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不改初衷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1-03-10 22:04      字數:1618
  網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動</a>最新章節!

  時間很快進入了六月流火的時節,文淵殿中即便擺著冰盆也讓人汗流浹背,但是小議事廳中的幾位大佬火氣很大,不時傳出爭論聲,在門外侍候的小黃門都躲得遠遠的。他們雖然不知道皇帝召集幾位大佬商議的是什麽事情,可連續三天依然沒有結果,此時也知道是關係國家的大事,而這個時候還是離的遠些為妙。

  “陛下,此次北伐臣以為不宜越過燕京,應在收複京東、京西和陝西止步,勿要在北進,以免重蹈昔日覆轍。一番爭論之後,陸秀夫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吾以為陸相所言極是,蒙元雖然勢衰,但他們在黃河兩岸集結了十數萬大軍,在大都周邊又有十數萬精銳侍衛親軍。而越過燕雲將要進入草原,敵必會不惜代價糾集所有兵力力戰,且大都城高壕深,又屯有重兵,又為其都城,敵軍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一旦久攻不下陷入苦戰,對我朝將十分不利。王應麟道。

  “王相之意是仍堅持以收複我朝舊地為限,待鞏固之後再圖進取?趙昺點點頭問道。

  “正是,我朝失去中原已經近二百年,更是先後曆經契丹、女真和蒙古統治,早已物是人非,而收複舊地陛下之功亦可留青史,傳後世!王應麟言道。

  “陛下,臣等明白陛下收複燕雲,將韃虜遠逐塞外的大誌,但此事還需謹慎,一旦失敗則就是潰地千裏的大敗,還需謹慎!鄧光薦也勸道。

  “臣以為就當一股作氣,收複中原,滅亡蒙元!韓振言道。

  “北伐宜早不宜遲,一旦鐵穆耳穩住局勢,完成漢化,國力增強,彼時就已經錯過良機。當下北伐雖有困難,但比之在瓊州之時已經是大為改觀,不要再猶豫不決!江璆言道。

  “北伐事關國運,諸位各有權衡,但亦應以大局為重,而非抱守這半壁河山,錯過良機,遺恨終生!文天祥言道。

  “不錯,此事關係重大,諸卿所慮也非不當。但北伐之事已成定議,即刻籌謀,不得延誤!對於北伐,現在高層已然達成共識,分歧在於進攻的幅度,幾次會有仍爭執不下。趙昺見今日又無法做出決定,也隻能暫時擱置。

  “臣等遵命!眾臣起身齊齊施禮道。

  堂議結束後,眾臣告退,趙昺卻看著桌上的輿圖標出的燕雲地區皺皺眉頭。何為“燕雲十六州,其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主要指幽州、檀州、涿州、雲州、儒州等地。其中最靠北的是武州,最西為朔州,最南為瀛洲,最東為薊州。

  唐肅宗時,十六州名稱基本確定下來。但當時並無“燕雲之說,直到宋朝才有。從地理位置上看,燕雲地區就是圍繞燕山和太行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秦漢時的長城就在此修築,以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後世也以此作為抵禦來自北方侵略的重要防線。

  燕雲問題的由來,不必趙昺多說,皆知是石敬瑭之過。但丟失燕雲十六州的鍋,全讓大宋朝來背就不對了。早在後唐之時,石敬瑭為了自己的利益,便將燕雲地區割讓給了契丹,並非是失於宋朝之手。

  燕雲十六州歸入遼國範圍,對中原王朝而言,相當於失去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天然屏障。自燕雲往南,即河北、河南一片平原,契丹騎兵可以肆意往來。之後的中原王朝也看到這一點,開始了收複燕雲地區的努力。

  中原王朝第一個嚐試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是周世宗柴榮。柴榮年輕有為,在他的治下,後周國力逐漸強大。趁契丹人內亂之際,柴榮禦駕親征,水陸兩路大軍齊頭並進,目標直指燕雲地區。最初,大軍進展順利,遼國的邊關守將幾乎望風而降。短短一個月,後周的軍隊就收複了瀛洲、莫州、易州等地,兵峰直抵幽州城下。遼國的增援部隊也抵達燕山之北。就在雙方馬上舉行戰略決戰之時,柴榮一病不起,最終功敗垂成。

  第二位是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柴榮北征時,他是其帳下得力幹將。建立宋朝後,也一直不忘收複燕雲,大臣們曾奏請加尊號曰“一統太平。趙匡胤卻說:“燕晉未複,遽可謂一統太平乎?不許。可見他也是將收複燕雲作為關係國運來看的。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