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軍火生意、雇傭兵
作者:峰愛涵      更新:2020-10-15 01:21      字數:3252
  程處默的嗓門很大,正趕上群臣靜默,雖說隻是嘟囔,但還是傳進了眾位大臣的耳朵裏。

  靜!寂靜無聲!魏征張著嘴,卻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臉色變得一片鐵青。

  “噗呲……哈哈哈,說的不錯,我老程覺得挺有道理,當年銀川瘟疫,為了撲滅瘟疫,受到感染的士兵比和突厥攻城死去的士兵都多,那會兒我們都錯了,沒準和瘟疫說上一通孔子雲什麽的,瘟疫就自行退散了!”

  程咬金不顧魏征越來越難看的臉色,哈哈大笑道。

  “知節,夠了,剛才是誰那麽沒有規矩,這可是太極殿!”

  李靖站在武將隊列的最前方,看著李世民越發陰沉的表情,道。

  越是沉默,才說明越是到了最為危險的地步。

  李靖的話音落下,眾臣的視線齊刷刷的向後看去,程處默雙手捂住嘴,努力藏在宇文哲和李鄴嗣的身後,可憐兮兮的看著二人,這回算是徹底醒盹兒了。

  宇文哲無奈的搖了搖頭,踏出隊列,“稟陛下,剛才是末將所說!”

  “哦?這位小將是哪位?之前也沒有見識過啊,竟然敢觸魏大人的眉頭,真是不知道是誇他有膽識,還是嫌平常沒人盯著太輕鬆了……”

  “看著眼生,不過那身衣甲卻是禁軍副統領的製式鎧甲,難道他就是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林哲?”

  宇文哲站出來後,太極殿內再次響起了議論的聲音,大多是覺得不可思議。

  “黃口小兒,不知教化,不懂禮儀,要是讓你帶領前鋒軍,那才是戰敗之征兆!”

  魏征氣的手指都哆嗦了起來,臉色由鐵青轉變成了蠟黃色,道。

  宇文哲麵色一沉,他不明白魏征為何老是針對自己,之前因為魏征為人值得敬佩,所以自己一直在忍讓,可是如今涉及到前鋒軍將軍之位,容不得絲毫退縮。

  “魏大人,你不想怎麽解決大旱與出兵突厥之間的衝突,卻總是為突厥爭取修養時間,這又是何意?難道剛才末將說錯了,國難危機時刻,一句孔子雲,可救不了誰,大旱災年,孔子雲也當不了飯,孔子是聖人不假,可是孔子教育人之思想,卻沒有教育人實務,在這種兩相為難之際,孔聖人就教會魏大人取其兩者相害之重端嗎!”

  宇文哲大喝道。

  誅心之言,不僅是魏征,就連長孫無忌都猛然睜開了一直在眯著的雙眼,爆發出了一陣精光,看向宇文哲。

  “林哲,魏卿的為人朕最清楚,此事到此為止,不得再提,既然你站了出來,可是有了兩全其美的對策?”

  下一瞬間,李世民開口,聲音沒有情緒,止住了魏征,也阻止了宇文哲。

  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李世民這是不想看到有臣子用這樣的理由相互攻伐,尤其還是在這樣關鍵的時刻。

  “陛下,出征突厥絕不能拖延,這是要永絕後患,造福千秋百業的大事,可是隴右之地的大旱也不得不管,說來歸去就是錢的事,既然錢能解決的問題,那還是問題嗎?”

  宇文哲看著麵容嚴肅的李世民,咧嘴一笑,道。

  “此言差矣,雖說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庫內也攢下了一些銀子,可是由於要冬季用兵,國庫的銀子大部分都被調用了起來,剩下的都是一些俸祿之銀、和長安城各個方麵運轉所需,即便是全都用上,也隻是杯水車薪罷了。”

  唐儉苦笑,道。

  “末將可沒說在國庫裏拿錢,陛下,據臣所知,吐渾穀常年受到吐蕃侵擾,吐渾穀勢弱,所以向我大唐稱臣求援,我大唐便總是支援吐渾穀物資、人力,甚至有時還會派兵幫助吐渾穀抵抗吐蕃,是也不是?”

  宇文哲問道。

  “確實,吐渾穀稱臣,每年都會來朝貢,我大唐乃天朝上國,朕也不好拒絕。不過和吐渾穀又有什麽聯係?”

