但也有‘不語鬼神亂力’之說。應節嚴自幼熟讀經史,堪稱儒學大家,而以趙昺所知書讀多了自然明事理,對於鬼神之說一般持保留態度,甚至是嗤之以鼻,斷然不信的。自己的謊言若是被其當麵揭穿,得找個什麽樣的理由才能遮掩過去呢?

  “上天垂憐,大宋複興有望!”劉黻剛剛將殿下‘夢中遇仙’之事說完,應節嚴便向天施禮,激動萬分地說道。

  “應大人也以為這是上天之意,將複興大宋的重任交予殿下?”劉黻看其興奮的樣子詢問道。

  “太祖定是不忍見自己創下的基業毀於韃子之手,才借棋局指點殿下保我大宋江山社稷。而陳摶老祖也是不世高人,傳聞其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且有治世之才,精通兵法戰策,奇門之術,殿下經其點化必能成就大業。”應節嚴說道。

  “不會吧……”趙昺打了個冷戰心中暗道。他沒想到結局大出自己意料,聽這老頭之語不僅是信了,而且是深信不疑,自己胡謅一番都能讓他們解釋的滴水不漏,弄得他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定有天意之說,看來自己以後不能再隨便抱怨老天爺了,免的真遭了雷劈。

  “應大人以為這偈語所言乃是老祖所留,為殿下指點迷津的?”劉黻見應節嚴對自己所言深信不疑,自然也十分振奮。

  “老夫以為正是。”應節嚴端起茶喝了口道,好像根本就沒有覺察到茶水早就涼透了。

  “唉,可惜的是我才疏學淺,後知後覺,不能參悟透其中之意,使得殿下陷入困惑之中。應大人乃是當世大才,可否解惑?”劉黻拱手施禮請教道。

  “聲伯過謙了,這偈語暗含玄機,豈能輕易破解,你能事後悟出其中奧義已是難得。”應節嚴還禮道,“當前前兩句偈語皆以應驗,此刻應盡快參悟透後句所含之意,以圖後事。”

  “然也,應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後句比之前麵更加生澀難懂,聲伯實在難以領會,還請大人勞心。”劉黻又言道。

  “也好,我們一同參悟其中深意,也許能從中參破天機。”應節嚴倒是沒再謙虛和推托,與劉黻兩人一字一句的分析起來,卻將始作俑者趙昺被晾在一邊……

  瞅著認真做夢的兩人,趙昺既覺得好笑,又覺得茫然,自己謀劃了多日的東西,卻需要借助裝神弄鬼來實現,真是悲哀。而對於劉黻和應節嚴這些掌握國家大事的高級幹部和知識分子也崇信鬼神,他也是深感不安,擔心一旦形成遇事則問鬼神的習慣絕非是什麽好事,這將會影響到他們的判斷力,從而做出不恰當的決策。

  趙昺的擔心無可厚非,可其實他還是犯了主觀主義錯誤,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中還是有故事的。應節嚴自幼天資聰慧,傳言是因其母有孕,夢到一個紫袍玉帶老者乘白虯而下,醒後便生下他,因此其小名夢辰。而這個傳言讓應節嚴自幼潛意識中產生了鬼神可畏的心理,且趙昺給他的驚奇和震撼太多了,已經不能用常識來解釋,也隻能歸結於其得到了神人點化和幫助,從而也讓趙昺產生了誤會。

  “吾以為這管鮑是指管仲和鮑叔牙二人,但這分馬又當何解呢?大人可知其中典故。”劉黻皺著眉頭琢磨了一會兒,依然不得頭緒,問沉思中的應節嚴。

  “聲伯所言不錯,管鮑應指此二人,他們傾心相交傳為佳話,而二人分馬的典故卻未見史載,是否指他們分別輔佐公子白與公子糾之事?”應節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嗯,分馬也可暗指分道揚鑣之意,如此解釋也算恰當。”劉黻點頭道,十分讚同。

