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隻能這樣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10-28 20:50      字數:3173
  據《澠水燕談錄》記載,仁宗行籍田禮。準備妥當後,侍中將耒奉給仁宗,皇帝扶著犁尾走了幾步,禮儀官就宣布禮成。誰知仁宗犁田的癮上來了:“我既然開犁,就沒必要遵循古製,願把這塊田犁完以勸導天下老百姓重視農耕。”在大臣再三勸奏下,仁宗堅持犁了一塊田的五分之一才上田埂。

  趙昺這番操作,將這塊地耕了有一多半,足有一畝多的地,可他還不知道自己無意間有打破了一項大宋皇帝親耕的記錄,隻是不知道將來被誰打破。儀式結束,眾臣上前恭賀。而太常寺卿和鴻臚寺卿及禮部、戶部尚書,連帶兩位牽牛的耄老齊齊上前請罪,請求責罰。

  對於這場意外,大家都是心懷忐忑,這是祥興帝繼位以來頭一次行親耕禮,結果就弄出個耕牛不前的大事件,連從耕的大臣們都不免擔心受到牽連。而意外的是趙昺隻是笑笑,讓他們平身,稱不過是隻畜生鬧脾氣,沒有經曆過這麽大的場麵被嚇住了而已,與眾人皆無關係。

  眾人這才如釋重負,齊讚皇帝仁德。趙昺卻是暗笑,別說是隻牛,就是人,驟然見到如此大的場麵,又是敲鑼,又是打鼓,還嗚哇亂叫,不被嚇呆了才怪。至於什麽上天降下警示,純粹是無稽之談,所以他還專門叮囑籍田使切勿將氣撒在牛身上,還是要好好使用,不可因此虐待。

  趙昺還記的有出戲有‘皇帝去耕田,娘娘烙大餅……’的戲詞,而在周禮中確實也有“皇婚送飯,禦駕親耕”之說,但是今已廢棄。不過一大幫人幫著皇帝耕田,皇帝也不能讓人家白幫忙,照例參加者每人兩個饅頭,二斤肉,牽牛的耄老又賞綢緞兩匹。

  午後禦駕回鸞,隊伍原路回返,行至鳳凰山真聖殿小憩。早有人準備好茶水、點心等一應之物,趙昺在高台上向下瞭望,山腳下就是舊宮。雖然經過整理,但是依然一片荒廢之地,當下隻有護軍山地旅和一旅駐紮於原皇城內外,此外就是嶺南西苑有他設立的皇家科學院和剛剛設立的皇家學院。

  “這片地閑著太可惜了!”趙昺看了一會兒歎口氣道。

  “陛下,是否要重新修繕舊宮?現在宮城是太小了。”陸秀夫道。

  “朕暫無此意!”趙昺擺擺手道,“但是朕以為可以加以利用,可否將三省和六部及相關衙門皆遷入皇城舊地呢?”

  “陛下是欲將原來的皇城之地另做它用!”文天祥驚詫地道。

  “是啊,如今三省成立,擠占了六部的衙門,你們幾位執宰辦公之地也僅有一間房,尚書和侍郎們都要擠在一起做事,太過擁擠了。”趙昺言道。

  “陛下,當下宮城也是十分狹小,現下又有了皇子和公主,來日都需要分殿居住的。若是將舊宮之地占用,來日再欲擴建就難了。”陸秀夫勸道。

  “宮城雖小,可朕一家足夠住了。”趙昺笑道,“現在臨安城中再難尋一塊空地,若是三省六部另擇地擴建,征遷民居又是擾民,而舊宮荒廢太過可惜了,不若利用起來,也可解當下之困。”

  “嗯,舊宮總是荒棄,也會顯得我朝勢衰,加以整修也不失為計!”陸秀夫點點頭道。

  “你們看!”趙昺遙指舊宮道,“現在宮城前廣場狹小,上元節燈會萬民齊聚,不少人因為擁擠而受傷。而麗正門之外地方是其數倍,又緊鄰禦街,日後凡有大朝儀和盛會也可到此舉辦。而朝廷各省部寺監皆移於此,有事也便於互通,不必往來奔波。”

  “陛下所言不錯,索性重修明堂,以彰顯我朝氣象!”文天祥道。

  “嗯,可以商榷!”趙昺點點頭。他知道修建明堂不僅是建起一座大殿,而是對舊有製度的恢複。明堂禮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祭天禮之一,它於九月吉辛日在行禮殿(即明堂)舉行。周公明堂禮是儒家經典中明堂禮的典範,為曆代統治者所推崇。

  經過秦漢、魏晉學者長期地考辨、討論、注釋,周公明堂禮製的記載逐漸豐富,同時也造成了異論叢生的濫觴。這一時期,明堂禮實踐有限。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明堂禮製的繁榮時期。唐朝理清了天、帝之間的關係,正式承認五帝亦為天,明堂禮由享帝禮升為祭天禮之一。

