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建立規範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07-18 18:43      字數:3108
  趙昺與幾位執宰長談,以理清導致‘學亂’的根源,以及來龍去脈,結果是他管了午膳,又請了晚膳。考慮到老幾位歲數都不小了,也讓他們有個人交換意見的機會,他宣布休會半個時辰,大家自由活動,該出恭出恭,該****,活動下腿腳,放鬆下神經。

  待申時過,眾人再回殿議事,而這次趙昺將會場移到後殿,允許大家除去官服、脫了靴子,免去失儀之罪。畢竟坐這麽一天,就是他騎馬已經練出了鐵屁股,也是腰酸背痛。且那身板正的官服看著是莊重,但是實在板的難受。

  “臣等謝過陛**恤!借著放鬆的功夫,老幾位也分遣家仆回去取了常服換上,皆是寬鬆的長衣,薄底兒綢麵麻鞋,除去了冠帽,隻用簪子攏住發髻。看上去再無執宰們的威嚴,卻像幫居家老翁。官衣雖然除去,但禮節不能缺,他們齊齊拱手施禮道。

  “諸位卿家皆是看顧著朕長大的,就勿拘禮了。趙昺抬手讓眾人免禮,讓他們在榻上隨意安坐。

  “謝過陛下了!

  “應、鄧、江三位先生皆是朕的師傅,劉相亦與我有半師之誼,在陸相、王相處也是受教良多,現在去了官服,又在私第,便是朕的師友,大不必謝來謝去,我也嫌煩!趙昺歎口氣道。

  “哈哈,那臣就不恭了!眾人中應節嚴資曆最老,歲數最大,便當先尋了個軟榻,又找王德要了個靠墊,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在陛下右手坐下。

  “客隨主便,臣也就不客氣了!陸秀夫也知道小皇帝的脾氣,在陛下左手坐下,卻仍有些拘謹。其他幾個人便也不再客套,各尋了位置坐下,看似隨便,但也分得出尊卑。

  “今日大家都辛苦了,朕讓膳房燉了補湯,尚需些時間。就先嚐嚐我與王相自九華山帶回的山茶,味道如何!眾人落座,趙昺讓小黃門送上新煮的茶道。

  “對對,諸位都要嚐嚐,當日陛下與吾登九華山,有感於九華山茶,陛下於化城寺論學,肉身殿論道。縱談天地,品評**,論義利、談得失,讓吾是感觸良多,大有茅塞頓開之感。王應麟也抬手相邀道。

  “哦,那請王相轉述,讓吾等也受教一二!江璆出言道。

  “陛下,臣就不客氣了!王應麟見陛下未置可否,便從禦舟遇襲後泊於池州說起,將其所言之要緊的娓娓道來,當然也隱去了那些‘不堪’的語言......

  “當*吾與陛下初遇於疫船之上,彼時陛下*不及六歲,尚是一頑童,宛如昨日。而如今已然兩次率軍北伐,兵威中原,讓蒙元乞和。現下又能對天下大局及士心民意,剖析的如此細微,真是讓吾感到老了,是該歸鄉含飴弄孫啦!劉黻聽罷輕歎口氣道。

  “劉相拗讚了,我見識尚淺,妄言天下,見笑了!趙昺擺手笑道。

  “陛下勿要過謙,言及之處卻有獨到之處。前人之學、祖宗之法,我們後人不應過於拘泥,從而束縛住自己的手腳,止步於當下,徘徊不前。應節嚴道。

  “陛下能有如此論斷,可謂正應當下形勢。而今儒家各學派爭於浮表,而止於踐行。每有**,便大肆褒貶他人之學。其實正如陛下所言,其所爭本質還是利益之爭,而忘了大義。陸秀夫言道。

  “南渡初*,隨著紹興和議的達成,高宗在朝政趨穩的形勢下,也意識到書院已經有逐步取代官學之勢,且流派繁多,學派**進而引發朝局的穩定。王應麟言道,“高宗皇帝再次倡儒,以之為**,重建官學,恢複郊祭,修寺觀、尊神明、立皇權。試圖提倡確立國學正道,以消除民間**。

  “不過此時書院已然成為學儒的主體,理學漸居上風,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與弘揚。後被確立為官學,但與官學主流意識形態發生衝突和鬥爭,以致盛極而衰,被執政者定為偽學。此後雖有恢複,但以大不如前,反而成為持不同學說者黨同伐異相互攻擊的工具,以致朝堂**,太學生為奸佞引入歧途。