  李世民不明白宇文哲為什麽會提及吐渾穀,有些不解,道。

  宇文哲撇了撇嘴,李世民就是個極好麵子的自戀狂,人家稱個臣、朝個貢,就把好東西一股腦的給人家送了過去,也就是唐朝如今家大業大吧。

  “陛下,憑什麽,就憑吐渾穀稱臣,就要把自家的東西給他們,這些年,我大唐給出去了多少東西,他們可又曾懂得報恩,陛下可知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宇文哲沉聲道。

  “林將軍這話嚴重了,吐渾穀攝於我大唐威嚴,自主來降,這是揚我大唐國威之事,當然要賞賜些東西。”

  長孫順德的踏出隊列,不屑的說道。

  “原來真有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啊!稱臣,就能大把大把往家裏撈東西,而且越撈主家還越高興,自己都要窮的揭不開鍋了,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吐渾穀稱臣,讓陛下派遣官員了嗎、為大唐交過賦稅嗎,這算哪門子稱臣。

  哼,就拿這一次隴右大旱,吐渾穀可曾表現出一丁點想要幫忙的態度,恐怕在吐渾穀的眼中,我大唐就是一個有錢沒地方花的傻子!

  我大唐剛剛立國之時,政局動蕩,吐渾穀沒少侵襲大唐邊境,陛下,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哪有什麽真正的臣服,如果不是有求於我大唐,吐渾穀怎麽會主動臣服,要末將來說,撐過隴右大旱的錢糧,就落在吐渾穀身上了!”

  宇文哲冷哼一聲,道。

  “不可,我天朝上國,怎麽能向屬國伸手借錢,絕對不行!”長孫順德大喝道。

  宇文哲看了看長孫順德,心中忽然湧起了極大的厭惡,甚至連理都不想理會,隻是看向了李世民,“陛下,吐蕃襲擾吐渾穀,吐渾穀向大唐借兵,不能白借吧,憑什麽我大唐的兒郎要為他國拚死拚活,一名士兵每年最少也要百兩銀子吧。

  每年部隊淘汰的兵器,重新錘煉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質量也差強人意,不過比吐渾穀用的兵器還要好上太多,十兩一柄,不貴吧。

  至於糧食、藥材,按照市場價格,提高五成,也差不多吧,不然吐渾穀用著大唐的資源,養著自己的國土,每年隻需要假惺惺的上表一篇朝貢書,也不知道,是我們太傻,還是吐渾穀太精明了。”

  宇文哲的話讓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自從渭水之盟突厥退去後,大唐這幾年太過於順風順水了,讓李世民變得驕傲,再加上天朝上國的名聲、儒家的禮儀教導,每當有小國來朝貢,都是大批大批的往回帶著回禮,仿佛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一般。

  不過真的應該嗎,他們真的會感恩嗎,答案是否定的,國與國之間永遠是利益相連。

  “唉……”李世民沉默了很久,最終一聲長歎,響徹在每個人的耳邊,“現在有多少部隊駐紮在吐渾穀?”

  “稟陛下,有三千部隊,領兵人乃是果毅都尉席君買。”李靖想了想,道。

  “擬旨,吐渾穀國王諾曷缽,就按林哲所說,想要大唐幫他,就準備好銀子,朕的大唐乃是天朝上國,不是傻子,給他吐渾穀生存的空間,就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三千部隊,每年三十萬兩白銀。"

  “三十萬兩?這就每年三十萬兩了?”

  “吐渾穀會答應嗎?不可能吧!”

  “怎麽不可能,要是沒有我大唐的庇佑,早就沒有吐渾穀了,我們隻是合理的征收將士們的賣命錢,吐蕃可是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國土呢!”

  “不隻是三十萬兩,部隊上每年替換的武器數量不小,吐渾穀早就垂涎,甚至比三十萬兩都要多!”

  “的確,林將軍說的對,不能被人恭維一下子,就給這給那的,沒準人家在家裏還真偷偷的笑話咱人傻錢多呢!”

  眾臣議論,都感覺一下子就多出了那麽多錢,有些不太現實的感覺。

  雇傭兵、武器販賣,這都是暴利行業,屬於一本萬利的那種,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這個意識,可是宇文哲有啊。

  “臣遵旨。”宇文士及出列,拱了拱手,道。

  “等一等,陛下,旨意上應該寫清,若是吐渾穀不接受,那麽大唐應當即退兵,可如果想要在請回去,就不是每人百兩銀子那麽簡單了,有些國家,不到絕望的時候,是不會鬆口的。”宇文哲阻止,道。

  “準!”

  “還有,以防吐渾穀不從,耽誤了賑災,應兩手準備,隴右道大旱,同胞有難,末將心有擔憂,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末將提議捐款,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富裕,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誰又能說的準,下一次大旱的不是自己的家鄉,自己到時又會不會需要他人的幫助……所以末將捐十萬兩!”

  “哼,你小子,說的好像你現在有十萬兩一樣,還是在提點朕,朕欠你的那十萬兩銀子?“李世民冷哼一聲,道。

  “陛下,末將哪有這個膽子,不過末將還有一個提議,每位捐款者都要記下名字,捐了多少,最終把大家的善心公布於天下,末將隻是好名聲而已,所以傾其所有,至於到底捐不捐的出去,還看陛下什麽時候能把裝備十萬戰馬馬蹄鐵的費用結算了。”宇文哲笑了笑,道。

  。