  唐朝確立了一歲四祭天製度,並區分大禮、常禮之別,確立了三歲一親郊製度,製定了詳備的祭祀儀式,形成了嚴父配天製度。宋代稱得上是明堂禮製的鼎盛期,自仁宗末年開始,三歲一親郊製度形成完善、固定的製度,皇帝每三年一次親自舉行南郊大禮或明堂大禮。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廟”,成為帝王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古人認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統萬物,天子在此既可聽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體現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這裏舉行,借神權以布政,宣揚君權神授。

  南渡之後,宋朝並沒有修建明堂,而是以大慶殿代之。而趙昺改崇德宮為宮城後,大慶殿就是塊牌子,用到的時候,就將牌子掛上,不用了就摘下來。所以每逢朝廷大典,朝臣雲集,低階官員都不得不站到廊下聽詔。而元旦朝會賜宴,廊下都擺不下,隻能在殿前廣場上就著北風吃飯。

  建一座大殿用於舉行典儀即是形式上的需要,也是現實的要求。不過趙昺尚不清楚建這麽個玩意兒要花多少錢,平日能否挪作它用,總不能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建成了,就三年用一回,平日當花看,還要花費人力和財力維護。所以他還有些含糊,覺得可以提到議事程序上,但建不建,看看預算和功能再說。

  趙昺與幾位執宰就站在高台之上,望著舊皇城進行了初步的規劃和設計,將這塊曾經的皇家私邸挪作它用了。當然這還要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再經過後續統籌規劃、設計,然後才能投入實施。而後,行駕再次上路,傍晚回到宮中……

  現下朝廷改製基本已經完成,根據各自的職權進行整合,展開正常工作。而內廷的改製也隨即展開,趙昺已經做好了討價還價的準備,經過一係列的堂議和廷議之後,雙方終於達成共識。內廷規製為量身和一軍結構,即外事歸內侍省,內事歸入內侍省,保留禦前護軍,其下再各行設置辦事機構。

  這個方案等於將趙昺欲劃入內廷的寺、監、院皆剝離到了朝廷,成為朝廷控製下的機構。但在趙昺的力爭下將作監及各個軍器工坊被留在了內廷,這是他發展工業的基礎,無論如何也不肯撒手的。而朝廷方麵也達到了‘削弱’內廷勢力,壓製其權力的目的。

  當然在禦前護軍的編製上雙方爭的最凶,畢竟皇帝手中握著一直親自掌控的精銳親軍實在讓朝臣們不安,雖然他們至今也無法染指軍隊,但在形式上也要求保留對軍隊的控製。

  趙昺最後做出‘妥協’,禦前護軍步軍下轄一個親衛旅、一個炮兵旅、一個騎兵旅及兩個步兵旅和一個獨立的輜重團。總體上由過去的九個旅減少了近一半,將新編的兩個騎兵旅擴編成騎兵三、四師,其它幾個步兵旅拆分或是編入其它各部。

  水軍仍保留,編製上要欲以縮減,但是遭到了趙昺的拒絕,而是要求在保留原有戰船規模的基礎增加一個陸戰旅。而編餘的各旅則改編成海外遠征軍,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海外貿易衝突,保證大宋的海外利益,打擊沿海的海盜。

  眾臣商議之後,也意識到海外貿易對於大宋財政的重要性,去歲隻關稅就收入二千萬貫,占據了財政總收入的近三成。若是這部分利益受損,將嚴重影響到各項開支,因此同意從現有的三支水軍中抽調部分艦船和編餘護軍組建海外兵團。

  到了最後,眾臣發現爭了半天,禦前護軍的實力並沒有被削弱多少,反而是水軍得到了加強。大家想想算了,皇帝一直把持著樞密院使的職務不肯撒手,軍隊一樣在他控製之下,折騰半天不過是左手倒右手,他們還是難以插手。至於以後,誰知道會怎麽樣,也許今日之爭會給後人留下些東西吧!

  雖然沒有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完成內廷改製,但是趙昺也沒覺的吃多大虧。自己是皇帝,雖然放權給了朝廷一部分,但是隻要軍隊在手,收拾他們也是分分鍾的事情,至於自己的子孫們有沒有本事保住當下的局麵,他也管不了。

  但趙昺還是希望以此推動朝廷的正規化和程序化,即便以後出了不肖子孫,也不至於讓朝廷癱瘓,依然能夠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丟了江山。不過他也知道死後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夠控製的,曆朝曆代每個開國之君都曾為後代設計了一套祖宗之法,希望江山永固,可結局還不是該亡國,還是亡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