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逃出生天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11-30 22:20      字數:3084
  鐵穆耳從船的底艙中探出頭,深吸了一口腥鹹的空氣,還不等他看清已經西斜的夕陽就被一個黃眼水手按了回去,而他雖然聽不懂其說些什麽,也知道肯定不是什麽好話。但也是隻能憋著氣,還得陪著笑,唯恐激怒了這幫走私販子。

  鐵穆耳不敢去再挑戰這些人的耐性,摸索著重新蜷縮回自己的床上,底艙中堆滿了各種各樣貨物,而他的床就是角落中幾個鹽袋,黑漆漆的看不到一步外的地方,隻能通過甲板縫隙透出的一絲光亮辨別出白天和黑夜,能夠活動的範圍也就是左右一臂的距離。

  鐵穆耳已經在這艘船上生活了十多天,身上早就又髒又臭,頭發成了一團毛氈,而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讓人簡直是生不如死,更讓他焦躁的是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如何,朝廷中發生了什麽事情?想南朝方麵知道自己逃離後,定然會大肆搜捕,並向父汗要人,自己回去將會如何都難以預知。

  落到這番田地,鐵穆耳並不覺後悔,因為星象顯示這段時間自己雖有磨難,但是命星吉位正在北,是遇難成祥之兆,而這也是他下決心從南朝逃跑的緣由之一。想到回到大都後自己的運勢趨好,很有可能發生令自己命運發生天翻地覆改變的事件,他覺得受點兒苦還是值得的。

  而回想在南朝的日子鐵穆耳還是心有餘悸,若非聽從了阿爾達姆的話自己很可能已經被南軍祭了旗。說起來初時南朝對待自己還是不錯的,在四方館中給他專門騰出了一個小院子,安排了廚師,每月還有三百貫的零用錢,進出也很自由。

  但是在八月的時候,突然有軍兵圍了他的住處,並布置了崗哨,禁止遠中的人員出入。零用錢也被停掉,廚師調走,隻能吃四方館供應的最簡陋的夥食。這讓鐵穆耳十分驚訝,問詢看守的士兵,他們隻說是奉命行事,其餘一字也不肯多說。

  南朝對自己的態度驟然改變,讓鐵穆耳陷入了惶恐之中,然而情況不明,消息被斷絕?對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是一無所知。而他猜測一定是兩國間又發生了衝突?導致自己這個人質被殃及,而他也一時半會兒想回國已然不可能。

  不過這個時候?鐵穆耳還心存僥幸?以為肯定是在和議中發生了些不愉快,而父汗?尤其是母後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設法保全自己。而另一方麵?阿爾達姆也早跟自己說過?在這個月自己的命星暗淡,似有不利於他的事情發生,隻要他小心行事,就不會危及性命。

  而阿爾達姆的預言不久也得到了驗證?雖然過去的待遇沒有恢複?看守的士兵也沒有撤去,但監管已經放鬆,允許他的隨從們出去采購些日常用品,可他還是被圈禁在院子中,不準出門半步。很快鐵穆耳就從外出的隨從嘴裏得知了外界發生的事情?讓他又心神不安。

  在前時鐵穆耳通過信使知道,導致自己長期滯留南朝的原因是隴州汪氏不遵聖命?違背合議不肯撤出西川導致的,而母後為了‘敦促’汪氏將汪平昌設計鎖拿下獄?借此脅迫於其,以便讓自己能夠早日回歸?挽回在‘奪嫡’上被動的局麵。

  隻是現在汪氏麵上請罪?但暗地裏卻又動了手腳?居然派兵伏擊了前去接收閬中的南朝軍隊,給他們造成了近千人的傷亡,這也就難怪引發了南朝上下的震怒。據隨從帶回的消息稱小皇帝不僅派出使臣前往大都問罪,還要求處死事件的肇事者,追究幕後指使者的責任,並提出了巨額補償。

  鐵穆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反倒安心了。他以為南朝提出的條件雖然苛刻了些,可認為父汗和母後為了自己的安危也會答應南朝的條件。畢竟那些漢人世侯位居高位又如何,說起來不過都是自己的奴仆,生殺大權都在自己的手裏,父母絕不會為了幾個奴婢而舍棄他這個親兒子。

  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鐵穆耳所想發展下去,一段時日後又傳來消息,說父汗下旨詔汪氏當代族長汪惟孝入京,讓其改任兵部尚書,而以原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汪惟勤為鞏昌便宜都總帥,賜虎符,統領秦州、鞏州等府州。又以閬中權便宜都總帥、屯田上萬戶府萬戶汪惟純為漢中知府,兼領漢中行軍都帥;並追授在閬中事件中戰死的漢軍千戶汪惟新為昭勇將軍。

