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是否當誅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1-05-24 16:48      字數:3194
  網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動</a>最新章節!

  即秦朝之後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便是漢朝,這是人所共知曆史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劉邦作為王朝的開創者,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可其是一個隻能共患難卻無法同富貴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後就開始誅殺功臣,為後世所詬病。

  趙昺在前世也曾有如此看法,不齒於其為人,但是來到大宋後當上了皇帝,重新再看這段曆史又有了另一番認知。劉邦算是大器晚成,四十七歲才出來打天下,卻隻用了七年的時間就成就大業,比他可是強多了。

  所以在趙昺的心目中,從這方麵看劉邦絕對稱得上他的榜樣,與曆史上諸多皇帝相比,其也許並不是最為出色的一位,可其絕對是其中最有眼光的。細品其登基後誅殺功臣的行為,其實也有很多不得已,那些開國功臣做的事情,換誰也不能忍!

  誰都清楚皇帝並不是神仙,之所以能夠成功身邊都有一幫老兄弟輔佐,為其征戰四方,劉邦同樣如此。不過他成就大業以後也沒有虧待這幫從龍之臣。在定陶城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諸侯。

  劉邦分封諸侯也是為了踐行當初許下的諾言——擊敗項羽之後同享富貴,他做到了自己當初的承諾,把一半的江山拿來分給了手下們。要知道此時天下還未徹底統一,他手中隻有四十七郡的土地,但他將其中的二十三郡被被他拿來分給了手下將領。

  劉邦的做法在趙昺看來這是十分有魄力的,起碼他自己難以做到,當然並非全是舍不得,而是天下形勢不同,製度也發生了巨變,但並不影響他對其如滔滔黃河之水般的敬佩,這氣度稱之為冠絕曆史都不為過。

  為什麽呢?因為劉邦不斷分封出去大量的土地,還允許彭越、張敖、韓王信、韓信、英布、吳芮、臧荼等七位將領稱王。也就是說,劉邦在分封諸侯之後,自己手中僅有半數土地。可是協助劉邦成就大業的並不隻有這些武將,還有原本就跟隨劉邦的周勃、蕭何、曹參這些功勳大臣,他們同樣也需要得到封賞。

  這些功臣在劉邦爭霸天下的過程中都發揮過重要作用,協助劉邦擊敗項羽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無論如何也要讓出一部分土地給這些將領。因此劉邦在分封完諸侯之後,又陸續封了一百四十餘位功臣,他們的食邑少則百戶,多則萬戶。

  如此一來,劉邦手中的二十四郡土地還要再次分封給那些功勳大臣,可是經過秦末的連年征戰,當時的天下已經是百業凋零,再加上漢朝皇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封賞,因此劉邦此時手中實際能夠得到稅收的地盤還要縮水近一半。

  對於這些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大臣,劉邦總體上還是非常放心的。因為這一部分人雖然已經封侯拜將,手中也有著不小的封邑,可是他們還是需要仰仗朝廷的,名下的封邑也要歸朝廷管轄。可是對於那些建國稱王的諸侯王來說,對朝廷的態度就沒有那麽恭順了......

  “漢初三將韓信、彭越、英布被漢高祖誅殺,史稱‘外托君臣之名,而內有敵國之實’,可見他們已成割據之勢,名義上雖歸附朝廷,實際上已然不再遵從朝廷調遣,可能甚至與朝廷暗中為敵,作為皇帝必然難以忍受,肯定要將這些諸侯王誅殺!莊思齊畢竟是出身耕讀之家,知道事情的始末,現在皇帝提及於此,他點頭稱是道。

  “不錯,若非漢高祖將他們誅殺,那麽大漢將生內亂,統一的格局將毀於其親手分封的諸侯王之手,隻能以雷霆手段予以鎮壓,才能消除隱患,有了後世天下一統的強漢!冉安國點點附和道。

  “其中也許有曲折,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下,為他們叫屈著不絕於耳,甚至有人還為韓信沒有斷然起兵謀反反被誅殺惋惜。趙昺輕歎口氣道,“有如此看法其實也不意外,畢竟韓信為漢朝的建立立下殊勳,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人們總會為功臣受戧感到不平。

  “但是,朕以為漢高祖誅殺功臣也是不得已。無論是出於私心為鞏固劉氏江山考慮,還是從曆史和形勢的長遠考慮,誅殺三人皆避免了剛剛統一的天下分裂,中原再次陷入春秋混戰數百年的的危險局麵,這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趙昺當下深處的形勢與劉邦相似,設身處地就可以明白其所想,作為與秦始皇同一時代的人,也許隻有他能夠理解秦始皇的遠大抱負。秦國統一之後,秦始皇下旨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消滅諸侯國,這些都是有利於時代進步的重要舉措。