  此時的趙昺隻有聽的份兒,不過卻變成了看熱鬧的心理,想看看他們到底能將自己胡謅的兩句順口溜做出什麽樣的解釋。而管鮑之交的典故他是知道的,是說當初二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出小錢而分大頭;幫鮑叔牙出好幾次主意,卻都幫倒忙;後來倆人都從政領兵出征,打仗的時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

  別人問鮑叔牙,說你怎麽和這麽一個玩意當朋友啊?鮑叔牙說,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錢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沒人照顧老母,這有什麽過錯呢?管仲聽說後就歎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所以大家就把這種知心朋友稱為管鮑之交。

  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沒有兒子,隻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母親是魯國人;一個是公子小白,母親是衛國人。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分別把寶壓在兩人身上。從此,管仲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後來齊國發生內亂,大臣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國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

  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決定親自率領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一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他帶著三十輛兵車,日夜兼程,追趕公子小白。可追上後發現對方人多,他怕打不過便施緩兵之計,往回走的時候突然回身射了公子白一箭。生死之間公子白也是腦洞大開,他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

  忙亂中大家也都被小白瞞住了。直到管仲走遠了,他才睜開眼坐起來。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跑,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於是,公子小白換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車裏,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管仲卻以為自己得計,認為小白一定死了,便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聽說小白已經死了,慶賀一番後才帶著公子糾,慢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

  過了好幾天,魯莊公才率領大軍到達齊國的邊境。他聽說公子小白並沒有死,且已經當上了國君,頓時大怒,馬上向齊發動進攻。結果魯軍被打得大敗,魯莊公棄車逃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大敗回國後,齊國大軍又打上門來了,強令魯莊公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魯莊公一看,大兵壓境,也不願意為一個公子糾冒亡國的風險,便全盤接受。

  管仲這真是賠了夫人還搭上了自己,可等他坐著囚車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卻早就等在那裏了。馬上讓人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並將管仲安排在自己家裏住下。隨後他去勸說齊桓公放棄前嫌,還向其推薦管仲之才。最終管仲忽悠住了齊桓公,把本屬於鮑叔牙的相位坐在了自己的屁股下,倆人又合演了一出舉賢讓位的大戲。

  這流傳千古的佳話,以趙昺的思維卻一直是不大理解兩人到底是啥關係,那時鮑叔牙沒有家人要照顧嗎?其實怕死貪財是每個人的通病,怎麽到了管仲身上就那麽了不起呢?誰不想有鮑叔牙這麽個傻朋友啊?有功我來,黑鍋你背,像管仲這種奇葩朋友,其實不要也罷。如果放在現代社會有這麽樣的倆人不打的頭破血流就算是有情有義了,而管仲也必會被人肉出來成為‘網紅’,還談什麽千古傳奇……

  “吾以兩位仙師必是以管鮑分侍公子白和公子糾之事,暗指殿下脫離朝廷獨自發展,否則怎有江斷水自流的後句。”兩人揣摩了半天後,應節嚴說道。

  “嗯,應是如此。那江斷是指此事要由江大人決斷,還是意指當今形勢是大江斷流,局勢危急,應順天而行呢?”劉黻點頭同意分兵之說,但對其‘江斷’之說提出了異議。

  “哦,這……也應有此意。且看前句中的逢柳花又明,這柳與劉同音,而殿下機緣巧合之下在船上與聲伯相逢,從而才有了後麵從容脫險之事。”應節嚴又聯想到前句解釋道,不過卻讓剛剛明朗一些的解釋又陷入了僵局。

  “應大人所解並不恰當,當時在船上在下已是病入膏肓,朝不保夕,全仗殿下賜藥才求得生機,這樣做解實在牽強。”劉黻是謙謙君子,當然不願居功,擺手說道。

  “聲伯過於自謙了,殿下也正是得聲伯之助才控製住局勢有了後邊聚攏人心之事,即便有拗,也相差無幾,起碼也是公子白與鮑叔牙之情。”應節嚴說道。

  “兩位大人都不餓嗎?現在日已西沉,滿天星鬥了!”正當二人爭論之時,坐在一邊的殿下突然插嘴道,兩人扭臉看看殿下又對視一眼,猛然感到處境有些不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