  鐵穆耳聽完眼前就是一黑,暗道自己這回算是完了。此事明明是錯在己方,他不明白父汗為何違逆南朝,不但不懲治肇事的汪家,反而對他們大加封賞。而以南朝小皇帝好戰和對外一向強硬的作風肯定是不會咽下這口氣,必會興兵報複,而自己也會被殃及。

  同時鐵穆耳也意識到母後很可能已經失勢,以致失去了對事態的掌控。而這件事情基本可以肯定與自己的好大哥甘麻剌脫不了幹係,定是在其的支持和漢法派朝臣們的配合下完成的,其目的就是要置他於死地,除掉爭奪儲位的對手。

  雖然弄清楚了‘真相’,但是鐵穆耳想自己被囚於這方小院中,遠離權力的中心,也是根本無力改變,不免沮喪萬分。而隨之果然如他所想,形勢愈加惡化,臨安的報紙連篇累牘的皆是報道蒙元方麵的無理,以及請求朝廷動兵懲治蒙元。

  群情洶洶之下,鐵穆耳的隨從都不敢隨便出門,一定要出去也要換上漢服。而負責看守他們的兵卒也一再警告,要他不要露麵,否則有被憤怒的百姓打死的危險。接著就傳來南軍在應天府集結舉行秋閱的消息,報紙上成十萬大軍前出二十裏抵達兩國劃定的界限,進行操演,演練了步騎合擊、火炮射擊等科目。

  鐵穆耳明白所謂的秋閱其實就是南軍進攻的前奏,不過是以此作為調集兵力的掩護,說好聽點兒是示威,不好聽點就是下達最後通牒。一旦蒙元方麵拒絕南朝方麵的要求,十萬大軍就會越過分界線直撲開封,進而掃蕩河內,甚至越過黃河兵逼大都,而那時自己就會被拉出去祭旗。

  正當鐵穆耳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阿爾達姆突然造訪,這讓他十分感動。想想在自己落難的時候,還有人拿自己當朋友,且是個不挨邊的外國人冒著天下大不韙來看望。他自然是熱情款待,並向其問問前途。阿爾達姆沒有推辭,拿出星盤分析了一番,認為他隻要向北就能逃過此劫,而他到了北方後形勢似乎就會發生逆轉。

  鐵穆耳聽了不免苦笑,盡管自己運勢衝天,可被囚於在又有何用。而即便能逃出臨安,可還離大都上千裏,自己如何能逃脫南朝的追捕,越過嚴密封鎖的邊界線。但是他又不甘心,錯過這可以改天換命的機遇,可現在能求助的也隻有眼前的這位異族人了。

  對於鐵穆耳的求助,阿爾達姆十分為難,稱自己在南朝待的很好,工作輕鬆,待遇又高,有享用不盡的美食,還有一幫有權有勢的朋友。盡管其前程遠大,但是幫他逃回去就要舍棄這一切,且要冒著生命危險,一旦失手就得不償失,他實在不想冒這個風險。

  現在阿爾達姆是鐵穆耳唯一的希望,他自然不肯放棄,除了真誠懇求外,還一再保證隻要能幫助自己逃回去,得到的肯定比當下更多,可以讓他做府中的供奉。而一旦自己登上汗位,就可以封他為國師,掌管天下宗教事務,參與國家大事。

  盡管鐵穆耳一再封官許願,阿爾達姆也有些許動心,但是還不肯點頭,隻是答應回去後好好考慮,再做決定。不知道是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其,還是對未來的榮華富貴的向往。在幾天後,阿爾達姆再次到訪,終於答應幫助他出逃。

  在三日後,鐵穆耳依照計劃讓一名親隨扮成自己的模樣待在院中,而他則買通了一位為四方館送柴的小販,藏在其牛車的箱底,避過了看守逃出了四方館。到達與阿爾達姆約定的地方後,又再次換裝扮作進城做生意的波斯商人,手持其弄來的腰牌,拉著駱駝大明大擺的出了臨安城。

  兩人事先謀劃過,以為走陸路不僅風險極大,且不易逃脫南朝得追捕。而從海路走,一旦船隻出海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遭遇南朝水軍的幾率很小,要安全的多。所以兩人出城後,以重金雇傭了一隻漁船從杭州灣出海,上了一艘已經聯絡好的專門往來南北的走私船。

  鐵穆耳當然不敢暴露自己是蒙元皇子的身份,隻說是在去歲被俘的一位蒙軍百夫長,好不容易逃出了流放地想要返回蒙元。而走私船肯搭載他們,除了重金外,還主要是看重阿爾達姆收藏的一張海圖,並不在乎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