  “嗯,正是如此!幾人對其所言深以為是,皆點點頭。

  “朕也以為,太學生動輒就搞伏闕上疏之事,是有些朝臣正是看出他們*少輕狂,敢於直言的弱點,對他們加以利用。不過朕以為受蒙蔽者終是少數,畢竟隻是支流。縱觀我朝百*間太學生幹政,總還是功多於過的。趙昺言道。

  他此時已經意識到眾臣對自己對學亂進行打壓還是持保留態度的,但是他也知道理學官學化以後,在政治權益方麵,知識分子似乎爭取到了一定的話語權,獲得了某些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但在思想的創新度與開放度上,卻飽受官學化勝利後所帶來的****,而他們也欲強製推行自己的政治觀點,從而引發反彈,導致盛極而衰,開始走下坡路。

  士子一方麵,由於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約束與幹預,士大夫知識分子在****度上,反而大打折扣;另一方麵,理學由於受到官學優越感的左右,他們也習慣壓製思想政治上的不同聲音。而太學生們也要做“無官禦史台,“言侍從之所不敢言,**諫之所不敢攻,幹預朝政。

  但就當時太學生的構成而言,富貴人家子弟占有相當比例,在汙濁的政治環境下,他們熱衷於高官厚祿者為數頗多,太學生隊伍中個別受人賄賂褒貶不公者有之,見風使舵者更是屢見不鮮。有些執政大臣也看門道,學會了使用通過太學生左右輿論的策略,最突出的就是兩個奸相**和賈似道。

  “陛下的評價十分中肯和實際,此次學亂背後亦有人挑動,但據臣所查朝中**並未涉及,而是士紳從中挑唆。陸秀夫言道,“蒙元占據江南十餘*,他們重利輕儒,官學皆被廢棄,士子隻能入書院求學。而各地相阻,加之蒙元多*為開科舉,書院之間的交流也基本斷絕,形成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氛圍,導致各學派之間成見愈深。如今我朝重歸江南,但形勢已變,儒士們卻仍以舊時觀念視之,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陸相分析的極是,朕曾多次說過,以儒治國是大宋的根本,這個不會改變。但是朕也數次強調,若是士人不思進取,抱著舊時的規矩不放,也必將被新興的階級取代,為曆史所淘汰。趙昺言道,“現下江南儒士的主要問題就是因為朝廷的缺位,導致思想混亂,道德水平衰退。所以朕以為要分成數步走,來改變現狀。

  “請陛下明示!幾個人施禮道。

  “首先要恢複官學,確立確立官學的**地位,構建新的教育體係,使得士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其次要對百姓進行宣教,使他們明白什麽大義,並以此作為人人遵守生活的準則,自覺約束個人行為和集體行為;另外朝廷要對書院進行規範,禁止傳播不利於國家穩定、各階層團結和社會進步的言論;此外,要盡快完成律法的編修,作為規範行為的規範。

  “陛下,現在我朝尊儒,但學派眾多,又以修習理學者最眾,如何加以規範呢?應節嚴問道。

  “朕認為提倡的道德觀不能是某個學派的觀點,而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和規範,也就是整個社會絕大多數的共識,而非維護少數人利益的規矩!趙昺言道。在前世,他可以說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道德規範的教育,上學後的每個階段又有專門課程加以強化,更是各種考試的必考項目,想記不住都不能,所以張口就能說上一套套的。

  “嗯,陛下言之有理,如此才能求同除異,為天下人所接受,實現大同!陸秀夫聽了也是精神一振道。而在座眾人也是齊齊點頭,表示讚同。

  “朕以為當前的道德觀是以儒家提倡的為主,但曆經千*不斷的發展,並借鑒其他宗教的精髓,形成以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範。我們可以加以細化和補充,以形成可為各階層接受的總規範!趙昺言道。

  他這話說的毫**病,即便是現代**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仍主要是指以儒家為**的傳統道德觀,雖其精華和糟粕並存,可今天仍代表著禮儀之幫的**傳統文化。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平平常常仍然是**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也是儒家的道德理想。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這些觀點放在此刻當然也不會有違當下人的共識,更能為世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