  以漢朝初期的形式來說,如果劉邦不果斷采取措施的話,那麽剛剛統一的天下必將再次陷入分裂,無論從什麽角度來說,劉邦都不可能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這些獨立於朝廷之外的諸侯王,他必須采取雷霆手段予以鎮壓,

  因此,劉邦寧願背上千古罵名,也要誅殺這些功臣。雖然說劉邦鏟除諸侯王,也是為了鞏固劉家江山,可是從曆史的角度來說,劉邦此舉同樣推動了曆史的前進,從這方麵來看的話,劉邦確實是眼光長遠。

  “嗬嗬,也幸虧漢高祖隻殺了三個為首的異姓諸侯王,否則就沒有勳貴們助劉氏除掉呂後一族,重複劉氏江山了!陳鳳林這時嗬嗬笑著說,轉而想想又道,“灑家怎生記的韓信和彭越是呂後所殺,與劉老兒並不關係啊!

  “陳都統,你喝多了,勿要胡言!劉誌學趕緊拉拉其的袖子道。

  “哼,其實劉氏沒有亡於呂氏,卻被勳臣們給滅了。莊思齊喝了口杯中殘酒道。

  “不錯,從此而言,當初漢太祖殺的勳臣們是少了,而不是多了!眾人正納悶莊思齊為何會如此說的時候,李振卻讚同地道。

  “這......李振的話更是‘惡毒’,眾人更敢驚訝。

  “陛下,他們喝多了,不要介意!冉安國雖然出身瓊州鄉裏,卻也不是大字不識的鄉間莽夫,而投入帥府後又肯努力,已經不僅是熟讀兵書,對經史也有涉獵,稱得上是儒將了,知道其的話不合時宜,更不能當著皇帝的麵講,一邊給他們打眼色一邊為他們遮掩道。

  “嗬嗬,史書上有些東西寫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腦子去讀。而你們幾個讀書都不如莊都統他們幾個用心!趙昺見狀笑笑指指莊思齊和劉誌學,又點點冉安國,在對其餘幾人道。

  他心裏其實也清楚莊思齊說的不假,而史書本就是勝利者的遮羞布,將陰謀和肮髒隱於隻言片語之下。劉邦死後,呂氏專權大肆提拔任用娘家人,形成曆史上最大的一個外戚集團。然而,從呂氏集團後續的發展來看,似乎根本就沒有想過取代劉氏。

  在趙昺來看,如果呂氏集團真想這麽做,那麽執掌北軍兵權的呂祿,為何如此輕易地將兵權讓給功臣?因此隻要多想一下,就能看出來,所謂“呂氏謀作亂,完全是功臣們一手炮製的陰謀。

  功臣們為何要這麽做呢?這是因為朝廷大權本來就僧多粥少,失去呂後庇護的呂氏又占據太多政治資源。正所謂“懷璧其罪,功臣們不屠殺呂氏,還會殺誰呢?在周勃、陳平利用呂祿的好友酈寄,騙走了北軍的印綬。

  其後,周勃馳入北軍軍營,順利抓住了北軍的軍權。功臣們一旦擁有了兵權,就注定了呂氏一族的滅亡。隨後,曹參的兒子曹窋轉告禁軍衛尉,不準相國呂產進入殿門。其後,周勃和朱虛侯劉章帶兵突襲呂產,並將他殺死於一個廁所。呂產死後,其所掌握的南軍也被功臣們奪取。隨後,功臣們分道進擊,不分長幼,將諸呂殺個精光。

  呂氏一族滅亡後,功臣們並沒有因此歇刀。由於呂氏是漢少帝的親舅舅,因此周勃、陳平擔心會出現“(少帝)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的局麵。因此他們暗中密謀,決定“合法地殺掉漢惠帝所有的子孫。於是他們對外宣布:“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後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

  也就是說,宮中所謂漢惠帝的兒子,都不是親生的,其實都是呂後陰謀的產物。實際上,漢惠帝並沒有兒子。但自幼生活在宮中的趙昺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此理由是多麽荒唐和牽強。這些皇子怎麽可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試問誰會給自己兒子,生生造出六個假兒子。

  最終,功臣們殺入宮中,將漢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誅殺。就這樣,劉邦的嫡係子孫,全部喪生於功臣們的屠刀之下。而漢惠帝,生生落得個性無能的惡名,這是不是太過蹊蹺了呢......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